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浴火重生”到“活性能量”:中国馆如何回应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

原创 2022-05-27


2022年5月19日,第十四届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幕。本届双年展以“锻造:浴火重生”(FORGING/OUT OF THE FIRE)为主题,旨在反映孕育了非洲当代艺术的创造力的生成,这股创造力不断更新着述说与理解非洲的新方式。


塞内加尔“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是非洲规模量大、影响最广的造型艺术双年展,也是非洲大陆致力于发现和推广海内外非洲和非裔青年艺术家的大型文化平台,成为展示塞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非洲的国际知名品牌。该双年展成立于 1989 年,1990 年第一届“双年展”以文学作为主题,之后以艺术作为主题,逢偶数年 5-6 月举办,分为主题展和外围展,内容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视频、设计等领域。其主题展设立桑戈尔大奖,专门奖励一位最杰出的非洲或非裔艺术家。为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自 2014 年起“双年展”开始邀请外国艺术家参展。2014 年和 2016 年均有中国艺术家参与。 


在此次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展。中国馆以“跃迁/活性能量”(transition/active energy)作为展览的核心策展理念来回应双年展主题。在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岳洁琼的介绍中,展览通过12位艺术家的24件作品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在全球性与本土化语境下的探索与可能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



2022“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主题:“锻造:浴火重生” 



“锻造:浴火重生”是第 14 届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主题,它指的是非洲创造的根基。当代非洲多样化的创造性从中不断汲取养分,同时为描述和理解非洲提供了新的方式。


“锻造:浴火重生”在塞内加尔的塞勒语中来表示动态以及创造、重新创造和提炼的行为。它指的是将矿石转化为新材料所进行的锻造; 以及在创造过程中劳动的力量和火的力量。“锻造:浴火重生”是将一种或多种材料转化为火中白炽的行为,以创造新的形状,纹理和材料,并通过这种行为创造一个新的世界。“锻造:浴火重生”描绘出一个基于神话而被重新想象的非洲,一个量子地理学认知下的非洲,从而说明非洲所富有创造力和综合性,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当下时代。


因此,“锻造:浴火重生”在此并不是制造固有的结构,而是强调回到创造力的原始空间,构建描述和理解非洲的新方式。这是一个构建新美学、新知识和新方法的问题,它将非洲对世界以及其他地理和文化领域的解读结合起来,以应对当前的挑战,例如需要不断更新的方式来掌握世界的复杂性。这项工作将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中国主宾国展览现场

塞内加尔总统马基·萨勒在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肖晗陪同下参观中国主宾国展览


1. 探索非洲大陆的知识储存并重新审视档案。 本届双年展希望获取多种知识。如果大量的知识是一种假定表达,那么意味着知识可能被大量构建,以便在学术和社交空间中传播。正是通过对语言、谚语和语法的创造性探索,铸造(创造之火)在重新想象非洲的时代邀请世界。如果要重新审视现实,就必须重新阐明我们与记忆、历史和档案的关系。如果历史学家在解释来源时遇到了判断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困难,艺术家可以扭转时间并建立另一种与档案的关系。 


2. 拒绝历史的不连续性。必须从非洲历史的角度重新考虑当今艺术史(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时期)所确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必须通过非洲历史来审视和批评与现代和当代艺术有关的时期所表现的风格和序列。不再按时间顺序来看待普遍化和中立化的现当代。将对艺术史的构思贯穿于材料演变的可能性。我们与材料的互动包含了对世界的思考演变,以构建新的现实。 


3. 建立与身体和创造性姿态的关系。知识是实验性的,因为它不断打破极限。如果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和知识媒介帮助我们思考,就必须将创造活动视为这种人类智慧形式的承载者和见证者。姿态和身体 作为艺术表现扩展了非洲艺术是一种哲学的观念。 



2022“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主宾国展览:“跃迁/活性能量”展览前言


2022年达喀尔双年展的主题为“FORGING/OUT OF THE FIRE”,旨在反映孕育了非洲当代艺术的创造力的生成,这股创造力不断更新着述说与理解非洲的新方式。“FORGING”表达了非洲建立的新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种共享的方法,帮助人们应对当代挑战、塑造人们关于世界复杂性的感知的力量;“OUT OF THE FIRE”则强调了铸造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最终结果,隐喻着铸造过程中进入新状态的某种瞬间。


达喀尔双年展特邀中国作为主宾国,在黑人文明博物馆中设置中国馆,经由“人类的起源”常设展厅进入中国馆的参观路径为展览增加特殊意涵。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大陆,逐渐生长出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作为其中一员同样贡献了杰出的文明成果。在此历史语境下,本次达喀尔双年展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如何与非洲各国一道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智慧,同时积极思考区域性当代艺术的自主独立发展道路。


“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西方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火种,对火和水的掌握也让中国人步入“渔樵文化”。因此,“OUT OF THE FIRE”可以理解为文明发展在能量激发下的释放与转化。


