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现代戏舞台创作高端论坛”舞台美术组发言纪要

2022-04-28

编者按


2022年4月23日,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主办的“戏曲现代戏舞台创作高端论坛”成功举行。鉴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本次会议采用腾讯会议及平台直播的形式进行。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西大学、河南大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中国国家话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北京演艺集团、泰州市淮剧团、河南艺术研究院、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等30多个相关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戏曲现代戏舞台创作”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研讨。本次论坛共分为四大板块:综合论坛、表导演组、舞台美术组、戏曲音乐组。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导曹林主持了“戏曲现代戏舞台创作高端论坛”舞台美术分论坛上半场的讨论,并作了开场发言。今日将舞台美术组发言整理发布。


曹林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曹林教授指出,在“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古代戏三者并举”戏曲方针政策影响下,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戏曲开始走上一种固定的发展范式。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惯常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趣味,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戏曲舞台,除了传统经典剧目,无论是新编历史戏还是戏曲现代戏,这其中包括剧本结构、导演风格、舞美设计、演出空间,甚至是音乐处理,都被笼罩在“国际化”或者说“国际性”的框架之内。


中国的戏曲艺术要想在西方艺术的裹挟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须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美学和技术上的优势元素,与现代性的戏剧理念两相结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如何能够在当代艺术潮流和设计思维影响下寻求民族文化传统的有益基因,这是当今设计师们在频繁实践过程中思考的主要话题。


从艺术属性上看,舞台美术不是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汇集多种视听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舞台美术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发展过程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时代“审美场”。所以,不能孤立地对舞台美术进行纯粹性的寻根,而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切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立体构架中思考舞台美术的源与流。尊崇传统,赞美古典,但更需要自我现代化,用这个时代的视觉语汇,表达当时代的思想情感。这一点,对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尤为重要。


我认为对于舞台美术领域而言,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之所以能起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最现实的戏剧舞台的生存状貌。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透视今日中国戏剧舞台与社会变革的内在关联。


刘杏林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浅探戏曲传统与现代美学之间的舞台设计切入点》


刘杏林教授更愿把论坛主题中“现代戏”这个概念,理解成演剧方法,而不是剧本题材。因为如果指题材,无法解释世界上大量以现代手法,甚至前卫手法排演的古典题材戏剧,更无法解释许多现代题材剧目在手法上的陈旧保守。


他认为,就目前的创作生态而言,戏曲固有的成熟完整的表现手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而且有没有机制、人才和实力改变,甚至有没必要改变都是问题。而戏曲发展中的历史局限,却给舞台视觉方面留有余地,有可能在承接传统美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所以,他回顾自己的戏曲舞台设计,大多是在认可现有戏曲表演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视觉和空间构成因素。


刘杏林教授指出,现代戏曲舞台设计有三个重要的外部因素,那就是剧场技术条件的进步;当代剧场美学对于视觉景观之下的文脉和叙事潜力的揭示;还有舞台美术概念和方法向演出设计的转移。他从空间语言、视觉隐喻、场景重释、诗化意象和动作设计五个方面,归纳了自己在此背景下重新观照戏曲的尝试。


他感到,这些做法可能不仅是外部包装的改变,而且是演出的传达方式、美学品质和面貌的更新,有助于剧中人物情绪得到延展,演出整体表现力得到加强,观众感官受到更加全方位的触动。可以说,这是一种演出成分的重组。


章抗美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


《戏曲舞台美术问题——传统和时代的新因素》


章抗美教授从创作过的戏曲现代戏出发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难题、疑惑与经验。在《驼哥的旗》(2001)中,他用戏曲传统的门帘守旧的方式以吻合戏曲演员的程式化表演。该戏中,他将一张照片剪贴成15个条幕,放置在天幕区域进行舞台设计创作的实验与探索。在《魂铸唐山》(2007)中,要求在舞台上出现慈禧太后坐火车的场面。如何设计视觉形象才能与整部戏具有一种协调关系是设计重点。最后他选择了半立体的完整火车形态来实现该场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章教授也在自己创作的豫剧《焦裕禄》(2014)、湘剧《玉龙飞驰》(2018)和豫剧《重渡沟》(2018)中都用到了这些高科技手段。在面对传统戏曲的一些程式化表演时,章教授指出,如何将这些程式动作和现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从舞台美术的科技角度与之相适应确实是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当下,戏曲如何进展,如何发展,应该是四面出击还是八面出击?张教授主张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值得试一试。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科学技术和舞台美术的进展非常快。我们要用新技术与传统戏曲程式的“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相结合、写实与仿真结合、传统与时代新因素相结合,追求虚拟与写实等多元舞台美术表现方式。


