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戏剧》2022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原创 2022-05-0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读

刊首语

目录

内容提要

封二丨

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评奖结果公告

封三丨

世界当代著名戏剧舞台艺术家系列选登之八—— 阿契·弗莱耶


刊首语


2022年第2期

“世界戏剧演出巡礼”专题我们曾于2019、2020年推出过,受到了国内戏剧人的广泛喜爱。但也因2020年疫情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世界戏剧不得不暂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此专题也因此而暂停。之后,在疫情的逼迫下,戏剧人另辟蹊径,大胆探索,开始由线下转到线上,进而又随着疫情的好转,线下线上并举,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戏剧生命形态。我们相信,如法国先锋戏剧家安托南·阿尔托所讲,瘟疫不仅不能阻止戏剧发展,反而在残酷的危机情境中,会更加激发出戏剧人与戏剧的潜在生命力!在此,我们继续为大家献上2020、2021两年间里,有关德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几个国家的戏剧演出述评,以代表性地集中展现世界戏剧人的灼灼风采。同时,也要衷心感谢这些文章作者们,他们都很年轻,他们以本身所特有的青春感受与敏锐观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世界戏剧大厦的一扇扇窗口。这便是:王霁青的《剧场作为治疗?—疫情期间德语剧场撷影》、许诗焱的《当演出无法继续—2020、2021年百老汇舞台创作述评》、王仁果的《在“常态化”中行进—2020、2021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张岩的《文化信仰与抵抗精神:新冠疫情下法国公立剧院演出述评——以奥德翁剧院、南泰尔-阿芒第耶剧院和九十三省文化中心为例》和胡之月与陈琳的《线上线下,开闭之间:2020与2021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在“基础研究”栏目中,本期是一组关于傀儡等很原始、很古典又很现代的戏剧表现观念与手段研究的文章,分别是麻国钧的《戏曲与皮影戏、傀儡戏关系论》、陈佳宁的《宋代肉傀儡新论—兼谈“鲍老”的表演形态》和李倩倩与黄爱华的《从仪式戏剧到世俗戏剧:广西毛南戏形态类型探析》。这对我们系统再认识这一戏剧创作现象,并如何于当代戏剧创作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会具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最后是两篇戏剧“教育教学”研究的文章:洪瑞祥的《面向高校价值教育的教育戏剧探索: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和江棘、孙悦的《经典化的难题:民国国语文教科书戏曲类选文研究》。他们会启发我们思考:从现代到当代,我们的戏剧教育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戏剧教育人才培养阶梯如何科学、有序地构成一个高效的人才培养系统?面向现实与未来,我们如何融会贯通一切有价值的资源与观念方法?这些问题都关乎戏剧人才的培养这个戏剧艺术事业发展的根基与可持续性发展等重要问题。这也是戏剧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内容,值得我们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 


目录

学科前沿

王霁青

剧场作为治疗?

——疫情期间德语剧场撷影

许诗焱

当演出无法继续……

——2020、2021年百老汇舞台创作述评

王仁果

在“常态化”中行进

——2020、2021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

张 岩

文化信仰与抵抗精神:新冠疫情下法国公立剧院演出述评——以奥德翁剧院、南泰尔-阿芒第耶剧院和九十三省文化中心为例

胡之月 陈 琳

线上线下,开闭之间:2020与2021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基础研究

麻国钧

戏曲与皮影戏、傀儡戏关系论

陈佳宁

宋代肉傀儡新论

——兼谈“鲍老”的表演形态 

李倩倩 黄爱华

从仪式戏剧到世俗戏剧:广西毛南戏形态类型探析

教育教学

洪瑞祥

面向高校价值教育的教育戏剧探索: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

江 棘 孙 悦

经典化的难题:民国国语文教科书戏曲类选文研究


内容提要

剧场作为治疗?

——疫情期间德语剧场撷影

王霁青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新冠疫情中的剧场如何在“危机”与“治疗”构成的张力场中发挥效应。剧场既是实在的生命过程,又是带有审美意图的虚构。因剧场具有双层结构,当危机波及严肃的现实生活,原先稳固的剧场部署也会发生偏移。有鉴于此,本文所持的观点是,剧场对社会的治疗,从重塑自身开始。剧场的失重,即现实对审美领域的完整性的破坏,是剧场创作的催化剂;而剧场通过促成非正统的参与形式,即通过一种政治性的重新组织和分配,用新的身体、感知和幻想的交织来传递情动,这是剧场针对内部和外部的失重给出的“治疗”方案。本文将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德语剧场的事例,考察剧场在危机中的破与立。

当演出无法继续……

——2020、2021年百老汇舞台创作述评

许诗焱

2020至2021年,以“演出必须继续”著称的百老汇,因为新冠疫情关闭了18个月。当演出无法继续,百老汇在黑暗中坚守,在困境中改变,继续传递戏剧的力量。演出的停滞和生活的巨变,也形成了类似于“间离”的效果,为冷静的反思提供了契机。当演出无法继续,我们反而更加确定,演出必须继续,不仅仅是继续疫情前的热闹繁华,更是在经历了演出无法继续之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通过舞台创作去思考戏剧和人类未来的出路。

