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工作坊课程预告|技术的追问:生命现象,复杂系统和社会,虚拟身体
-
2022-05-13
国际学术项目
《艺术未来空间的智能与交互设计》
在元宇宙、数字孪生、NFT区块链等数字世界建制的热潮下,互联网形态由移动互联时代向空间互联网进化的趋势在到来,数字技术不仅对艺术创作及空间生产的委托、选择和语境化的策展工作方式产生影响,而且对数字艺术的产生、关于数字技术演变的批评话语的发展以及观众体验和理解网络本土内容的方式产生了影响。
在当下的各种热议与涌动中,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科技艺术工作室启动虚拟教研室计划,在《艺术未来空间的智能与交互设计》国际学术项目中依托系列讲座/多期工作坊,尝试科技艺术教育在跨学科、跨地域的云教育模式中进行知识与创作孵化、生产的交流、合作机制。
本系列国际学术项目邀请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家、艺术机构管理者、策展人、数字文化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等,结合数字哲学命题、创作实践、文化研究、美术馆展览实践等多重视角,集合当下数字艺术空间的理论与项目实践,以期启发未来的数字艺术家、交互设计们关于在数字化的艺术未来空间中畅想并与世界关联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一期工作坊:
技术的追问:生命现象,复杂系统和社会,虚拟身体
勃圭拉DAO小组:
十方(肖幸) 胡曦月 刘广隶
(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负责人|
张海超 邓川
|项目助理|
赵炫宇
工作坊时间
介绍会:5月17日14:30zd309
工作坊:5月-7月,每周一课
安排:(3周梳理完理论,概念和案例+3周工具介绍,技术解决等)
工作坊要求
1.学会提问并尝试回答问题;
2.工作坊采取阶段验收模式;
3.学生根据理论框架内的关键词引导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4.导向数字作品创作。
工作坊相关准备
1.阅读清单:详见思维导图
2.技术要求:工作坊不同方向会涉及不同数字工具的使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决心,以虚拟数字人为例,学生需具备基础的三维软件操作技能(3D扫描,建模,材质,脚本使用等),并对三维动画制作(骨骼绑定,动态制作,灯光渲染等)有一定了解,最终在虚拟引擎(unity)中进行输出。
课程介绍
“技术的追问”取自海德格尔的同名著作,本期工作坊旨在将技术媒介当作提问的方法,从三个方向探寻当今科技背景下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分别是:生命现象,复杂系统和社会,虚拟身体。
生命现象
经济学和生态学有着相同的希腊字根“oikos”(居所),这绝非偶然。Stuart Kauffman在观察葡萄糖梯度中细菌为自己利益行动之时谋生了一个想法,他认为所有能够在环境中为了自己利益行动的物质和系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治主体”(autonomous agent),这一思路被称为广义生物学,它将生物圈,经济活动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联系起来。
作为生命的我们能不能回答“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在工作坊的开始阶段希望学生凭借直觉回应上面这个问题,并结合个人体验探讨这个问题可能具有的意义。接下来以此问题为起点,分为三个问题展开,最终在工作坊的最后阶段回到主要问题,试试对这个问题做出新的回应。
三个支线问题分别是:
1.“生命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否对我们的社会伦理有什么意义?
2.生命现象与一般的自然现象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
3.我们能不能制造某种形式的人工生命?或者说“灵魂”?
在工作坊的过程中,会结合论文阅读以及案例分析,对以上三个问题由浅入深进行细化,梳理其在思想史上的大致脉络,并在第三个问题下展开部分实践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大胆动用自己的理解和直觉,与我们一起对问题展开探索,并将这些思考内化到未来自己的创作中。(十方)
复杂系统和社会
大数据演算和广告推送是否有时让人感到千篇一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体验?
互联网在其诞生之初的意愿多半纯良至善,John Perry Barlow曾在《网络独立宣言》中宣告一个商业和权力无从介入的飞地,“任何人无论种族、经济实力、武力和出生都可享有自由表达、分享的权力。”数码世界最初所抱持的理想主义和社会主义愿景,却间接促成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形。如今,网络巨头轻易攫取我们的个人数据于无形,无论它们是否是隐私,继而又被大数据演算用作人工智能强化以进一步加速自动化,转而让数据所有者失业。
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和中心化的网络有何不同?为什么以去中心化为初衷的互联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马太效应(赢者通吃)从而再度中心化?这背后的是否有某种隐藏的机制?去中心化的努力面对着怎样的挑战?
工作坊希望以具体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所遇到的具体挑战为契机,结合复杂理论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机制。(胡曦月)
虚拟身体
"闯入者不是别的,就是我自己,就是人类自己。"曾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的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在一篇名为《闯入者》的文章中这么写到,对他而言,这段经历是“一个人的偶然性和另一个人的偶然性在技术的历史中相遇了”。鬼魅的“闯入”不仅指向“忒修斯之船”似的本体论问题,随着认知科学和虚拟媒介的发展,它变得随处可见且变幻多端。近日,有网友控诉自己在游戏《VRchat》里进行“VR睡眠”时,惨遭其他玩家的“VR性骚扰”,引起圈内大规模讨论,该如何看待此类非物理身体行为带来的“闯入”?在器官移植,机械义肢和虚拟化身高歌猛进的当下,拥有一具身体意味着什么?
该工作坊试图从理论探讨和新媒体实践的角度重新发明“身体”,在数字媒体让真实的对方逐渐消失于无形的当下,我们的身体是否还在为持续继续记忆这个世界而发挥着作用?又是否存在一种虚拟空间中的具身策略,以便我们在彼此的“闯入”中重新成为人类?