李威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历史与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


《京剧“现代戏”开始的舞台美术——20世纪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观念的转型》


李威教授回顾了京剧现代化进程中舞台美术的三次转型。


在20世纪早期的启蒙阶段(1904—1967)中,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具三个明显特征和一个特殊性。三个特征是指,第一,传统戏曲舞台美术具有适应性和独立性,与剧场保持距离。第二,戏曲艺术强调形式的规律,形式结构井然有序,诗化。第三,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无限可能性,是未经开发的视觉富矿。特殊性是指清代宫廷演剧的戏曲舞台美术传统。因此,启蒙阶段的戏曲舞台美术就是探索以装饰性风格为主。


在20世纪中期的探索阶段(1949—1980)中,由于话剧写实创作方法与斯坦尼演剧体系的影响,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进行了写实风格的探索,追求生活的真实与戏曲剧目创作的统一。这个阶段获得了写实风格丰富舞台视觉效果、戏曲舞台美术表现现实生活的新方法等成果,但也带来了写实舞台美术与戏曲艺术基本美学原则冲突、限制艺术想象力等问题。


在20世纪晚期的全面深化研究阶段(1980—2022)中,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开始探索多样化的风格,用现代舞美语汇表现戏曲内在精神。李威老师总结了这个阶段的一些学术成就:开始重新认识舞台美术创作,并用实践来诠释中国戏曲艺术精神和舞台美学;确立了中国戏曲舞台造型体系的整体性,并致力于当代舞台语汇的转化;用当代的美学观念与技术条件,确立独特的表达方式;重新认识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意蕴表现。舞台科技应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李威教授从走出镜框式舞台,以多样化的观演关系展现戏曲现代戏新图景、探索戏曲现代化诗化叙事的新方法,构建新型舞台剧场视觉美学、探索娱乐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新型商业演出模式三方面,对未来舞台美术创作进行展望。


潘健华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全国戏剧期刊联盟理事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六法论”与戏曲现代戏舞美空间营造理念的兼容之道》


潘健华教授借南齐谢赫“六法论”来谈当代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中的意韵。他认为,新时代的戏曲舞美家秉持什么样的文化及造物观决定着现代题材作品的社会与艺术的效能。


潘教授认为,“六法论”画品与戏曲现代戏舞美空间画面营造的道法,可以引发我们对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如何承续戏曲本体风致的思考,可以启发我们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阐述戏曲现代戏舞美创作观。他认为中国传统画道与戏曲舞台的画面意味在中国文化精神上是一体的,两者载体虽不同,但价值取向是相通的。无论现代题材舞美艺术空间如何创新变幻,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传统不可丢失。“神”是戏曲艺术的味道、舞台画面的气韵、时代的精神信仰。


潘教授分别从“境阈一体”、“取借道性”、“兼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转换方式的阐述。最后,他认为,“六法论”是戏曲现代戏舞美设计取法中国造物(画)艺术的意韵的方便法门。一是为戏曲现代戏舞美空间的营造提供方式方法;二是在强调戏曲现代戏舞美样式多样化创新的今日,不失对中国戏曲美学特征的坚守。戏曲现代语境下的舞台美术应力求戏曲味不失、意境美不缺、虚拟与写意的本体不移。戏曲现代戏舞美是一个在舞台空间中流动的全方位、民族性、立体式整体,这个具有中国传统“六法论”品论精神的织体,能使戏曲现代戏的舞美空间画面得以进一步深化


季乔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返本开源,与古为新》


季乔老师的舞台设计一直游走在西方理学与东方文论的基础上,寻找舞台空间创造在视觉上的平衡点。


他认为,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设计师的行动方向以及思维特质,并将二者贯通于作品中。季老师通过粤剧《红头巾》、山歌剧《林风眠》以及词剧《邯郸记》为案例,分享了在创作过程中空间意象的建立、舞台诗化的体现以及虚实相生的空间对应等方面的经验,概括了自己对作品的追求。


季乔老师是一位不断超越“观念”和突破自我的设计师。他从戏曲空间的整体构建者的角度努力创造戏曲演出的总体样式,认为空间的样式决定表演形态,空间设计也是表演设计,甚至会改变演出的走向。舞美设计师就是解释剧本的特使,同时也是观演空间的整体阐述者。