作为对这一主题的积极回应,中国馆以“跃迁/活性能量”(transition/active energy)作为展览的核心策展理念。“跃迁”借用了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专指量子对象在瞬时间发生的跳跃式的变化。中国馆将这一理念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尝试通过12位艺术家的艺术个案,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在“全球性”与“本土化”语境下的探索与可能性。12位艺术家皆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作品蕴含着相同时代精神的印迹。他们的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重要切片,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呈现出个体的跃迁,还映射出他们所在的文化共同体的跃迁。同时,中国馆的这一核心理念与达喀尔双年展主题的联结,也回应着关于人类熔铸能量,在全球跃迁,进而生长出丰富多样的文明的隐喻。


展览试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的未来将向何处去?文明的发展带来进步,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与忧患。当今世界对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鼓舞着人类勇敢面对并承担自身的责任。中国与非洲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各自拥有独特的关于自然、人类、真善美、生与死的古老智慧。中国传统典籍《易经》中记载,“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古代思想家认为,忧患总是蕴藏着生机,“生生不息”是一种至高的真理。本次达喀尔双年展中国馆作为非洲古老文明传统和当代文化发展的东方回响,将基于不同地域的历史沉淀与发展路径,呈现出“和而不同”“共生共荣”的文化愿景。


                               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

岳洁琼

                                                  2022年5月



2022“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岳洁琼

2022“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主宾国展览策展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期致力于近当代美术史研究,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展览策划与大型活动组织工作。出版多位艺术家个案研究画册、学术论文。曾担任“同一个月亮下——北京、首尔新媒体艺术展”、“匠作之美——第15届亚洲艺术节特展”、“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策展人、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顾问。


 

邬建安

1980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北京动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


邬建安《素色的面孔》 


“中国和非洲一样有制作面具的传统。面具出现在各种仪式当中,这些仪式的目的包括抚慰逝者、保佑安全和生存,祈求多子多孙,期盼在变化不居的世界上能有更加充足的生存保障,确保族群的延续和稳定等等。非洲的雕刻包括面具位于人类最伟大的创作之列,在二十世纪初启发了欧洲现代主义的发展。中国面具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邬建安借助这种面具的形式感,把面具当做一种介质,似乎是在无意识之下打开的一条通往远古世界的精神通路,经由一些神秘的仪式感,把可被感知的精神力量传送到多维度的时空中。”


 

卢征远

1982年生于辽宁大连。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装置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卢征远《过去的即将到来》 


“《过去的即将到来》系列作品,采用写实的雕刻手法,营造出一个蓬松而饱满的‘枕头’。藉由轻盈的羽毛飘落的印迹,使坚固的大理石上出现柔软的褶皱,呈现了轻与重、硬与柔、真和假的对照效果。作品营造的语境和阅读,使观者想象这片羽毛暗示了某种真正具有影响作用的角色,同时也提供了语义的开放性、多义性。”



 

章燕紫

章燕紫,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双硕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燕紫《奋进之一、之二》 

章燕紫《荷尔蒙—菱形》、《荷尔蒙—正方形》 


章燕紫以水墨的传统材质表达了对于《荷尔蒙》的摹写。荷尔蒙是人体内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化学信息物质。随着科技发展,出现激素一词后,新的激素又不断地被发现,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还在不断地加深、扩大,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荷尔蒙的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奋起活动,是本能还是意志决定?荷尔蒙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某些东西,当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时,我们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从身体里消退时,你才能看着它慢慢远去的身影。章燕紫看到的荷尔蒙,五彩斑斓。


 

陈曦

中国当代著名女性艺术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设计学科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曦《内-外系列》

2020春天,我们无处可去,每日只能环绕社区小径,我看见了初春的玉兰,它每年都在,我却好像第一次惊异于它的美。随后的日子又看那淡紫色花瓣开始发黄干瘪,慢慢飘落一地。接着迎春花的娇黄,桃花的浓艳一夜间绽放于一派寒意中。然后是嫩绿的柳叶伴着渐暖的春风开始温柔的摇曳起来,大地苏醒生机如常。到了5月,满墙的月季花开始争奇斗艳,色彩浓艳姿态各异的花朵灿烂夺目。我每日的散步只会因为观赏这些花草而稍感轻松,没料想还会因为一季花的生命起始而伤感。而四季更替万物生长完全没有因为人类的悲惨遭遇而改变或放慢节奏,在我们停下脚步的时候,才清晰认识到自然界无可阻挡的力量,也感受到人类的脆弱和我们个体的无力。


在这遭受重创的世界里,艺术最好是黑暗时刻的一束光。”


 

李洪波

1974 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现为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纸艺术研究所负责人。


李洪波《半圆木》

李洪波《教具系列--荷马》 


“李洪波的纸媒艺术是在中国传统工艺“拉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他的作品表现形式是传统与当代的有机结合。艺术家看到了纸质形式语言转化的可能性,从具象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从规范到自由等等。纸张的连续性是艺术家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人偶或者是中国传统青花瓷的形象在抻拉、聚散、转折所导致的变化,为观者提醒出在原本形态中潜在着不可预知的丰富性。


