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维扬特《夏日时光》,2020年
成交价:1,500,000 美元
艺术家成交纪录
2022纽约佳士得
当你因为市场上青年艺术家价格窜升太高而一再感慨,想要把目光投向更为年轻的一代,如90后、95后时,或许已经晚了。
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纽约佳士得春拍中,95后艺术家安娜・维扬特(Anna Weyant,b.1995) 的《夏日时光》以1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19万元),逾低估价7.5倍成交,大幅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很难想象,就在此记录不到半月前,安娜・维扬特亚洲拍场首秀作品《约瑟芬》才以高估价近9倍的403万港元成交,并引发业界关注。
现年仅27岁的安娜・维扬特不仅荣升为高古轩代理最年轻的艺术家,还将于下半年迎来自己的个展,可谓是风光无限。其实我们把指针拨回到5年前,90后即使在二级市场上都很难觅得踪影,更不用提顶端拍卖行的夜场。但至少在近三年,越来越多的85后,甚至少数90后艺术家不仅频繁现身国际各大展览,并在拍场中崭露头角:2019年6月,伦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艺术家莎芭拉拉·塞尔弗(Tschabalala Self,b.1990)作品《Out of Body》以37.1万英镑的格成交,很难想象,芭拉拉·塞尔弗正是一位当红的美国90后艺术家;2020年2月,富艺斯伦敦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该艺术家的作品《Princess》又以43.5万英镑(约400万人民币)的成交价再次刷新个人拍卖纪录;仅2020、2021两年,包括贾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b.1993)、伊西·伍德(Issy Wood ,b.1993)、禤善勤(b.1991)、乔伊·拉宾尼 (Joy Labinjo,b.1994)、江上越(ETSU EGAMI,1994)、罗比·迪·安东诺(ROBY DWI ANTONO,1990)等在内的90后艺术家均迎来拍场首秀,并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贾黛‧法多朱蒂米《她在嚎哭》,2018
成交价:504,000 美元
2022纽约佳士得
禤善勤《石澳》,2016
2022年,这种趋势更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的拍场中,有两位90后女艺术家的表现都让人为之惊叹。除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安娜・维扬特外,还有出生于1990年的英国艺术家弗洛拉•尤赫诺维奇(Flora Yukhnovich,b.1990),她创作于2017年的弗洛拉作品《你会让我脸红的》在伦敦佳士得以低估价8倍的190.2万英镑(约1580万元人民币)成交;第二日,创作于2020年的《温暖、湿润而且狂野》在伦敦苏富比中就以269.7万英镑(约2241万元人民币)创纪录成交,为低估价的18倍。事实上,该艺术家个人最高成交的五件作品也都是近半年诞生,由此可见市场对于新星的强劲推动。弗洛拉•尤赫诺维奇《温暖、湿润而且狂野》,2020再回到中国内地,在二级市场上仍然鲜少看到90后的身影,但是从整个一级市场来看,还是有很多画廊都代理了90后艺术家:空白空间合作的高露迪、张子飘;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合作的王一、张季;Tabula Rasa画廊合作的马海蛟、钟云舒;长征空间合作的张月薇;没顶画廊合作的沈莘;BANK画廊合作的孙一钿;户尔空间合作艺术家童昆鸟、陈丹笛子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到,90后艺术家正在成为冉冉上升的一股力量。90后艺术家在市场上受到追捧,首先自然是因其前辈艺术家的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高点。仅以近几年在市场上十分活跃的70、80后艺术家为例,大部分已经跨入千万、百万的行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相较而言,90后艺术家初出茅庐,仍处于创作初期,除去极少数个案之外,其作品仍存在一定市场洼地,就成为很多新晋藏家的选择。另外,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宏观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除少数顶端精品外,大宗商品销售相对阻滞,因此引入更有成长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就成为市场更为稳妥的选择。但是从内在需求而言,90后艺术家受到追捧主要跟年轻藏家的迅速崛起密切相连。在过去几年中,高净值千禧藏家无疑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群。在一份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发布的《艺术经销商抗逆力:2021年中调查报告》中曾显示,高净值藏家支出中的有关增长主要由千禧藏家带动,总消费额为各群之冠(378,000美元),比上一代的水平高出三倍多。由此可见,千禧藏家正在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每一代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随着千禧藏家和Z世代藏家的崛起,他们与同样年龄的85后、90后、乃至00后艺术家,在审美风格上无疑达成一定共鸣。我们考察了目前活跃在一、二市场上的90后艺术家,从中发现了一些共性,当然它并不全面和精准,我们只是试图从一些切面走入这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从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高速全球化和交融的进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和物质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加速时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相对平稳、物质生活丰盈的时代,也使得90后艺术家更容易关心周遭的日常生活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很多90后艺术家都擅长于从个人的感受出发,关注一些日常、碎片化、细微、更个人化的议题。从目前国际市场上一些活跃的艺术家来看,不难发现他们很多都属于这种类型。安娜・维扬特 Loose Screw
