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策展的空间与挑战:成都、重庆城市群落化的展览实践

原创 2022-06-08

图片


川渝地区当代艺术展览以其独特的展览模式和艺术特点形成了特有的展览现象。2020年6月,川渝两地文联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助推成渝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艺术高地建设。川渝本一家,从文化地理空间来看,川渝两地在区域文化方面有许多的共有艺术价值。随着文化艺术空间的增多,艺术展览从数量、规模到展览的内容及品质都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艺术展览、艺术机构作为文化生产的载体与空间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如何将艺术品、艺术机构、公众进行有机的平衡,并在展览的过程中实现艺术创作与策展实践的拓进,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缪斯喜神:川渝当代中的人像”展览开幕当天举行了《川渝当代艺术生态中的策展与实践》研讨会,蓝庆伟、冯石为学术召集人,邀请到重庆地区策展人蔡峰、宁佳、薛薇、尹丹与成都地区策展人曹筝琪娜、李杰、田萌、熊宇,由吴永强、熊宇、何桂彦、尹丹担任评议嘉宾。本文结合研讨会的发言内容,并以川渝近5年的艺术展览组织模式、具体艺术实践案例为例,总结讨论以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在城市群落化的展览实践所呈现的几点特征。


 “空间与挑战——川渝当代艺术生态的策展实践”研讨会海报


文化在地化

“在地性”是如今许多领域都会探讨的问题,文化也不例外,而这一词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被新的语境所解构,城市的本体基因在策展的语境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地性”似乎也成为了文化上的一种高度概括。“2021年‘超融体’成都双年展成功举办,成都双年展生发于成都本土,是具备国际视野和未来前瞻性的大型国际化的高规格展览,作为大型展览的双年展,其主题及落实在展览名称的词语既要有特定的理念,也要有视图感;在策划2021年成都双年展之时,对展览主题的设计就并未局限于艺术本体问题的讨论,而是基于城市在地性、跨地区、跨文化视野的综合性考量,“融”是整个展览策划的重要出发点,是成都双年展的核心理念。‘融’可以概括为当代艺术打破疆界、超越边界的创新探索,在融合、融汇、融化中打开新的天地;同时体现了艺术创造活力与成都文化建设的关系。”[1]本次双年展还有17个平行展立足于成都所在的西南本土文化场域,使艺术、文化与生活方式紧密共生。


2021成都双年展17个平行展地点分布图


2021年重庆当代美术馆“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的展览由重庆当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该展览是继2019年底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文献展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当代美术馆展览空间重新调整,并且增加了部分西南地区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后进行的“在地重装”展览,其展出作品视角从本土到全球、个人与群体。此次参展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回应了展览主题“缝合”,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的影响与问题,本次在重庆的巡展由三馆联合主办,也进一步拓展了展览本身的意义,融入了本土艺术的理念与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将展览探讨的问题更加深入地带到了当下的语境中。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展览海报


成渝近些年的展览形式和艺术活动很多都会从“在地性”的角度出发,在策展实践中结合本土艺术有关的互动与连接,“在地性”是艺术作品与特定地点建立的视觉、情感的纽带,展览通过“在地性”发生,能使观众深度的体会到展览的宗旨与意义,而“在地性”的实践中,也应该注重展览是否需要“在地性”的呈现,不能为了“在地”而“在地”流于表层,要关注到更深的问题意识,以“在地”之名寻找更多合法性和新的意义,在成渝地区关于“在地性”的相关艺术实践,还缺少一部分关于在地艺术系统理论构建。


研讨会现场


艺术项目公共化

重庆的原·美术馆这两年是重庆较比活跃、较年轻化的美术馆,薛薇馆长《走出美术馆,在城市中生长》中提到的原·美术馆在发展实践过程中,逐渐思考“要做什么样的展览,才能够让美术馆的这个角色在这个城市里面担当它应该的价值,而不是在一个体系里,慢慢地被边缘化”,从2018年开始,原·美术馆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城市的状态下,一直坚守着三大展览品牌,“国际儿童艺术节”、“iArt青年艺术计划”、做与设计相关的展览。国际儿童艺术节可以链接众多国内外的资源,以小搏大,在城市中通过艺术去发生,通过艺术家去调节大众的好感和支持;“iArt青年艺术节”支持和推动西南乃至更大地域范围内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涉及与展览相关的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跨界展览的状态,这些活动及项目以艺术作为媒介,为城市、社会导入不同层面的思考与讨论。


