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2022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Design

2022-06-07


染织与服装设计系以“东方文化活化为根本”,关注设计前沿发展,立足“可持续设计”与“东方本土话语"等方面的研究,围绕“设计趋势”展开本硕博的课题化教学,协助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国内染织服装教育方向。目前开设的专业方向有: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纺织品设计,拥有缝纫、手绘和扎蜡染、针织、梭织、喷绘等专业工作室。科系专业及教学特点:实验性、融合性.创新性。

 

生活序

山川与湖泊在天际一线,睁开人间的日常一序。自然在人间流光中辗转,坠下山谷,漂于溪流,汇入人间。生活延续着自然间一定的秩序,在生命的活力与活动的创造中碰撞而又汇集成一定的秩序绵绵不息,人们作为生命共同体依偎于这生活之序中。

生活序蕴含着在日常情景中朴素生活方式。其谱写于自然,蕴含着对生命的共鸣,设计师深入衣食住行的人伦物理,对细微生活的察觉,从而激发微而细致的生活力。

生活序亦在时代的变化中产生了多样的发展,疫情下深刻体现时代塑造的多重境遇,过去与未来,虚拟与现实在这个时代回望,穿梭,发展,青年设计师面对时代环境得到改变,深入时代之序的共鸣,在大环境下从而思考当下生活之序,在“生活序”中发现创新,用设计谱写新的生活之序。基于生活方式的发散,工艺构成的效果及科技所带来的进化,共同营造当代生活的多重序,从而创造各自成章的生活力!


Sequence of Life

The skyline against mountains and waters symbolizes the sequence of the mundane daily life. The nature meanders through the gorgeous streaks of light down into the valley, and floats in the brook before merging into the human world. Life follows the certain sequence that stems from the nature, and what generates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vitality of life and the creation of activities is the sequence that thrives restlessly, following which human beings snuggle with each other in a shared community.

Abundant in the daily life is the simple, nature-derived ways of living, which empathize with the life, and abound in the human nature embedded in the daily life of designers and their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life, thus stimulating the subtle, delicate vitality.

In addition, the sequence of life contributes to diverse developments in the ever-changing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multifaceted situations under the epidemic. With the intertwined past and future, and the mingled virtual and the real worlds, the young designers fit into the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empathize with the sequence of the era, ponder the sequence of life in context, innovate in the "sequence of life", and write a new sequence of life by design, aiming to jointly build up the multiple sequences of contemporary life and thus create vitality that thrive on their own sequence based on the lifestyle, thinking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volution brought by technology!



01

林间呼吸

TAKE A BREATH 

作者:楼碧漪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毕业作品《林间呼吸》在三年课题研究的基础成果上进行专题设计。竹的文化内涵被指向为东方文化气质的典范,既是中国农耕时代至今天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喜物,又是根植于中国精神文明并贯穿在生活的习俗。作品以中式竹园之线、竹林交映之影、移步易景之境、竹叶窗格之图等进行深层次探索设计。作品围绕课题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图案与服装结构造型的双向建构设计思路,在设计之初锁定“竹窗图案”进行图形图案多元素设计,通过“连、联、链”赋予图案能连动的结构,“连”接解构平面至3D打印通路,“链”接园林意境与想象设计,“联”接服装结构与图案的结构性穿插,为穿行在城市快节奏和纷繁回溯传统生活方式的青年营造与自然相和谐的诗意感受。


导师评语:

《林间呼吸》设计从中国图案在现代服装的应用出发,着眼于中国图案与服装造型结构的双向构建设计探究,聚焦到中国图案结构与服装造型结构的深层关系进行创新性实践,结合3D打印引申出中国图案在服装应用中的“连、链、联”的创新方法,令纹样跳脱其二维的层面,以其二维结构方式转化为三维的可动结构参与服装的结构设计,并通过人穿着服装的状态,进行图案“呼吸”的演绎。作品将创新性及主动性融入设计实践过程,以当今青年上班族为设计对象,以“深呼吸”为主题,通过图案与服装的结构性结合表现竹园清风气息,以东方意向应对浮躁的现代社会的方式对这一群体施以精神关怀。



