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妍肃剧评丨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刻了——舞美抄袭现象之浅见

原创 2022-05-24

疫情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状态,最近工作、家庭琐事缠身,变得越来越少刷朋友圈,逃避接受负能量和割裂感。昨夜11点被同行的狂轰猛炸从游离麻木状态中惊醒,开始刷圈看近日荒唐事。


舞剧《只此青绿》导演周莉亚收到转发链接,发现呕心沥血之作从编导、服装被浙江少儿频道的“原创”舞蹈《双香径》几乎全盘照搬,她留言维权又被拉黑。经众网友几番质疑后删除又发现换平台宣发。正如澎湃新闻采访记者对周莉亚、韩真两位导演问出笔者心中的极大不解:《只此青绿》登上央视春晚后全国皆知,为什么还有人这么高调地标注原创的抄袭?


白天在微博上还看到两起热搜,分别是刘德华代言的奥迪广告文案完整抄袭某知名博主,另一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名学生找枪手有偿代做毕业设计又刁难要回钱款、导致被举报的事件。


各领域的抄袭事件热搜


几套不同领域的联动组合拳下来,令人恍若置身于“抄袭元宇宙”


关于舞美界的“抄袭”,这个话题是笔者好几年前就想写而迟迟没有动笔的,早有思索不吐不快,所以身为重度拖延症患者虽午夜才开始码字,竟也能一挥而就近4000字。

 


信息时代的舞美“骨相”


舞美艺术从来就是一个不断传承、相互影响、选择吸收、自我转化与再创造的过程,模仿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那些年代的中国舞美本身就建立在大量的学习与模仿国外各种主义和潮流之上。网络时代到来后,你有资源看到更多国外古今演出音像资料、图文介绍,常有种毁三观的崩感——年轻时期以为见证过的某些颠覆、前卫之作,其实也是别人嚼过的甘蔗渣。

 

资讯壁垒的打破,艺术家终于不能肆无忌惮占尽信息不对称的便宜,也更容易被横向、纵向进行看图说话式的对比,于是暴露出很多戏剧艺术家真实的原创水平和设计能量。

 

怀揣着或侥幸、或傲慢、或走捷径躺挣钱的心理,抄袭对于一名艺术创作者来说,无论何时出于何种动机都是污点,不该成为引以自诩大师、牛X的卖点

 

笔者在过往文章中写过,现在乃是情窦绽放的视觉豆蔻时代,正是舞台美术家大显身手的盛世。网络发达的年代,漂亮的“脸蛋”天然具有传播力,舞美便是一部演出的颜值担当。著名剧评家北小京曾有一篇文章言及中国舞美家,令笔者印象极深刻:


要说繁荣,当下的戏剧艺术早已脱贫,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但站在戏剧史的角度看,中国戏剧的舞台手段丰富了,却并没有带动戏剧艺术本质的发展。我在为与世界同步,甚至超过国际视野的中国舞美艺术鼓掌时,同时也深深感到他们像是一头壮牛在拉一辆破旧不堪的老车,精致、犀利的舞台美术表达,呈现了舞美设计家们对戏剧精神的追求,然而并没有启发到其他创作者……


仿佛很多戏剧演出有了夺目的舞美,即使有时戏有点软,但舞美都应是最硬的部位。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中国戏剧界普遍感觉舞美的发展速度远超别的戏剧专业?是舞美界较别的专业人才更有天赋更优秀?

