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中国艺术3000年

2022-06-19

自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旅游书《马可·波罗游记》诞生以后,西方与中国的往来就日渐频繁:


从15世纪末起,中国的瓷器在欧洲大受欢迎,紧接着是青铜器、漆器、象牙雕刻、绘画及家具,中国的茶叶和丝绸也成了欧洲市场上的紧俏商品。


荷兰画家威廉·考尔夫描绘的青花瓷静物组合,在增添神秘异国情调的同时,亦满足了荷兰中产阶级艺术赞助人借此炫耀财富和地位的意愿


数以千计的冒险家、士兵、传教士、海员及学者,当然人数最多的是商人,来到中国。


之后将无数艺术珍品带回欧洲,瞬间席卷交易市场,而各家旧大陆博物馆都得以极大地丰富了藏品,可惜它们并未对藏品质量进行筛选。

 

这些被带回的艺术品大多被卖给了一些精致讲究的享乐主义者,而不是艺术家或艺术研究者。


由于仍缺乏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商人购买时并不在意作品的艺术性,是否极具异域风情才是他们的评判标准。


18世纪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笔下布满中国艺术品的欧洲贵族女性闺房


19世纪,东亚艺术史学家奥斯卡·明斯特伯格在环游世界的旅行之后,在一次聚会与深谙艺术的同好们交流中,迸发灵感:

 

计划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类现有的珍贵图片,在客观描述规模宏大的文献资料以外,对原作给出一些自己的评论,来还原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艺术史。


奥斯卡·明斯特伯格其人


奥斯卡·明斯特伯格(Oskar Münsterberg)出生于但泽(现属波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莫里茨·明斯特伯格是一位商人,母亲安娜·伯恩哈迪是画家。父母的职业对他后来的发展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明斯特伯格分别于慕尼黑和弗赖堡修习国民经济学和艺术史,从弗莱堡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于1906年成为《德国民族报》总编。

19世纪末的德国柏林(图片来源:网络)

三年后他转战莱比锡,就职成为一家出版社的社长。1912年,他重返柏林,主持哈格尔伯格出版社的主要工作。

在此期间,明斯特伯格曾多次因公来到东亚,对当地的人文产生浓厚兴趣并出版了一系列相关书籍。

1906年的北京城内城(图片来源:《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


第一部巨著《日本艺术史》(第一卷)于1904年问世,至1907年为止共出版三卷。


1895年发表论文《中国的改革——东亚历史政治与国民经济研究》,为他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0—1912年间,他的第二部煌煌巨著《中国艺术史》出版了。


首部以德式严谨,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百科全书”


《中国艺术史》是19世纪德国东亚艺术史学家奥斯卡·明斯特伯格的力作,系统阐释了中国辉煌博大的艺术史。

 

原著涵盖了从石器时代至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青铜器、陶瓷、手工艺品等内容,共收录1034幅彩色图版及黑白插图和照片,每幅图片均详述器物名称、尺寸、收藏者信息等


本书是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史料,可谓“中国艺术大百科”。




原著为德文版,分为两卷,分别于1910年、1912 年首次出版。两卷内容各有侧重。


第一卷收录321幅黑白图版和15幅彩色图版,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即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末,诠释了中国艺术风格演化的逻辑和特质;作者又以佛教传入中国为分界线,通过中外古代石刻、青铜器、陶器、绘画、雕塑等作品,呈现了中西方三千年来在艺术上的对话交流




第二卷分为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两大部分,收录675幅黑白图版和23幅彩色图版,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青铜器、陶瓷、宝石制品、印刷品、织物、漆器与木器、琉璃、珐琅、犀角、玳瑁、琥珀、象牙等器物近1200件,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所展现的审美趣味,厘清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因原著两卷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且论述角度不同,本次出版在保留原书完整内容的基础上,对编辑体例进行了调整,将原著两卷分别以《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和《中国艺术3000年》为名,单独成册出版。


 

在19世纪初,这部作品尝试系统地阐述中国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的发展历史,这在当时的学界应是史无前例的。


将其翻译、出版,对于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以及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海外涉华系列再丰富,庞杂知识点编辑逐一核实


“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所选的作者都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喜欢中国并充满感情,所以才会存有大量的图片和研究文字。

 

这些人除了用文字记录其在中国的行动、观感、研究之外,还充分利用当时的照相技术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他们当年拍摄的许多建筑、碑刻后来几经战火大多遭到破坏些资料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