譬如安娜・维扬特声称在创作中被一种称为“低风险创伤”(low-stakes trauma)的情感所吸引,在这些精细渲染的场景中,大多数年轻人和女性发现自己被卷入了带有讽刺意味的悲喜剧的叙事中;伊西·伍德则通过捕捉瓷器餐具、车厢等现代消耗品微妙的构图,给日常生活染上一层超现实主义色彩;
1994年出生于伦敦的奥利·埃普曾说道:“我喜欢绘画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人物,大家一般都不会特别留意到他们,他们在世上就彷若无名无姓,无甚重要。历史上,一般只有上流社会方可支付高昂金额,委托艺术家为自己和亲朋好友绘画大型肖像画。透过颠覆惯例的手法,绘画这些甚少被重视的普通人和事,我觉得相当幽默有趣。我喜欢在艺术史中为这些人留下属于他们的位置。”
奥利 · 埃普《交换》
成交价:81.9万港元
2022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日拍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生活在高速信息化的背景下,也使得他们十分擅于通过互联网与他人、世界产生沟联;这意味着,他们也十分懂得如何运用各种社交软件或媒体来推广自己的创作。事实上,很多艺术家在被一、二级市场关注前就已经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粉丝群体。“网红”涂鸦艺术家Mr.Doodle
最具有代表性的如1994年出生的Mr.Doodle,他以密集的涂鸦在ins走红,不仅坐拥270万粉丝,还被称为“极速升值的90后网红涂鸦艺术家”,2020年 4 月他的作品首登拍场就在东京以 1.09 亿日元(710 万人民币)成交;1990年出生于土耳其安塔利亚的艺术家伊瑟·甘杜斯(Eser Gündüz)ins主页
1992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的艺术家安德列斯·洛萨诺(Andrés Lozano)ins主页
除此之外,会发现不少90后艺术家都精心运营着自己的社交媒体,并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和关注,在主流的市场通道外,开辟出了更多元的道路。事实上,空白空间最初正是通过社交媒体发掘了目前很活跃的90后艺术家高露迪;而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艺术家葛宇路也十分擅长于通过与大众媒体合作来推出自己的创作......根据笔者对国内22家主流画廊代理合作的30位90后艺术家的抽样调查,会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几乎高达一半的90后艺术家都选择影像、新媒体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语言,此外,有部分艺术家的架上绘画灵感也源于对互联网语境下的图像思考。这种创作趋势也催生了新兴艺术机构对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关注。譬如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一直注重于对影像艺术的学术性梳理;而今年初刚开馆的美凯龙艺术中心首展正是选择带来一个以影像艺术为主导的艺术家群展;包括“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华宇青年奖”“保时捷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等在内的各种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奖项也为以新媒体为创作载体的青年艺术家提供机会。尤其是疫情之后,数字艺术迎来了新的爆发期,各种针对数字艺术的展览、评选相继涌现。可以预见到,在未来,新兴媒介的创作将打破架上绘画独占鳌头的局面。美凯龙艺术中心开馆首展现场
如何投资青年艺术家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艺术家未来性的判读。尤其是对于尚处于30岁左右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风格、艺术语言依然尚未成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但总体来说,根据一定的“履历”来衡量,依然是目前主流的参考标准,譬如代理画廊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在各个艺术机构参展的数量,在国际展览中的曝光度,以及二级市场的表现,所获奖项等等这些相对传统的指标。但与此同时,90后艺术家的市场表现也呈现出了很多不同的面貌。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年轻艺术家通过各种大众传播渠道为自己博得关注;此外,他们也不仅仅限于通过贩售作品来实现艺术的价值化,而是通过各种跨界合作来提升艺术的影响力。由此可见,90后艺术家与市场发生的关系是多元的,也是开放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收藏领域。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该不该投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或者该怎么投资,始终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话题。虽然艺术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但具有金融属性的艺术市场依然会经历诸如“复苏-过热-滞涨-衰退”之类的周期性规律。没有所谓的“一本万利”,最重要的是跟从自己的内心和喜好,毕竟艺术能够给你带来的,远远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