iArt青年艺术计划海报 图源:原·美术馆

iArt青年艺术计划展览现场 图源:原·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作为成都近些年发展活跃的美术馆,一直都非常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以及美术馆和公众的连接,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专业儿童艺术馆的美术馆。美术馆每年的公共项目数量超过一百二十场,公共项目线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条线索是跟随展览主题并同期研发和策划的公共艺术项目;另一条线索是为了普及公共艺术教育,推动艺术和审美的发展所进行的公益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长期持续的影像放映活动跟建筑、设计以及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的项目。”[2]值得一提的是麓湖·A4美术馆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从2014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7届,该项目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策展与公共教育项目策划的边界,它是由当代艺术展览、当代艺术教育为核心驱动力,以参与性策划为工作方式,通过丰富的自主研发及项目的联合发起,链接美术馆、学校、社区、家庭等多个社会维度的公共艺术项目。


簏湖·A4美术馆第7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海报


美术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肩负着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教育职责,当代艺术作为一种观念表达的新艺术形式,部分充满个性的表达方式对大众来讲或许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如将当代艺术的教育性功能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相融合,就能为大众提供一种贴近生活能近距离与艺术互动的方式。当代艺术从架上走向公众生活,逐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就成渝两地而论,无论是艺术家或者美术馆自身运营机制都在不断的大胆尝试公共艺术项目,不断的突破自我,跨界合作。


学术内涵化

成渝城市群落化的展览实践中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对“学术性”的要求提高,重庆美术馆策展人蔡峰《美术馆的在地与不在地》中提到美术馆策展“在地性”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展览的学术定位,认为美术馆的展览项目应该更加注重美术史的梳理,做挖掘工作。重庆美术馆去年的“烽火传薪,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在选取题目时结合时代背景与该馆的馆藏,探索武昌艺专在重庆的办学历史对重庆美术生态的建设或美术创作发展脉络的价值与意义,将展览与本地艺术创作结合挖掘并呈现,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策展,而是更加注重策展学术思路的表达,在策展前期对曾做过的展览作为范本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新的策展理念定位展览。


 “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展览海报


“202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都市铆钉:艺术群落在西南”展览由文献和作品两部分组成,在文献展设置了5个板块,以关键词为切入点来展现西南地区的艺术群落的不同历史,通过个案勾勒出历史轮廓和框架结构。旨在研究和呈现西南四省艺术群落的多元面貌和艺术精神。展览期间还举办了“西南艺术群落的历史、评述与现状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历史与记忆、媒介与评述、现状与发展、线索与回顾四大板块来探讨西南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元性与在地性。本次“缪斯喜神;川渝当代艺术中的人像”以“人像”为切入点,以川渝两地艺术互动为目的,以艺术创作中的“人像”为主题,以何多苓、庞茂琨等20位艺术家位展览主题,以绘画、装置、雕塑、摄影、影像等为具体表现形式,探讨艺术创作中“人像”的多种形式。策展人蓝庆伟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中国的“拟人”和“拟物”是一个学术课题,展览虽然以人像作为切入点,但讨论的是人像传递的不再是肖像画的概念,展览不是简单的按学院派或其他分类将作品展出,而更多的是想从拟人的角度来表达它们的拟人性、观念性与精神性。


“缪斯喜神;川渝当代艺术中的人像” 展览现场


当下成渝两地许多展览不仅由策展人单独完成展览策划,学术主持也逐渐介入到展览策划,使得展览呈现的更加完整与学术化。展览后期还有艺术评论人、批评家针对展览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关于展览的批评文章,为展览提供更多的养分。策展除了要考虑如何将作品更好的呈现,还需考虑展览内涵的提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成功的艺术展览一定是内外兼修。


