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庆祝国际博物馆日 | 守正创新 释放潜能 推动总分馆体制下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

原创 2022-05-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博物馆作为国家战略竞争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作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精神生活的公共文化阵地,呈现出品牌化、特色化、多样化、外溢化发展的新特征,而博物馆探索跨域分馆模式也正成为文博行业的一个新趋向。南京市博物总馆(以下简称“总馆”)作为全国最先尝试、成功运行“总分馆”创新体制的单位,通过不断实践,初步构建了“总分馆”管理运行体制。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守正创新、释放潜能,推进“总分馆”体制下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是全新挑战。


南京市博物馆


体制探索的实践回顾

总馆成立后,积极探索在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特色化发展路径,通过发挥“四个打通”(文物藏品打通、人才打通、资源打通、管理打通)工作效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对标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的需要,对比同类型博物馆多样化、品牌化、创新化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经验

一是从机制重构到定位重塑。总馆成立之初以“四个打通”为核心发展机制,确立多个博物馆整合发展思路。随着各分支机构差异化发展需求日益强烈,总馆逐步弱化具体业务实施功能、强化统筹保障功能,进一步推进“总分馆”体制下事权下移、资金下放、人才靠前,注重和突出各分支机构的发展主体地位和个性定位。

二是从单项发展到多元整合。作为融合诸多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集群,总馆在展陈空间利用、文物保管修复、专业人才流动等核心功能建设,在产业空间发掘、文创研发统筹、宣传推广联动等拓展功能领域探索多元融合,形成资源整合下各馆所特色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从内部循环到内外循环。总馆先后与多家文旅单位开展文物、管理合作,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改革试点。与第三方企业开展门票、文创、演艺等可经营项目改革试点。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列为分馆,为江苏省党风廉政教育馆提供管理输出,尝试从内部循环向“内外双循环”文博资源平台搭建转变。

四是从人员激励到制度激励。在市属博物馆行业率先形成管理岗位体系和专技岗位体系并行的干部聘用管理制度。在全省博物馆行业率先开展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期间延时开放,将取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依据相关政策在原绩效管理基础上配套出台绩效核增部分考核实施意见,一定程度上调动人员积极性。


存在问题

一是运行机制尚需探索完善。“总分馆”体制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各馆所原生动力不强、个体思路缺乏、独立责任意识不够、担当精神不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执行力、创新力弱化的趋势。总馆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馆所之间、馆所与馆所之间的横向责权结构不够明晰,工作职责、岗位说明程式化,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极易导致工作中出现协调不畅、责任不明等现象。

二是展陈核心竞争力不足。集中表现在资源配置、业务发展上强调各馆“平衡”,“差异”和“特色”不够彰显。策展办展强调博物馆“权威”和“传统”,以观众为中心的办展理念尚未落深落实,“百展一面”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展览多精品少,分众化个性化服务不足。

三是宣传引导功能缺少整合。宣传服务平台总体依然是总馆和各分支机构自成体系、各行其是的“1+8”宣传推广格局,对社会公众全面知晓博物馆动态、查找检索信息、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造成了难度,无形中也分散了流量,降低了各馆原有品牌的社会关注度。各馆互联网平台建设投入分散、后台各异、“粉丝”不多,品牌价值体现不足。

四是事业产业融合粘性不高。授权经营、混合经营等形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市场化动力不足、合作模式单一,资源整合力弱、融合手段匮乏,文创创意不足、市场结合度不高等实际问题。博物馆从业人员开发文化服务产品鲜少关注市场风向标的引领,往往出现成本投入大于实际效益或完全无视经济效益的现象,费效比高,没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应有的引导撬动作用。

创新引领的目标取向

当前各行各业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如何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既是适应社会发展、公众需求、行业变迁的外在导向,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何自我定位的内在需求,是南京市博物总馆谋划未来发展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大时代已来临

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当年全国博物馆举办2.9万多个展览,策划22.5万余场教育活动,接待观众5.4亿人次。2021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如何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实现博物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在目标导向、规范管理、创新模式、激发动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总馆行业创新示范的目标要升级

总馆作为探索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的“排头兵”,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运行壁垒与发展瓶颈的改革创新之路,要更加明确创新型、外延式、特色化发展目标。从宏观角度看,加快实现由一级博物馆向创新型一流博物馆的转型,着力诠释创新型博物馆所蕴含的“博、达、雅”的文化特质;从中观角度看,实现博物馆定位的层次多元化和功能叠加化,力争打造成为具有文化强市气魄的城市符号、具有品质文化体验的休闲窗口、具有多样包容内涵的创意平台;从微观角度看,努力建设成为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的城市文化客厅,引领全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行业龙头,具有行业创新性的新型城市博物馆综合体。

