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化新地标--中央歌剧院新剧场

2022-04-27


谷雨时节,东二环上树荫渐浓。蓝天下,一座洁白美丽的剧院历经多年建设,终于在近期显现真容——这是中央歌剧院几代艺术家期盼许久的“家”,亦是北京城里一处崭新的文化地标,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扎实实践,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月1日,中央歌剧院剧场将迎来首次公演,并在其后的开幕演出月带来经典歌剧《图兰朵》、原创歌剧《道路》、芭蕾舞剧《天鹅湖》等系列精彩演出。


中央歌剧院剧场借鉴了古希腊剧院设计元素。

中央歌剧院剧场可与世界一流剧场比肩,它采取传统马蹄形结构,其“楼座+包厢”的设计开创了国内歌剧院剧场先河。

几代艺术家的心愿终实现


“我们终于可以在家里唱大戏了!”站在新剧场的门厅里,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难掩内心的激动。午后的阳光洒进大扇的玻璃窗,通透而明亮,她想起了剧院首任院长李伯钊,想起了刚刚辞世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在中央歌剧院长达70年的建院历史中,几代歌剧人心底始终萦绕着一个共同的遗憾,别的剧场再好,终归不是自己的“家”。
2015年,中央歌剧院剧场破土动工。经过200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克服数次疫情反复的困扰,这座匠心独运的剧场终于圆满落成:它东西长约138米,南北宽约56米,建筑总高度47.2米,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8层。沿着正对东二环的长阶拾级而上,18根环绕剧场周围的28米立柱首先映入眼帘,它们的扭转角度各有不同,恰似凤凰尾羽灵动之感。“凤凰”的元素在剧场中随处可见,椭圆形观众厅螺旋放射,如同凤凰腾飞时洒下的光芒;剧场色调以金黄色为主,与凤凰元素匹配,内部金黄色与红色相交织,内饰辉煌华丽,在中国文化元素与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共融平衡。
“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剧场可以与世界一流歌剧院比肩。”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刘云志说。正式投入使用后,这座剧场将创造多个行业第一:这是拥有全国最大乐池的专业歌剧剧场,150平方米的乐池可坐开120人,能容纳演奏瓦格纳歌剧的超大编制乐团;观众席1至3层为楼座,4至6层共有49个包厢,“楼座+包厢”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开创了国内歌剧院先河。此外,马蹄形的看台结构造型能让C位观众实现距演员24米的最佳体验,混响时间则被控制在1.6秒-1.8秒的绝佳阶段,无论座席位于何处,观众们都可以获得几乎一致的声音体验。宽敞的舞台与等大的配套排练厅实现了排演的无缝对接,不需要演员再重新适应;主演休息室与舞台仅15米的距离力图保障演员的最佳状态;87根吊杆、51个活门给舞台调度最大的便利性;1000人左右的较少观众容量,也是基于声音效果与观众舒适度的最佳考量。
演唱了一曲《饮酒歌》后,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为剧场的声学效果感到惊讶。“在这里演唱很轻松,我不必非站到台唇上获得更好的声音穿透力,而是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诠释角色上。”郭橙橙说。
费斌/摄

小剧场藏大舞台


回顾剧场的建设过程,关于歌剧院工程建设的精湛技术,《施工技术》与《首都建设报》写道:“施工重点及难点可用7个字来概括:狭、大、高、繁、异、险、新。中央歌剧院党委书记郑起朝感慨,其中一大困难就是场地狭小。剧场向西20米就是东二环绿化带,向南一墙之隔就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大楼。剧场总承包方、北京城建集团中央歌剧院剧场项目现场经理刘明文比喻,这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为此,中央歌剧院新剧场建造全程采用了BIM智慧系统管理,材料进场以天为单位,精准吊运到施工区域,甚至每一个钢结构构件的安装方案细化到以分钟为计算单位,“整个工程使用了上万个构件,每一个出厂时都有独特的二维码,来到工地扫描后可以精准安装到位。”虽然剧场工程的建筑面积只有“鸟巢”的1/3,但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与“鸟巢”几乎相当。
“小”剧场里却有个“大”舞台。这方舞台共包括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后舞台和侧后台5个部分,并在后舞台台面以下11米多的空间内配置了大型硬景制作场所和存贮间。舞台之上,86道电动吊杆、10套侧灯光吊笼、12套可移动单点吊机以及4套侧吊杆等吊挂设备,可以吊着各式各样的布景和灯光上下翻飞,实现歌剧中舞台景致的“斗转星移”。“这些吊挂设备最快可以每秒2米的速度运行,且稳定性极佳。
舞台工艺设计和机械设备总承揽方、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轶介绍,在一根吊杆上立一支香烟,吊杆运动过程中不会倒。在2根吊杆之间搭一块木板,3层叠放装满水的水杯,移动时里面的水也不会洒出来。

