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基于青少年观众的自然类展览展示手法探究\\r\\n\\r\\n——以河北博物院自然类展览为例

原创 2022-05-09


自然类博物馆自然标本丰富,但许多综合性博物馆自然标本馆藏不足。因此综合型博物馆往往需要借助馆际交流和合作来办展。河北博物院自新馆开放以来,积极拓展临时展览类目,提升临展数量与质量。在逐渐形成的“世界故事”“中国故事”“河北故事”“自然故事”四大体系中,其中每年都会举办的“自然故事”系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地青少年在自然类展览方面的需求。近几年来,河北博物院与藏品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博物馆合作举办自然类展览,如和自贡恐龙博物院联合举办“恐龙来啦”展,联合天津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与国家动物博物馆共同举办“同在一个星球上——中国动物标本展”,与浙江自然博物院(现名)联合举办“海上花——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珊瑚展”,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泥河湾博物馆共同举办“冰河巨兽——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标本展”。这些展览使青少年群体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态环境,引导青少年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努力。


“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蝴蝶剧场

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利用学生课后服务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博物馆没有固定的课本,是以展品为基础,用“讲故事”的方式向青少年传递知识。自然类展览的展示手法在形式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年龄特点,根据展品内容、特点及其展示教育的目标不断创新展览陈列方式。对展厅空间分割、展版平面设计、功能区域划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展示多样性、地域性的动植物及生存环境,使青少年获取生动、多维、立体的知识。

营造生动空间 提升吸引力

自然类展览的受众群体大多数是青少年,生动的展示空间能提高青少年观众的参观兴趣。文物类、历史类展览一般采用一条主线式的参观流线,此种流线的逻辑性强,但是对于青少年观众而言却有些束缚感。自然类展览应当设置动态的参观流线。当青少年进入展厅后,参观不受限于固定的展线,展示内容只在适当的节点给予一定的引导,观众可以在不同的空间自由切换,提高了参观体验的趣味性。如“同在一个星球上——中国动物标本展”,展出标本222种,分为七个标本展示区,展示区呈分散状在展厅铺展开,没有固定的参观流线限制,视频播放区与知识拓展阅读区穿插在标本展示环境中。通过简要的展版和视频介绍,青少年观众可以一边了解动物的背景知识,一边比对标本进行观察学习。非固定式的展览流线,将青少年观众的参观目标发散开,以他们自身感兴趣的区域为主导,进行参观活动,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参观兴趣。
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自然类展览在规划展厅空间时有必要增加教育活动区域,举办多样的教育活动。“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中搭建一个舞台,舞台丰富了展厅的空间层次,层叠鲜艳的舞台背景符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舞台上精心策划的蝴蝶剧场演出生动的情景剧,动态地为青少年观众呈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温馨之美。
视觉是人的第一感觉,展厅色彩影响着观众心理,也关乎展览空间是否生动。在展览陈列设计之初就要选定展览色调,通过色彩引导和调动观众的情绪。自然类展览在色彩的选择上应偏向明快、活泼,不宜用饱和度很低的暗色调,避免使观众感到压抑、沉重。运用色彩贴合展览内容,烘托展览氛围,表达展览主题,提升观众的注意力。“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版式选用鲜亮且富有生命力的绿色为底色,来烘托蝴蝶的色彩缤纷及其生活环境等,明快的颜色提升了展厅的活力,也增强了对青少年观众的吸引力。

优化展版图文 强化内容表达

自然类展览不仅要展示展品,还需要重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展品文字的编写设计就变得举足轻重。有时在编写展览文本、相关设计展示时,策展团队会过于追求学术性的表达,而忽略了受众群体的理解程度。自然类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展版说明文字应尽量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表达展览主题思想。展版的图文内容和排版应该具有吸引力,使观众产生对展览内容深入了解的欲望。
以河北博物院“海上花——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珊瑚展”的展版为例,展版甚至在每个单元的主要标题上标注了拼音,吸引较小的观众去拼读,以此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展版上文字内容较少、占画面比例较小,大多数版面配有珊瑚的图片,图文结合,提升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在展厅里主动、放松地获取展览内容。展版的色彩选用与展品相和谐的蓝色为主色调,文字字体偏向卡通、可爱。

增加互动区域 提高参观兴趣

自然类展览的标本和其他博物馆藏品一样,都需要不可触摸的基本保护措施,但这种展陈方式必然就缺失了触觉的感知和体验,因此在陈列展览中可以加入“可触摸展品”互动区域,满足观众的体验感和好奇心,还能在无形中给观众普及可触摸与不可触摸展品的类别,树立参观博物馆需要遵循基本文明守则与礼仪的意识。河北博物院举办的“海上花——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珊瑚展”和“背着房子去旅行——贝类动物的世界”在展览中设置可触摸展区,将可以触摸的珊瑚标本或贝壳标本直接展陈在观众面前,观众可以亲手触摸展品,通过触觉近距离感受标本上奇特的纹理,感受每种生物独具一格的形态特征,领略生物的多样性。

“海上花——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珊瑚展”展版内容

应用多媒体技术 打造沉浸式体验

应用多媒体技术 打造沉浸式体验
多媒体技术在满足展览基本展示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展览主题的突出与氛围的营造。展览有了调动听觉、触觉的多媒体辅助展示,增强了空间的表达性、互动性、体验感,带给观众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
河北博物院举办的“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中设计了多媒体展示区域,小朋友们跟随投影仪中不断变幻出的疏密灵动的蝴蝶影像,化身蝴蝶仙子在投影区前沉浸式地观赏互动,使展厅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博物馆有责任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出发点,借举办自然类展览吸引青少年走进展厅。通过展览中丰富的动植物、古生物标本等资源和立体、亲切、多元的自然类展览参观现场,使青少年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群体氛围。

编辑:卢   阳  范一苇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刊登于2022年4月5日

《中国文物报》7版

投稿邮箱:

wwbbowuguan@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自然类博物馆 展览展示 河北博物院 自然类展览

1322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