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社教工作的掘进

原创 2022-06-17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思路。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依托新媒体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实现积极的文化传播的同时给社会公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本文拟以湖北省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为例,探讨新媒体给社教工作带来的方式和思路。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终端有电脑、手机、平板、数字电视机等,其中电脑和数字电视机可称为固定端,手机和平板可称为移动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的使用人数大幅度增长,目前已成为信息终端的主流设备。从媒体技术在信息终端的呈现方式上来讲,大致上可分为Web、APP、微信小程序等三种主要方式。Web在固定端的电脑和移动端都可以呈现,APP和微信小程序是针对移动客户端专门开发的,这三种方式既有相似之处,又各自有特点(见下表)。


Web、APP、微信小程序特点


湖北省博物馆通过新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如“永远跟党走”荆楚红色故事系列微课堂,立足于珍贵的革命文物,通过主流新闻新媒体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讲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唱响红色主旋律,向社会公众弘扬荆楚红色文化。

开展“云端打卡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系列活动。通过六大重磅展览“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楚国八百年”“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书画珍秘——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向社会公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弘扬荆楚文化,同时结合互动问答加深社会公众的印象。

开展庆新年文化活动。携手《湖北日报》精心打造原创“明星虎年”系列表情包,以吉祥语表达祝福,同时加入动态表情,增加趣味性。公众只需将gif表情包像图片一样保存在手机里,就可以把萌虎的表情动图分享出去,累计转载量高达百万人次。

开展线上研学活动。与武汉市侨联携手讲述“亲情中华”故事,带领30名瑞士日内瓦中文学校华裔青少年“云”赏馆藏精品,帮助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积极与学校教育相融合,为不同年龄段学生量身打造特色课程,如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礼乐学堂”连线武汉市第三初中,为七、八年级17个班千余名学生,做主题为“文物讲述的楚文化”线上讲座,受到师生好评。

湖北省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运用了Web、APP、微信小程序等三种主要方式。如官网设置教育板块,包含礼乐学堂、学术讲座、志愿者、博物馆之友等,累计共发布万余条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社会教育信息,此外在网站右下角设有微信、社教、APP二维码,方便社会公众快捷登录。关于APP,侧重于平台利用型的投入,如在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都开设官方账号,积极宣传荆楚文化,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关于自主研发型APP,目前有5G智慧博物馆APP,公众可通过手机下载,感受智慧博物馆带来的神奇文化之旅。关于微信小程序,有湖北省博物馆宣教部账号,定期向社会公众推送社会教育活动信息。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使博物馆信息接收对象不局限于馆内观众。同时新媒体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形式多元丰富,由单一展览形式向有交流、有互动的图片、视频内容转变。

新媒体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做支撑,就难以发挥积极效用。博物馆要将藏品研究等工作做好、做实、做透,以此为基础,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社教工作?

丰富形式 一是借助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二是加强馆校共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拓宽研学路径,比如与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合作开展“文物与成语”“乐享编钟”研学活动,积极向青少年普及传统文化;做好调研工作,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同时还需注重知识的联动,确保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是多学科的融合,让青少年接受丰富的教育活动。三是利用VR、AR、AI等技术,增强社会公众的体验;比如运用AR和VR技术模拟展品的原始面貌,或模拟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空间环境,进行“场景再现”,打造沉浸式体验。

修好颜值 随着VR、AR等技术的崛起,视觉体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要“修好颜值”,以吸引和抓住更多的社会公众。一方面是尝试给藏品拍摄“艺术照”,在做藏品海报、展览海报、宣传册的时候使用,这些美丽的“艺术照”能一下子抓住公众的眼球。另一方面是注重展览设计的美观,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设计展览相关Web界面或者APP时,要与展览主题保持一致,同时还要注意细节的打磨。

加强互动交流、合作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一大变革是用户体验由单向的交流转变成了双向交流,社会公众不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转发、评论、点赞、打赏等操作,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要利用好Web、APP、微信小程序,在社教平台建立通畅渠道,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加强社会公众与博物馆的黏性。此外,博物馆之间也可通过社交媒体互动,积极制造话题和热点,交流合作,做大做强。

“博物馆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感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体验,搭建不同人群交流的平台。有人在博物馆探寻人生哲思,有人在此找到未来职业方向。”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说,博物馆的力量既是时空交融的力量,也是社会参与的力量。文博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将社教职能发挥出来,实现博物馆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的文化传播,彰显出博物馆的力量。

刊于6月14日《中国文物报》7版
投稿:wwbshoucang@163.com

     范一苇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博物馆 社教工作

1163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