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旅游新模式:太空旅行是门好生意吗?

原创 2022-05-11

第3529期文化产业评论

2022年4月,SpaceX公司完成首个国际空间站上的全私人商业载人航天任务,这是太空旅行发展的又一进步。非专业宇航员也能实现太空旅行,这表明太空旅行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平民化,而经济上的太空旅行平民化时代并未来临。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仍可着眼于一些替代性的太空旅行方案。面向未来,太空旅行发展是大势所趋,其市场需求不减,而且于个人成长、商业发展和国家实力都有重大作用。虽然目前国外商业化进程快于我国,但我国也正加快推动太空旅行商业化,培养太空旅行等经济新业态。未来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栀晞(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2022年4月8日(美东时间),SpaceX猎鹰9号火箭升空,为美国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发射首个国际空间站上的全私人商业载人航天任务Ax-1,4月24日,四名太空游客搭乘龙飞船安全返回。

 

 

近年来,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的新闻不断增多,太空旅行梦似乎不再遥不可及。相较于经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普通人进入太空更令人心驰神往。伴随科技的发展,一些太空游客也已经通过短时训练、委托商业公司实现了自己的太空梦,这勾起了更多人对太空旅行的向往与热情。

 

那么,太空旅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如今技术是否成熟而安全?太空旅行的商业发展如何?太空旅行平民化又何时才会实现?太空旅行的未来将如何?


旅行的新目的地


如今,人们的旅行不再局限在地球,更有望实现太空之旅。太空旅行究竟是什么?简单说,太空旅行是非专业人士以休闲娱乐等为目的在太空开展的旅游观光活动。但私人太空旅行其实不是近年才有的。

 

一般认为,2001年,向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支付2000万美元“太空船票”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是人类历史上首位太空游客。据介绍,2001至2009年,包括蒂托在内共有七名太空游客自费乘坐“联盟”号飞船到访国际空间站。

 

之后,商业公司为游客提供太空旅行服务不断增多。2021年太空旅行发展成果比较丰富,在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选取了重要的飞行任务进行介绍。

 

2021年7月11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创始人理查德·布莱森(Richard Branson)搭乘自家公司的宇宙飞船顺利升空,抵达八十多公里的太空边缘,超过美国空军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认可的八十公里太空边界线,同行人员还有三位专家,两名宇宙飞船驾驶员。

 

 

2021年7月20日,美国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搭乘自家公司的新谢泼德号火箭升空,达到一百多公里的高度,超过国际公认的太空边界线——卡门线(海拔100公里处,外太空与大气层分界线),同行游客还有三名,其中包括贝索斯的弟弟马克·贝索斯(Mark Bezos)、83岁女飞机员沃利·芬克(Wally Funk)和通过拍卖得到此次机会的18岁乘客奥利弗·戴曼(Oliver Daeman)。

 

 

2021年9月15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送代号为“激励4”(Inspiration 4)的任务,这是世界上首个民用轨道飞行任务,四名乘客乘坐龙飞船离开了575公里的轨道,经历三天飞行回到地球。

 

 

2021年10月5日,俄罗斯电影摄制组发射升空并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为期12天的俄罗斯太空电影《挑战》的主要拍摄,这是世界上首部在太空拍摄的电影。文化产业评论(ID:wlcypl)专门就这个话题写过一篇文章《太空拍电影,炒作or探索?》

 

2021年10月13日,蓝色起源搭乘四位乘客在新谢泼德号火箭上完成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90岁的曾扮演《星际迷航》中柯克船长的威廉·沙特纳(William Shatner)成为有史以来飞上太空年龄最大的人。

 

 

2021年12月8日,日本富翁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携其助手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度过了十二天时间。

 

△前泽友作返回地球记录

 

可以看到,从2001年发展至今,国外的商业航天载人发展日益火热,几大商业巨头竞争加剧,不断开拓人类太空旅行的空间,帮助更多非专业宇航员人士圆梦太空,他们在该领域走出的每一个新鲜尝试与进步都将载入史册为后人铭记。

 

那么,太空游客在太空中旅行能获得怎样的感受体验呢?