在“常态化”中行进

——2020、2021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

王仁果

2020、2021年,俄罗斯当代剧场于“常态化”的行进途中,有内在张力的重大变化。在经典剧目排演、传统老将“拼杀”、国际多元融合、戏剧大奖角逐、顶尖剧院“换帅”等戏剧演出大事件中,大师级的新剧目轮番上演。这两年的俄罗斯剧坛用“神仙打架”来形容绝不为过,戏剧强国里常有的龙争虎斗亦是其剧场艺术“常态化”的生动呈现。2020、2021年的俄罗斯剧场艺术亦有这样的整体倾向,戏剧艺术家们愈发重视对“人”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深刻诠释。

文化信仰与抵抗精神:

新冠疫情下法国公立剧院演出述评

——以奥德翁剧院、南泰尔-阿芒第耶剧院和九十三省文化中心为例

张 岩

新冠疫情以来,法国的剧院、影院、文化中心等演出艺术场所遭遇了较长时间的关闭,相关从业者工作停滞。针对这一状况,法国的演出艺术从业者联合起来,呼吁重视艺术、文化生产之于法国社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区的三座公立剧院,奥德翁剧院、南泰尔-阿芒第耶剧院和九十三省文化中心,在剧院经理的领导下,在疫情带来的困境中积极反应,保持与观众的联系,强调剧场艺术实践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线上线下,开闭之间:

2020与2021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胡之月 陈 琳

本文以2020与2021年英国剧场的关闭与重开时序为指引,通过对两年间英国戏剧演出在线上与线下起伏的简述,试图描绘出疫情前后英国(以伦敦为主)戏剧行业的图景。2020与2021年的英国戏剧创作与解读受到了现实的重大影响。除了疫情,社会政治事件如脱欧和反种族歧视活动也是这一时期英国剧场的焦点。在此期间,英国戏剧从业者面对剧院关闭与受限作出了许多的尝试。在戏剧行业努力调整的韧劲之外,线上戏剧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运用,也模糊了近几年本就被反复挑战的戏剧演出的边界。

戏曲与皮影戏、傀儡戏关系论

麻国钧

戏曲、傀儡戏、皮影戏三者犹如三根巨柱托起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厦。三者虽然起源不同,艺术特色各异。在长久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互有借鉴与交融,并在互相影响中发生某些变异,但是就整体而言,迄今仍然恪守各自的艺术特征而独立生存。本文从三者不同的起源为始,进而从艺术特性上讨论三者的迥异之处,以及在互相交流中,何以能够维系其艺术生命而不致消亡。本文从东方各国宏观的视域中去讨论问题。

宋代肉傀儡新论

——兼谈“鲍老”的表演形态

陈佳宁

在肉傀儡的先行研究中,孙楷第提出的“乘肩小儿说”最有影响力,但此说存在多处漏洞。肉傀儡是悬丝傀儡发展到较高水平后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傀儡戏形式,除演员替换为真人外,其他一切表演要素如舞台布置、操控手法都是对悬丝傀儡的沿袭,表演中丝系儿童双手,由艺人在幕后操控。当肉傀儡成为一种独立的傀儡戏后,它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牵丝从实际举动演变为模仿木偶的一种科范,并由此形成两种表演形态,一种由艺人牵丝控制小儿,一种无丝但假作有丝。最后兼谈了“鲍老”的形态,“鲍老”并非肉傀儡,它最初是一种诙谐调笑的真人舞蹈,后进入傀儡戏,多以悬丝傀儡的形式出现,这两种类型的表演风格是一致的。

从仪式戏剧到世俗戏剧:

广西毛南戏形态类型探析

李倩倩 黄爱华

广西毛南戏的最早形态是毛南傩戏,属于仪式戏剧范畴。毛南傩戏适应世俗化发展趋势,大致沿着两个方向完成其形态建构:一是在傩文化范畴内继续保持早期毛南傩戏的仪式性特征,但增强世俗性内容以与现代社会接轨;二是吸收民间文艺和汉、壮民族戏剧艺术营养,在保留鲜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沿着戏剧化、世俗化方向发展,演进成本文称之为“现代毛南戏”的世俗戏剧。现代毛南戏是毛南傩戏的进化体,已成功发展为综合性戏曲剧种。

面向高校价值教育的教育戏剧探索:

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

洪瑞祥

在当下学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戏剧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于幼儿教育或中小学教育阶段,极少涉及高等教育,有关高校通过教育戏剧开展价值教育的系统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随着高校对创新价值教育模式的不断强调以及学界对教育戏剧的不断重视,探索教育戏剧和高校价值教育的融合有着重要意义。两者得以融合的逻辑起点主要在于教育戏剧契合高校价值教育“知行合一”的本质要求、教育对象“成年初期(emerging adulthood)”的特征以及“后现代化(post modernization)”的价值变迁趋势。教育戏剧融入高校价值教育的实践路向有三种,一是高校直接的价值教学,二是高校学生咨询场域,三是高校新形态剧场。

