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丨胡一川与延安文艺座谈会大事记

2022-05-23


1942年5月,胡一川从敌后根据地回到延安快一年时间,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党支部书记和木刻教师。4月29日,他收到来自毛泽东和凯丰亲自签署的“文艺运动座谈会”的请柬,应邀全程参与了持续一个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对于胡一川意义重大,在他的日记和回忆文章中详细记录了与会的情况,以及这次会议对于他本人及文艺界的影响。


值此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之际,我们尝试以胡一川相关文字、作品及收藏文献印证这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情况和大事记。



入场:一封珍藏至今的请柬



1942年4月29日,胡一川在日记中记载:“毛主席和凯丰发了一张通知来,说在五月二日在杨家岭办公所召开座谈会,交换关于文艺运动各方面的意见。”【1】


这张“通知”就是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特级文物——《毛泽东、凯丰邀请胡一川出席文艺座谈会的请柬》。这封请柬胡一川自收到后一直珍而重之,完好保存。直至1981年10月,他将这件印证延安文艺座谈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连同一批鲁艺木刻工作团的抗战作品和相关文物一并捐赠给当年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也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鲁艺 胡一川同志 启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此致

胡一川 同志


毛泽东 凯丰

四月二十七日


1942年4月27日毛泽东、凯丰邀请胡一川

出席文艺座谈会的请柬(胡一川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2年4月下旬,毛泽东找了周扬、舒群、萧向荣帮他初拟文艺座谈会参会名单,希望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有三部分人,即中央领导人、思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及文艺家,特别是以文艺家为主。参会人员确定以后,中央办公厅立即赶制并按名单发出座谈会请柬。请柬经凯丰初拟,毛泽东审定,特别用从国统区买来的粉红色土纸油印而成。


1991年,胡一川接受延安大学高杰的采访时回忆:“座谈会召开前不久,我们还在太行山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九路围攻扫荡,搞诗文绘画宣传。回到延安刚好赶上了座谈会。主席通过李伯钊了解了我的情况,向我发了请柬。请柬是油印的,纸是粉红色的有光纸,约有16开那么大。战争时期,我多次赴前线宣传,这个请柬一直珍藏在身边,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档案馆征集革命文物,我才交出去”。【2】



在场:胡一川与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午后,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胡一川在5月3日的日记中简单记录了与会的情况:“这二天到文抗去玩和参加毛主席召集的座谈会。黄传天同志来说我们送到重庆去开展览会的套色木刻已在重庆展出了,在新华日报登出了一篇文章。”【3】


1942年4月29日与5月3日日记截图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和凯丰亲自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历经三次比较集中的会议,分别是5月2日、16日、2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这一系列的文艺座谈,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九四二年, 毛主席为了文艺界更好地为抗战服务, 先调查研究, 征求过许多文艺界同志们的意见, 召开一次座谈会, 主要是解决为谁服务和如何为法问题, 毛主席虽然没有找我谈话, 但我相信前方回延安的领导同志特别是杨尚昆和李伯钊同志总会向他说及, 对于“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前方的工作情况, 毛主席总会有些了解, 虽然在会上没谈到工作团, 但我认为工作团的表现, 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是一致的。”

——《自我写照》,胡一川,1993年10月1日【4】


鲁艺木刻工作团成员胡一川与彦涵、华山、罗工柳

在山西沁县铜川中学举办木刻展时的合影

1939年1月


《新华日报》华北版《敌后方木刻》第三期

1939年 山西 (胡一川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军民合作》 33cm×26cm 水印套色木刻

1940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2年4月29日前后,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谈了准备在5月2日开幕会做发言报告的要点,征求中央领导和身边同志的意见。5月2日,毛泽东在会上首先发言——是为座谈会的“引言”。


在会上,毛泽东一开始就指出,“今天邀请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他提出会议目的“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会议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几十位作家发言。会议期间,《解放日报》开辟专栏,介绍与此会有关的材料,及各与会文艺工作者的意见。


胡一川在199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50周年的纪念文章《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中提到:


“5月2日召开文艺座谈会的第一天,毛泽东同志为了使这个座谈会能集中解决几个重要问题,先作了一个引言,提出问题让大家发表意见。我听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问题后,感到非常实际,抓到了问题的要点。”【5】


