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触摸时间】邰高娣: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2022-05-10
栏目导读
“触摸时间”——二十四节气国际文创工作坊,旨在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学习和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并与自身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相结合,挖掘贴近生活的创意表达,培育新生代原创力量,讲好中国农耕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大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本栏目将对参与“触摸时间”工作坊的专家、教师和工艺大师进行访谈,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讲述,为大家带来启迪,为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让二十四节气焕发新活力,
邰高娣
“触摸时间”——二十四节气国际文创工作坊工艺圆梦师
邰高娣,女,1985年出生于陕西凤翔的年画世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十余年来,出版有《耕耘与守望—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现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版年画珍本—陕西卷》《中国最美—年画》《剪纸》《木偶》《唐卡》《漆器》《守望匠心》等著作;发表有《道德操守与老字号的发展》《明清时期北京民间灯画》《晚清时期年画的时代性表现——以〈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为例》《20世纪30、40年代关中木版图画遗珍的探讨》等多篇文章。
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创作现状调查”以及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参与文化部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20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大展”“20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等展览策划工作。
Q
非常高兴邰老师能接受本次专访!作为邰立平大师的女儿,您在凤翔县南肖里的童年时光中有什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吗?
A
小时候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过年了,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也不用做功课。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的凤翔,从腊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一直有丰富的民俗活动。比如除夕时要祭祖、贴春联、贴门神;正月十四开始,有社火表演等。此外,凤翔当地还流行供奉家宅六神,即灶王、土地公、龙王、仓神、天地全神、牛马王。除了腊月二十三贴灶王年画外,其他均要在除夕下午贴在大门口、水井旁、仓库、天井院、牛马厩当中,将家里装饰得焕然一新,马上就有了过年的气氛。春节时,凤翔当地还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的习俗,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从正月初五开始,每天晚上都会将舅舅送来的灯笼点亮,和小伙伴们斗灯玩。这种习俗延续到正月十五结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新年活动。
陕西省凤翔县南肖里村,邰家大门上过年时贴上传统门神
Q
凤翔木版年画衍生出诸多成功的文创产品,您怎样看待非遗传承在新时期的转型?
A
这些文创产品是否成功还有待于市场和民众的检验与选择,但起码是一些从未有过的新尝试,值得去探索。目前来看,非遗传承在新时期的转型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将传统的非遗文化和技艺完好地传承下来,但从这一点的现状来看,尚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
其次,目前市面上所能看到的非遗转化的文创等产品,除了一些本身就有知名度、有客流量、有配套宣传的特例外,如故宫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单位,其他大部分的非遗文创,尤其是个体开发并经营的非遗文创,大多缺乏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缺乏对市场的精准把控,也缺乏一定的宣传推广,导致品牌概念缺失、实用性和审美不能兼具、社会普遍接受度不高,打击了传承人的积极性,并不利于非遗传承。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重中之重还是非遗技艺本体的传承以及非遗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非遗项目的相关元素和特点,运用设计手段,设计生产出具有一定设计美感和思想共鸣,价廉质优的文创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扶持非遗生产,推动非遗传承,进而促成利用非遗扶贫、创收等一系列具有附加值的事情。
采用陕西凤翔年画技艺制作的QQ华夏手游人物参加TGC展览
采用陕西凤翔年画制作的手机端抽签小游戏页面(知识页)
采用陕西凤翔年画制作的手机端抽签小游戏页面(海报页)
Q
近年来您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民间美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您看来,当下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
A
我认为当下最严峻的挑战还是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堕落与消亡。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传统工艺振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旨在扶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和创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参与,使传统工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很多年轻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推广中来,但仅就我在全国各地采访和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年轻人包括“传二代”,能将师辈或父辈精湛的技艺、手艺学到手或者说掌握的人很少。
大家有些一窝蜂地扎堆于新的推广或传承方式上,比如新媒体传播、短视频录制等,但真正沉潜下心、致力于技艺本身的人却并不多,很多基本技艺或者口传心授的东西正在快速地消逝。掌握某一非遗门类整套技艺流程的人愈来愈少,甚至现在下乡调研都看不到一门手工艺完整的制作技艺,这是目前非遗保护和传承亟需解决的问题。
Q
在您和非遗传承人、民间美术家、民间手艺人的相处与交流中,他们身上有什么最打动您的特质?