02

拾窗

Shi Chuang

作者:郑雅元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石窗何处见,万仭倚晴墟。”明清时期,石窗遍布浙东,百姓们将内心最质朴、最虔诚的祈愿倾注在这一扇扇窗面中,以佑家宅。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石窗渐渐远离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它们或是静静的坐落在墙上,注视着日新月异的交替,或是被丢弃在荒草间,感叹着时移俗易。拾起这扇窗静静注视,透过它,仿佛能穿越时空,勾联起我们与前人相交的思绪,“看到”过去浙东百姓幸福的生活场景。因此我将设计方案取名《拾窗》,既是要“拾起”这一扇扇窗,保护传统石窗艺术,更是要“拾起”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体悟延续传承浙东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与达观的处世之态。


导师评语:

该生毕业作品《拾窗》基于三年的研究课题成果上再创意。经过长期对不同地区不同古村落进行调研分析、比对研究,对传统石窗图案的精神内涵与特色、吉祥寓意与造型、图案元素与组合进行深层次剖析研究并以此为设计切入点,以今天年轻人喜好与兴趣进行对石窗元素细分再创新,反复思辨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关系、元素与图案造型的准确性、材料与装置的技术性、互动与人的沟通性等设计关系考量。该毕业设计为传承与活化浙东民间石窗艺术增添了新的价值与方式。



03

有形之光

Light of Water

作者:苏萌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水”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颇深,自古中国人对于山水便情有独钟,一代代人通过绘画和文学方式寄情山水,代表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久而久之,山水演化为一种理想精神,既是具象依托,也是抽象境界。刺绣与水的共通性在于柔软的质感与透光的特性,在光线作用下呈现流动的形态。手袋与壁挂设计采用磨砂TPU材料表现水的透光性,其防水、耐磨等特性为手袋提供了许多优异的功能。外形设计上均采用曲线波浪形边缘设计,既表现了水的特点,也与其中的流线型图案相呼应。水被称之为有形之光,也是万物之源,生命之灵。用立体的刺绣装置来表现水中光影的流动,液体便拥有了可感知的形态。


导师评语:

该硕士生在毕业设计主题实践中充分诠释了她的论文创新点。从古至今,中国人以独特的艺术绘画语言寄情于山水,以独具精神理想冥想于山水,以传统刺绣手艺加美于山水。该生毕业设计主题围绕“水”展开设计,突破一般传统材料及刺绣概念,运用其娴熟的刺绣经验在装饰壁挂、首饰、手袋等载体上尝试设计的可能性,以创新立体刺绣方法、磨砂TPU材料、丝线独特的丝光性并将光影引入作品,充分表达“水”主题的“透”与“活”,体现手工艺的情感性与精神价值。




04

Phuong Flowers

作者:李佳颖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莳,草木时光,莳花弄草,为生活之雅事。葛纤维材料来源于自然植物“葛”,为自然草木。夏季葛花盛开,姿态万千,莳花美景尽收眼底。莳花展现高雅、自然质朴的精神内涵与葛纤维材料中质朴高雅的精神象征相契合。禅的本意为静虑,禅意生活使人内心平静、用智慧解决问题,回归生活本真。自然是最深刻的禅,置身自然体会禅心禅意,也许可以成为现代人舒缓的一种生活方式。设计追求素雅禅意之感,以白色系为基调,山水之景为意象进行描绘。天然植物葛纤维的运用展现对自然草木的本真追求。废弃葛藤资源再利用,践行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


导师评语:

该硕士生毕业作品《莳》以葛纤维材料为主要设计材料,经历三年的考察调研、种植养护,重拾葛纤维纺织品制作工艺并再设计。葛纤维纺织材料具有的可种植的持续性、悠久的历史性、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性等,成为该硕士生探究、实践与创新的依据。并产生强烈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对葛纤维的文化、织造技艺、生活用品等进行探索实践,传承文化并创新生活用品。作品深入探究了葛纤维材料素静的精神内涵、独特的质感美、可持续的循环性、品质高雅的美学性、生活艺术的形式美等,结合禅意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



05

花寻

Flower Hunting

作者:钟沛均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从研究唐代宝相花纹样出发,抓住宝相花纹外造型的延伸性内结构的延展性的特点,探寻其造型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在纹样变形阶段抓住自身发散性的特质,应用不同的组合关系、前后的虚实关系,对纹样进行再构建。同时结合当下社会审美的需求,以叙事性场景作为纹样创新的主线,以西湖十景为例,通过不同场景的构建,在结合宝相花纹造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纹样上的创新,同时在应用载体上选择以装置类作为主纹样的呈现部分,结合不同的工艺机绣、法绣、珠片绣等,实现纹样到实物上的转化。


导师评语:

该生作品《花寻》是依据其研究课题——唐代宝相花纹形制研究的基础成果为切入点,设计围绕宝相花纹的外造型内结构展开,研究分析其造型结构的共性与个性,在单元造型的基础上层层演变出最后丰富饱满的宝相花纹。在分析研究结构后,以其纹样骨骼的多种变化作为创意设计依据,在结构延展性上进行纹样创新设计,尝试多种不同场景叙事内容、不同组合方式的场景图案并对其进行巧妙应用,围绕宝相花纹的特征进行重新演绎,呈现出多样性、当代性和时尚性。色彩、纹样、材料结合多种新老工艺,实现从平面到立体浮雕的转化,以多方位的研究构思、实践探索创新,产生一定的价值。




06

海宁皮影之旅

Haining Shadow Play Tour

作者:祁泽宇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设计作品以研究课题为基础,梳理分析海宁传统皮影旦角装饰图案,总结凝练海宁传统皮影创作规律。在传统活化设计核心图案过程中提取变型江南灯彩艺术街门楼、智标塔、南关厢等海宁地标建筑元素,海宁潮与海宁城市元素融如其中。通过阶梯元素“移步换景”的方式进行图案结构上的设计。作者设计转化拟人可爱化皮影小人,演绎游客游玩趣景,塑造旅行观光海宁城市的叙事性景象。在核心图案的设计基础上,解读游客游玩方式,拓展衍生品设计,沙发与异形灯具装置分别运用图案热转印面料、激光切割皮影材料进行制作,打造以“海宁皮影之旅”为主题的微空间展示。


导师评语:

该生毕业作品《海宁皮影之旅》是根据其三年研究课题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的。作品关注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汲取各种新美学思想与现代潮流等文化要素,经研究、创作、作品、产品的过程,运用海宁传统皮影中的基本元素进行核心图案的创新,并将创新结果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多个生活用品中,使古老的海宁传统皮影焕发新的生命价值、更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在社会持续发展中既能弘扬传统和地方文化、拓展海宁传统皮影的应用空间,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新途径、新范例。




07

Blue Tears

作者:佘本真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平台通过精准算法,不断推送人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信息茧房,让人们沉溺其中,生活变得重复和单调,行动力和创造力也随之降低,甚至在疫情”期间,大量的网络信息让人们产生负向情感。作者希望本系列作品能帮助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冲破网络“信息茧房”的禁锢,选择更开放、包容、多元的生活方式。《Blue Tears》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海洋的荧光生物和微生物海萤引起的“蓝眼泪”现象,设计载体为沙发和装饰壁挂,作者在纺织品中植入声控感应调光装置等综合材料,实现“音画交互”的游戏式体验,设计可互动型发光纺织品,让原本静态的纺织品通过人的行为互动,产生动态视觉效果,打通多感官体验,让人们在温暖治愈的空间中排解现实社会的压力。


导师评语:

该生毕业作品《Blue Tears》从关注当下社会人群中存在着心理健康现象危机的角度出发,经过长期调研分析、设计研判、实践探索,以增强纺织品互动体验作为设计切入点,依据对纺织品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设计实践,以实现图案与色彩之情感化、材质与触感之情感化、互动与体验之情感化三者融合设计,增强健康的心理愉悦感、互动游戏感、光影兴趣感。该系列作品融入当代的视觉表达语言,发掘在生活中可持续多功能的可能性,有助于人在交互过程中放松身心,更具有人性关怀的意义和价值。




08

饮·隐·影

Drink·Hide·Shadow

作者:刘丽昕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生活力是生命的活力,是生活的感知,源于生活方式的设计,渗透在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饮:是创作的主题,基于食饮生活方式的主题发散、产品设计、与场景营造。围绕“茶、具、境”的灵感元素,通过图案的设计、工艺的表达、材质的体现,营造“茶礼”空间的氛围与质感。隐:是设计的方法,以折的“隐”映衬形的“显,将折纸艺术的”“折智”与“哲智”隐于设计手法中,将折隐于产品设计中,结合感应交互技术,通过平面、二维、三维的表达融入茶空间装饰艺术。影:是工艺的意境,基于折,结合透雕工艺和透光材料,形成光影效果,营造当代茶空间饮·隐·影的多重意境。


导师评语:

