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艺的“人民性”:延安回望与新时代赓续发展 || 学院举办“文艺工作座谈会”专题讲座
-
2022-05-26
“文艺工作座谈会”专题讲座
5月25日下午,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顾亚奇教授开展了以《文艺的“人民性”:延安回望与新时代赓续发展》为题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线上专题讲座。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东宾主持。
讲座开始,顾亚奇教授首先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对象、工作、学习等5个方面,尤其是从“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回顾了毛泽东同志讲话的重点内容。他指出,《讲话》虽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做,重点谈论的却并不是文艺本身,而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顾亚奇教授作讲座
他认为,作为文艺内在终极性政治逻辑的理论表述,《讲话》在理论上提醒我们文艺本身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提醒我们去研究文艺自身规律对那种存在的战斗的深刻意义,提醒我们要把个体的思想探索和审美创造最终放在集体性普遍历史运动的关系之中。
随后,顾亚奇分享了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他表示,《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发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成果,回答了关于文艺的本质、创作、作品、功能、价值、方向、政策等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理论的灵魂。
他指出,《讲话》从中国当代的具体实际出发,以远大的革命理想为方向,指明了文艺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要求我们的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从世界的视野和中国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文艺和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指路明灯。
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顾亚奇谈到,“文艺的人民性”是两次文艺座谈会的核心命题,其内涵外延的丰富与发展既适时而变、与时俱进,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不断结合。“文艺的时代性”既是对艺术家的一种呼吁,更是一种期待,文艺工作者如何回应时代主题取决于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源泉的阐释,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遥相呼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着力解决艺术生产与市场机制、继承与创新、培根铸魂、讲好中国故事等一系列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密切相关的重大战略问题。
最后,顾亚奇从“秉持人民立场,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厚植人民情怀,饱含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创作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让人民成为艺术评判的主体”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视听艺术实践对“人民性”文艺观的践行与探索。他指出,通过对中国文艺事业进行延安回望与新时代展望,可以发现“人民性”是中国特色文艺事业始终如一的准则,它贯穿在两次讲话中文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目的、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贯彻文艺的“人民性”,就是要在实际创作中秉持人民立场,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深入人民生活,认同人民情感,表达人民心声,尊重人民评价。唯有如此,才能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文艺的百花园方能因人民、为人民而绽放。
顾亚奇教授的讲座准备充分,内容丰富,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案例精彩,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讲座结束后,他还与学院教师围绕文艺的人民性、文艺创作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供稿、图片:党委宣传部
责编:陈予婧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