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
原创 2022-05-27
博士学位论文:《新展演场域——当代剧场艺术的空间生成研究》
(博士研究生:谭颖 导师:韩生)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谭颖论文答辩5月27日举行。答辩委员会教授:同济大学创意学院范圣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汪大伟、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曹意明、创意学院刘志新、舞台美术系王履伟。答辩委对论文选题和写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观察的广度和阐释的深度,对作为戏剧艺术载体的空间研究,从浑然发生到主动生成,到行为的生成,场域作为行为中的重要概念,与社会 生活的链接关系等深入的思考具有启示意义,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选题背景:
当今舞台艺术的在创新实践方面已经有多年探索经验和积累,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和指导,因为需要应对快速变化发展的现实应用需求,犹如从火车到高铁,戏剧和舞台艺术理论的工具箱需要增添新的工具。与戏剧和剧场艺术深厚的历史资源储备和文化底蕴接续,在文化旅游和数字网络媒体等不同以往的艺术生态背景下,对当代剧场空间转型的认识需要回到“初心”,需要建立新的理论基点,实际上也是触及舞台设计哲学的根本性问题的再思考。
论文主要观点:
当代剧场艺术形式与演艺产业形态等形成了全新的、综合多元的艺术文化生态。剧场与城市之间、剧场与各艺术门类之间、虚拟与现实之间,构成了更加强调跨界参与和体验方式的剧场艺术新场域。
剧场艺术作品给观众第一印象是舞台空间形象,而当今的舞台设计创作基点已经从对剧场空间的思考逐渐向对戏剧场域的观照,包括剧场空间向展演空间演进的场域生成。这样,当代剧场艺术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回到了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剧场空间观念的再思考,即在丰富的内容和形态变化之下,对其当代意义、价值和方法的认识与把握。与许多领域的变化同步,剧场的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当代剧场艺术的空间转向,亦即是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换。在方法上,借用列斐伏尔社会学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理论;在认识上,以德勒兹的“生成和差异”理论作为动态分析剧场空间美学表征的哲学基础;以剧场艺术的发展实践为空间分析对象;以当代“空间转向”理论为研究工具和方法,探寻剧场艺术空间向社会生活空间转向的内在逻辑,即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方式,在剧场艺术空间实践中,赋予其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不断流变中跨界融合并与日常生活空间贯穿,从而生成新的展演场域,也因此构成认识当今戏剧艺术的新维度。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集成转化创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上海戏剧学院 论文答辩 舞台艺术 当代剧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