设计围绕生活服务于人,作品《饮·隐·影》源于刘丽昕同学研究课题并对生活方式进行思维发散。早期折纸艺术具有礼仪与象征的意义,以折转换到当代,营造出新的茶礼空间装饰艺术,从主题到工艺到场景的营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基于选题,围绕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以折为方法结合科学技术,考虑互动理念与互动技术,既保留传统艺术的历史积淀性,也发掘传统艺术的时尚可能性。





09

舒•悦

 

作者:谢昭雅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离婚率逐年上升的当下,我们是否应该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内心情感问题和他们的情感需求?纺织品的相关功能特性可以在某些程度弥补或疗愈人的内心,根据对离异家庭子女的调研从安全感、色彩感、舒适感、互动感四种纺织品功能特性进行设计希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以访谈中离异家庭子女对于“花”、“拥抱”和“陪伴”能够感受到愉悦、快乐为设计点,采用暖肤色系为主色调呈现温暖天然的情感联想,用不织布的面料肌理呈现舒适、愉悦的纺织品空间。


导师评语:

该生的毕业作品《舒·悦》是以其三年间对离异家庭子女调研分析、反复研判的基础成果上进行设计的。以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对纺织品功能中的情感需求为目的,以其自身家庭背景及个人际遇、结合当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象去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质及情感需求。通过实证调研、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研究性访谈提取研究对象心理所期盼、日常所需求的“舒适、愉悦”的温暖设计要点、重点,支撑论文需求研究内容中的安全感、色彩感、舒适感、互动感,利用纺织品在装饰空间中所呈现独特温暖愉悦场景用物,塑造无纺布不同造型,通过激光切割雕刻、灯光感应等工艺技术、功能特色等进行纺织品壁挂、灯具的造物设计,营造温暖、愉悦、轻松的空间氛围。



10

狮意

作者:马首捷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作品《狮意》是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把服装设计与3d建模技术结合打造服装展示的虚拟秀场,实现传统服饰与数字化技术的新融合。在衣服纹饰上,灵感源自于唐代纺织品中狮子纹样研究,对纹饰纹样重组和创新,尝试将统狮纹和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融入在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中。虚拟技术的应用,也是在当下元宇宙创作概念下的一次尝试,作品不再仅仅依托于传统展览馆,还可以演化成数字的形式,形成新的展示方式。


导师评语:

该生作品《狮意》是基于传统狮纹的文化来源、发展、作用等方面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设计创作。作品以传统纹饰美学思想为基础,对“狮纹”再设计新重组与新排列,使得传统文韵与现代美学完成了一次新的碰撞融合,赋予了传统“狮纹”新形象。在后疫情时代下,服装设计融入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通过3D建模技术营造服装虚拟展示效果,实现传统服饰与数字化技术的新融合,运用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以服装与3d建模技术为桥梁,完成幻想与实践、艺术与设计的平衡,使得本次创作实践不仅具有时尚性、创新性,还是一次蕴含文化优势又体现创新性数字化技术的实践尝试。




11

MISSING

作者:梁张英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作品通过折叠工艺结合研究创新点表达对往者的思念。敦煌藻井图案本身具有佛国美好世界的寓意,以其井心莲花以及几何形边饰等局部为元素,分别采用绢(环保植物染色)、西和麻纸及云南手工棉纸(怀旧感色调象征生土)折其形,展开“小礼服”上衣、包型和壁挂装饰作品创作探索;用折叠工艺是为了纪念小时候“祖母用捡来的糖纸简单折叠以针线串做门帘”这段朴实美好的记忆,用怀旧感色调一是象征以前的土房子,二是以寄托相思之情。


导师评语:

该硕士毕业设计作品《思》的创作主要基于敦煌藻井图案的研究,利用研究成果即藻井图案的方井结构形式、色彩节奏等,结合设计者本身的思绪表达一种情感。详尽的基础研究与丰富的实践为毕业设计打下可靠的基础,步步有据可依,层层递进有序,抒发细腻的思念。对“方井结构形式”从一维至二维转化思考、应用折叠手法、怀旧色调处理等对作品主题进行了诠释。坚持可持续环保理念,尝试在“绢”上进行植物染色、在手工棉纸与西和麻纸上反复折叠的实验,体现其古生古色的设计意趣。

 



12

喜相逢

Nice Day

作者:张婧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疫情之下人间悲欢离合被放大,爱情可以飞蛾扑火,可以浪迹天涯,但无论哪种形态,最理想不过相逢、相知、相爱、相守,面对面同频共振。人生无常,相逢便珍惜。中华民族的生活崇尚与追求“圆·满”,有缘是圆,相聚是满。愿:喜相逢,无别离。