座谈会前,胡一川根据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敌后抗战文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认识体会,写了题为“普及与提高”的发言提纲,但因会上要求发言的人太多而未能发表,后他重新整理发言稿,为《解放日报》专栏写成《谈美术上的提高与普及工作》一文。


《谈美术上的提高与普及工作》手稿 共4页

胡一川 1942年5月14日



5月16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主要由与会者发言,毛泽东认真听取会议发言并有所记录。5月21日,毛泽东第二次在中央会议上谈文艺问题,为座谈会的“结论”做准备。5月23日召开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做总结发言——是为 “结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这两次讲话——“引言”和“结论”,经过整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发表于《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头版。【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



毛泽东在最后一天作的总结中,针对讨论的问题,联系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系统回答了文艺运动中有争论的问题——“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党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立场和态度,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但毛泽东强调:“我的讲话不是最后结论,要等到中央讨论做出结论,才是最后结论。”【7】因此,普遍认为,1943年,在鲁迅逝世7周年之际经过中央讨论与修改后,发表的“讲话”才是最后结论,是这次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结晶。



定格: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大合影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两次会议的召开都是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大楼下面的小会议室——一间不足120平方米的房子里进行的。第三次会议时,由于毛泽东要做结论的消息传出,听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转移到室外的篮球场进行。


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大楼


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大楼下的小会议室


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大楼下的小会议室内部



第三次会议朱德讲话之后,毛泽东同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在大楼外合影留念。这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照片,对于当时各种原因没能赶上合影的参会者来说,或许是巨大的遗憾,当时的他们或许远远未曾想到,这次座谈会会对中国文艺界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与会人员合影

(红框内为胡一川)

 1942年5月23日 延安 吴印咸摄影



已从照片中辨认出来的合影人员有:(杨家岭革命旧址标识)

第一排左起:康生、凯丰、任弼时、王稼祥、徐特立、博古、刘白羽、罗烽、草明、田方、毛泽东、张悟真、陈波儿、朱德、丁玲、李伯钊、瞿维、力群、白朗、塞克、周文、胡绩伟;

第二排左起:李卓然、天蓝、林默涵、江丰、李雷、艾思奇、欧阳山、姚时晓、王震之、袁文姝、王曼硕、刘岘、石泊夫、郑文、曾克、于黑丁、陈企霞、佟天林、古元、吕骥;

第三排左起:丁浩川、□、郁文、陈伯达、傅钟、萧向荣、何思敬、陈学昭、张庚、罗工柳、王滨、干学伟、曹葆华、欧阳山尊、胡采、石鲁、马加、周立波、王镇武、高阳、张仃、刘雪苇、蔡若虹、胡蛮、陈树亮、金紫光、伊明、张真黻、莫艾、周扬、艾青、钟敬之;

第四排左起:李丽莲、潘奇、唐荣枚、许珂、张水华、任虹、魏东明、宋侃夫、寄明、公木、范文澜、于敏、张桂(屈曲夫)、严文井、陈荒煤、何其芳、张一然、阿甲(苻律衡)、张季纯、王朝闻、任桂林;

第五排左起:曹东明、杜矢甲、李元庆、华君武、向隅、萧军;

第六排左起:张望、胡一川【8】、李又然、童大林、王大化。




照片上一共有105人,有的与会人员仅参与了前一次或两次会议,或者第三次会后拍照时走开了,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人闻言临时过来听毛泽东做“结论”并未与会或全程与会,因此不能以是否合影来断定是否与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局部(红框内为胡一川)

 1942年5月23日 吴印咸摄影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局部 1942年5月23日 

吴印咸摄影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合影”说明标识



会后:胡一川的“延安文艺精神”实践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毛泽东的“结论”报告后正式宣告圆满结束。胡一川随即在其5月24日的日记中特别记录了他参加完座谈会后的创作计划,暗自下定努力创作的决心。



“毛主席召开的座谈会已经结束了。


我时常感觉到非常的难过,因为就是我的创作计划没有实现,我为了这问题不知写过多少次,但结果还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我老早就准备了二十个题材,都是我认为比较满意一点的东西,我准备分为二个木刻集子,都是套色手印。题目是第一集:1、海上烽烟,2、埋地雷,3、出动前,4、破路,5、搬胜利品,6、雪地行军,7、夜雾,8、擦枪,9、交通沟,10、过封锁线。第二集:1、夜袭,2、空壁清野,3、青纱帐,4、救护队,5、破电线,6、黄河舟子,7、太行山上,8、哨兵,9、骆驼队,10、袭击。我现在再向我挑剔一下,我希望从今年六月份起到十月底无论如何把第一集刻出来,平均是半个月刻一张,根据我过去的创作经验是可以做到的,创作态度要严肃,但也不能要求得太高。努力罢,努力罢,抓紧你的时间努力罢,你现在不努力还等什么时候啊。