A
我接触到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手艺人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都曾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历过苦日子。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大多把自己手中的技艺视作一辈子的事业和理想,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生活。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理想和抱负,有毅力能坚持,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地坚守着自己的手艺,并努力做着传承工作。这些特质都是我在和他们打交道过程中颇受鼓舞的地方。
2011年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川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凤莲
Q
本次“触摸时间”围绕二十四节气国际文创工作坊已经开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看世界、悟人生的智慧结晶。您对本次工作坊有什么展望与期待?
A
之前就听说过“触摸时间”的活动,也知晓工作坊取得的成就。就我个人来说,一直对非遗和设计的融合充满兴趣,也有过积极的探索。我所研究的民间年画领域,本身就有一类题材是反映时样节景的,包含大量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年画内容,如河北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陕西凤翔年画《二十四节气》等。所以,我十分期待在此次的活动中,能充分将自己所研究的民间年画的文化内涵与各位学生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抛砖引玉,支持和帮助工作坊的学生深度挖掘传统年画的使用功能、构图色彩、内涵寓意,并进一步尝试以传统年画的制作技艺来展现设计图稿,真正产出一些彰显我国传统年画文化和智慧的文创设计作品。我希望在前两届的基础上,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能和各位设计师及师生一起为体现二十四节气之美做出自己的贡献。
Q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二十四节气”之类的主题。请分享您在创作与研究中,从中国式美学中挖掘生活化的创意表达的相关经历。
A
前一阵在“谷雨”节气时,我曾受邀为“澎湃新闻”撰写了一篇关于凤翔地区谷雨时节贴用的“谷雨画”的文章。通过梳理当地特色的“谷雨画”,发现了谷雨画较完整地传承了年画的传统题材和民间美术特有的象征和寓意装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比如,谷雨画中出现较多的动物是鸡,这不仅源于鸡本身就是一种善啄虫蝎的动物,而且从精神内涵方面来看,鸡本身就具备“百鬼畏之”的民俗属性,这在《荆楚岁时记》等著作中早有记载;此外,鸡又与“吉”同音,符合人们贴用谷雨画以达到驱邪避灾、迎祥纳福的心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们寻求精神愉快,寄托美好愿望的本质没有变,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图像入手做很多文创表达。
谷雨画:单鸡 陕西凤翔 邰立平作
Q
您认为培养民间美术及非遗的传承人时,应当更侧重于直系传承,如传承年画的刻板、雕版、印刷等技艺;还是侧重于创新发展,如更灵活地将年画与全新应用场景、生活方式相结合呢?
A
我觉得如果是培养传承人,首要的还是要把年画技艺传承下去;如果是面对高校学生及其他爱好者,可能会鼓励他们从自身角度多做一些创新和探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在四川大学为师生讲授凤翔木版年画相关课程
Q
通过您的亲身经历,您觉得和十几年前相比,非遗的发展情况如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A
毋庸置疑的是,非遗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了,大众的认知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非遗爱好者参与到非遗的发展与保护中,这对非遗的发展是好事。目前,“非遗热”持续升温,学校与社会的参与热情高涨,涌现出许多非遗新面貌,如非遗进校园、非遗与电商销售、非遗的线上宣传与线下体验结合,甚至非遗与“元宇宙”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非遗出现的新的发展模式。
Q
对于非遗传承的未来,您有什么美好愿景吗?
A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非遗不再是濒危的文化类型,而可以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兼具适应民众精神与物质生活需求的功能,真正地走进民众生活中去。
重新设计包装过的邰立平年画
本文采访相关信息,仅代表个人观点。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非遗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邰高娣 新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