 

一方面,太空游客能够在感官上获得极大享受,特别是太空迷们能借太空旅行圆梦,这满足了体验式消费的发展需求。

 

太空旅行的重要体验之一就是能够享受少数人的快乐和冒险的刺激感——站在常人所不及的高度欣赏我们所生活的星球美景,还能体验失重漂浮的感觉与星船生活,这种亲身观看和感受宇航员生活的经历所带来的体验真实远比卫星拍摄的地球美景所带来的媒介真实、虚实技术融合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更加触动人心。

 

 

太空旅行还能丰富游客对太空的认知,通过飞行前的课程培训来掌握太空飞行应急处理方案、太空飞行运作和宇航员生活的知识,从而增进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了解,更有可能启发个体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相联的感悟。

 

△前泽友在个人采访中谈及自己童年太空梦、太空之旅的感受等

 

另一方面,太空旅行在初步探索期所带来的炫耀性消费感受令人心动。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与热情是只增不减的。太空旅行带给人的体验感是新奇的、冒险的、具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特别是在太空旅行这个刚发展不久的领域,存在众多“世界第一”等待人们去摘取,这不仅能提升个人知名度,实现炫耀性消费,还能帮助个体实现价值感和归属感。

 

平民化何时来临


国外一些公司已经通过多次试验和飞行成功完成太空旅行的任务,所以太空旅行在技术上的平民化是可实现的。

 

目前全球最为知名的几家从事太空旅行业务的商业公司有杰夫·贝索斯于2000年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埃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的SpaceX公司、理查德·布莱森于2004年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

 

总的说来,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能体验失重感)当属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这几家公司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焦维新教授曾在采访中回答了两种飞行的区别,轨道飞行指飞行器速度达到每秒7.9千米,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亚轨道飞行则达不到这一点,但飞行高度达到卡门线。

 

如今发展势头最猛的公司当属SpaceX公司,其主打难度更高、体验感更强的轨道太空旅行,并且计划突破更高技术难度进行绕月飞行。目前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完成全球首个商业化的全平民太空轨道任务、成为NASA合作伙伴、已实现时间更长、高度更高的轨道太空旅行任务Inspiration 4(高于国际空间站)。

 

 

当然,由于其能帮助游客实现更深度的太空旅行体验,该公司票价也会比较高,以Inspiration 4任务为例,报道称四名乘客的太空旅行票由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支付了约2.2亿美元,即人均5500万美元。

 

而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两大公司均主打亚轨道太空旅行,相较于轨道太空旅行,亚轨道旅行到达的高度低于轨道太空旅行,体验时间也少于轨道太空旅行。

 

维珍银河公司官网显示,其为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太空线,其飞行高度大约在八十公里以上,提供九十分钟飞行服务(虽未达到卡门线,但到达NASA认可的太空边缘,有时也被认可为亚轨道飞行)。该公司此前票价定为25万美元,2021年8月,每个座位起价更改为45万美元,并且游客需要支付15万美元押金,在起飞前支付余款方可进行太空旅行。

 

 

蓝色起源公司会给游客提供两天的飞行训练时间,然后在十多分钟的飞行中游客能够体验几分钟失重漂浮,并在卡门线之上遥看地球景观。消息人士称该公司的太空飞行费用拟在单人20至30万美元,但是在其首次载人飞行中,竞拍单个座位的拍卖价格最终达到2800万美元。

 

 

可以看到, SpaceX提供的旅行体验更具有竞争力,未来还将发力技术突破到达更远的太空,而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两家公司则在票价上更具优势,离推动太空旅行经济平民化更近一步,尤其是维珍银河的定价不到50万美元,票价已经大大降低。

 

然而,此前媒体宣传的平民进行太空旅行并不意味着太空旅行的平民化时代真正来临。

 

纵观之前的太空飞行票价,即便是价格较为实惠的维珍银河公司,此前也至少开出了25万美元的票价,按现今汇率折算也要近200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飞行前要进行的训练费用。可以看到,如今太空旅行的票价也并不亲民。

 

太空游客虽然不需要像职业航天员一样进行时间周期较长且更为专业的训练,但飞行前必要的飞行训练也是必备的,且根据飞行难度和到达高度,训练时间大致为一两天到几个月不等,这就需要游客本人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和努力。

 

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实现太空旅行的通行必需之一。尽管此前有太空游客上至90岁,下至18岁,且有游客带着假肢上太空,但也有一些公司推出的太空旅游对游客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有心脏病、怀孕、刚做完手术等情况都可能被拒绝上太空。

 

太空游客还面临着风险与体验的抉择。虽然如今太空旅行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但我们始终应该记得,太空飞行是存在一定风险和危险的,比如2014年10月,维珍银河公司的商业宇宙飞船就曾在试飞时发生事故,导致一名飞行员死亡。

 

 

综上,要成为太空游客,光是平民是远远不够的,除非运气好抽中有人为你支付旅行票,否则,你就得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良好的身体素质、忍耐长时训练和冒险精神。

 

替代选择与未来

既然太空旅行平民化时代至今仍未来临,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太空旅行梦吗?一些公司也提供了替代性选择方案。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太空透视公司(Space Perspective)推出的“海王星号”宇宙飞船,主打安全温和又环保实惠的飞行。该飞船提供六小时飞行体验,指明任何医学上适乘商业航空公司的人均可成为其乘客,还提供豪华座椅、全景窗户、定制高度等个性化的服务,票价定为12.5万美元。除飞行高度不及前面所提的几大公司,无法体验失重感受,太空透视公司推出的该类太空旅游方案几乎很好地达到了体验、安全性和价格的平衡。

