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观察丨云演出,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

2022-05-05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观察者说:演唱会线上看,话剧线上看,舞剧线上看……可恶的疫情动不动就来撞一下腰,演艺行业深受其苦。然而,疫情之下,舞台艺术捎给观众的那份享受,从来没有被放弃过。相反,线上的精品文艺作品和线上演出的直播,以另一种姿势,呈现出舞台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文化生活总是与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彼此催生。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系列文化观察,与文艺界的新现象、新消费、新产品同行,撩开浮尘,辨析良莠,判断趋势,迈向未来。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全国演出取消或延期场次超4000场;3月下旬80%的演出停演或者延期。疫情起伏,演艺行业形势不明朗。然而,另一种趋势越来越清晰:线上演艺乘势而起。“云演出”“云剧场”“云艺术”……不知不觉,很多人逐渐习惯拿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看演出的感觉,“云演出”甚至已经开始了商业化之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


崔健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带来的狂欢


1

谁在“云”端沸腾?

4月15日晚,崔健首场视频号线上演唱会“继续撒点野”开唱。61岁的崔健,戴着那顶印有红色五星的帽子,还是用熟悉的腔调唱着《花房姑娘》,网友纷纷刷屏,这场大型“云”端沸腾现场,共吸引超4600万人观看,点赞超1.2亿。甚至在直播开始前,就已经有50多万人预约。


当然,入局试水的,绝不仅只有视频号等平台,也不只有崔健。两年多来,各类演艺机构也已经纷纷行动,通过推出线上演出提供新的观演现场,从而打破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限制。


2020年2月,原定在杭州大剧院上演的大型越剧《观世音》因疫情被迫取消。为了不负观众期待,在与出品方协商后,剧院组织人员,从《观世音》全剧中剪辑出时长约两小时的精华部分,在线上进行了播放,收到不错反响。


以此为起点,杭州大剧院开启了线上演艺之路。当年4月,该院与杭州爱乐乐团携手推出“回到现场”普及音乐会,在杭州之家、优酷、抖音、b站等6家网络平台同步上线,系列直播共40场,收获数百万观众。


“疫情不可预期,线下演艺活动不同程度停滞。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剧院剧团去寻找新的发展突破。”杭州演艺集团总经理洪见成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云剧场”就成了高频词,演艺行业从业者纷纷在云端寻找“流量密码”——不尝试,就意味着少了一种可能性。


记者与同事的对话:《如梦之梦》杭州站抢票难真实体验


2

“云演出”谁买单?

随着疫情常态化,“云演出”模式还在尝试着更多可能。


相对来说,线上演出具有门槛低、方便快捷等优势,对观众具有天然吸引力。演出场景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者逐渐适应了线上观演的感觉。随着新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线上演出也慢慢从免费阶段过渡到收费阶段,开始尝试商业化模式。


去年8月,张惠妹在某平台直播间推出线上演唱会,每位观众收费30元,直播间人数最多时达到1055万人;此次崔健的“云”演唱会上,也引入了赞助、打赏等形式,成为微信视频号商业化的第一次尝试。


商业模式的引入,意味着演艺机构开始从被迫上“云”到主动谋变。业内人士认为,有市场就意味着有需求。“云演出”将从过渡性的形式逐渐优化,成为演艺机构、科技企业、头部歌手等进一步试水的新空间。如果在线演艺商业化能够形成良性发展生态,或将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3

“云”下剧院还有戏吗?

毋庸置疑,演出上“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后疫情时代,人们还会回归线下剧场吗?


去年9月,一部长达8个小时的话剧——央华版《如梦之梦》来到杭州,在杭州临平大剧院上演。这也创造了一组惊人的数据:12万人同时涌入界面,一起抢购6000张票,1秒钟抢光。同样,去年7月,采用“驻场+巡演”双线并行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面世,也创造了历史。据统计,在192天时间里,“电波”驻场演出总场次近百场,同步的全国巡演共计走过13个城市,上演63场次。


宁波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肖平认为,线下剧场具有不可替代性,且依然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剧院艺术是震撼艺术。在线下剧场,观众能够真实感受到震撼视听、欣赏到演员细腻的表演,带来的沉浸式感受是独一无二的。”


从首次面世以来,《如梦之梦》已经走过20多年,观剧热潮一直持续;一部红色舞剧,“电波”也让观众们一次次走进剧场。归根结底,是高品质制作和高艺术水准带来了流量。


精品剧目具有持续影响力。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线上演艺逐步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把内容做好,才是最实质的、最强的竞争力,也是线下剧场能够一直吸引观众走进来的底气。


“春天在线”线上系列演出——中国顶尖舞者之夜现场


4

“云”上“云”下共存将成常态


不过,“云”上“云”下,其实并不是矛盾关系。


一周前,2022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线上系列演出——中国顶尖舞者之夜推出。在这场顶尖碰撞的舞蹈盛宴中,各个舞种的舞者们轮番上阵,舞姿可谓“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引爆网友热情,弹幕列队直呼“顶尖舞者YYDS!”也有人表示意犹未尽,希望有机会能去剧院好好再刷一遍。


严肖平认为,一定程度而言,线上线下市场,两者是互相促进和互补的。“即使观众先在‘云’上欣赏到演出片段、了解了剧情发展,也不妨碍他们以后进剧院来欣赏整部剧。反而存在一种情况,观众在线上看完演出被‘圈粉’,会为线下剧院带来更多流量。”


今年3月,浙江省文旅厅发文,提出“提高文艺精品线上制作生产能力,推动一批紧跟全球演艺产业发展变革方向的现代文艺佳作、优秀传统剧目实现线上云展播。”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重点业态,发展“云演艺”。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也出台意见,提出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挥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优势,同时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实地游览、线下消费。


“云”上“云”下,舞台艺术魅力不减。面对不可预计的变化,随势而动,创新不已,显然,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大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云演出 文化生产 中国演出行业

2028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