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你看《侏罗纪世界3》时的恐龙问题,答案全在这里了!

2022-06-18


“ 感知技术 · 感触CG · 感受艺术 · 感悟心灵 ”
中国很有影响力影视特效CG动画领域自媒体

本文作者廖俊棋业余影迷,

专业古生物与古人类研究者


本文由 极客电影 编辑发布

转载请联络授权


《侏罗纪世界3》作为经典电影《侏罗纪公园》重启后的系列终章,本次电影的票房成绩也极为亮眼,光上映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就已经突破4亿大关!


故事接续《侏罗纪世界2》之后,大量的恐龙逃脱并占领世界各地,人类不得不面对这些远古霸主,和它们共享这个地球,并学会适应灾难后和恐龙共存的新环境。


由于世界观异常庞大,本次丰富的恐龙种类自然也会是看点之一。

身为恐龙化石的研究者和电影爱好者,对于本作出现的许多恐龙有很多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观影之余,也能体会到剧组对于古生物学考证的用心。


提示

本文以讨论恐龙与古生物学相关知识为主,不涉及过度深入的剧情讨论,但可能会“暴雷”一些即将登场的新恐龙,尚未观影的朋友如果在意的话建议立刻收藏本文后暂时回避,等观影后再来相见~

欧文在雪地中驯服的恐龙

为何头上有根管子?



△ 欧文的摸头杀对恐龙也通吃!

这只是副栉龙(Parasaurolophus),属于鸭嘴龙类的成员。头上的管子与鼻孔相连接,实际的功用还没有定论,认为可能是视觉装饰、调整呼吸温度或是共鸣发声


由于这个管子中空并和鼻孔相连,科学家们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出这种恐龙的声音,是少数声音复原比较靠谱的恐龙之一。


另外,电影中可以看到这种恐龙奔跑时是只用后腿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前肢较短,平时走路时会用四足步行来分散体重,但遇到危险时则会用后肢奔跑。



小蓝自体繁殖合理吗?


△ 小小蓝将在这次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根据电影设定,侏罗纪公园的恐龙在创造时,会融入其他生物的基因来弥补空缺片段,而在侏罗纪世界中更是会刻意透过某些生物的基因来改造恐龙特性。


电影中解释小蓝无性生殖的原因是因为融合了巨蜥的基因,这个解释是说得过去的。


2006年,英国的切斯特动物园在《自然》期刊上发表在他们园中,有两只雌性科莫多巨蜥在完全没有接触雄性的状况下“处女怀孕”产下蛋,并孵出了基因和母亲相同的宝宝


不过······巨蜥和恐龙的亲缘关系其实很远,至于为什么不拿近亲的鸟类或鳄鱼来填补基因,可能是因为吴博士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实验吧。


顺带一提,电影中公园里和巨蜥真的能称为近亲的是海里那只沧龙,因此在基因没有乱混合的状况下,沧龙大概是园中最有机会无性生殖的


△ 沧龙每次出场都伴随极大的压迫感和震撼力


追逐战里的野蛮盗龙

是什么恐龙?



△ 和野蛮盗龙的城市追逐战紧张刺激

野蛮盗龙(Atrociraptor)是驰龙类的一种,而小蓝所属的迅猛龙(伶盗龙)也是驰龙类的,因此两者的形象非常接近。


野蛮盗龙的标本来自加拿大艾柏塔省的白垩纪晚期地层,仅保存了部分头部,但透过和近亲化石的比较研究,依然能大致复原出该恐龙的全貌。


△ 野蛮盗龙保存的骨骼非常稀少


另外,实际的野蛮盗龙体型并不大,电影中是经过基因修改后放大的版本


(这在《侏罗纪世界》中属于常见现象了,毕竟大而凶猛的恐龙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否则真正的小蓝其实也只有火鸡那么大)



△ 实际野蛮盗龙的体型并不大


这次电影中有些恐龙和翼龙长毛了,这合理嘛?


△ 《侏罗纪世界3》所还原的恐龙时代就存在许多羽毛恐龙,图为窃蛋龙

这不仅合理,其实电影中有更多的肉食性恐龙都应该长着羽毛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成功及伟大之处在于它参考了当时最前沿的古生物学研究,因此电影中的恐龙不再是过去庞大、笨拙、迟缓的样子,而是灵活、敏捷、生动甚至具有高度智慧


随着中国在20世纪末发现大量带有羽毛的恐龙,现在已经证明许多种类恐龙都应该带有羽毛。


而当《侏罗纪世界》系列开始时,古生物学界就一直期盼能看到羽毛恐龙的登场,终于在这系列完结作中羽毛恐龙现身了。


△ 中国辽西的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羽毛恐龙,揭开了羽毛恐龙研究的序幕


根据侏罗纪系列的世界观,前几作之所以没有羽毛恐龙可以归因于琥珀中基因的缺失,加上当年《侏罗纪公园》开园时还不知道恐龙该有这种外观,因此在创造恐龙时并没有放入羽毛基因。