在整顿三风期间我只能抽出半天来刻,等整顿三风过后我准备把整个精力放在创作工作上,努力罢,你自动的在创作上去找安慰罢,我认为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是你的最大慰藉。


我没有人鼓励,我知道我自己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相信我这二套木刻套是有意义的,这些生活多半是我所体验过的,我现在下了最大的决心,我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这个,当第一集刻完后假若有机会的话我就到队伍里去过生活,不然我就继续刻第二套。


在创作期间我就埋头在窑洞里工作罢,这种埋头是创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适当的时间和环境去完成你的一切计划都会变为空的。”


 ——胡一川日记,1942年5月24日【9】


1942年5月24日日记




座谈会后不久,胡一川响应中央“互助劳动”的号召,深入延安郊区的生产队了解扎工队和变工队,创作了套色木刻《牛犋变工队》。


牛犋变工队 1943年 延安 11.7cm×19cm 套色木刻



对于胡一川的这一作品,同样参加了座谈会的木刻版画家力群回忆道: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由于木刻家们考虑到群众对彩色画的喜爱,因而大大发展了套色木刻。最初搞套色木刻的是胡一川同志,他于1943年就刻了《牛犋变工队》,后来又刻了《胜利归来》。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于是古元刻了质量很高的套色木刻《战胜旱灾》,王式廓刻了他的名作《改造二流子》,彦涵刻了《把她们隐藏起来》,我在这空气中刻了《丰衣足食图》之后又把《鲁艺校景》改刻成套色木刻”。【10】


《胜利归来》印刷件 1944年 延安

12.4cm×19.5cm 套色木刻



此外,美术工作者们积极向民间美术学习,掀起了新年画的创作热潮。作为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胡一川将工作团在敌后根据地如何吸收、学习传统年画的成功经验和创作思考做出总结,在1944年1月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重要文章《关于年画》。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再一次掀起“年画运动”。1956年胡一川在武汉参加中南地区“关于年画创作”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到:


“年画是普及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鲁迅先生很早就提倡美术工作者应重视年画工作,自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后美术工作者对于年画是比较重视了。”【11】



《关于年画》剪报,发表于《解放日报》

1944年1月5日 延安



1992年5月,胡一川受邀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回到延安,并在《延安文艺研究》上发表了《革命文艺灯塔永放光芒》一文。胡一川回忆50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珍贵亲历片段,对50年中围绕 “讲话精神”的实践和思考,对50年后如何面向国内新的文艺问题和现象,身体力行地对“延安文艺精神”进行精神上和实践意义上的阐释。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挥了严肃的威力,在文艺界起了伟大的指导作用,在文艺史上是光芒万丈的革命文艺灯塔。”

——胡一川《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
1992年【12】


文章《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发表于

《延安文艺研究》1992年8月7日,第3期




注释


【1】胡一川:《红色艺术现场——胡一川日记(1937-194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12页。书中日期有误,应为4月29日。
【2】1991年12月6日高杰采访胡一川记录。转引自高杰:《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3页。
【3】胡一川:《红色艺术现场——胡一川日记(1937-194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13页。
【4】胡一川:《自我写照》,1993年10月1日,未出版。
【5】胡一川:《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延安文艺研究》1992年8月7日,第3期。
【6】刘俊:《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意义》,《群众》2012年第5期。
【7】孙国林:《延安文艺大事编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6年,第457页。
【8】张雪:《从延安走来——访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胡一川》,《广州日报》1995年8月24日第十四版:“老人站起身,走到书柜前,指着参加会议全体成员与主席合影的照片告诉我,站在门边的黑小伙子就是他。”
【9】胡一川:《红色艺术现场——胡一川日记(1937-194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13-314页。
【10】力群:《我的艺术生涯》,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00页。
【11】胡一川:《胡一川在中南地区“关于年画创作”会上的讲话手稿》,1956年于武汉,未出版。
【12】胡一川:《革命的文艺灯塔永放光芒》,《延安文艺研究》1992年8月7日,第3期。




来源:胡一川研究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艺运动

2013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