发展路径的现实思考

在新的发展阶段,南京城市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馆要紧扣南京城市定位、战略目标带来的机遇,抓住新发展格局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结合独特的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要素,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凸显集群化,提高知名度

建设高品质博物馆集群  一是“统分结合”的机制进一步深化。发挥总馆统筹、协调、保障、体制方面的有利条件,实现总分馆之间目标同向、规划同步、资源互通、运作协同。对各分支机构加强分类引导,探索松绑赋权等运行模式。二是责权管控体系更加清晰完善。将分馆责权与总馆的战略目标、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紧密相连,形成完备高效的纵向、横向管控体系。三是项目化运作加强横向调度。加强馆所之间横向合作,根据项目需要实施指挥部运作,以“项目化”运作模式推动建立内部展陈、科研、管理交流协同机制。

推行“一馆一策”特色发展  南京市博物馆要在精品展陈、藏品保管、古建功能活化利用方面实现突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要在太平天国历史重大研究、园林化博物馆体验式产品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要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研究高地、塑造知名红色社教品牌方面走在前列;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化利用方面走在前列;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要立足品牌社教、研学活动,讲好南京特定时期的精彩故事;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要加强对全市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综合性研究和保护修复的职能作用。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

江宁织造博物馆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建好南京市博物馆新馆  面对国内博物馆新馆建设呈现出的文化中心集群式发展,南京市博物馆新馆要强化博物馆展示、收藏、科研、教育、休闲服务的叠加式功能,建设体现文明典范城市特质的新型城市博物馆;建设代表南京“博物馆之城”形象、引领全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馆;建设文旅融合、引领高品质文化休闲生活方式的城市“文化MALL”。


提高融合性,增强竞争力

构建高品质展陈运行体系  一是建立多元化策展制度。探索重点展陈创意遴选制、策展工作团队制等多元化策展制度。二是围绕中心大局策展。围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或题材策划主题特展。鼓励各馆围绕中心大局多元化、特色化办展,积极参与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外展和巡展。三是结合新需求新形势策展。发挥年轻策展人对时尚文化热潮的认知优势,从展陈内容、表现形式、配套服务全方位进行突破。加强科技元素注入,为观众提供云展厅、沉浸式体验等多样化立体化的展览展示服务。

加强外向交流与合作  一是拓宽渠道提升能级。加强与友好城市、“一带一路”主要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博场馆的交流合作。汇聚馆所资源在中国南京周等文化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二是行业合作提升水平。借助古都博物馆联盟、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合作联盟,在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三是市区联动提升合力。积极参与市级博物馆合作机制建设,在市属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聚合作用,支持各分馆参与属地文博事业建设。

创新打造文博宣传矩阵  一是建立云上文博新阵地。适时探索推进“南京博物云”平台建设,整合各馆所乃至全市文博行业教育、服务内容,构建以信息发布、线上展览、宣传推广等功能为核心的传播矩阵平台。二是加强内部数字化运维。推进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扩大文物信息资源活化利用范围。三是实施品牌化社会化共建。加强对观众、游客的分众式研究,利用短视频、直播、云展览等方式强化精准推广。


拓展事业产业链,增强贡献力

立足核心丰富博物馆业态  策划推出文化沙龙、专家讲座、沉浸式演绎、特色文创等配套经营项目。提升博物馆夜间开放的产品和形式创新,打造“夜之金陵”博物馆特色系列产品。延伸“博物馆+”事业产业链,盘活博物馆存量空间,开展定制化服务合作。

加强特色产品市场化合作  与信用好、资质高、经验足的文旅企业合作,以文化IP授权方式进行文创产业运作,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文博产品,研发博物馆品牌研学产品。与优质第三方合作,开展以票务流量合作为基础的文博产品立体合作新模式。


强化导向性,形成向心力

优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创新总馆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人才队伍。重视复合型人才、专业领军人员、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形成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梯队式干部培养格局。坚持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动态评价考核制度。

推进绩效激励差异化  研究用好市属博物馆激励性考核试点政策,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实行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方式,突出差异化指标导向。适当增加现有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奖励性绩效权重,优化内部二次分配,适度拉开不同等次人员的考核绩效,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编辑:卢   阳  王欣怡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国际博物馆日 南京市博物馆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827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