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巴比特主办的2022元宇宙云峰会·数字藏品高峰论坛正式开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某集体 ART+TECH 创始人、创意总监费俊就《混合场域叙事中的虚实共生》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今天需要将物理场域和虚拟场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技术介入后的混合场域,成为这个时代新的语境。元宇宙会形成一种虚实共生的生命生态,新的世界法则,新的社会关系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以下内容为编辑后的演讲实录:
我今天谈的不是传统大家认知的基于虚拟世界的元宇宙,而是我个人对于元宇宙虚实共生的一种看法:是一种混合场域叙事中的虚实共生。场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人类早期由巫师在群体中通过某种仪式仪轨形成一种由众人同频共振所产生的能量域,是早期场域构建的实践。当代艺术中也有很多艺术家使用了类似的手法,就像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MOMA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她通过她本人以及桌椅等道具来和现场观众产生一种具有心流体验的场域能量。其实艺术和巫术本就同源,艺术家和巫师曾是同一类职业,都是连接人与天之间的转译者,而他们用于连接的方式是通过场域叙事来完成的。灵修空间(变压工场——幻境2099),2021,某集体 ART+TECH
但今天的场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线下场域,基于物理场所的,由人为活动构成的场域。在高度技术化的今天,物理场域在丧失一定的效能;而另一方面,由互联网技术所催生的虚拟场域——线上场域,正在成为我们的日常。这样一种基于虚拟场域的生活方式,会不断的造成我们感官碎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边缘化,形成社恐等现实问题。今天我们需要将物理场域和虚拟场域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技术介入后的混合场域。换句话说,通过结合新兴技术构建一种新的场域,将成为这个时代新的需求。今天艺术家可以介入这个非常有可为的领域,在由虚拟场域与物理场域共同构建的场域中,创造具有多元体验的混合叙事。在混合场域叙事中,我们对于时空、感知、身份等维度的叙事,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和影响能力,结合新兴技术来筑建属于这个时代的混合场域叙事将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实践方向。我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讨论一下:混生图腾(变压工场——幻境2099),动态机械装置,2021,某集体 ART+TECH
变压工场——幻境2099 是一个位于大理古城的具有场域能量的艺术项目。这里原来是一座用来生产变压器的工厂,现在已经废弃了。今天我们把这个变压工厂改造成不再是变换电压的车间,而是变换心压的场域,通过艺术科技与戏剧表演的融合,通过空间叙事、身体叙事和视觉叙事的结合,幻境2099构建了一种混合场域的叙事,人们通过超日常的体验,进入到一个未来的世界,在这里通过体验来激发对自我、人类、人性的感知与思考点。我们为这个线下空间创造了一系列混合体验。机器人餐台(变压工场——幻境2099),动态机械装置,2021,某集体 ART+TECH
幼稚食堂,在戏剧故事中这里原来是培训智能人吃饭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用机械动态雕塑创作出作品《混生图腾》,它预示着对未来新生命的一种想象。同时观众还可以来到领饭的窗口,会有两个机械臂“阿姨”送出一个饭盒。拿到饭盒的观众可以来到食堂餐桌前,在幼稚园“坏阿姨”和不期而遇的演员的引导下,开启一场基于食物游戏的互动。显然这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食堂,更是激活陌生人社交的空间。在研发空间里,我们会看到这座神秘工厂的大Boss是如何研究人类情感的。情绪药局(变压工场——幻境2099),新媒体装置,2021,某集体 ART+TECH
情绪医院,原本设定为一个维修意识出轨智能人的地方。今天观众也可以坐在治疗椅子上测一测自己有什么样的情绪问题。机器的屏幕上会显示出你的情绪状态,并且会打印出一份情绪检测报告。更神奇的是,下面还会同时开出一份情绪胶囊,它更像是70年后的自动化情绪医院。倾诉盒子(变压工场——幻境2099),新媒体装置,2021,某集体 ART+TECH
倾诉盒子,是一个培养机器人学人话的地方,学习人类语言的地方。当然今天观众可以进入到一些像忏悔室一样的盒子里,和一些虚拟的数字人进行口无遮拦的对话,一些我们不方便对人类说的话,或许恰恰可以和机器人来一场更加畅快淋漓的对话。在这样对话过程中,已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艺术介入式心理理疗。在这些对话室里对话的关键词又会被提取出来,形成对情绪的可视化,最终形成对于人类情绪现状的可视。水曰(现场版),互动装置,2021,费俊
《水曰》,发生地点在武汉东湖的石门峰纪念公园,它是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公墓。我利用这里的水池做了一个作品,观众可以在水池边通过一件互动装置,来和水进行互动,你可以对它进行倾诉。当水听到了你语言中的情绪,它会以一种反向的方式进行回应。比如说如果你的语音中带有忧伤的情绪,那么水就会用非常欢腾和雀跃的方式来去回应你。反过来,如果你的情绪中带有愤怒、极端的情绪,水面恰恰会用一种非常释然的,充满禅意的方式来进行回应。混合场域强调的并不是在一个场域中用新的科技手段为观众讲故事,而是我们如何创建一种带有灵媒式的界面,来激活观众生成属于自己的叙事。在这里,与其说我做了一件作品,不如说我找到了人和自然互动的界面,一个灵媒,使得自然得以显灵。而自然得以用这样的灵性来和人进行对话,它既完成了某种疗愈,又唤起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心。《移植:有趣的世界》是在武汉合美术馆个展进行实验的“混合现实”项目,我把作品《有趣的世界》中的数字资产移植到了武汉合美术馆的物理空间,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移植在建筑物上的虚拟物件,而且观众还被邀请在空间中进行探索,寻找并捕获这些逃逸在各个空间的数字资产。项目试图把物理空间和元宇宙的虚拟空间进行耦合,而产生了一种数字世界入侵物理世界的体验感。同时又形成了一种虚实共生型的艺术展览体验。
《移植:有趣的世界》现场观众手机截屏
元宇宙可能会形成一种虚实共生的新的生命生态、新的世界法则、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可能是我们在物理世界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元宇宙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力。同时基于元宇宙生存经验的艺术实践也会开启新的场域,在我看来这是元宇宙可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最有想象力的部分。元宇宙对艺术实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个人有4个看法:1.催生基于虚实共生的艺术技能。也就是说未来的艺术家工作场域一定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混合的,而不仅仅是基于形而下的物理世界经验。在这种经验基础上,艺术家需要同时掌握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艺术技能。2.原生型元宇宙艺术诞生。由于技术媒介的快速迭代,它会不断推动艺术语言延伸和拓展,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数字原住民,他们是能够掌握数字技术及艺术这样复合能力的艺术家,他们会成为元宇宙时代艺术生态中更重要的艺术工作者。而且他们善于利用元宇宙所营造的生态,而产生出可以原生在元宇宙和区块链等技术、媒介之上的艺术作品。3.人机协同创作方式将成为一种常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数据生成型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物理世界其实是无法实现的,元宇宙恰恰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环境。也就是说,原生型数字艺术最佳和最原生的方式,应该存在于虚拟世界。这些艺术从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中生发出来,并且和物理世界发生深度的关联。4.技术的普及会不断激发公众深度的艺术参与。元宇宙倡导的一种去中心化的世界观,一种以共识为核心价值的创作者经济模式。在这里我们说“创作者”,指的不仅仅是艺术家这一类专业创作者和精英创作者,还包含通过技术赋能而形成的公众创作者,所以在元宇宙世界里艺术家的概念在淡化,而创作者的概念在变成新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