驻留项目多样化

在当下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热点下,成渝地区在艺术资源方面汇集了众多艺术名家,拥有丰富的艺术品资源,成渝两地的艺术机构呈井喷式生长,艺术家驻留项目也逐渐增加,成都地区具有驻留项目代表性的艺术机构有麓湖·A4美术馆、麓山美术馆、蓝顶美术馆;重庆地区有501序空间、器·Haus空间;每个艺术机构因资金、需求、机构工作性质等原因,在驻留艺术家选择的标准、具体驻留项目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如重庆501序空间的驻留项目上会更偏向于“当代艺术实验”的艺术家,如“我即他者”驻留项目,它由英国的驻留艺术家帕特里克·沃特豪斯与501序空间共同发起的;器·Haus空间驻留项目更偏向具有实验性和独立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如“中亚日记”等驻留项目。麓湖·A4美术馆的驻留项目则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国内是由国际国内的策展人、设计师、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自行申请到成都进行艺术家驻留项目,国外更多的两个艺术机构互派艺术家驻留的项目,目前合作国家有日本、泰国、瑞士。


  “边境——李勇政个展”展览现场 图源:麓山美术馆

“地图——何工个展”展览现场  图源:麓山美术馆


麓山美术馆在驻留艺术家选择标准上更倾向于在艺术领域成熟的艺术家,如驻留项目“势——张琪凯个展”;成都蓝顶美术馆更加倾向于支持国内外从事绘画、装置、雕塑、影响等媒介创作的艺术家,并在驻留期间会与本土艺术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例如“霓虹——刘利斌各展”。驻留项目除了提供创作工作室、住宿外,更重要的是拥有足够资金与扩大关系网的机会,成渝两地大部分机构的驻留项目还处于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在当下艺术语境中,艺术驻留项目更像是一块试验田,它给整个艺术生态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为艺术机构探讨发展新的展览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以上只选取两地个别艺术机构的案例,而两地在展览实践中还有很多丰富的驻留项目。


展览跨学科化

伴随着新媒体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展览”“体验式展览”“交互展览”等新形势展览层出不穷展览更加强调观众参与体验,这是近些年艺术生态发展的“共同特征”。


重庆时代美术馆去年“超验植入”展览围绕物、人、媒介间的交叠状态,以“未来开物”“感官世界”“媒介启蒙”三个分展现场,展开了一场跨学科、多媒体、超经验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新探索展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成都知美术馆2020年“未知|尹秀珍”展览作品是由艺术家尹秀珍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团队合作,用科技手段去重新诠释“情感”,将其数据化,从而观众与作品都是展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观众的参与与作品的交互,从而推动展览的生成与生长,观众也作为作品重要的一部分。成渝两地近些年关于跨学科、多媒介、交互式艺术展览形式逐渐增加,相较于传统展览模式,此类跨学科多元的展览模式更受观众喜爱,观众“体验感”也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未知|尹秀珍”展览现场 图源:知美术馆


多元化展览媒介的出现,丰富了展览的形式,使展览模式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对艺术观念也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跨领域应用已成为当前的趋势,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艺术与交互式艺术展览方式的呈现使艺术与观众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带来更多的交流与全新的体验。


“未知|尹秀珍”展览现场 图源:知美术馆


在全球化艺术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实践已改变了固有的模式,朝着更多元化、更前卫的方向发展。在全国艺术视域下,川渝两地独特的本土性群落化艺术魅力影响深远,无论是“伤痕美术时期”“乡土写实时期”“85新潮美术时期”,都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留着深刻的印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川渝展览实践也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方向,特别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落实后,两地展览实践的互动性有所加强,优势互补。综合本次研讨会内容,总结探讨出当下成渝两地群落化的展览实践呈现特征有:文化在地化学术内涵化艺术项目公共化展览跨学科化驻留项目多样化。川渝艺术生态的发展正面临着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也是当代艺术生态共同所面临的挑战,而川渝地区自古以来有着积极乐观、包容开放、自强不息独特的“地域性格”,在这个机会与挑战共存的时代,不断探索实践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文|李琦、潘悦(成都大学艺术管理研究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


注释:

[1]范迪安:《城市伴生——2021成都双年展的策展理路》,《美术研究》2022年2期。

[2]孙莉:《坚守初衷,迈向未来——簏湖·A4美术馆》,《当代美术家》2018年第5期。


参考资料:

“缪斯喜神;川渝当代艺术中的人像”展览资料,2022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展览实践 当代艺术展览 新媒体艺术

1476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