而翼龙身上有毛的观点很早就被提出,因为学界普遍认为像鸟、蝙蝠这样会飞的生物都需要毛皮保暖才能维持飞行所需的高代谢率。


而1971年发现的索德斯翼龙(Sordes)化石就保存有毛,更证实了这个观点。


古生物学家过去认为翼龙身上的毛发和恐龙到鸟类的羽毛是有不同的起源,因此将翼龙的毛命名为浓密丝状物(pycnofibers);但近年在中国发现的蛙嘴翼龙类身上找到了和鸟类羽毛极为相似的结构,因此有科学团队提出翼龙和恐龙的羽毛应该有共同起源。


△ 蛙嘴翼龙身上有多种不同的羽毛,结构和鸟类相近,因此羽毛的起源也许在更早之前,分布的类群也更广泛。


也就是说,羽毛的起源可能在恐龙和翼龙分家之前,因此多数恐龙都应该有羽毛,只是随着演化而有许多种类失去了这个特征,亦或是羽毛化石尚未发现而已。



风神翼龙真的能飞起来吗?


△ 风神翼龙是体型最大的翼龙

风神翼龙的翼展超过10米,在陆地上站起来跟一只长颈鹿差不多高,因此这么庞大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是否真的能顺利飞行,至今都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 风神翼龙可能在陆地猎食


在是否能飞的问题上,体重是一个关键,但由于化石仅有骨头,所以只能透过不同的公式来推测重量。


2010年有研究团队透过骨骼估算风神翼龙体重大概有540千克,这个重量显然是无法起飞的;


但同年另一个研究团队则认为风神翼龙体重应该更轻,仅有不到250千克,如果是长距离、持续性的飞行,风神翼龙应该能连续飞个7~10天甚至横跨数千公里。


但就算是后者的推估,依然难以解释在这个重量下,风神翼龙如何起飞和降落而不伤到自己的身体结构。


从目前的证据看来风神翼龙似乎难以起降,但也许未来更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到它们有不为人知的生理结构来克服这个物理限制,这就要期待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精美的化石发现了。



火盗龙真的能游泳吗?


△ 《侏罗纪世界3》中的火盗龙

火盗龙(Pyroraptor)的化石发现于法国的普罗旺斯,由于是在一场森林大火后发现的因而得名。和野蛮盗龙、小蓝等都属于驰龙类的成员,因此这三种恐龙的外观都非常相似。


化石证据显示了驰龙类成员都应该长有羽毛,因此火盗龙的形象反而是最接近真实的恐龙样貌。


实际的火盗龙标本非常零碎,因此研究也有限,但从化石推估的体型仅有1.6米左右,因此电影中的体型仍是被放大后的。


△ 火盗龙保存的化石非常稀少,且实际体型也很小,注意比例尺为10厘米。

电影中对火盗龙描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过于它突如其来的游泳能力,但可惜的是现实中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种恐龙会游泳


此外,驰龙类和鸟类的亲缘关系接近,骨骼也像鸟类大多中空,因此真的到水中大概也很难潜下去。


现在推断有水生或半水生能力的恐龙并不多,大概只有三种:


第一种是辽宁龙,但这是一种小型甲龙类,虽然有观点认为它会吃鱼,但整体来说形象还是太过温驯不适合作为电影的惊悚选角。


△ 辽宁龙的形象过于“萌”,无法担任恐怖系的角色


另一种是广为人知的棘龙,虽然凶狠,但体型足足有15米,不适合电影中需要的敏捷追逐戏份。


最后一种则是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和火盗龙同样都是驰龙类的成员,虽然体型仅有60厘米但反正电影中的驰龙都被放大了,所以我想不选这种恐龙攻击主角的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外观太像天鹅,缺少恐怖感吧。


△ 哈兹卡盗龙的复原图,外貌形似天鹅


培养室里的厄兆龙

其实是霸王龙的老祖宗?


△ 前导预告中龙口夺食的厄兆龙

厄兆龙(Moros)在电影中的画面一闪而过,如果不仔细看可能就错过了。不过它其实在前导预告中就已经出现过,并在南方巨兽龙的口中窥探食物。


厄兆龙成体是一种小型适合奔跑的暴龙类,体重大约仅有78千克,生存于9500万年前的犹他州,是2019年才发表的新恐龙


△ 厄兆龙的体型不大,双腿修长适合奔跑

△ 笔者和研究团队在美国犹他州厄兆龙的发现地点的发掘工作

整个暴龙家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侏罗纪中晚期直到恐龙灭绝,大约出现有1亿年的时间,而9500万年前的小型厄兆龙的发现,代表暴龙家族演化成广为人知的大型霸王龙主要是集中在最后的1600万年而已。


科学家推测,可能当时地球上还有许多异特龙等大型肉食恐龙霸占着顶级掠食者的位置,导致霸王龙的老祖宗只能躲在边缘忍辱负重,直到这些大型掠食者灭绝后,才把握住机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中完成了变大变强的演化。



琥珀矿坑里有背帆的生物是?



