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2
分享
- 逆光视角 | 揭秘《知道•老君山》幕后的创作故事——导演阐述篇
-
2022-05-16
这是一个指定空间与文化的命题作业,最初接到这个项目邀请的时候,我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于是第一时间去了老君山景区,到了这个“网红景区”的指定空间考察可行性。 场馆本是为了做国学馆而设计,八卦式的空间,最为难用的就是中心的八根承重柱,不管从哪个方位看都会有视角盲区,所以中心为舞台,四面观众的表演空间基本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空间净高也只有五米,没有任何下挖空间的基础,演员上下场调度和观众入场只能通过三道门来解决。
尽管创作条件有限,但最终被老君山的“山顶剧场”所打动,挑战一下如何利用这个特定的空间去展现代表老君山老子道家文化“仙气和灵气”的沉浸式演艺。 —— 总导演 张华
如何以老子的“道家文化”为沉浸式演艺的内容核心
作为演艺,首先要破题的就是以什么文化为内容核心,老君山的老子文化极具代表性,但金顶道馆群,因为国家对宗教文化的管控,道教文化是一定要规避的,由于山顶剧场人流动线安全的考虑,演艺时长不能超过30分钟,如果做一个故事性的演艺,尤其从“老子”本身出发,就很难讲述清楚,但脱离“老子”文化又立不住,于是和文学滕飞老师展开了内容定位的思考,最终定下以《道德经》为这次演艺的内容核心。《道德经》被世人称为万经之王,是国内古代帝王将相和国内外首脑阅读最多的中国典籍,全文82个篇章,内容深奥,即使言语表达都很难描述清楚,怎样去跟观众表达?《道德经》上讲治国,下教导为人,考虑旅游演艺面对的客群层次多样化,过浅会被挑剔,过深会被看不懂,我们团队探讨提炼出老子在道家文化哲学思想中的为人处事之“道”,解读古今世人在不同阶段无不是因内心各种欲望的不平衡,才会有困惑、纠结和烦恼,而“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区别在于,不是让世人无欲无求,而是像“水”一样,懂得取舍,会平衡,遵循万物的自然法则,就会内心强大,而无往不利。
这样我们就以《问道》《寻道》《悟道》《知道》四个篇章,从老子小时候与老师的对话展开,以海纳百川典故为初始,一个可以代表众人的当代人为主角,被“事业”、“财富”、“权利”、“爱情”最有代表性的四种内心欲望所追逐和诱惑,慢慢的被“水”的形态所启发,从放下执念到用“阴阳平衡”之处事态度去平衡内心欲望的纠葛,遵循万物自然法则,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情,才能无往不利。通过“视觉影像+乐舞”的表演来展现抽象与内涵的内容,所以定义为我们的表演形式是沉浸乐舞秀。
”如何用特定空间沉浸式的表达文化内容“
八根柱子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舞台空间问题,那么就用这八根柱子来作为舞台的包装与边界,中心四柱由四面可升降的方纱包裹,比一个盒子式的方框纱幕多了更多单独和组合调度的使用功能,外围四柱由环形轨道纱幕围合,与内部上下升降的方纱,即是一种“天圆地方”的中式文化解读,也可变成有限空间中多重调度关系的组合,如果都用升降结构来解决,从技术上简单,但演员的调度和视觉画面关系就会单一很难构成完整感。观众背后的环绕八面投影墙与两道纱幕形成三道沉浸的视觉空间关系,在方案汇报过程中被专家质疑通透的视觉成像很容易被影像穿层所破坏,我和视觉团队正是觉得通透的穿层关系反而是我们可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的突破点。
比如在《问道·叹》,抽象的金顶与老君山山脉就是利用这种多层影像形成立体的视觉空间,比单层影像更有沉浸包围的透视感。