经典化的难题:

民国国语文教科书戏曲类选文研究

江 棘 孙 悦

近代以来戏剧与启蒙教育的结合历来是研究重点,但现代学制教育体系中的戏曲选文却少为人关注。新教科书中戏曲选文的晚出与“厚古薄今”的遴选倾向,悖论式地展现了此时戏剧史观与文学进化观的内在逻辑紧张,揭示出古典戏曲经典化问题与现实文化话语权力的交织。而更为具体的难题还在于如何将戏曲伦理教谕内涵和文/曲体特征分别对标现代公民教育和国语文教育的要求。赋予古典戏曲时代性的阐释和“白话”“活语言”等诸多新文体标签,并不能弥合两者间的裂隙,相关解决策略以及其中的张力与矛盾,亦成为中国戏曲研究现代学术转型与现代戏剧学科创建中的重要问题点,其影响延续至今。


封二丨

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评奖结果公告

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评奖活动自2021年4月30日宣布举行以来,至2021年11月末,共收到了国内外学者59人发来的65篇参评文章(其中参评“新秀奖”的有31人31篇文章)。遵照《关于举行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的公告》中的评审规则及程序要求,在对参评文章进行匿名通讯评审(由两位相关专业专家打分)择优初选的基础上,又经过由“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13名学术专家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对初选文章进行终审投票,最终评出本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学院奖”(理论奖·新秀奖)3名。

       在此,向各位参评人员及评审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评奖结果公布如下:


学院奖(理论奖)


一等奖(2名)

张  华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张骏祥对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导演创造》


王艺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他者、本己与现代性转化:从〈董生与李氏〉舞台呈现的三次改易看曾静萍戏曲观的转变》

二等奖(3名)

李  云    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吟边燕语〉并非文明戏莎剧的唯一蓝本——清末民初莎士比亚中文译介与舞台表演关系新论》


祁劭媛    上海戏剧学院    《我们在跨文化演员训练中稀释、误解与遗漏了哪些西方理念?——在英国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的观察、实践与反思》


胡星亮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台湾、香港、澳门当代话剧创作综论》

三等奖(5名)

曹南山    中央戏剧学院    《收入差距与脚色等级:近代京剧名伶演出薪酬差异化现象及其影响》


罗  磊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    《“亚洲历史”、“当下责任”、“共同书写”——西克苏与太阳剧社结合后的戏剧创作转向》


毛夫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论争前史”、概念梳考与整体评价——戏剧观论争之探讨》


邹元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对昆剧传习所百年薪火传承的反思》


吴亚菲    贵州师范大学    《法国当代戏剧中多媒体科技的运用》


   学院奖(理论奖·新秀奖,3名)


鲁  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罗兰·巴特的大众戏剧观在1950年代的形成与剧变探析》


黄静枫    上海戏剧学院    《“十七年”戏曲剧本生产机制论》


方桂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话剧的“剧场性”概念辨析——从译介说起》


因疫情原因,颁奖与研讨活动将视情况举办,具体时间地点等事宜另行通知。


中央戏剧学院

2022年4月28日


封三丨

世界当代著名戏剧舞台艺术家系列选登之八—— 阿契·弗莱耶

阿契·弗莱耶(Achim Freyer),1934年出生于柏林,是戏剧与电影导演、舞台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和画家。自1992年以来,弗莱耶与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独特的戏剧创作方法,被称为 Freyer Ensemble,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为剧院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作品。他的舞台设计方法来自绘画或视觉艺术原理。他首先把自己视为一个画家——没有绘画,便没有戏剧人阿契·弗莱耶。对于他而言,绘画本身不是一般的艺术形式,而是他独特感知和反映世界的媒介。视像和视觉构成原则构成了他独特、鲜明、丰富的戏剧形象。

1994年,他在威尼斯制作的《图兰朵》《珀尔塞福涅》获得了意大利评论家最佳年度创作奖;1999年,他获得了ITI(国际戏剧学院)颁发的年度戏剧奖;1976年至1999年,他在柏林Hochschule der Künste大学担任舞台设计教授;1999年,他在布拉格PQ展上的作品被授予金奖。


(文字供稿:赵妍,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阿契·弗莱耶(Achim Freyer

《变形记》(Metamorphosen

《魔笛》(zauberflöte

《等待梦想》(warten auf traeume

《时不时地》(ab und an

《浮士德的诅咒》(la damnation de faust

《森林的女孩》(das maedchen mit den schwefelhölzern

《弥撒曲》(missa da requiern

《法厄同》(Phaeton

以上图片来源:http://www.freyer-ensemble.de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 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 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字母全部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图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社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舞台艺术家 世界戏剧演出巡礼

1860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