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博日报】 人民日报:数字文化火了 | 军地协作破文保难题 | 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
-
2022-06-16
2022年6月16日
■ 人民日报:数字文化火起来了!
■ 四川:军地协作破解特殊文物保护难题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陪伴式展览 文物故事“活起来”
■ 首批安徽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公示名单
■ 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
■ 上海玻璃博物馆线上商店开了
■ 巢湖市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营
■ 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开馆
■ 沈阳故宫集中展出清宫动物造型文物
■ 河南汉魏洛阳故城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利设施
■ 广州首个考古基地来了!
人民日报:数字文化火起来了!
线上看演出、听音乐会,在“云端”看展览,通过手机APP点播一出戏曲……如今,随着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不断丰富着用户的文化体验。
从轻弹柔唱的《评弹名家演唱会》,到热血沸腾的《星火与巨浪——纪念“九一八”90周年特别策划》;从京剧《锁麟囊》,到话剧《玩偶之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每周六晚,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都会准时和观众“见面”。
除了看演出,现如今,日益丰富的数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为用户带来新鲜的文化体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川:军地协作破解特殊文物保护难题
“军地协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让我看到了检察机关守护公共利益的担当和决心,期待陕西会馆重焕新颜。”近日,在四川省简阳市检察院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受邀担任听证员的成都市人大代表孔志红在发表听证意见时,为军地协作共护文物的做法点赞。
陕西会馆位于简阳市石桥镇,修建于清代,充分展现了四川地区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工匠精神,对研究清代石桥镇风貌和建筑特征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石桥镇陕西会馆被确定为成都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简阳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在文物保护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该会馆损毁严重,急需保护和修缮。检察官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会馆建筑外墙风化严重,整座建筑门窗均已破败不堪,屋顶出现多处大面积的孔洞,大部分木质檩条长期暴露在外,木质阁楼楼板和会馆地面也有长期遭受雨水侵蚀的痕迹。而且,该会馆临街而立,外部人员可通过破损的门窗随意进出,安全防护措施严重缺失。
为避免该会馆垮塌,造成相关文物不可逆损坏,简阳市检察院决定立案调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该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双方就会馆的妥善维护进行了沟通。
“会馆虽然是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坐落于某部队营区内,地方文物保护单位无法直接管理。”简阳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出了处理的难点。据了解,会馆所在土地确系军用土地,使得文物监督管理面临难题。
文物保护刻不容缓。根据渝川藏军地检察机关建立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简阳市检察院与成都军事检察院取得联系,通报了石桥镇陕西会馆的现状及文物保护难题。
2021年12月,成都军事检察院立即开展调查工作。“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地方政府文物保护日常监管,军队单位应积极配合当地文物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成都军事检察院建议,军地检察机关与地方文物管理主体责任单位会同会馆所属的某部队管理站,对该会馆进行抢救性保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历史文物本身及其相关的军事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今年1月,简阳市检察院会同成都军事检察院、某部队管理站、简阳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石桥街道办召开了军地文物保护工作协调会。会上,各方针对会馆的破损现状、保护情况、管理权属、监管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协商,明确了会馆保护的方案,即由简阳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制订修复方案,某部队管理站争取专项修复资金,履行管护职责,成都军事检察院与简阳市检察院联合开展文物保护检察监督工作。
今年5月,简阳市检察院与成都军事检察院共同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公益诉讼观察员等担任听证员,就会馆的修缮、后期监管机制征求意见。
“支持军地检察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有关部门要做好石桥镇陕西会馆的修缮维护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加强日常管理和养护。”听证员一致表示。
听证会结束后,简阳市检察院与成都军事检察院联合向简阳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某部队管理站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目前,石桥镇陕西会馆修缮维护方案已初步制定。
“简阳市石桥镇陕西会馆保护公益诉讼案,是全省首例军地联合保护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案件。该案的成功办理,为全省其他地区的类案办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四川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负责人表示。(检察日报 曹颖频 查洪南 唐丽 段雁滨)
首批安徽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公示名单
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
6月14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已竣工验收。成都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4层。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
建筑师将挺拔巍峨的雪山直接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追忆蜀道则是将行走栈道的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游赏蜀水,建筑师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建筑外墙材料采用天然花岗石,外部纹理质感与石材的天然沉积特征相一致。”成都市住建局公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材表面有机地增加透光孔,在夜晚就好似点点繁星,象征天体和地质存在的演变。
