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讲座预告 | 王哲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科技领域的探索

2022-06-18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艺术家、科学家与工程师。他生前留下7000余幅手稿,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相关。从设计载人飞行器到建造摩天教堂,不仅是达·芬奇现代科学精神的印证,也是文艺复兴一代人敢于挑战人类自身局限、挣脱地心引力束缚、触碰无限苍穹的提喻......






 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先导系列讲座



 第二讲 
 列奥纳多·达·芬奇在科技领域的探索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富盛名的艺术家、科学家与工程师。他生前留下7000余幅手稿,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相关。本讲将围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1年的特展《直上云霄: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飞行与工程机械展》中的内容,探讨达·芬奇在科技领域的创见与局限,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工匠得以参与科学研究的社会条件。


主讲人

王哲然
清华大学 科学史系 助理教授
 

与谈人

高明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博士
 
林灿文
中国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博士候选人

主持人

闵罕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副院长


时间

2022年6月23日
19:30
 

腾讯会议

390877640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协办: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王哲然,1986年生,20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古代至近代早期的数理科学史,特别关注视觉理论发展史、文艺复兴科技史、科学仪器史等主题。现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著有《透视法的起源》。

 与谈人 

高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2015年到2016年(由马普所资助)、2018年到2020年(由国家基金委资助)在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KHI)进行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翻译、注释和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瓦萨里艺术术语词典》的编纂。


林灿文,生于1995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跨媒体(Intermedia)、媒体-艺术与激浪派背后的“间态史”。林灿文的实践基于对当代视觉文化与展示生态的关注,作为策展人和艺术家,她曾在杭州、澳门、伦敦、厦门和台北等地开展工作。


 主持人 

闵罕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第七届
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先导系列讲座





二十世纪以降,艺术的形态前所未有地迅速衍生。一方面,艺术二字前缀的不断拓展、更替与纠缠,使得艺术内部的门类细分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艺术与新科学、新技术的合作使得“何谓艺术”的答案日益模糊。数字艺术、生成艺术、交互艺术、生物艺术、人工智能艺术……在这交融的居间带,艺术的创造正朝着多个方向奔涌向前,有时也在“科技改变世界”的喧声下黯然神伤。然而,当我们反身追溯这湍急河水的源头,穿透现当代艺术的层层曲折衍射,会发现在水流的上游,艺术与科学从未分离——那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眼中新鲜而整一的世界。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以"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为契机,在二十一世纪向达·芬奇发出邀请,邀请他来到此刻,与我们共同面对当今世界的困境与希望。透过达·芬奇的启示,我们呼唤众人将目光放回艺术本身,远溯艺术和科学未分的时代,超越现今的“科艺融合”观念,共同思考艺术与科技问题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


达·芬奇,《坐着的老者及水流运动研究》
1513年前后,钢笔画,15.4 × 21.7 cm
藏于英国温莎,皇家图书馆


在此筹备期内,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先导系列讲座将于2022年6月启动。首轮讲座邀请高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与王哲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两位学者带来分享,他们将分别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人文学者的交流与对抗中逼近到其所言“真实的知识(vera notizia),以及他在科技领域的创见与局限来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工匠得以参与科学研究的社会条件,借由达·芬奇视域中艺术、科学与技术的复杂关系来展开对美、真实、经验与知识的重新讨论。



去研究一种元素渗入另一种元素时产生的种种美妙运动。

引发行动的力量是一切生命的起因。

——列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水的研究》

1519年前后,炭黑、钢笔与墨水,29.0 x 20.2 cm

藏于英国温莎,皇家图书馆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协办: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跨媒体艺术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新锐的学科集群,也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与学者,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学团队,2010年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术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专业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设计的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当代艺术与媒体创意人才。

 

2015年“跨媒体艺术”获批教育部新增专业,也是从这一年起,为分享丰富的教学及创作成果,跨媒体艺术学院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跨媒体艺术节,至今已在不同区域推出六届:“迷因城市:骇进现实”(杭州);“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上海);“未来媒体/艺术宣言”(法国);“全息书写 Holographia”(北京);“演化论”(杭州),第六届“近未来-可能生活”(宁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脉深厚,近百年来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艺术科学”观念,为我国的艺术学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国内率先开始研究生培养,并于1980年、1984年分别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7年招收首届史论本科生;2008年获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011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获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院的艺术学理论研究地位崇高,2015年获评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9年,艺术史论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访问学者等层次丰富的人才培养,既是国际艺术史学研究的重镇,又以持续推进中国艺术研究为己任,是当代中国”艺术智性与新人文教育”的建设高地。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位于中国杭州,是一个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策展教学机构。ICAST致力于建构社会思想、媒体实验、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互动知识体系,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于当代智性和感性知识生产的意义。

 

ICAST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与学者,以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等四维互动的教育框架,培养具有现实感受力与独立实践能力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涡流VORTEX是引发行动的力量。

 

涡流VORTEX始于对列奥纳多·达·芬奇流体形态学手稿的重访,基于真知的可经验性原则,在艺术与科学的标量和矢量之间动态校准。

 

涡流VORTEX的研究、写作、策展、译介与召集等行动将呈现在随波逐流(VORTEX flow)、搅散界面(VORTEX interface)、渗透回路(VORTEX loop)等板块中,在与世界涡旋的复杂交互中消亡和涌现。




 编辑 |张诺馨 谢雯 陈南汐

 海报设计 |kiro

 审核 |闵罕 卢杰  张晨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跨媒体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讲座预告 王哲然 科技领域

1976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