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什么是唯美主义?它又回来了?

2022-05-15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艺术来到你面前,除了为你带来最高品质的瞬间外,别无其他。”唯美主义在轰然结束后,一直被贴上“保守”的标签,很多艺术家都自觉与其保持距离。然而回顾近些年的时装周、室内设计及世界摄影大奖等,人们又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其身影。唯美主义又回归了?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




穿一件艺术品


“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穿一件艺术品。”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着装与其毒舌一样出名。天鹅绒夹克、及膝马裤还有插在纽扣上的向日葵或绿色康乃馨:他本着唯美主义原则精心打扮自己,旁若无人地出入街头,向人们展示极致的美。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他穿着“唯美服装”(Aesthetic Dress)进行演讲

茱莉亚·格温在喜歌剧《忍耐》(Patience)中饰演沙斐夫人的照片,摄于1881年。


在他不遗余力地宣扬下,唯美主义成为最时尚的话题和模仿的标准,而其从头到脚的行头也成为唯美主义的象征。


但谈及唯美主义,离不开它的前身——拉斐尔前派。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白色交响曲1号:白衣少女》(Symphony in White, No. 1: The White Girl),布面油画,215×108cm,1862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白色交响曲2号:白衣小姑娘》(Symphony in White, No. 2: The Little White Girl),布面油画,76.5×51.1cm,1864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而艺术却充斥着工业时代的匠气和浅薄。此种现状让诸多艺术家开始了对于艺术的真正探索,他们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之前,企图发扬拉斐尔以前的艺术来挽救英国绘画。


于是在1848年,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三人秘密成立了一个画派,史称“拉斐尔前派”。而后,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等相继加入。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简·莫里斯》(蓝色丝绸连衣裙),布面油画,102×90cm,1868年


拉斐尔前派强调让美回归于原始的美,而不是被各种程式化、理论和教条捆绑的“经验美”。它是一种反叛也是一种回归,试图将艺术重新拨回到最真诚的美上面。


1873年,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在《文艺复兴研究》一书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赢得了拉斐尔前派的赞誉;与此同时,莫里斯提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二人为接下来的唯美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唯美主义就此诞生。



1873年12月6日的《The Queen》杂志插图


唯美主义在拉斐尔前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美做了极致化的呈现: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因素,美才是艺术的本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王尔德,其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并大肆宣扬在一片欢呼声中大批艺术家奔向唯美主义的怀抱。



克拉伦斯·库克(Clarence Cook)《The House Beautiful》,1878年


在服饰上,艺术家们开始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中寻求灵感,离其最近的妻子与模特则渐渐将中世纪的浪漫长袍作为日常穿着。这也成了“唯美服装”(Aesthetic Dress)的典型:衣着宽松、颜色简单,浑身上下充斥着柔和与舒适感。



法国时装设计师雅克·杜塞(Jacques Doucet)于1898-1900年设计的舞会礼服,具有典型的唯美主义特点:设计简单,但在所用材料的选择上却十分奢华:纯金银线的衬里增加了厚度,下摆处的蕾丝荷叶边则增添美感。


室内设计方面,色彩绚丽、用色大胆,家具优雅而简约。设计师们参考了亚洲、埃及、希腊等元素,常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


经典之作莫过于画家惠斯勒为收藏家理查德·雷兰德(Richards Lyeland)设计的孔雀屋(Peacock Room)。房间以蓝绿色和金色为主色调,从天花板、墙壁、地板到展架、桌子、百叶窗,处处充满唯美主义气息。


惠斯勒设计的孔雀屋(Peacock Room)



销声匿迹的美


但好景不长,唯美主义很快随着王尔德的入狱监禁而结束,现代主义成为引领近一个世纪的潮流。


19世纪后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而20世纪初期的世界战争更是将人们唯美、博爱的观念粉碎,紧绷、破碎、消极、绝望成为主题词。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唯美主义的基调和理念也不再适用。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格尔尼卡》(Guernica),布面油画,349.3×776.6cm,1937年