最后,季老师总结到,优秀的舞美设计师,首先要具备戏剧家的意识,将自己当作剧场的写作者,关注戏剧作品的整体性表达。而形式是一种视觉通道,要构筑起设计师的主观语汇与经验交叉的视觉联想,需要找其内部的抽象逻辑。作为设计师不是单纯地奔赴在追求形式美的道路上,而是在追寻真的行动中追求美。设计的精神不应仅停留在视觉美的范畴,而应当担起对观念的挑战,将美植根于心灵,疏散于情义,容扩于天地自然的表达。


因此,季老师的舞台美术作品时常徘徊在东西方美学的迷宫中寻找不可言说的契合点。


马路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舞台美术系主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委员会主任


《浅谈戏曲现代戏中的“光”》


马路教授认为,戏曲现代戏的故事往往是贴近生活的、戏剧主题也是以家国情怀为宣传、教育目的一类戏剧样式。对今天舞台灯光创作者而言,灯光设计首先是以完成戏剧的渲染和烘托作为首要任务。其次,灯光设计需要认真地推敲现实场景中的戏剧需求;对贴近生活的空间画面进行准确地刻画;要再现环境与场景的典型性;要塑造景物与人物的鲜活性。再次,灯光设计通过张弛与对比的画面空间表现,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戏曲音乐里的旋律与节奏,创造出吻合戏剧精神的环境氛围,惟其如此,才能站在服务群众的立场上探索新的戏曲样式。


随后,马教授介绍了在黄梅戏《槐花谣》中,如何用灯光手段去塑造一颗蕴含民族精神的槐花树。灯光设计必须通过多种灯具在不同角度对该树进行描绘与刻画,塑造出这棵树遒劲、刚毅、繁茂的生命力。这种意象的表现是符合戏剧情境的需求,为角色以及人物情感的发展提供精神依托,既渲染了精神氛围,又表现和突出了戏剧主题。马先生还介绍了北路梆子《黄河管子声》、黄梅戏《疫·春》、壮剧《百色祭》、秦腔《党的女儿》、南剧《本色》等多部剧目创作的经验。他认为戏曲现代戏中的灯光设计,必须通过专业手段强化戏中的精神情境,发挥出灯光变化的戏剧性。这是一个灯光设计师需要认真学习、百般磨练、精心准备、协同创新的基本立场。


胡耀辉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兼灯光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灯光视角看戏曲现代戏创作》


胡耀辉教授认为戏曲现代戏是用戏曲表演的方式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戏曲种类,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独创性、延续性、传承性等等艺术特征,并从其艺术特征出发,概括出舞台创作者需要遵守“四化”与“四要”的创作要求。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传统戏曲是在美中求真,注重人物的外部刻画;而戏曲现代戏是真中求美,注重人物的内、外部刻画,并提出戏曲现代戏创作需要守住本体,创新形式的观点。


胡教授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概括了戏曲现代戏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题材内容的近现代性;二是规定情境的视觉强化性;三是舞台“意象”的集中性;四是内在情感的突出表现性;五是表现形式的跨界融合多元性。由此,他引申出自己对戏曲现代戏舞台灯光创作的思考:灯光不只是给物体提供照明,更重要的是赋予其生命和灵魂。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现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舞台灯光在戏曲现代戏中的功能和作用尤为突出。他以京剧现代戏《母亲》为例,详细讲述了多媒体手段与灯光结合,共同完成戏剧规定情境的塑造和充分刻画人物内外部精神的特质。


边文彤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事业部副部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戏曲现代戏的舞台美术的当代审美》


边文彤教授认为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文本的一度创作依然是舞台美术创作的重要依据。剧作家对时代、对生命的思考,能给二度创作带来深刻的思想启发,舞台美术的创作核心是以空间视觉的方式呈现对时代、对剧作思想的表达。戏曲现代戏创作是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关注与民生的思考,与我们有情感共振,反映我们的时代生活、思考、感受和情感,舞台美术家有责任用生活中的温度与真实感受在舞台上呈现属于这个时代审美的文化印记。


其次,如何用当代的审美、当代的手段,为剧作提供极具现代精神的空间形象与样式,是戏曲现代戏舞美设计者的思考重点。在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中,设计师要运用多样的现代造型语汇、多种技术手段来不断丰富自己的作品。要从创作观念、美学追求、与表演融合、舞台构图、制作工艺和材料等诸多方面,与导演共同完成舞台呈现。它不是舞台美术独立完成的作品,而是对于演出样式和观念的探索,是在舞台空间中融合了创作者共同审美的整体呈现。


