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AI+艺术】人工智能与平面艺术创作
-
原创 2022-05-28
栏目导读
在上一篇【AI+艺术】栏目中,我们了解到人工智能(AI)的背景与发展现状,并了解到,人工智能正不断介入并深刻影响到艺术设计领域。
目前,全球设计创意行业市场巨大,平面设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降低创作门槛”正在成为设计工具领域的一大趋势,高品质且轻量化的智能化创作工具在市场上也有了部分发展。AI使数字化视觉内容的制造变得更加高质、高效、普惠、低成本,聚焦满足用户、场景需求的视觉内容设计与制作层出不穷。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走进人工智能与平面艺术创作结合的领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赋能平面视觉创造的典型案例。
第二部分
人工智能与平面艺术创作
Disco Diffusion✦
PART 1
Disco Diffusion 是在今年2月初开始流行的一个 AI 图像生成程序,它可以根据描述场景的关键词渲染出对应的图像,开发者是艺术家兼程序开发员 Somnai_dreams 。
这款程序的特点在于:它是直接托管在谷歌的 Colaboratory 上的,即整个程序直接在浏览器中编写和运行代码,对电脑配置没有要求。
这款被称作“用嘴就能画画”的神器,能通过输入的一段描述语句,自动渲染生成对应场景的图片。渲染结果质量非常高,高到不说是 AI 自动生成的话,你肯定会觉得是哪位绘画大神的作品。
✦
输入“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
渲染出的效果图
作者:@Simon_阿文
Disco Diffusion 如同一位具有极强模仿并融合画风能力的画手,人工需要很长时间、很多精力才能完成的画作,它通过模型学习加机器渲染,就能用比人工少很多的时间实现。
✦
使用 Disco Diffusion
渲染的节气图
作者:弈湘君
Disco Diffusion 之所以有如此强大图像生成功能,倚仗的是背后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
这个模型并不是简单地将一堆图片生硬拼接,而是在基于关键词的基础上,AI模型对图像进行一次次迭代渲染,直至机器判定渲染结果与给定的关键词匹配度最高,渲染结果才会最终确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 Disco Diffusion 渲染图像时,画面最开始都是模糊的噪点,而渲染时间越长,图片精度就越高。
✦
图片来源:
《How does CLIP Text-to-image generation work?》
Prisma✦
PART 2
“网红”修图软件Prisma能够把任何呆板无趣的照片,在几秒内转换成像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画作的风格。让你在朋友圈中的图片在社交媒体脱颖而出,但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修图软件,Prisma背后的运行逻辑并非“滤镜”,而是人工智能。创始人 Moiseyenkov 向我们解释:“我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算法,以便在设备上运行「多层卷积网络」,提取名画风格和给定照片风格的画面特征,将它分离表现出来,应用到图像上,接着对纹理进行一层又一层的重绘、渲染,就成了最终看到的样子。”
✦
图为通过「多层卷积网络」
对图片进行算法转换
✦
提取不同的名画风格
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一个名为 Deep Art 的网站也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但由于服务收费且耗时过长(需要等待 20 分钟),没能像 Prisma 一样大红大紫。
Moiseyenkov表示:“没有人想为一张照片等待那么久”。所以,Prisma 的迭代一直围绕「提速」来进行,不断改进图像处理的算法。目前一张 1080 × 1080 的高解析度图片,半秒内就能完成风格转换。
因此,Prisma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至今拿下 9000 万的下载量,处理超过 50 亿张照片,被评为2016年的苹果商店和谷歌商店的年度最佳应用之一。
CAN(Cre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PART 3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ical Networks,简称GAN)是Ian Goodfellow在2014年他的博士期间提出的机器学习架构,被MIT评选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同时被广泛用于开发各种有趣的人工智能应用。
2017年Facebook研究院提出了一种GAN的衍生版本——创作对抗网络(Creative AdversarialNetwork,简称 CAN),它的目标是能够自主地生成能够被大众接受的平面艺术作品,同时保证生成的平面视觉能够与现有的作品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而不是简单的复刻现有的风格。
它的有趣之处在于:CAN中包含了一个艺术判别器,用于判断作品是否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时还有一个艺术风格的分类器,致力于使生成的作品在被判断为艺术作品的前提下,艺术风格能够越模糊越好,也就是说CAN希望在生成的作品被判断为艺术品的同时,能够让艺术风格的分类器对它无从下手。
✦
图为CAN的具体模型
在最后的实验研究阶段,研究人员把AI生成的画作和真实艺术家作品打乱,提供给观众欣赏,真实艺术家作品中,甚至还包含了一部分2016巴塞尔国际艺术展中人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测试结果出人意料的好,有些生成的作品评价甚至超越了那些曾今获奖的作品,而大部分人也无法分辨该作品究竟是出自人类艺术家之手还是AI之手。
✦
图为创意对抗网络自动生成的艺术作品
Nolibox计算美学✦
PART 4
Nolibox是一个基于「场景需求」与「用户喜好」的人工智能设计引擎及平台服务商,致力于利用AI技术打破设计行业的壁垒,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好设计。
旗下三款产品DooPix(智能海报设计)、LogoLuck(智能Logo设计)、Design Hub(设计工坊)能够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和丰富的使用场景提供完善的智能设计服务。
✦
图为Nolibox旗下智能设计产品矩阵
DooPix(智能海报设计)是nolibox旗下以海报设计为切入点的智能设计服务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智能海报生成」及「智能主视觉应用设计」等。
其摆脱了传统的海报模板设计程式,可以基于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产出适用各类场景的优质应用视觉设计,让普通人也能享受高品质、定制化的设计;
✦
图为DooPix智能海报产品设计生成样例
✦
智能海报生成和1+X延展的底层逻辑
LogoLuck(智能Logo设计)能够结合相关设计知识,泛化到输入的具体命题之中,通过AI产出优质且符合要求的视觉设计。
例如:输入ocean海洋的实词含义,其背后设定的程序能够经过图像检索、图形抽象、图形相似度匹配等流程分析,再通过相关算法,实现客观世界具象图片到抽象的视觉logo表达。之后进一步结合智能设计系统中的排版知识和配色知识,最终设计产出的logo能更经得起细节上的推敲。
✦
图为LogoLuck生成的logo排版、颜色设计
平面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未来✦
PART 5
人工智能可以为艺术设计行业的生产模式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在降低设计美学的门槛的同时,带来更普惠、高效的创作形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与支持。
但在迅速发展的艺术设计赛道中,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创作?这是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所绘制出的任何图像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生成的,从某种意义上看,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艺术创作,其本身就是会被大规模淘汰的产物,这点在平面设计领域尤为显著。
但是,即使在艺术设计领域,平面视觉也早已突破了二维介质。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于它是人类精神的释放。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一定是出于自我需求的有感而发。AI生成的艺术产物的确纵然能够为高效的产业链服务,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替代艺术家。因为机器的创作出自人类的指令,通过交互装置的编程软件,周而复始地做输入-编程-输出的工作,其本质上仍然为工具。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讨论人工智能与平面艺术创作的问题,应该跳开“取代”的简单思维模式,而应该去探讨AI在当代艺术的哪些部分、哪些环节里,和人类产生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 本栏目由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空间协会合作建设 ✦
撰文 | 熊丽琦
编辑 | 毕文立
审核 | 王旭东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