工作坊包含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和技术实践三个板块,通过两个月的交流周期,引导学生围绕虚拟空间的“身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创作,并尝试在工作坊末期将一系列研讨和实验成果在虚拟空间中展示。重点在于如何提出和尝试回答问题,例如,身体是什么?身体与“我”的意识之间的关系?身体的幻象对于“缸中之脑”来说是必要的吗?(刘广隶)
本期工作坊课程思维导图
讲师介绍
勃圭拉DAO小组
肖幸(B.1991)胡曦月(B.1991)刘广隶(B.1990)
勃圭拉DAO小组,以技术媒介为提问手段,关注媒介研究与技术哲学的同时,希求以艺术实践冲撞现实的固有表达范式,在虚拟和现实彼此生成的流动中书写新的痕迹。小组成员的创作既独立,又彼此连接,通过影像,算法模拟甚至公共虚拟空间的生产,探讨历史既定描述中可能存在的偏差。
十方(肖幸)Shi Fang (Xiao Xing)
In Vitro艺术实验室发起人之一,该小组从事数码艺术创作以及独立游戏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史前艺术,虚拟生物/生态模拟以及复杂系统。个人作品大多以游戏模拟的方式讲述生命现象的两难和复杂处境,并在这种视野下探讨人类社会,技术文明所面对的具体挑战。主要展览和经历:Le Papillon 驻地计划,波尔多,法国(2022);“They dig in suitable soil”,波尔多当代美术馆,波尔多,法国(合作艺术家&开发者,2022);“THIS IS WATER, THIS IS WATER”,La Fabrique Pola,波尔多,法国(2021);“Hall Noir”:多重世界,布尔日,法国(艺术家&开发者,2021);“寒武纪的最后一天”,5UN7 画廊,波尔多,法国(与曦月双人展,2021);“Whats up the body”,YeahDao线上展览(艺术家&开发者,2021);“台风眼”,空山美术馆,杭州,中国(2020);“From Fake Mountains to Faith & The Colonial Warehouse”,波尔多资料馆,波尔多,法国(2020)。
历史游戏1.0,实时游戏,2021,游戏截图@XiaoXing
珍珠之歌_1,循环动画,9秒,2021-2022,影像静帧@XiaoXing
珍珠之歌_2,单通道循环动画,23秒,2021-2022,
影像静帧@XiaoXing
胡曦月Hu Xiyue
1991年出生于中国四川雅安市,2017年于意大利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艺术系获取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在法国波尔多。胡曦月的创作实践关注虚拟生命模拟、复杂系统、互联网分布式储存、网络拓扑与权力结构等。她同时是 In Vitro的发起人之一,该艺术小组从事独立游戏、VR 的开发,使用游戏引擎进行环境、社会以及生物等复杂系统模拟。致力于探索游戏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的公共性及其与艺术的联系。主要展览及经历:“They dig in suitable soil”,波尔多当代美术馆,波尔多,法国(合作艺术家&开发者,2022);“寒武纪的最后一天”,5UN7 画廊,波尔多,法国(与十方双人展,2021);“数码画布”,Galerie des Tables,波尔多,法国(2021);“台风眼”,空山美术馆,杭州,中国(2020);“Night Mess”,Espace Saint-Remi, 波尔多,法国(2019);“Dreams”,Espace 29, 波尔多,法国。
记忆生成器,AI生成动画,18秒循环,2021,静帧
@胡曦月
未命名,高清彩色有声动画,2021-2022,静帧@胡曦月
烟与盐,实时模拟,2021,模拟截图@胡曦月
遗忘宫,游戏,2021,模拟截图@胡曦月
刘广隶Liu Guangli
1990年生于湖南冷水江市,现工作、生活于巴黎。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影像研究中心。他的创作关注“图像生产”及新媒体技术,涵盖绘画、影像艺术、3D动画和虚拟现实等领域,试图探索数字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代叙述和集体记忆的重建。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Golden Nica(电脑动画组)、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Golden Key等奖项。近期参与的部分展览、电影节与美术馆放映:“边界行走指南”,魔金石空间,北京,中国(2022);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台北(2022);Videoformes新媒体艺术节,克莱蒙佛朗,法国,EX-ÆQUO DU DÉPARTEMENT奖(2022);安娜堡电影节,安娜堡,美国(2022);真实电影节,巴黎,法国(2022);奥本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奥本豪森,德国(2022);“烧掉自己的船,向海洋敞开”,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中国(2022);HiShorts! 厦门短片周,厦门,中国(2021);北京国际短片联展,北京,中国,特别提及奖(2021);Chicago Underground Film Fest, 芝加哥,美国,荣誉提及奖(2021)。
非常、非常、非常地,单通道彩色影像,12分12秒,2021,影片静帧@GuangliLiu
我不是一个无聊的艺术家,单通道彩色影像,3分58秒,2021,影片静帧@Guangli-Liu
直到海里长出森林,实验纪录片,21分10秒,2020,
幕后制作@GuangliLiu
直到海里长出森林,实验纪录片,21分10秒,2020,
影片静帧@GuangliLiu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未来空间的智能与交互设计》
国际系列学术活动
系列讲座/工作坊
2022年5月——12月
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承办: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科技艺术工作室
“人工智能+”智能科普基地
协办: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
科技艺术虚拟教研室
支持:四川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