这个生物叫做异齿兽(Dimetrodon),虽然很常被误会成恐龙,但实际上不但和恐龙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我们还得称呼它一声“大表舅”。


异齿兽生存的年代比恐龙还要早,距今约2亿9500到2亿7000万年前的二叠纪(目前最早的恐龙大约出现于2亿3000万前年的三叠纪晚期)。


这种生物属于“似哺乳爬行动物”,是我们祖先还更接近爬行动物时期的一个演化分支,背上的大帆可能是用来调节体温的。


之所以叫异齿兽是因为它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牙齿,这也和我们哺乳动物有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的区别较为接近,而不像多数恐龙口中的牙齿大多只有大小的区别,而没有形态或功用上的分化。


△ 其实在电影中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出现上述画面······


双脊龙真的会开伞和喷毒吗?


△ 双脊龙开伞的形象深入人心,是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双脊龙算是《侏罗纪公园》中的老朋友了,而在《侏罗纪世界》系列中则是首度亮相。


影片中这种恐龙的开伞和喷毒形象深植人心,然而很遗憾地,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种恐龙有这些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电影中这种恐龙的体型比在《侏罗纪公园》中还要大,实际上这种恐龙真正的体型约有6~7米,高度和成年人差不多,因此本次电影中的体型是比较还原化石的真实尺寸,或者也可以认为当年《侏罗纪公园》里的那只只是个幼年个体。


△ 双脊龙最大的标本和正模标本体型


南方巨兽龙真的是

最大的肉食恐龙?



△ 南方巨兽龙是顶级掠食者

现在公认最大的兽脚类恐龙其实是棘龙,体长有15米,凌驾于霸王龙、异特龙等大型肉食恐龙之上。


但研究显示棘龙其实是四肢粗短的,加上生理结构更适应水生环境,食物也主要以鱼类为主,因此和大家想象的最大肉食霸主可能会有些差距。


△ 棘龙是最大的兽脚类恐龙,但更适应水生,以鱼类为主要食物

若要说到恐龙时代的陆地顶级掠食者,往往会有很多意见争论不休,毕竟又大又凶狠的怪兽总是更容易吸引世人的目光。


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在发表当时,是作为超越霸王龙体型的肉食霸主登场的,最大体长推估有13米,略大于霸王龙的12米。


但后来又发现了更大的霸王龙标本,加上推测体型方式的不同,这两者恐龙的体型可能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且目前的化石证据倾向于霸王龙能更大一些


此外,体型大小也不是决定强弱的唯一因素,因此纠结于谁的体型更长一些意义并不大。


顺带一提,南方巨兽龙属于鲨齿龙类,是异特龙类的一个演化分支,过去也常被介绍为“放大版本”的异特龙,因此片中有主角将异特龙和南方巨兽龙搞混也属情有可原。


△ 异特龙在前作《侏罗纪世界2》中有登场

我想许多观众更想知道的是两者打起来谁会赢,很可惜的是霸王龙生存于6600万年前的北美洲,而南方巨兽龙生存在9700万年前的阿根廷,时代和地理上根本无法相见。


但若是硬要讨论的话,双方其实各有不同的优势,真的打起来胜负还很难有定论



南方巨兽龙的体型较霸王龙苗条,加上有长的前肢和利爪作为辅助,也许速度上、武器上能有优势;


另一方面,霸王龙的体格较为强壮,虽然小短手在战斗中派不上用场,但它的咬合力是恐龙之中最强大的,头骨结构也更加结实,要咬碎骨头轻而易举,因此力量上更具优势。


△ 南方巨兽龙(左)和霸王龙(右)的头骨,可看出霸王龙的头骨更为粗壮


长着大长爪的凶狠怪兽恐龙

是何方神圣?


△ 克莱儿被拥有大长爪的怪兽追赶

这是镰刀龙(Therizinosaurus),体型可达10米,虽然和霸王龙亲缘关系不远,但实际上是吃素的。


为了吃素也演化出许多奇怪的特征,例如长脖子、小头、大肚子(可以更好地消化植物纤维),以及仔细看片中特写的话,嘴巴前端是尖锐的喙而没有牙齿,口中牙齿也比较小。


镰刀龙的名字来自于手上的大长爪有如镰刀,光长度就将近1米,整个前肢更能达到2.4米长。



至于吃素的一个恐龙为何要有如此凶猛的武器,研究推测可能的原因有作为防卫武器、抓取高处的树叶或是求偶时打斗等。


△ 镰刀龙嘴巴前端没有牙齿

整部电影来说,让我最感动的其实就是镰刀龙出现的时刻,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这类恐龙的早期演化模式。当它出现在大银幕时,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动和喜悦。


科学研究是不断在进步的过程,1993年的侏罗纪世界将当时最前沿的温血、狡诈、敏捷的恐龙形象带到世人面前。而随着将近30年的时光,当年电影中的复原形象在现在已经略显陈旧。


这些旧的恐龙形象虽然深植人心也广受观众喜爱,但本次剧组的野心依然决定将更新的研究成果呈现在世人眼前,我想这就是个电影和科学共同进步的结果


侏罗纪世界系列至此虽然终结了,但导演稍微透漏未来可能有其他侏罗纪系列的出现,而随着科学持续的进步,未来也许能看到更多酷炫或是新奇的恐龙登上大银幕!




全文完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CG世界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侏罗纪世界3 经典电影

369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