导师评语:

该生通过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引发情感的共鸣,该作品《喜相逢》是基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喜相逢”内涵、形式与结构研究,以杭州爱情之都、旅游之都为背景,融入今天正能量的爱情观念,以独具内涵、独特创意、独立结构的图案设计构筑与反应当下年轻人美好爱情故事的场景趣味性、故事叙事性、情趣丰富性等,以图色、图样、图景、图材、图动装置等交融设计与表达,传递中华民族对“美满”与“圆满”境界的追求。




13

作者:唐洁诗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基于明代法海寺壁画人物服饰璎珞的形制研究,将璎珞的结构、元素、色彩等方面作为设计基础,考虑到在当代平等社会璎珞的标志性概念发生转变,人们更在意自我形态的装饰,将传统纹样的创意设计脱离身份地位的象征,打破固有观念的约束。根据璎珞在人体上形成的线条来穿戴的方式转化设计服装与服饰品,并且结合相关元素替换与衍生,进行了设计应用的思考。选择黑、白、银色和透明色作为主要色彩,璎珞载体运用亚克力切割与雕刻工艺,以璎珞在人体上的走势作为服装结构的分割线做不同分层,璎珞部分以花卉、几何结合璎珞的骨架及悬挂方式,运用金属绕丝的工艺实现服饰品创意性设计。


导师评语:

该生毕业设计主题创作基于其对“明代法海寺壁画人物服饰璎珞形制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研判性和实用性。随着时代发展及不同观念价值的认同与转变,璎珞的标志性与等级性概念已发生变化,融于日常生活的创意设计成为今天主题。系统梳理、分析与研究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璎珞造型与元素,发掘璎珞形制、人物角色定位及人物着装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撑。该作品以传统璎珞的骨架结构为支撑,以图案设计为基础,针对服饰及图案元素进行了活化转化设计,运用多种材料与金属绕丝、刺绣等工艺进行服饰品创意设计。



14

虚实

False Or True

作者:余坚青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幻听患者病症发作时所听见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并且患者通常无法控制"声音"的出现,大部分幻听人群因而处于痛苦之中。幻听症状较为严重的人往往无法分清现实与幻觉,且幻觉的内容大多较为负面。艺术无法代替药物来治疗幻听,但能否影响幻听的内容,抑或是令患者感到些许愉悦?在作品《虚实》中,主要叙述个案由准备出门至达成户外运动心愿的过程。使用PVC、泡沫雕塑打造基础框架后,搭配皮革、金属来丰富细节与质感。


导师评语:

该生作品《虚实》基于课题研究长达三年进行个案对象跟踪调研、分析研判成果上展开,尝试在艺术设计领域内探寻能够对个案对象在生活中起到辅助作用的图形及应用设计。

相较于普通图形,生活辅助图形主要源于个案对象生活中看到在日常事物中对其产生影响的事物、能唤起积极联想的图形。当个案对象接触到适应的生活辅助图形的艺术设计装置及日常生活物品时,能够起到对其安抚、引导、鼓励等精神及功能需求等作用。

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特别是与其同住48小时,设计内容选取个案对象在药物维稳病症的情况下,将不间断的调研结果及结合实时需求反馈进行反复设计思辩、反复调整直至今天呈现的设计,具有应用和探索意义上的设计价值。



15

和光柿影

Shadow of Persimmon Calyx Pattern 

作者:夏冰洁

导师:姜图图



设计说明:

以传统“柿蒂纹”与“柿蒂窠”纹样为灵感来源,以跨材质、跨媒介、跨时间的创作思路为指导,将纹样进行提炼和再设计。1、以纹样骨骼为设计结构,从空间三维角度来思考纹样的平面廓形;2、打破传统纺织的方式:用面料再造的方式,混合使用真丝绡、PLA、纸浆、蚕丝等材料,用3D打印、湿混合、丝网印、激光精雕等工艺进行制作。3、利用创意面料的半透明特点和透光性,结合灯具等形式,来表现创意面料的肌理感和光影氛围。作品以艺术装置与衍生设计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实现了纹样的多媒介表达,使“柿蒂窠”纹样跨越时间长河,在现代技术和审美条件下重新焕发经典雅致的美感和传统文人韵味。


导师评语:

夏冰洁同学的毕业作品以传统“柿蒂窠”纹样研究为基础,设计创意从“柿蒂纹”到“柿蒂窠”再到现代几何廓形的演变入手,创作顺应了“柿蒂纹”从自然形到抽象形、从繁到简、从装饰到符号化的历史演变逻辑。前期采用了多种材质和工艺混合的实验方式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意在用现代材料和工艺语言重新书写传统纹样的经典,丰富了纹样的视觉维度和材料、工艺维度,体现了染织经典纹样再设计的多媒介性。作品思路清晰,设计逻辑完整,作品表现形式简洁直观,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




16

玉兔捣药

Jade Rabbit Tamping Medicine

作者:胡晨炜

导师:姜图图



设计说明:

“玉兔捣药纹”深深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土壤中,其题材广泛,具有健康长寿的寓意。但它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图像,其玉兔的形态相对呆滞,缺乏感染力。因此,本设计将捣药玉兔进行拟人化的处理,令其从模式中抽离出来,重新演绎现代人的养生故事,以此衍生出不同的捣药玉兔形象与多样的养生元素,使其引起观者的情绪共鸣,给人们新的体验。


导师评语:

胡晨炜从传统纹样IP化的角度,将“玉兔捣药纹”概念从语意到图境做了详细的研究,最终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游戏视角和像数风格为设计定位,塑造“玉兔”为主角的“玉兔捣药游历记”数字化叙事性图景纹样,在此基础上以多媒介的方式(纺织品、数字影像、3d潮玩手办等)呈现毕设系列作品,表达了作者这一代新新人类扁平化设计思维和世界观。



17

百事大吉

作者:石磊

导师:姜图图



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以明清宫廷“应景葫芦纹”作为设计母题目,以“春节”为主要节日背景来展开,将设计理念与方法融合当代审美,,将应景葫芦元素与传统年俗文化相结合,以结合老黄历的形势将插画通过刺绣拼布、立体纸艺的手法来展现,实现文化传承将“应景葫芦纹”应用到当下社会传统节日新年的系列产品中去,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记忆。


导师评语:

石磊同学的毕业设计基于“应景葫芦纹”研究,以中国传统葫芦纹在明清时期经典样式——“应景”式作为活化设计的重点来进行现代二次元唯美风格的动漫插画式叙事性纹样设计和应用。石磊的“新应景葫芦纹”创作,以传统宝盖宫灯式的“应景葫芦纹”为对象,沿用其对称式结构和纹样适合法则,来重新设计年宵主题。

作品以老黄历形式,将其排版方式作为纹样的适合结构,安排应景葫芦和年俗文化元素,以拼布绣和立体纸艺来实现系列年宵文创品设计。作品用色雅致、刺绣质感层次丰富细腻、造型动漫唯美,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年宵节庆的个性化解读。



18

馀音

Re-echoing

作者:冯知

导师:郑美京



设计说明:

在兼收并蓄的文化环境影响之下的民国女装,不仅是近代女性服饰的时尚先驱,更是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载体,其中,自1920年代以来诞生的“倒大袖”是颇具代表性的女装制式。“倒大袖”虽仅盛行十余年之光景,但其不仅蕴意着女性解放的独立思想,亦凭借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成为近代服装史上为人瞩目的一笔。其袖型、领型、纹样、边饰、材质等的流行语变换,仍对当代女装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本系列以“倒大袖”为灵感,探索民国女装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导师评语:

冯知同学的毕业设计以“倒大袖”女装元素的活化创新设计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实践,探寻民国女装元素在当代设计中更多的可推广、可延续、再活化的价值所在。力图从版型上,体现出对于中式气韵的表达方式;从面料上,通过传统的丝缎、薄纱面料的沿用,使其垂坠顺滑的特性顺应中国古典审美所推崇的飘逸轻灵感;从感官上,延续“倒大袖”服装所具备的色彩淡雅、低调的特性。此项研究对于挖掘传统服装款式的特色,并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进行传承与活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19

象外

outside image

作者:陈震东

导师:郑美京



设计说明: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包容,在文化观念上,我们已习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讯息下的交融之中,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淡漠自己的本土文化。在中国服饰文化中,香云纱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现代时尚领域,香云纱因其“本土”、“传统”符号语言而在流行话语权中被搁置一旁,但从其现实价值、美学性与文化性的角度而言,应该通过拓展其设计的可能性而去传承、推广,以此发扬中国本土的服饰文化,形成本土的时尚语言。本次系列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面料“香云纱”,通过对本土服饰文化的发掘,利用传统面料香云纱并结合“新中式”的服装风格进行服装的创新设计,活化传统面料,利用设计手段让传统走进生活,试着正视本土的优秀文化,从自身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向前发展。