“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该负责人表示,博物馆极具特色的建筑外形受到了市民的称赞和关注。据项目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共设六大主题展厅,包括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
博物馆的一层主要是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的所在。据介绍,地质环境厅使用了许多立体模型、彩色图解甚至沙盘分别对地球的结构、内部圈层、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等进行详细解说,在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中,观众可清晰窥见地球的奥秘。
走上博物馆二楼,项目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对着长达24米的、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的“大家伙”介绍:“‘龙行川渝厅’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我们成都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整体搭建需要20多个工人耗费大半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据悉,马门溪龙属于亚洲出土的体型最大的恐龙。围绕着马门溪龙化石,厅内还依照时间顺序分别展出四川盆地的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恐龙生态群落。
据悉,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建成将填补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为市民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与观赏性的公共文化空间。(成都日报 袁弘)
上海玻璃博物馆线上商店开了
1.文创:博物馆自制纯手工产品
2. 茶器:茶壶、茶杯、茶承、茶仓、茶器套装
3. 花器:花瓶、香盒
4. 家居:艺术装饰品、精致富有美感的生活用品
5. 酒具:进口水晶玻璃手工酒具,品酒杯、醒酒器等
6. 配饰:创意定制款挂饰、配件等
巢湖市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营
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开馆
“国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15日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展,集中展出沈阳故宫院藏清代宫廷动物造型文物和图案。
祥禽、瑞兽造型和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对世界的敬畏,也蕴含着古代的思想文化与生命哲理。经过一代又一代演变和发展,至明清时期,祥禽、瑞兽的象征寓意已经愈加丰富和统一,造型成为精神的体现,思想化身于纹样,最终成为古代社会一个个鲜明的标识。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部主任付博介绍,本次展览包括“护佑苍生”“寓礼于服”“镇守殿宇”“祈福吉祥”四个单元。其中,“护佑苍生”单元以清釉里红云龙纹锥把瓶等文物,展现龙、夔、螭、四神、虎、狮、甪端等祥瑞之兽造型,它们诞生之初便身兼使命,身披祥瑞,本领超凡,以祈福、护佑、护卫之姿,庇护芸芸众生,流传至今。
“镇守殿宇”单元对镇守宫殿的脊兽进行了详细介绍。古人在修建宫殿时,将瑞兽筑于其中,希望借助这些有象征意义的辟邪之物,带来吉祥,避火消灾。策展人王亦楠说,清朝宫殿建筑屋脊上的走兽较为固定,常见的脊兽数量一般为奇数,小兽数量越多等级越高。等级最高的古建筑,除最前面的骑凤仙人外,共有十个立兽,按顺序分布为龙、凤、狮子、獬豸、天马、海马、狻猊、斗牛、狎鱼、行什,沈阳故宫现有的脊兽类型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猪、羊等。
此外,“寓礼于服”单元展出了清光绪明黄绸彩绣夹龙袍、清蓝宁绸织金蟒袍和各级官服补子。王亦楠说,皇帝所穿吉服为龙袍,皇帝以下各级臣属穿着的吉服称为蟒袍。蟒袍上所饰纹样各有定制,皇子、亲王、郡王为五爪蟒九条,贝勒、贝子,下至文武三品官等为四爪蟒九条。在“祈福吉祥”单元,吉祥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古时寓意吉祥的载体极为丰富,各类动物造型和纹饰就是其中一类,如羊、麒麟、鹿等每种动物都有相对的吉祥寓意,“三阳开泰”“鹤鹿同春”“太平有象”“凤凰于飞”“一甲传胪”“金玉满堂”“喜鹊登梅”,可以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借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希望与热爱。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馆长李理表示,本次展览展出的文物藏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它们所传承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基因。通过对其解读和展示,使公众能更多认识传统动物形象及其相关的文化象征寓意。(中新网 韩宏)
河南汉魏洛阳故城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利设施
三条人工水道蜿蜒并行,将淙淙流水引至宫城池苑……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汉魏洛阳故城千秋门区域,发现了三条魏晋时期的大型水道。如此规模巨大、加工细致的水利设施,在汉魏洛阳故城的发掘历史上尚属首次。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前后延续1500多年,其中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600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次发现的魏晋时期的三条水道均为石砌暗渠,呈从西南向东北的并排走向,“虽然三条水道的底部高程、规模、砌筑形式略有差别,但显然是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的。”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副队长郭晓涛表示。
如此大规模的水利设施是作何用?
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渠水又东历故金市南,直千秋门,古宫门也。又枝流入石逗伏流,注灵芝九龙池。”考古人员表示,新发现的魏晋时期水道遗迹,与这一文献记载相吻合。
“由此可基本确认,这些水道是从宫城外的阳渠向宫城北部引水的渠道,或与宫城北部西游园等园林景观引水有关。”郭晓涛说。
除上述三条魏晋时期引水水道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有魏晋时期从宫城内向宫城外排水的砖砌拱券式水道。
“这一整套水利设施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水利工程的成熟技艺,以及当时都城对水资源环境的规划、改造和利用的认知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队长刘涛说。
不止魏晋时期水道,考古人员还在千秋门区域发现了汉代、北魏时期的水道遗迹,“这表明千秋门区域是汉魏洛阳故城宫城中历代延续、不断重建的水利枢纽。”郭晓涛说。
大型水利设施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汉魏洛阳故城宫城考古的内涵,“不仅为未来探索汉魏洛阳故城皇家园林的形制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研究汉魏洛阳故城城市规划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线索。”刘涛说。(新华网 桂娟 袁月明)
广州首个考古基地来了!
编辑:Banana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