[德]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 蒋洲骅 译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中同时介绍了迈锡尼风格、中亚混合风格、希腊-罗马风格、中国传统-佛教混合风格、自然主义风格等,以西方视角解读中西方在艺术上的交流和对话。


器物作品涉及的诸如兽首花纹、葡萄藤纹饰、熊足明器、青蛙雕饰、“鬼子母神”等等,书中也做了详细介绍,为读者解码装饰造型艺术的内涵。



 

《中国艺术3000年》通过大量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


《中国艺术3000年》

[德]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 蒋洲骅 译



除了以材质的角度分类介绍外,本书还从功用性角度进行分析,如牌楼、纪念碑、纪念柱、宫殿、寺庙、墓葬、乐器、铜镜、兵器、钱币、饰物、徽章、印章、如意、木版画、地毯,等等,揭示各类建筑和器物蕴涵的功能性和美学意义。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庞杂的知识点,编辑需要逐一查找核实,与译者反复沟通,查找出处、核对史实……历时一年多,将此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

《中国艺术3000年》

[德]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 蒋洲骅 译


       插图材料丰富翔实,超豪华阵容协助完成


在这套书的编写过程中,明斯特伯格得到了众多朋友、学者和机构协助。
 
谢巴伐利亚亲王鲁普雷希特提供的大量珍贵旅摄照片,日本皇家内务长官渡边男爵允许出版的正仓院内的艺术品相关资料,美国银行家、艺术收藏家皮尔庞特·摩根提供原作的照片以及私人出版的瓷器彩印目录,蔡元培提供中国文献的翻译......



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国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博物馆、海牙的莫里茨美术馆、巴黎卢浮宫、赛努奇博物馆、吉美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艺术博物馆......提供原件照片或允许进入拍摄照片。


           700多条作者原注,汇集群英学者之长


明斯特伯格还收集、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借鉴、评述了多方观点。

 

书中引用著作如沙畹《中国的石刻》《高句丽王国的古迹》《司马迁纪传》《两汉时期中国的石刻》;卜士礼《中国的艺术》;劳费尔《阿穆尔部落的装饰艺术》《中国汉代陶器》;夏德《周朝前的中国古代史》《以巴黎吉美博物馆中藏品看中国铜镜》《论中国艺术的外来影响》;翟理思《中国绘画史》;伊东忠太《梁代大臣萧氏墓前的石柱和石狮》;伯施曼《中国建筑及文化研究》;斯坦因《古和田》等......




这些引用作品就是一个研究中国艺术的经典书单,作者相当于为读者做了梳理,可以一套书中,接触到众多汉学家的学术研究及观点。


           历时一年翻译,力求展现原作趣味


译者蒋洲骅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跨文化德语专业,哥廷根大学在人文社科专业方面本身具备强大的跨文化性,下设日本与文学、汉学、艺术史/艺术科学、古代史、民俗学等系科的专业课程都与本书关联紧密。

译者在哥廷根大学求学的岁月,以及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喜爱,都为翻译本书奠定了一定基础。



明斯特伯格通古博今,所涉广博,因此书中有大量引用文献,其中日语和中文的罗马音标注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且注音标注也采取了比较老的方法,现下即使在欧洲也已不沿用,这给翻译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书中引用的中文文献很多来自地方志或大部头的古文文献。德语原文中一部分来自作者中国朋友的解释说明,后又经作者润饰,因此与原文并不能完全对应;另一些翻译则掐头去尾,多有删略,这都增加了找寻原文的难度。



译者历时一年翻译,在多个细节上反复敲定和确认,力求能够较为确切地展现出原作的趣味。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

《中国艺术3000年》

[德]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 蒋洲骅 译


                装帧简洁大气、温润雅致


本套书在装帧设计上延续海外涉华系列风格,以群青、竹青为基调,护封和内封采用撞色,温润典雅而又充满活力。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封面右下角,图案选取狮子、飞马、鸟及藤蔓纹饰;《中国艺术3000年》封面右下角,图案选取圆形琉璃单凤瓦当正面拓片,使得封面更显古朴淡雅。



《中国艺术3000年》

《中国艺术3000年》

[德]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 蒋洲骅 译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中国艺术 马可·波罗游记 艺术珍品 新媒体艺术

1093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