在《悟道·悟》的时候,是整场文化与空间结合的视觉与技术亮点,用日食代表阴阳交接,通透的影像空间,让两面的观众透过日食关系的黑与白同时看见阴阳两个舞者的表演,对面的观众也变成了表演背景的一部分,这也是在这种小剧场才能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沉浸感。
在《悟道·顿》的时候演员又构成了画中舞蹈的表演关系。
即使只有短短的30分钟,但我们四个篇章八个小节的表演空间形式完全不一样,这种表演调度和沉浸演艺是整个团队利用智慧和经验破题,从而打造的沉浸式演艺空间,即是唯一性也是独特性。
”怎样用有限的演员去丰富表演形式“
11个演员数量,是我们争取到的最大极限,因为山顶剧场的特殊地理位置,业主必须考虑后期运营成本,所以最初设定好文学结构和表演结形式之后,充分考虑既要兼顾四面观众的观演,也要考虑演员的调度与抢妆,毕竟短短30分钟,尤其是古风换妆的难度,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演员的中心式表演,两个舞者以180度调度走位的表演,四个演员定点加围合走位的表演,八个演员的流动性调度表演,构成了比较丰富的调度和表演关系,但上下场的合理性和演出的连贯性,是给执行导演李冲需到现场解决的课题,正是我们前面在空间设计中考虑用不同形式升降开合的纱幕结构,才丰富了我们现场实现调度自然的表演空间。
另外就是我们把传统的古风表演用现代舞、太极、戏剧表演方式相结合,才不会单一乏味,而且充分调动演员与观众的表演互动关系,我们理解的互动更应该是演员通过表演,自然的让观众参与进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表达。所以这对很多常规舞蹈演员是一个挑战的过程,要习惯近距离面对观众,要有随机应变的表演能力,更要有情绪表达的戏剧张力,比如表现“事业”的演员要有一种面对选择的纠结感,表演”财富“的演员要有一种物质的贪婪感,表演”权利“的演员要有一种威严震慑感,表演“爱情”的演员要有一种魅惑感。
《悟道·悟》两个表演阴阳的舞者,要通过肢体表达阴阳的相斥与相吸到平衡的关系,融入太极与现代舞,而且两个舞者还不能太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就是通过音乐与动作的表现让观众去查别,这就是表演中音乐设计与舞蹈编排、服装、多媒体影像的整体结合,具体细节会在后续专业设计老师访谈中去解读。
“如何打造沉浸式演艺中的特有技术亮点”
我一直觉得,技术始终是为文化服务,所有技术亮点都是跟文化巧妙结合才是最适合的,而且现在技术突破也被很多条件所制约。我们的沉浸式演艺空间如何跟别的沉浸式演艺有区别,剧场空间小,即是制约也是优势,所以我们不仅是视觉与表演的沉浸,更是要听觉的沉浸,在我的几个作品中,我对听觉的沉浸要求更是超过视觉沉浸,听觉比视觉表现更有想象空间,所以前期对硬件设计要求中,五点一声道设计是关键,另外在音乐设计上,如果单纯只用民乐是单调的,所以如何跟电子融合,巧妙的融入声效,既不突兀,还得和谐,音乐设计与硬件设计前期就要有充分的沟通,到现场后才会有很好的呈现。另外,灯光设计与视觉影像设计一直是冲突点,光亮影像就弱,光弱演员就暗,那么用灯光设计去打破三道环形包围的纵向单一空间;比如在《问道·叹》的表演设计中,用灯光去链接三道影像关系,让没有关联的影像通过光形成整体性。
在《知道·卦》的表演中,光跟音乐里表达时间的节奏融合,在360度的空间中用光束分割成不同空间,让表演层次变化更加丰富了,所以我们的沉浸式演艺表现不是单一的,根据表演内容去变化,是我们的技术亮点。
总的来说,在特定的剧场空间中找到跟文化内容契合的表演形式,不雷同,有特点,就是我们做沉浸式演艺每一次破题的方向。
撰文:张华
编辑:靖翎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逆光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