 

王川

1967年5月29日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王川《冶铜/火/丝绸之印/窑》


“王川的摄影作品聚焦在对于中国文化的思考。他将中国特有的文明遗存通过镜头的采集,完成了一次有价值的图像生产。中国书法,青铜原料,千年窑址等等在他镜头下作了虚化模糊的像素化处理,本质是一个思想交流和为思想交流所做的努力。艺术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处理解决像素化图像的技术手段问题,图像经过photoshop软件几百次重复的差值运算、压缩等非常理性的数字运算,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马赛克非图像本身的结构。历史是时常处于清晰与模糊之间的不确定对象。像素化图像与正常清晰的图像的并置则强化了这种想法。不同类型的照片共同指向那些与更广义上的人类历史息息相关的内容。”


 

康蕾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


康蕾《乐园2021.世界》 


“艺术家选择仙人掌作为画面描绘的主体形象,阐释生命的状态,新冠疫情以来,现实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乱,人们普遍经历了心理重构的艰难。画面以明亮的粉色作为主色调,透溢出艺术家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期待疫情尽快结束,世界在一种全新的秩序中重启。 


画面中的圆形空间独立自洽,暗寓平行空间的可能性,在心理层面建构一种远离自然生长秩序的新时空。圆内的人类和小动物们对怪雨盲风提出诘问与质疑,表达出想要留住流金岁月的情绪。 


艺术家将作品命名为《乐园2021.世界》,表达了对2021这个年份超越时空的恒久祝福。“


 

郅敏

1975年出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郅敏《山》 


“作品用抽象形态表现山,以复数叠加的艺术语言,塑造山水。陶瓷选用霁蓝釉,仿佛是青山蓝天的辉映。以少聚多的组合方式,则是郅敏对于中华传统汉字“永字八法”构造原理的创造性吸收,就像中国的汉字由八个基本笔画组成,中国的建筑由单个榫卯结构叠加,建构成一个可以无限复制和重构的结构,在呼应中国文化重构与组合的原理的同时,也应和着世界开端的内在深意。


作品中的小片陶瓷单体种类多样,像羽毛、鳞片、亦或是果实,卵子,细胞。小片单体一个个附着在特定的形体之上,是向自然生命的多样性进化致敬,也是对自然万物宏大生命力的礼赞。“


 

谭勋

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中国著名雕塑家。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 会常务理事及兼展览部部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


谭勋《彩虹2#4#》


“在飞速变迁的中国社会大环境下,临时建筑材料“彩钢板”被广泛应用。2017年末,艺术家谭勋利用其工作室拆除下的彩钢板,创造性地制作了第一件以其为材料的“彩钢石”作品,命名《彩虹》。


此后,艺术家以“彩钢板”为线索调研了中国各线城市的发展与现状,并将其延伸为一个更加庞大的《彩虹—中国计划》,数十块“彩钢石”以当代艺术的姿态穿行于中国各大城市之中。


《彩虹中国计划》可以看做艺术家谭勋在自我创作逻辑基础上的又一次跨越式转型,通过当代艺术的介入方式,对同样“跃迁”式发展的中国社会做出的积极回应。由此,该作品既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物证,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精神纪念碑。“


 

刘商英

1974年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2004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现为油画系教授、副主任,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


刘商英《荒原90号》

刘商英《荒原计划1号》 

刘商英《荒原计划》系列


“刘商英的作品体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与大自然重建关联的一种新体验。在自然中,艺术家被广袤的空间包裹和覆盖,种种好奇和期许被打散远去。这些强悍的原始风景和地貌给予艺术家一种真实的虚幻感受,人作为个体感受到天地之间的辽阔,人需要与自然中的万物共荣共生。绘画也是人“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一种方式。”


 

彦风+吴帆

彦风和吴帆各从事数字媒体和视觉传达两个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专业领域背景。彦风,1978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吴帆,197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 ,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 。


彦风+吴帆《月光》 


“数字装置作品《月光》立足于当下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将其统一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借由东方特有的“月光”主题和诗意自由的手法,展现了纷繁多样的语言和不同的思考逻辑的另一面是凝聚人类的共同的愿景、期待和希望。


静态版画装置渐变黄色取自月光自然可见亮度数值,其下覆盖的信息语言由生成该黄色的数字指令构成。动态视频则将凝固于静态装置中的数字指令转化为月球盈缺周期波型,将原本离散的数字语言以RGB颜色模型方式重新校验,并以可感的方式重回自然。悬浮的静态数字语言与动态数据屏幕呼应,在理性与感性、幻想与现实、科学语言与传统技术之间展开思辨。


作品将传统东方文化理解中,关于月的诗意以概念和技术的方式,转化成为今天我们共同面对的人造像素以及数字之诗。“


图文资料致谢主办方


关于展览

2022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跃迁/活性能量”


展览时间:2022年5月19日——2022年6月21日

展览地点:塞内加尔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中国馆 当代艺术双年展 展览展示

1208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