导师评语:

陈震东同学的硕士论文主题为《香云纱创新设计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是针对传统面料香云纱在“新中式服装”中的创新设计应用研究,对于传统面料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活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其毕业设计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香云纱面料的特点以及其在当代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在保留其传统工艺特色的前提下,以现代设计的手法为传统面料注入新的灵魂。一方面,研究如何在设计中使香云纱面料在与其他面料、色彩以及不同明暗关系上进行合理搭配;另一方面,注重对“新中式”服装廓形与款式的创新研究,使香云纱面料产品既保留其庄重的文化品质,有具有“新中式”服装的放松、轻盈与飘逸的当代性,以期更好地呈现当代“新中式”服装的魅力与特色。



20

纸鸢·风骨

KITE in the AIR

作者:张戎

导师:郑美京



设计说明:

在当代设计氛围中,风筝就如同一座新式建筑、一个公共艺术装置或者一个立体三维作品等等,因为立体所以比二维图案更容易和人产生互动,将它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时更有非常多可能性。中国传统风筝图案形状风格多样,大多寓意平安吉祥和福寿绵长,寄托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以沙燕、仙鹤等传统美好的题材为主要设计元素,分别从结构、纹样、面料三个方面入手,将风筝图形拆解重构,进行平面和立体两种形式的转化,在保留软硬对比的基础上,把代表自由坚韧精神的结构外露,并用这种力量感把追求美丽的图案包裹在内,用强对比形成向上的张力,表达出对自由精神的向上强调。


导师评语:

张戎同学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风筝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传统的风筝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风筝艺术中获得的创作灵感,使其成为能够使用在现代服饰上或可以成为服装设计灵感来源的要素,进而探讨风筝艺术元素转换为当代服装产品设计的可能性。

其毕业设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分别从款式解构、纹样转换、面料创新等方面入手,将图形拆解、重构,通过平面和立体的转化产生新的服装廓形;提取传统风筝的纹样与色彩,进行具有当代风范的纹样创新设计;在面料上,应用硬纱、杜邦纸与针织面料进行结合,以形成软硬材质的互动与对比,使其研究成果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质,又在体积、结构、色彩、纹样等方面散发出具有当代艺术感受,独具一格的特色。



21

相融

Congruence

作者:任晓慧

导师:徐燚



设计说明:

针对男西装结构探索实验,在对弓背体成因、内在结构和体态整体的研究之后发现,在此版型研究基础之上加上对结构的设计理解,将人体和服装结构两者相融合,深层次的为此人群进行服装设计,从而达到版型修饰人体的视觉造型的效果,给予穿着者较好的穿着体验和选择性。


导师评语:

该生的毕业设计针对当前年轻人群低头族的体型问题,从西服定制的角度出发,对男性弓背体西装版型进行了研究。该设计从轻度弓背体男性的体型分析入手,研究并实验验证了针对轻度男性弓背体的西装版型。设计从立裁实验开始,对轻度弓背体的体型进行了档差分类,对轻度弓背体西服进行了结构和版型方面的改良,很好地解决了轻度弓背体男西服在穿着时的外观瑕疵问题,为该类人群的定制实现了体型纠正,并在西服的CAD定制上解决了版型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2

护理

Nursing

作者:朱敏钰

导师:徐燚



设计说明:

随着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流行,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走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症患者也与日俱增。纵观市场,需要一款保护卧床病人隐私和方便护理人员帮助翻身、如厕的特殊病号服。


导师评语:

该毕设从对重症卧床男性的人文关怀入手,研究设计了针对重症卧床男性的病护服。该设计以卧床情况下方便穿脱、更换的实验切入,综合运用了护理学、材料学、人体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病护服进行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良设计,很好地解决了重症卧床男性的病护服在穿脱时需要大量陪护人员进行辅助的问题,实现了单人进行更换的可能,并解决了插管、压疮、抗菌等系列问题,成果已进行专利注册。该毕设是对重症久卧人群病护服设计的一次探究,是实现病护服不同结构的一次应用拓展,也是对我国医用功能性服装进行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23

内啡肽引擎

Endorphin Engine

作者:龚启林

导师:陶音



设计说明:

内啡肽是体内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肽类物质。是内源(endogenous)和吗啡(morphine)的缩略词。内腓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跑步者的愉悦感」(runner's high)是指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长时间、连续性的、中量至重量级的运动、深呼吸也是分泌脑内啡的条件。长时间运动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作品以内啡肽作为设计灵感,将化学公式等图案化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导师评语: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作者深度调研了室内健身人群的基本诉求,包括运动的方式、姿态以及运动时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变化,提出健身服设计的策略。作品以“内啡肽”作为灵感进行创意延展,将有机化学图案化、趣味化,延伸系列图形设计;围绕功能的分区,充分考量室内健身人群在运动过程中的发力区域、散热区域、大量排汗区域的不同需求调整版型;以针织无缝为核心工艺,在不同的功能分区中加入红外纱线、钩针、添纱等工艺以完成最后的成衣设计。



24

史料之中——垂帘听政

神话之上——奔月计划

作者:曾乙文

导师:吴海燕



设计说明:

《史料之中——垂帘听政》与《神话之上——奔月计划》两件作品,皆由研究者透过思辨 设计衍生出的反向推测设计路径而设计的作品。从史料中截出慈禧与光绪的“垂帘听政”时 期的故事,其利用过去事件的人物关系,套用当今现象,同时运用现代的使用场景,感受 史料的人物心态,借由生活消费来感同身受当今控制权与被控方之间的关系。神话之上则 是透过"嫦娥奔月"作为推测想象世界的开口,跳脱框架在不合理的空间创造合理性,借由 人造物展开太空移⺠因昼夜运行而可能发生的社会演化与认知迭代话题,并同时运用时间 体进度条来呈现现今的个人主义若⻓期延续,可能造成的社会失序。

史料之中——垂帘听政

从史料中截出慈禧与光绪的“垂帘听政”时期的故事,利用过去事件的人物关系,套用当今现象;运用现代的使用场景,感受史料的人物心态。作者选择偏移主流对光绪同情心态的假设,即操控者与被操控者其“主动”抛下决策权而形成的你情我愿,来连结当下亚洲子女在父母培养及管束之下所形成的社会现状。

作品的基本架构由两个终端设备与一个便携式的数字信息载体(圆形硬币)构成。家庭终端将记录控制方的培养喜好与今日想发放的零花钱数量。被控方不能准确知道今日的零花钱数目,只能透过正负的相对指标来猜测并约束自己。假如家长对某物(例如芒果5元)有喜爱倾向,那消费终端会根据“硬币”中货币存量显示出相对应极低的价格(例如1元),给予极其容易的消费暗示。而物品本身的真实价差(4元)会由控制方在数字后台补足。若购买物品与家长的喜好十分抵触,则消费终端显示出极高的价格(如26000元),超过“硬币”当日的购买能力。价格高低如情绪显示,根据控制方的喜好程度呈现高低。

神话之上——嫦娥奔月

借由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诱发思考的开端。当我们从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及人类发展的节点开始追溯,思考彼时至未来的月球生活时,会发现在月球的环境下,昼夜交替时间的异常,完全打破了普通人的正常作息,人类将无法在黑夜来临时睡去,太阳初升时醒来,而时间的概念也随之模糊起来。

作者预设了一个十分极端的情景,人们通过各自以各自的习惯进行时间的判断。在困意来临时躺下睡眠,在醒来后,枕头便记录一次睡眠并显示为“一天”单位已经过去。每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时间“进度,区隔作息,也计算着生命年龄。在这种类似极端个人主义的环境下,社会整体制度将会变得十分复杂和破碎。我们可以预见的发现,“时间”自由带来的是社会规则的混乱。

如同当下疫情时代,当我们不断呐喊与追求“自由”时,我们是否考虑过一切规则消失的代价,我们又能否真的可以在追求的环境中得到自己希望的未来。


导师评语:

该生的两件作品体现出对“思辨设计”的理解和应用。尽管可能会受到社会上不少人对其实用性的诟病,但这并不影响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智慧性,若加以完善后投放市场,至少会有一些人拥趸甚至痴迷,以致形成时尚也未可知。其实,不少益智类的商品开始时可能“曲高和寡”,例如我国的“七巧板”和西方的“魔方”也不具备所谓的“实用性”,但确曾风行一时并一直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关键要有创新思想,社会才会进步!


     活动海报:


编辑:郭思彦

责编:郭   星  许辛桐  刘子杰

审核:成朝晖  郎   青

投稿邮箱 :sjnews@caa.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设计艺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服装设计 染织 毕业作品 作品分享

1944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