 

别人客气下,自己人若也这么想,就是自我欺骗了。

 

除却读图时代对视觉的大量需求,更重要的还是那“容易”二字。比起别的戏剧专业,设计的造型与形式为“皮相”,科技发展为或浓或淡的“妆容”,舞美家对古今中外的搬运借鉴是多么快速易达啊。

 

不容易的,是舞美的“骨相”


能模仿借鉴的只是皮相的造型与光影色调,而难以模仿、只能依靠自身天赋与努力的关键本质,还是作为设计师内核的气质骨相。天赋条件与长年积累给予其可操作的能力,文化底蕴与审美修养准备好了吸纳与转化,思维旷原与春风雨露的相遇,融会贯通铸就了自己的骨相。

 

可以轻易模仿借鉴的都是浅表的一层皮,只有形,没有神,无法剥夺的是皮囊内裹着的最核心的人格与底蕴。

 


“抄袭”的定义机制


笔者做为一个在学校学了十年舞台设计、而立之年刚转行去写作的跨界者,时常感受身份转变带来的拉扯感——既是一个要随时保持独立抽离冷静的剧评人,又是一个要随时沉浸式服务整个行业的工具人。

 

建立对原创设计的标准真的很重要,因为你只需要有一定的阅剧量,踏实看过足够的资料,就不难发现,抄袭、搬运、直接挪用等现象在舞美创作领域一直都是非常常见的。这与例如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里的“融梗手法”养活后世数不胜数的经典名篇,并不能一视同仁。

区别于因思维方式趋同、题材内容相似导致的手段雷同,很难界定为抄袭。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思,现有戏剧教育是否能够全面引导、打开和启发青年设计师的思维,还是存在一些导致创作者创作方式相近的现象。


如何在舞美创作领域建立一个关于“抄袭”的定义机制?


某一个静止画面的类似,并不能定论,但连续场景的核心造型形象之相似程度、高潮创意点的挪用,以及不管适不适合文本内涵、导表演调度都硬用的空洞观感——你我观之皆知。

 

往往抄袭之作,因其思维的懒惰与浅薄而只偷到了形式,懒得去做深刻理解的功夫,踩在他人肩上却更矮化、扁平、无趣,视觉上除了“砰”的一声初响,再无后续能令人联想、思索、探讨、回味的余韵。

 

若本庸常无才也罢,又有谁是曾经年少成名、出类超群的舞美艺术家,经历了人情俗世的琐碎与暗算,逐渐收敛起刺角与锋芒,收拾起艺术的志向,开始转向世俗的安乐与麻醉,钻进了物质名誉的深渊里饮鸩止渴。


为什么?

 

答案还是“容易”。


恶意和诱惑是用无形的墨水写就,当无数好的坏的选择同时摆在面前,为了得到量产的快钱与名利,总有人会挑看上去不那么辛苦的、相对容易的选项。

 

用助手来将一部部拼凑的抄袭的视觉作品端出来献于大众面前,这种沽名钓誉的行径跟不到场的明星肆无忌惮用替身抠图有何区别?莫怪创造天赋被稀释,深思熟虑的耐力被埋葬。终点显而易见。

 

抄袭者杀死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抄袭的“容易”会快速杀死一个艺术家的灵气与敏锐,杀死流转多变的探索精神,杀死世人的期待与自己的口碑。


君知否,每年笔者耳闻目睹那么大的制作、著名的剧院、宏大的题材,舞美却陷入抄袭、专业学术不端的事件有几桩。

 

君知否,在开专家会、做项目或基金的评委,眼看着有严重抄袭痕迹、同质化现象的剧目又不便直言的尴尬。

 

君知否,有在国内甚至是在国际上获奖的某些作品,舞美概念和运用形式完全是抄袭的,回过头还会找到学会平台要求宣传。

 

君知否,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自身也遭受过严重侵权,甚至抄袭者用造假网站置顶于真网站之上。我们的宣发内容也面对过设计师侵权带来的品牌受损之负面影响。

 

君知否,有几位舞美设计在笔者心中可称之为“购物车”设计师——在国外进口或国内畅销的“演出超市”里转上一圈,推车运来别人家经过殚精竭虑思索、实践的食材装入自家盘中,拼上几朵摆盘饰花,就作为独创菜品大肆宣传和卖钱。或者指挥助手照扒他人心血之作,堂而皇之贴上自己大名的那份坦然,令人佩服。


知不知道,不是重点;在不在乎,才是关键。


这件事归根结底的困境在于,为什么


这样的事,为什么屡次出现?


抄袭出现了,为什么往往很快掩过不被重视?


