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乡村博物馆重建设 更要重运营善运营
-
原创 2022-06-20
端午假期,浙江的乡村博物馆成了民众的新“打卡”地。据悉,浙江5年内将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建设也被列入浙江省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日前,浙江首批56家乡村博物馆名单公布。浙江省政府参事胡坚认为,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很有意义;但他也注意到,个别地方在推动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中曾发生过如此景象:轰轰烈烈地建,热热闹闹地开,冷冷清清地守,无声无息地关,乡村博物馆未来可持续发展应受到关注。(《乡村博物馆如何避免热闹开、冷清守、无声关?》,中国新闻网,6月7日)
让博物馆走进乡村,让村民走进博物馆,建设乡村博物馆,用博物馆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是全国不少地方的“动作”,而浙江的行动力度无疑要大一些。我国许多村庄拥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基本保存完整,尤其是一些传统老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我国不少乡村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历史文物、乡情村史、家规家训等。这些都是建设乡村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
建设乡村博物馆,一方面有助于留住乡村文化之根,让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乡村博物馆发掘、收集、整理、展示、传播、传承各类乡村文化,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句句解说、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录音……都是乡村过去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产业发展等的见证。那些五花八门的藏品谈不上价值连城,却是村民关于生产技艺、美好生活的记忆,是村民忆苦思甜、感念时代发展的窗口,是孩童重温祖祖辈辈奋斗历程的“课堂”。对蛰居城市的归乡者而言,乡村博物馆也可让他们在“看得见的乡愁”中寻根溯源、不忘本心。
另一方面,建设博物馆,乡村就有了一处带着乡土味又具有较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就有了一处别致的风景,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前去“打卡”,走出一条“博物馆+旅游”的路子,故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事实已经证明,一些乡村博物馆不仅让当地村民拥有“15分钟有品质的文化生活圈”,而且让不少城市居民欣然奔赴,在乡土文化展陈、风物特产供应、拓展教育等多元服务中得到精神滋养,一些乡村因此成为旅游热门地。可见,一些乡村博物馆不仅是文化聚集地,还是农旅融合的经济增长地,既能“富脑袋”,也能“富口袋”。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并非所有乡村博物馆始终都有好光景。如胡坚所说的“轰轰烈烈地建,热热闹闹地开,冷冷清清地守,无声无息地关”的确存在。这表明,乡村博物馆建设或许容易,运营却难。各地在规划建设时,须做好规划,配套人才、资金、技术与政策支持,论证它们在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据报道,由于缺乏长远设计,有的乡村博物馆后来沦为仓库,有的乡村博物馆对本地资源发掘不够,藏品数量稀少,吸引力不足,功能未有效发挥,只能闲置。
实际上,乡村博物馆建设不能只重数量,而是要重质量;要重建设,更要重运营、善运营。
在建设上,不应追求场馆宏大、外形壮观、装饰豪华,不搞大拆大建,而应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或其他闲置老旧建筑,以节省经费,将资金主要用于运营。
在运营上,将规模偏小、专业性不足的乡村博物馆予以整合,统一规划管理,串起一条特色“文旅线”,发挥集群效应。
在后续发展上,探索以财政资金保障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建立由志愿者组成的管理、讲解和文创研发队伍……通过社会多方合力,为乡村博物馆赋予多种可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