 

 

其次,线下航天目的地旅行和模拟太空体验旅行也是不错的替代性方案。比如今年四月国内推出的《国内航天旅行目的地》榜单为游客们推荐了六大航天旅行主题目的地,文昌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就位列其中。这些航天旅行目的地能够给游客们提供太空模拟体验服务,也能提供近距离接触发射塔等服务,通过这些真实的物质留存来帮助游客体验航天文化。

 

 

再比如一些旅游地提供的娱乐风洞就是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出来,让游客能够以平价方式较为安全地体验太空漂浮感的项目。

 

 

最后,来自太空旅行的浪漫也并不局限于真人的真实体验。比如腾讯新闻曾开展航天年主题策划,开展航天科普栏目,让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查收来自太空的明信片;微信也曾推出“微信太空诗人”小程序,向用户征集诗歌语音,并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将诗歌声音带上太空。

 

 

综合而言,从全球来看,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行均尚未完全实现。目前所达到的是技术上平民可实现太空旅行,而经济上的平民化则主要是模拟太空旅游和航天目的地旅行。真正技术、经济上双平民化的太空旅行由于技术开发难度、人力物力成本和安全问题等仍需一定时间。

 

而未来的太空旅行总体上呈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市场需求方面,尽管有太空旅行的替代性方案,但如果条件充足,相信大家还是更愿意亲身上太空去感受宇宙的浩瀚,毕竟真实的体验与经历是无法比拟的。瑞银集团(UBS)发布的报告也称,到2030年,太空旅行将是一个30亿美元的市场,太空旅游和使用太空的长途旅行前景更加广阔。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国外太空旅行的发展除了降低成本、提供另类太空旅行体验的替代性方案外,仍然在不断加大对太空的探索广度与深度,未来还可能进行个性化太空旅行服务,为太空游客提供更新奇、舒适的体验环境,或许还会对长途旅行的发展产生颠覆式创新的效果。

 

比如SpaceX公司预计在2023年实现绕月飞行任务,日本富翁前泽友作和“亲爱的月亮”(dearMoon)号船员将成为月球星际飞船任务的首批平民乘客,该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还曾向媒体介绍其开发火星旅行的期待。

 

 

报道还显示,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Roscosmos)也计划在2023年将两名付费游客送往国际空间站,其中一位乘客有望实现“首个太空行走的普通人”梦想。

 

其次是太空旅行发展的重要性。于个体成长而言,太空旅行提供了圆梦太空,探索新世界的可能。于商业发展而言,太空旅行拓展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体验经济的新发展路径,也给未来科幻电影、太空观光服务等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于国家发展而言,太空旅行的发展也展现了国家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实力,传播着国家文化形象,甚至还能推动太空探索进程和科学研究发现。比如今年4月8日发射的Ax-1任务的乘客携带了大量科研物资回来以便科学研究;Inspiration 4的任务目标是为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筹款以帮助患病孩子,四名乘客也并非全然享受旅行度假,他们也负有各自的科研任务。

 

 

另外,针对太空旅行可能给太空带来的污染问题,许多公司也积极提倡环保、可回收的商业发展模式,比如Space Perspective公司在官网上指出其主打碳中和的宇宙飞船,这在未来也是需要各方发展进行密切关注和监视的,发展太空旅行必须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所以说,发展太空经济体现了国家科技、经济等多方面实力,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未来重要的商业发展方向。

 

因此,在国外太空旅行发展势头正盛之际,国内太空旅行也正在加快探索步伐。

 

虽然当前国外商业太空旅行的开发领先于我国,但我国正加快推动这一领域的商业发展。2016年,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就曾公布中国太空旅行三步走时间表,可以看到,亚轨道飞行应在最先实现之列。

 


2021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全面建成和运营中国空间站,要培育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这给中国太空旅游发展、国内太空旅游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也在采访中提到,商业航天是整体航天发展的一大趋势,普通人也可能实现在“十四五”期间到空间站参观。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诞生国内首次商业太空飞行,开拓新的太空旅行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
1.SpaceX龙飞船发射:4名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J].国际品牌观察,2020(36):11.
2.《太空旅行:离民众越来越近》
3.《越来越火的亚轨道飞行,到底是啥?》
4.《中国航天日,最世界旅行推出国内航天旅行榜单》
5.《世界首富贝索斯完成首次太空游,终于圆了自己50多年的太空梦!》
6.《90岁的威廉·沙特纳短暂跋涉到太空》



 话题互动 
您对太空旅行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太空旅行 产业评论

1034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