笔者曾有困惑,这个读图时代所有既往皆可查,明明有证据可能赤裸裸的让大家有目共睹,为什么可以不藏不掖不怕?

 

那节目单上印有你的姓名,为什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在行业里的名字呢?

 

为什么?



“抄袭”有代价吗


因为代价太少,抄袭几乎没有成本。


观众的发声,往往成就不了官媒的定论;掌控宣传喉舌之人有时并非完全不知道这样的内幕,但很少有人说话。

 

一方面可能是对舞美行业没有跨行破圈的深度广度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怕断他人的财路、毁资方院团的政绩等等诸多人情世故方面因素。

 

说到底,大家对抄袭的标准就是——头顶的房子没塌,别屋砖瓦没砸伤自家脚面,就包容理解忘却吧。


舞美圈没有人为此付出身败名裂的代价。


反而,抄袭的作品都可以去评国际和国内的奖项,可以领取政策资金的支持,可以因为掌控资源而被掩盖事实,可以转身以此自我吹嘘,可以让不明真相的人追捧,可以跻身德艺双馨的楷模……

 

那么,一直在无限自我抗争、自我煎熬、真正坚持原创的设计师,他们算是什么?他们经历过的多次的碰壁、毁灭、重建,又算有什么价值?

 

个别设计师的行为不端、德不配位,而受到惩罚、资源被掠夺的却是他周围的世界。


把抄袭当作原创,把变态当常态,这怎能是一个行业流动的、正常的发展方向?


什么时候才能唤醒对整个舞美行业、戏剧行业的危机意识呢?


出于媒体的新闻责任,你我都不是最终标准,我们只是呼唤标准的人。 

 

但作为主持舞美行业官方学术平台的笔者,自觉再对此类事件的沉默就是助纣为虐。

 


舞美行业之底线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有的天顶与底线。天顶,意味着行业终极理想之所寄;底线,标示出行业最后尊严之所托。处身于天顶与底线之间,一个舞美从业者才能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空间与价值定位。抄袭者同时打碎的是舞台艺术的信仰天顶,也击穿了当代舞美家的职业底线。


存在同质化现象就一起沉默、一起摆烂?


如果中国舞美家的世界被逼到了让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太可怕。

 

这个世界最大的无解,是沉默,假装没看见。


在抄袭盛行的环境中,还有人会自认安全无虞吗?没有感受到竭泽而渔的网,越缩越紧了?

 

本就在不同娱乐形式下式微的戏剧,要再付出多少代价扛过这个疫情的“寒冬”,现在我们的行业有多脆弱?唯有一部又一部原创佳作,才有可能逐渐坚定整个行业的决心。

 

不能在虚荣与利益的掩护下,再容忍一戳即破的抄袭泡泡。


现实嶙峋的石头缝里有可能长出顽强的草,幻想的肥皂泡里开不出真正的花。


请再做设计的时候,真正珍惜自己的机会


愿你回首,不会憾于你的创作生涯缺少真正属于“你”的痕迹。

 

愿曾经迷恋过你作品的观众,不会像不小心爱上有妇之夫一样羞耻,偷偷摸摸、悔不当初。

 


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现实中维权何其难,舞美视觉的版权保护体系并不完善,但不能让抄袭者有恃无恐,是每个人的责任。任何获利者都应该承担起丢掉责任和信仰的后果。


如果投资方都觉得再启用抄袭者会很惹麻烦,这就对了。


如果众多主创都觉得跟抄袭者合作很丢脸后悔,那就好了。


每一次行业法规的进步,都是个案推动的。


后续,学会微信平台将继续秉持为所有设计师公允发声之心态、为行业长久计之情怀,进行抄袭现象的甄别、调查和研究,接受并发布大家进行有学术价值的图文投稿、建议和指正。


该是规范行业风气、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撰稿:赵妍

头图来源:抄袭男孩2019暑假字体设计

责编:赵妍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妍肃剧评 舞美抄袭 只此青绿

1405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