随后,边教授介绍了京剧《突围·大别山》、昆曲《林徽因》、昆曲《风雪夜归人》、汉剧《李坚真》、淮海戏《秋月》等多部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和思考。最后边老师总结到,就目前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而言,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元化,每一次创作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多样化的探索,都是一次独特的旅程。



周英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


《浅谈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个发展时期》


周英老师从戏曲现代戏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发展谈了舞台美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个发展时期。他认为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剧场艺术发展的进程之上,每一次剧场观念的改变,演出剧场的环境都影响着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风格和设计理念。


第一个阶段是前舞台美术阶段。此阶段中大量引介西方话剧的样式,给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第二个阶段是舞台美术阶段。该阶段是镜框舞台样式在中国的普遍运用和引进舞台美术创作观念。该阶段对中国戏曲现代化产生了毁灭本体性的伤害和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样式及写意、留白和自然而然的调度方式,破坏了能动性的灵魂演出所具有的一种丰富多彩的无实物表演,弱化了演员基本功和对戏曲艺术本体的深刻理解。第三个阶段是后舞台美术阶段。该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引入大量科学技术手段,引发了如何善用科技手段来为戏曲表演服务的思考。


而四个发展时期分别是指“检场”、“舞台美术”、“感悟空间设计”、“智慧空间设计”。最后,周先生提出了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曲味不能变、戏温不能变、观演观念不能变的要求,要传承写意、留白、大美等中国传统智慧。


胡佐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舞台美术系副主任


《探寻戏曲现代戏新现实主义舞台设计新范式》


胡佐教授认为,戏曲现代戏舞台设计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何采用真实、客观的题材来创造具有现实感的空间,而又不失戏曲艺术固有的美学本体特征” 。戏曲现代戏舞台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现实主义舞台设计在表现真实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立足于时代,关注现实,运用典型化的设计方法,以个别揭示一般,从而表现时代和生活其中的活生生的人。


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中国的现实主义舞台设计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民族戏曲艺术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各种因素。从非现实主义运动中汲取了诸如单纯化、象征、隐喻、暗示、变形等一系列技巧,以独特的方式将经过高度选择的现实片断组织在舞台空间中,从而超越了对物质环境单纯的描绘而转向了表现。它们往往被人们在现实主义词汇前冠以“诗的”、“心理的”、“表现的”、“风格化的”等各种限定词而被称为新现实主义舞台设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舞台设计不断演进,不断地根据戏剧总体美学追求寻找舞台设计的新范式。


胡教授从四个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作品,谈了对新现实主义舞台设计的认识:局部代表整体,塑造虚实结合的空间构型语言;综合替代分析,铸造时空自由变换的布景结构;表现代替描绘,营造气韵生动的动作情绪氛围;开放取代封闭,构建互融共生的多维戏剧空间。


最后他总结到,在当代,新现实主义舞台设计以自身强大的包容性,广泛吸收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戏剧、当代视觉艺术等各种艺术观念,使之交融交渗。在科艺融合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深入探寻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互融发展,使中国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具有当代意识的品质。


蔡文辉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党总支书记,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陕西省舞台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京剧现代戏,道阻且漫长》


蔡文辉老师是一位长期在剧团从事灯光设计创作的设计师,在多年工作经验和理论思考的引导下,他认为,京剧现代戏创作面临着种种困境。回顾京剧现代的发展进程,回看四十多年京剧现代戏创作,虽然出了很多戏,但相对于全国京剧院团数量来说,还是显得不够景气。


在当代京剧现代戏创作中,舞台灯光担负起了从外部塑造逐渐对人物内心情感塑造,从戏曲情节、人物动态中寻找、探索精神力量表现。现代戏曲舞台灯光不仅仅为了结合剧情需要,把灯光作为外部造型,完成照明的狭义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讲光、色、影的处理与剧情、表演融为一体。随着科技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灯光设计应该是在感性与理性中、主观与客观中、凝聚与丰富中、运动与静止中、显性与隐性中、有限与无限中来探索中国传统戏曲写意精神与写实手法的表现。在追求多元化灯光表现形式下,塑造或凝重厚实、或绚烂壮美、或轻快跳跃、或幽默风趣的情感世界。


