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城市更新| 用“灯光+”和“+文旅”的智慧为城市更新赋能
-
2022-05-11
方案建立了城市更新的管理体系,解决了“谁来更新”的问题;划分了城市更新的四种类型,解决了“更新什么”的问题;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工作路径,解决了“如何更新”的问题。
按照南京的试点方案四个时间段,方案编制为第一阶段。2023年10月底前为第二个阶段,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更新项目,首批13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包括荷花塘、浦口老火车站、虹苑新寓等,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2023年底为第三个阶段,对试点项目进行总结,形成城市更新的“南京经验”。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为全面推进阶段。
△大桥南堡下玻璃栈桥勾勒新夜景
城市更新概念首次提出于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2021年3月,城市更新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文件之中,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并后续出台了一系统配套政策,推动城市更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根据2021年4月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1年8月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城市更新主要是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是一种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小规模、渐进式地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意在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正在以点到面,逐步在全国铺开。地方层面关于城市更新的实践已经开展20多年,目前城市更新做得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广州、深圳、上海几座城市,已经形成其独有的模式并建立了完善的法规体系。自2021年城市更新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开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并加强立法与政策完善,截至到2022年3月29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应政策。
城市作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生命体,经历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粗放式增量扩张,形成了环境污染、产业空心、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问题。
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十四五”时期,城市必须改变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转向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模式,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的城市更新之路。
城市更新,从基础版本的 “大拆大建”到进阶升级的“多元开发”、“重质轻量”,再到大数据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与建设的目标也从“增量开发”转为“存量更新”。
文旅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十几年前,大投资、大场馆、大景点很是走俏,人们出游的目的性非常强,必须一个一个景点,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而近年来的文旅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消费方式以线上为主,消费主力客群以80、90时代甚至00后、Z时代,消费决策进入“她经济时代”,消费驱动力已演变为“颜值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网红城市不仅仅卖风景、更重要卖生活方式和城设。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即生活,城市即旅游。没有老东西,只有新视角。
城市更新,抓住老城区、老厂区、老商区、老住区4大城市更新场景,围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娱乐、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以“科技驱动”,激活旧有城市空间,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六大融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历史文化相对厚重的区域。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变过去大拆大建模式,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城市功能更加人性化、现代化,更好满足市民对于城市生活的需求。由于此类片区往往历史文化比较悠久,渗透着当地人过往生活的痕迹及故事,能够对外地游客产生一定吸引力。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往往跟文化和旅游功能紧密结合,通过有故事的场景还原、特色的建筑风貌、地域特色美食和民俗等方式展现,实现城市与旅游完美融合。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福州三坊七巷等。
该模式主要以近现代工业遗址遗迹片区的升级改造为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原本具有时代标签和代表性的工业企业面临着转型或倒闭的局面,在很多知名工厂关停之后,原有场地如何在城市发展中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当地决策者思考的重点。该类场地见证了过去一定时期内当地工业发展和当地市民生活,是城市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类场地往往被打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沧桑的工业遗址里面融入现代文创、时尚艺术、休闲业态、装置艺术等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休闲功能的业态产品,在保留原有遗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新时期的文脉传承,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典型的代表有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区、郑州二砂文创产业园,上海万科上生新所等。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值得当地市民流连忘返的街区。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明确提出街区需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升旅游休闲街区文化和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同时应注重培育多元业态,丰富休闲娱乐功能,以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促进居民消费意愿提升。比较典型的代表有上海南京路、成都太古里、南京1912街区等。
休闲街区往往以古朴和文化为主,城市商圈则更加注重现代和时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其中,城市商圈是消费集聚地的重要载体。
城市商圈往往以城市现代时尚休闲集聚核心区为主,融入时尚购物、特色餐饮、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网红经济、旅游演艺、康体休闲等丰富多元消费业态,这部分业态往往具有档次更高、品质更优、服务更好等特点,可以较好满足当地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城市商圈往往还能更好吸引外地年轻游客,满足外地游客对本地城市生活的独特休闲体验。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北京三里屯商圈、上海徐家汇商圈、郑州郑东新区CBD商圈等。
这一类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引入国内大型的文旅地产集团,以在某一片区建设大型主题公园的形式,对该区域进行综合更新发展。凭借大型文旅集团的主题IP,提升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因为大型文旅集团具有如下特点,比较强的建设能力,丰富和知名的IP资源,能够为片区更新发展构建新的引擎,因此这个方式在很多城市是比较受到欢迎的。
通过“主题公园+文旅地产”的发展形式,既能够综合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聚集人气,构建居旅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又能够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城市片区的综合升值。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融创文旅城、乐高主题乐园等。
产业新区模式往往是结合城市产业新城、产业新区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针对产业优先发展区域,在城市建设中融合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最终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区域。在《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五个新城”旅游新节点,即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等,努力把五个新城打造成为新型都市旅游目的地。在该类区域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新兴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产业、科创产业等与旅游的融合,通过工业旅游、特色小镇、休闲综合体、城市阳台等形式,打造居旅共享的生活休闲空间。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天津滨海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
用“+文旅”的智慧为城市更新赋能
世界上所有文化旅游名城,必须具备为市民和外来游人提供优质服务和优美环境的公共服务功能,要完善相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吃住行游购娱,研学、休闲度假产品都要完善,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的微旅游新业态。让城市更美好,让城市更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要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就要用文化旅游融合的思维做好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更多 “+文旅”的智慧,在城市更新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规划中赋予+旅游的智慧,用“+文旅”为城市更新赋能,通过“+文旅”,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为市民带来长远的游憩和文化凝聚的福祉。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城市光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