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Al+AR+博物馆”时代来了!

2022-06-21

一副小小的眼镜“复活”消失几十万年的古生物、再现盛唐繁华气象?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等陆续推出AR导览服务。

据了解,该AR导览服务由浙江一家专注人机交互技术的公司Rokid推出:

走进博物馆后,戴上AR眼镜,对准文物就可以智能识别;再现现实中的物品,复原远古的文物,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修复”破损文物、“触摸”不宜展示的珍贵文物……

人工智能的进步让这一切在过去的两年成为了现实。

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主旋律,“AI+AR+博物馆”赋能数字化建设的新变革正在席卷全国。

连接虚拟与现实:“AI+AR+博物馆”模式

正从黄金北纬30°带向全国延伸

黄金北纬30°连起了四大文明古国,也为长江文明带来发展的动力。

“科技+文明”的演进也是如此。西至四川,往东至湖北、江浙一带,连接虚拟与现实的“AI+AR+博物馆”模式在长江文明流域铺开;并在甘肃、内蒙一带,围绕着黄河文明流域逐渐点亮:

“复活”古生物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武汉自然博物馆正式上线AR导览服务,游客们在Rokid的AR眼镜里看到了“活”的古生物。

“侏罗纪马门溪龙的骨架化石开始动了,不一会儿就长出了肉身,随后沉睡的马门溪龙被唤醒,伸出长长的脖子,开始走出展示区,伸着懒腰向游客打招呼。”

这是湖北地区第五家、也是武汉地区第二家博物馆引进AR导览服务,并在首个假期就迎来了一波人潮。

还原文物背后的历史  在相隔约30公里的湖北省博物馆,游客们正戴着AR眼镜看越王勾践剑。残损的文物也通过AR眼镜,实现了动态修复,呈现出了文物的原貌。

湖北省博物馆AR导览视频

契合大众的“国潮游玩” 无独有偶,在2021年的国庆期间,苏州博物馆西馆上线AR导览,整个国庆期间AR导览租用数量供不应求。

穿越时间和地域,AR将中国与千年罗马史呈现在同一个时空;凯撒大帝通过AR形式来到苏州,书写了另类的“21世纪马可波罗式中国游记”。

全球首创的“科技+文明”范式  AR眼镜在博物馆的使用,还得追溯到2年前。

2020年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开启了AR智慧导览。这也是AR眼镜首次投入博物馆实际运营。

在2020年首个投入使用的国庆期间,总计接待游客体验数量就超过5000人次。

截至6月,全国已有70余家博物馆将Rokid的“AI+AR+智慧导览”作为新馆建设、旧馆升级的重要展陈形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

电子显示屏走进博物馆20余年后

新一代的博物馆交互方式在升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在刚刚过去的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以让文物“活”起来为视角,全球文物讲述方式都在求同——让冷冰冰的文物走下神坛,“接地气儿”。变成有温度的、可感知的历史。

历来博物馆都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的竞技场。A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并不是巧合,恰恰书写了时代的印记。

解决亲近感和沉浸感问题  过去,电子导览讲解、触摸屏是博物馆主流的文物数字化呈现形式,是展陈纯文字时代到动态图文结合时代的转变;

这种二维的动态呈现,实现了“静态展品”到“动态展品”的跨越,解决了有限的说明牌无法承载的信息问题。但在亲近感和沉浸感的打造上,还尚有较大空间。

而AR通过光学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去介质化的空中三维成像”。

由于影像清晰可见,色彩还原度高,逼真度高,可以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其中;游客还能通过语音指令和手势与文物互动。开启了博物馆从“二维固定式展现”到“三维动态互动”的时代。

文化+娱乐的双向驱动 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多达几百件,这些看似静态的物体往往都隐藏着或壮丽辉煌、或婉约优雅、或拍案惊奇的事件、人物。

仅仅以视觉方式难以全面传递这些展品、事件、人物所蕴含的信息。游客在单次的参观中也往往只能走马观花,无法沉浸其中。

Rokid通过AR技术,在遵循史实基础上通过“实物+三维内容”结合的模式,把历史演进模式构建出来,并增加互动成分。

未来,游客或许还可以在眼镜中玩“穿越”,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一员,参与到人类历史进程、亲历变化,比如战争、某次重大变革。

文化不再是灌输,而是一种体验。

通过领会历史、挖掘历史、探秘历史,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可以实现文化+娱乐的双向驱动。

例如,我们可以想象,未来游客或许可以戴着AR眼镜欣赏汉代的建筑、品汉代的美食、穿汉代的服装,参与汉代的游戏等,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应用中一幕激动人心的前景。

打造博物馆深度数字化新基建

AR成双赢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启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的不均衡性。

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长期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积极适应、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手段,占领着应用水平的前沿,如故宫的数字影像技术。而中小型博物馆因受困于资金、人才短缺等影响,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限制。

苏州博物馆西馆AR导览视频

在信息化探索上,博物馆也有多样的选择性。除了AR,还有诸如全息投影、智能机器人导览、APP讲解导览、VR数字化博物馆等。

综合游客体验效果、馆方建设及运营投入、及疫情常态化下对线下复苏的助力等因素,AR可以说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双赢选择:

“即插即用”弥补全息的高造价

全息投影作为三维成像技术的一种,也被应用在诸多博物馆中。由于全息投影解决方案往往造价较高,不少中小型博物馆因为建设成本局限,无法引进。

Rokid采用S2B2C模式,只需一副小小的眼镜、一根线、一个主机,即可完成全程导览,大大降低了对展馆硬件建设的依赖性,即使是场地和预算有限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能配备。对全国博物馆的深度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可能性。

“多模态交互”突破语音导览的单向传输

机器人语音智慧导览、虚拟人讲解员也是在博物馆应用较多的辅助讲解模式。从人类大脑对信息接受程度来看,视觉优于听觉,“视觉+听觉”优于任何单一组合,而三维立体视觉优于二维视觉呈现。

Rokid AR眼镜因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三维立体视觉+语音+手势交互”的强强组合,听、视、触,全方位多模态的交互,赋予了展品全新的呈现形式,并且游客可以在馆内戴着眼镜任意走动。

 

虚实结合弥补VR的纯线上导览

疫情对博物馆的影响不言而喻。在疫情期间,不少博物馆通过3D扫描、VR等技术,采用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形式,让游客实现了虚拟逛馆,弥补了闭馆带来的场景限制。

而AR技术,与全虚拟的逛馆模式不同,还能通过与线下展品、环境、活动的结合,提升线下体验感,助力疫情常态化情况下的线下流量复苏。

零距离的数字化、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超级连接博物馆,通过AR技术看到了雏形。

关于Rokid

Rokid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作为行业的探索者、领跑者,目前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及以YodaOS操作系统为载体的生态构建。公司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光学显示、芯片平台、硬件设计等多领域研究,将前沿的Al和AR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为不同垂直领域的客户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助力企业增效、赋能公共安全,其Al、AR产品已在全球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AR导览服务 科技艺术 AR眼镜 数字化 Al+AR+博物馆

7298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