很长一段时间内,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以及达达主义等五花八门的艺术表现形式轮番登场,人们对“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


传统的柏拉图美学观念认为艺术是真善美,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却掺杂了太多的复杂倾向。在个人无法改变世界的前提条件下,他们开始在作品里表现出各种颓废、愤怒或玩世不恭,以此表达“诚实的意识”。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侧躺的女人与蜻蜓》(Nu couche a la libellule),布面油画,97×162cm,1968年

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Abstract Speed——The Car has Passed》,布面油画,50.2×65.4cm,1913年


他们肯定美的存在,但不愿再以真和善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正是社会太多的不完美,才带来数不清的灾难。所以,现代主义认为自己是“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是“天真状态的结束”



贾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Street Light》,布面油画,174.7×114.7cm,1909年


正如索尔·贝娄(Saul Bellow)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艺术没有了固定的形式,选择时间、空间、意一切打破,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而准确地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的杂心理


就此,唯美主义一度销声匿迹,偶有冒头也会遭受各种嗤笑和讥讽。



它一直存在


直到2011年4月,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首次举办了关于唯美主义的展览——“美的崇拜:唯美主义运动1860-1900”(The Cult of Beauty—The Aesthetic Movement 1860-1900),展示了当时一些重要人物的绘画、家具、陶瓷、壁纸、照片、服装,一举将唯美主义重新拉到人前。


同年九月,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紧接着推出“王尔德时期英国的美、道德与愉悦”(Beauté,morale et volupté dans l’Angleterre d’Oscar Wilde)大展,更是为唯美主义吸引了大量关注。



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推出“王尔德时期英国的美、道德与愉悦”(Beauté,morale et volupté dans l’Angleterre d’Oscar Wilde)大展


随后,目光可及之处,人们就会发现唯美主义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和资源。


其实唯美主义的重新归来完全可以理解:首先,艺术是一个圆。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现当代艺术包围,传统美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其次,长久的安静祥和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对生活重新建立信心。对于艺术审美,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最后,是整个艺术大环境的包容。如今这个时代堪称艺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是唯美主义、现代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都有足够土壤促进其发展。



土耳其摄影师Kemal Kamil Akca创作出一系列唯美的女性摄影作品


在前段时间落幕的2022秋冬时装周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唯美主义的身影。


时隔23年,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品牌创意总监莎拉·伯顿(Sarah Burton)携2022秋冬女装系列重返纽约举办大秀。作为回归秀场,品牌选择以经典致敬:薄纱裙上的刺绣将品牌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展现到了极致,一举将古典唯美的欢呼声推向高潮。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携2022秋冬女装系列重返纽约时装周


国际顶尖设计大师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是唯美主义精髓的继承人,她坚持“让美成为人人都能拥有的东西”,坚持以质朴的手法创造出心灵的奢华,被誉为“室内设计界的香奈儿”


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曾获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成就奖以及法国文化部长颁发的国家工业创新设计大奖等


在当今诸多艺术领域中,最能体现唯美主义的还是要看摄影。


英国唯美主义摄影大师大卫·汉密尔顿(David Hamilton)曾与众多时尚杂志合作,其朦胧浪漫情调的艺术作品不断被刊载,掀起一阵唯美风潮。


大卫·汉密尔顿(David Hamilton)的摄影作品


有“莫斯科女巫”之称的摄影师克里斯蒂娜·马克伊娃(Kristina Makeeva)凭借作品《贝加尔湖》获得了2021WPA世界摄影奖艺术创意组金奖,其作品梦幻而艳丽,可见国际社会对唯美主义的认可。


克里斯蒂娜·马克伊娃(Kristina Makeeva)《贝加尔湖》


从时装大秀、设计大师到摄影大奖,越来越多的唯美主义艺术家开始发挥国际效应,掀起新的流行浪潮。与此同时,一些在社交网站上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艺术家也跟着追求唯美的艺术效果,势头强劲。你如何看待唯美主义?欢迎留言分享看法。




编辑、文  一二三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唯美主义 艺术品

189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