追求艺术极致


对一座歌剧院而言,声音效果至关重要。中央歌剧院剧场在设计上遵循音响至上的原则,不惜代价力求保证艺术的纯粹性。剧场前期的谋划和准备细之又细,声学、舞台调研组走遍了欧洲和国内所有经典歌剧剧场项目,将手头整理的歌剧院外型、内部构造、声学效果等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后,选定中国中元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德国米勒贝姆有限公司进行建筑声学设计,昆克剧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舞台工艺设计。
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李丹阳表示:“很多中国的剧院都是先设计音乐厅的内部结构再进行声学设计,而中央歌剧院与它们的设计思路相反,我们是根据能达到的最优声学条件做剧场中座椅、包厢的设计。在这个剧院中,我们力图达到艺术性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牺牲的便是可容纳观众的数量以及相应的票房。”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说,“在新剧场中演唱十分轻松,有很好的声音穿透力,歌唱家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角色的诠释上。”
不仅是舞台与剧场空间结构,剧场内的一切无不为声学效果考虑。担任中央歌剧院声学顾问的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声学设计的专家石慧斌表示:“马蹄形剧院整体建筑的材料、包厢位置的设定,甚至座椅面料的吸音性都有细致的声学考量。例如对噪音的控制,我们甚至将场内通风设备的运转声都做到近乎于零。音乐厅、歌剧院是表演者的‘第二乐器’,我们不放过任何可以使声学更优化的细节。连地铁与二环路上的汽车噪音,我们都专门采用阻尼材料进行阻隔,并在修建过程中不断反复测试。”
2015年,中央歌剧院成为中国首个完成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歌剧院,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让瓦格纳“指环”系列成为中央歌剧院的镇院之宝。中央歌剧院剧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瓦格纳的声音理念设计而成。“我们扩大了乐池的面积,追求的声音理念是将乐队的声音与台上的歌者融为一体后一起传送到听众的耳中,这样的音响更为立体。”石慧斌介绍,“人在仔细谛听声音时常会把手拢在耳畔,我们力图让这座歌剧剧场起到一双巨大的手的作用,让声音听起来温暖而亲切。”美国声学专家白瑞纳克在他的名著《音乐厅和歌剧院》中曾将欧洲的歌剧剧场分为适合上演瓦格纳歌剧与不适合瓦格纳歌剧两种。瓦格纳兴建的拜罗伊特剧院混响为1.6秒左右。无独有偶,2020年,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在音乐总监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的要求下也将歌剧院的混响时间从1.1秒延长到1.6秒。我国《剧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歌舞剧的中频混响的时间为1.3至1.6秒,中央歌剧院新剧场的混响时长正是1.6秒。
4月2日,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在崭新的剧场奏响了第一声,演出由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执棒,中央歌剧院院长、小提琴家刘云志亲自担纲独奏,演出了柴科夫斯基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中有意义非凡的《1812序曲》,这部作品正是当时作曲家为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而作。当天下午走台时,担任指挥的袁丁请几位首席分别到观众席的不同位置感受舞台的音响——得到的反馈是异口同声的“棒”。袁丁谈道:“我本人也在乐团‘自动化’演奏下,去亲身感受了一下,确实在观众席的各个方位都能够得到非常清晰通透的声音反馈,和我在指挥台上听到的音响几乎一致,这一点非常可贵。由于是不对外公开的‘试演’,一切都是未知的。演出之后,我们根据当天彩排和演出的感受,分别提出了意见,如:乐队摆位的细微调整、反音罩的微调、顶板的角度微调等。在微调过后我们还会用不同的编制和组合再次进行试音,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剧场开幕系列演出中,一定能为各界听众朋友们奉献顶尖级的音响盛宴。”

全面展现中国歌剧实力


在中央歌剧院副院长、著名歌唱家么红看来,华美的剧院建筑落成并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制作演出既受观众喜爱、也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品。据悉,5月1日,为期1个月的开幕演出月将正式拉开序幕。
“在节目设计上,我们希望尽量保证全面性。”刘云志介绍,其中,3部歌剧将充分展现剧院几十年来的剧目积累和创作、人才优势,《图兰朵》《道路》将进行歌剧双开幕,剧院第一部引进的西洋歌剧《茶花女》将为演出月收官;“中国歌剧咏叹之夜——从延安出发”“从罗西尼到普契尼咏叹、重唱音乐会”“中央歌剧院‘爱之声’抗疫主题音乐会”“爱党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音乐会”等6套音乐会既不忘初心使命,也结合了剧院的自身特色。


图文来源:北京日报、音乐周报

(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投稿、转载、合作


邮箱:cetamag@163.com

 QQ:329826367(丁女士)

 微信:lixiaokai1224(李女士)

          emmadm806(丁女士)


 杂志社

 Tel:010-64097040

         010-64097408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演艺科技传媒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化新地标 中央歌剧院 艺术家 新媒体艺术

2079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