总而言之,现实生活题材戏曲的创作,是一个在继承传统戏曲独特艺术特征上,如何进行现代化表达的问题。它成为了新时代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探讨和实现的课题。


任冬生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数字化视觉下的当代舞台》


任冬生老师作为一名活跃在国内外舞台创作实践中的灯光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是,面对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通过视觉呈现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入剧场。他认为,当戏曲遇上现实题材应该如何进行改良和革新,是当代舞台艺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舞台视觉呈现除了传统的表现手段以外,还增添了很多新的表达元素,为舞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和新元素,而不是滥用、制造舞台视觉垃圾,要让科技与舞台、与传统舞美相融合,创造统一的舞台视觉语言。随后,任老师结合自己创作的作品,详细阐述了以下几点:舞台的混合体验——从“单纯”走向“多元”;跨界与融合——从“视觉塑造”走向“全元表达”;传统舞台的当代实践——从“思维”走向“变革”。他的创作试图通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式来探索舞台美术的当代发展之路,具有先锋和实验的性质。


任老师总结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当代舞台创作者的意图,以更丰富的手段反映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复杂多变的舞台手段所创造出的视觉语言,给观众带来重叠和交错的直观体验。总之,当代的舞台设计者不可避免的要兼顾跨界与融合、科技与艺术、媒介与新材料、舞台手段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当代舞台呈现需要突出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其实践的核心便在于向中国艺术与舞台创作本体回归。简而言之,未来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艺术而温暖。


倪放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浪漫情怀,诗意气质”——戏曲现代戏创作心得》


倪放老师从多年的实践与追求中认为,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应该在现代语境中追求“浪漫情怀与诗意气质”的审美品质。因为这种品质来源于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本质,它是一种诗化的精神意象,可以传递给观众一种充满情感和美感享受的境地,让观众的审美从关注人物命运的共情,上升到美学层面的精神享受。浪漫和诗意是戏曲的灵魂所在。他阐述了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意化创作手法在现实主义题材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如何在舞美呈现上保持浪漫情怀和诗意气质?倪老师认为,诗意化包含隐喻性、浪漫性、唯美性,如何在戏曲现代戏的舞美创作中尽可能让三性合一,确实是很大难题。他本人曾根据不同内容,从样式、材质、隐喻符号和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他结合自己创作的黄梅戏《祝福》、越剧《伪装者》、越剧《风乍起》等多部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读与阐述。


伊天夫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演艺中心主任、博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伊天夫教授主持了下半场的讨论,并作了总结发言。他分享了几点思考与观点。


他认为戏曲现代戏演出应该侧重在现代性的表达上。这种现代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健全的追求上。无论是历史剧还是传统戏,对现代精神追溯和思考都应具有现代性。落实到舞台美术视觉创作上,同样应该是一种现代表达。这种现代表达就是舞台美术在创造人物动作环境空间时,要充分运用可供使用的当代剧场技术手段,创造具有当代感的艺术表现;还应该在舞台空间形象创造过程中,注重对文本思想内涵的开掘,创造出能承载思想和观念的形式结构,参与戏曲现代戏现代性的视觉建构。戏曲现代戏现代性的建构,文本人物自由思想精神世界的表现是重要的,但是,作为剧场艺术,演员表演和舞台美术作为视觉载体,同样是极端重要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不能用一种造型的或美的标准来衡量纷繁复杂的戏剧探索与实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方式。我们需要运用现代剧场科技手段来进行艺术表现,更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创作。惟其如此,才能推动戏曲现代戏演出在现代性表现上的进步,因为,从舞台演出角度而言,深刻的思想和观念必须要有能配得上表现这种深刻思想和观念的形式载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戏曲现代戏的全面发展。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对于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当空间性被强调、被突出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时,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空间表达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这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便利条件和自由的思想创作观念。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空间创造,是辅助戏曲演员表演最有力的剧场手段,它的探索与实践总是试图为演员表演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事实上,在今天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创作过程中,不是讨论舞台美术与演员谁重要的问题,戏曲现代戏改革创新已经70多年了,演员是戏剧的灵魂是一个不用质疑的话题。我们要讨论的是舞台美术应该如何有分寸的、融洽的为演员表演服务,使他们处于互为共生的关系之中。当代舞台美术家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出属于人物性格成长的特定动作环境空间。


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的创造,应该是在当代写意精神观照下的充满当代艺术意味的表现。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供稿: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

责编:何天宇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戏曲现代戏舞 舞台美术 上海戏剧学院

1603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