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刚刚!Mixlab解锁了新姿势……

2022-04-29

‍‍

by AI

opus

Mixlab谁写的书籍最多?

@薛志荣 写了三本很不一样的书。

shadow

薛志荣

大家好,最近我终于闲了下来可以写公众号了,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在30岁以前写完三本很不一样的书。


第1本是18年出版的跟AI&UX相关的书籍《AI改变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生存手册》,在去年成为一所高校的教材;

第2本是今年1月份出版的多模交互设计相关的书籍《前瞻交互:从语音、手势设计到多模融合》,台湾出版社在3月份向我拿了版权;

第3本是技术和设计相关的书籍,希望今年底能出版,这本书将从技术的角度讨论多平台、智能该如何设计。

opus

@薛志荣 30岁后要做点啥?

薛志荣

步入30岁后,我一直在思考着30岁要做什么?我能怎么把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设计领域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思考了很久我决定做以下三件事:


# 成立更多的专业学习小组


如果大家去年7月有看过《设计师如何做研究和创新》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运营了一个论文学习小组Designero,这个小组织只有7位成员,从去年7月到现在4月份已经产出了227篇论文总结,几乎能做到每个人每周能产出一篇总结,大家真的很棒。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Designero只有7位成员?

因为我在小组人数上做了严格的限制,尽管有很多人想参加Designero,但为了方便管理我采用了排队的方式进行人员的管理,只有有人退出了才能有新的人进来。

在Designero中,每个人每周都要产出一份1000字的总结,如果这周太忙没有产出也没有关系,发个50元的红包作为惩罚。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惩罚机制?

因为大家都忙,而且其他人写了总结你没写,你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知识但别人学不到你的知识,这是不公平的,所以用50元作为惩罚机制我认为是合理的。

如果两周没有产出总结,那么不好意思你需要离开队伍了,因为后面还有新人想进来。

该组织成立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位组员超过两周不交总结,而且也只有2位组员因为工作的缘故离开了组织,以及两位新成员的加入。

在这个组织里,组员的收获远大于自己的付出,所以大家都会很努力地学习,因此我认为这套督促各位学习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我希望后面再成立3个方向的学习小组,它们分别是XR(含多模态交互、触觉、手势等等)HRI(Human Robot Interaction,包含了数字人、实体机器人等等)以及智能座舱(人因工程、语音交互、自动驾驶等等),如果对以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微信xuezhirong233联系我。加入该组织的好处如下:

1. 锻炼自己的总结和写作能力。
2. 能快速学习别人总结的内容。
3. 可以看到前面提及200多篇总结。
4. 坚持总结4周以上,可以免费加入我正在建立的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库。


# 建立一个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库


人机交互真的非常非常有趣,里面包含了各种前沿技术和想法。在成为设计师的7年内,我陆续收集和阅读了不少跟人机交互相关的书籍、论文、文章和网页,可惜没有很认真地做归档。

为了能让自己更便捷地获取知识,我决定把以前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标签化。

为了能让更多人使用该知识库,我决定使用知识星球来管理知识,目前已经整理了上百条有价值的内容,预计5月份能达到300条以上,5月过后会动态更新新的知识进去。

知识星球是付费的,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开始割韭菜了?不好意思,我没兴趣也不屑割韭菜,相信看过我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我认为知识库就跟一个产品一样,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才能让一个产品持续地发展下去,所以收费是必然的。

尽管收费,但我敢保证当前知识库内的内容价值已经远超出你付出的门票,而且能极大提升你的学习效率。

该知识星球会在5月中旬正式对外公布,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找我获取相关优惠券(如果买过我前面两本书的读者可以获得更大的优惠)。


# 和厉害的人一起出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在京东、当当网看到的人机交互前沿领域的书籍几乎为0,包括成熟已久的语音交互,相关书籍也屈指可数。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1 - 国外人机交互前沿领域相关的设计书籍是有,但也很少(这些书籍能被找到的我都基本看完了,我觉得还行的书单已经放到知识星球内);

2 - 这些书籍因为中美关系的原因很难被引进来。

以上2个原因导致了我们在市面上,很难找到最前沿的人机交互领域的设计书籍,非常可惜。

现在互联网都泡沫成这样了,设计师如何学习新知识进入新的领域?这就是我以前写书的动力和现在构建知识库的真正原因,但是我已经写不动了...

在4年内独立撰写3本书已经占用了我太多时间,导致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打算和更多业界的技术领袖合作,将自己的部分精力投入到辅助别人写一本好书上,和厉害的人出版高质量的书籍,帮助更多的设计师向前发展。

写过3本书的我敢保证,在书籍的框架、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表达方面还是挺有经验的。

为了降低我的主观判断对书籍的影响,而且引入更多新观点,我会联合我的好朋友-Mixlab创始人shadow一起把控书籍的质量。

感谢认同。一本书就如同”产品“,我们除了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还会整合行业前沿内容帮助作者完成完成一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优质的书籍。

shadow

匿名

那么一本书会怎么去写?

薛志荣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会分为主编+作者。

主编需要是在某个领域很有经验且做出成绩的领导者,他的工作主要是将该领域的知识框架总结出来,以及指导作者写出有质量的内容,最后对书籍质量负责。

主编能得到什么?第一是拥有自己的第一本书;第二是我们可以将第一作者让出来,通过书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作者的工作是在已有框架下撰写内容,作者大概会有3-4名,每人负责一部分,如果按照一本书12万字的话,每人负责3-4万字,工作量并不会太大,而且对作者的要求会相对降低。对作者来说,除了拥有自己的第一本书外,还能向主编学习和请教知识,并认识更多领域的专家,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双赢机会。

opus

一本书的构成会是什么样的?

薛志荣

知识+案例,我认为这两部分相辅相成。


知识就是这个领域内你需要了解的核心内容以及仍未解决的问题,案例是在当前领域内已经发生过的案例,例如在智能座舱领域,我们会找不同车企的负责人,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挖掘最合适的、最稀缺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这需要主编拥有行业的经验和较好的人脉。

在案例方面,我们会一起严格把控每一个访谈分享的内容和问题,这样一个分享下来可以直接成为题材,大大减少了大家的工作量。

我打算不断扩展更多智能交互前沿领域的领导者一起出一系列的书籍,这些领域包括智能座舱、XR、数字人、智能家居等等,欢迎每个领域的领导者和想尝试的作者来联系我,大家一起推动中国的设计行业发展。


在智能座舱领域,我们(薛志荣、王亚辉、shadow)一起初步整理好了书籍目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我们申请简单的面试,面试通过后我们会正式开启一系列的访谈和书籍撰写,预计五月份会正式启动。

shadow

王亚辉

我希望通过未来出行实验室的平台,传播更多关于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人因工程等领域的知识和见解,让大家快速了解汽车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动态和趋势!未来出行,和你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联系shadow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无界社区mixlab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37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