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创始人谈ArtChart:这个全新艺术数据分析平台将为市场带来什么?

原创 2022-04-30

  



 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艺术市场在变化中孕育出更多的机遇。如在今春发布的第六版《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中,撰写者克莱尔·马克安德鲁(Clare McAndrew)博士就表示:“2021年,艺术品市场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尽管仍存在一定挑战,但总销售额强劲上升,艺术品经销商和拍卖行成功地适应了线上和线下销售和活动的新双层系统。”对于一直以来在数字战略方面行动较为滞后的艺术市场来说,近几年来线上销售和活动取得大发展,大多数艺术从业者即使在线下展览和交易逐步恢复的情况,仍选择继续保留发展线上交易和展示平台。从艺术品交易整体行情来看,线上销售份额仍呈上升趋势,在2021年稳健增长7%,增长额达133亿美元。
 
在新双层系统助力、全球艺术市场热度逐渐回温的同时,中国艺术市场的重要性也正进一步凸显:第六版《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在2021年占据了全球艺术市场20%的市场份额,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佳士得也在3月初将今年的第一场重要拍卖——“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系列拍卖设计成上海-伦敦联拍形式,这场大拍总成交额达2.49亿英镑,以刷新佳士得此品类晚拍最高记录的成绩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市场的贡献度,同时宣告对中国市场更深度的参与。
 
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区域内藏家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对于更全面了解市场发展状况的需求,对于掌握艺术家发展潜力、艺术品交易情况等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使浩如烟海的交易数据透明化、清晰化、可便捷取用成为了重要需求,一些关于艺术市场交易数据统计的平台也应运而生,而其中,诞生于今年初的ArtChart是最新的一个。




相较于其他平台,ArtChart的特点在于突出强调快捷、清晰的工具属性,与业内同类型产品更复合的功能(兼有数据查询、艺术品交易、直播等)相比,ArtChart界面设计极为简洁,App首页即为搜索页,用户在首页便能通过历史搜索、热门搜索完成对自身搜索记录和其他用户喜好的一手掌握。


ArtChart应用程序首页


 
而实现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则是ArtChart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另一重要特点。这种在金融领域中已普遍用来全面展示海量数据特性的方法以往在艺术领域中处于更后端的位置(就现存的艺术行业数据平台而言,单一的数据列表是最常见的呈现模式,可视化图表往往出现在更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中),而ArtChart把后端内容前端化,用户在查询交易数据时便能够直观看到所查询内容的可视化图表。此外,为满足用户更具有针对性的搜索需求,ArtChart团队在可视化图表呈现上采取精细化策略,以时间为X轴,Y轴则分为作品历年成交额、作品成交/流拍数、成交中位数价格、每平米均价等不同图表,支持根据不同侧重点分别查看相关数据并导出。


ArtChart支持根据X轴、Y轴的筛选来呈现有针对性的可视化价格图表


 
值得一提的是,ArtChart是两位背景互补的联合创始人“一拍即合”的创业项目:蔡珺珺(Junjun Cai)在一二级市场均有丰富工作经验,在画廊行业工作期间结识了既是藏家、也有着企业咨询和数据分析专业背景的王育嘉(Kris Wang),双方就当前艺术市场不够透明、交易数据不够清晰的痛点有着共同的认识,因而决定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更多人提供另一种理解数据的方式,“二级市场交易数据有其市场指向性,但同时必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并不鼓励以拍卖行交易数据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左右艺术品的购买选择,但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不单单只是在讲故事、聊技法和谈艺术史,在感性的层面提供一些理性的支持,也让一些非艺术背景的人,有一个更直接的、更容易理解的进入艺术市场的入口。”(语出蔡珺珺)

 

作为一个新兴平台,ArtChart目前收录了海内外20000余个活跃的艺术家数据(且仍在完善之中),并计划持续推出市场分析报告为投资者发掘值得投资的优质艺术资产。对于这个项目,两位创始人在有着清晰认知的同时,也正畅想着更为广阔的未来图景。

 

 

artnet新闻

×

ArtChart

 


ArtChart联合创始人蔡珺珺(左)、王育嘉(右)


 

Q:首先请二位谈谈这个项目合作的缘起?整个项目前期筹划和市场调研的时间大概有多久,以及二人之间是否有一些分工?

 

Junjun:我和Kris是2019年我还在上海里森画廊工作的时候认识的,是当代艺术藏家与从业者的两个身份。2021年3月Kris找到我提到了ArtChart的这个创业计划,我们俩一拍即合。前期的筹备工作花了1-2个月,整个项目开始启动至今大约一年的时间。


对于ArtChart的诞生有许多的背景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点:其一是作为艺术领域的两个有代表性的角色,我们都深感在新的市场背景下,虽然已有一些专业的艺术市场数据分析的平台,但在中国的应用程序(App)市场里还有很大空缺,对于未来即将诞生的ArtChart,我们非常有信心它能为艺术行业中的各个角色提供有效的内容和数据的支持。另外一点则是,我和Kris角色上的互补,缺一不可——Kris有着专业的大数据分析的工作背景,为ArtChart的诞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而我作为曾经拍卖及画廊(一级及二级市场)工作经验的从业者,深知行业的需求,并且可以为数据的分类、处理提供建议。
 
在这个团队中,Kris主要负责数据的获取、分类和可视化呈现,我更多负责平台内容、UI及市场推广的工作。我们现在的团队主体是技术团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技术团队曾参与NFT项目的开发,对艺术市场也有他们的理解和认知。


ArtChart艺术家主页中呈现该艺术家的全部收录作品

 

Q:就你们的观察而言,华语区用户对于艺术市场数据分析类App/网站有怎样的使用偏好或特别的关注点?在ArtChart的功能设计方面,就本地区用户的特性是否进行了一些专门设计?
 
Junjun:是的,这点非常重要。其实华语区的用户在应用程序或软件的使用习惯上,在UI界面的设计审美上,有受到其文化背景影响而形成的特有的逻辑。我们从创始人到开发团队,也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出发去设计及不停地优化,我们希望的是做出一款先说服自己,再去说服他人的产品。
 
另外一点值得强调的区别在于,我们与传统提供艺术市场交易数据的平台或者应用程序不同的是我们更强调其便捷的工具属性,在首页上的UI设计我们类比的是搜索引擎,希望平台上始终保持清晰的分类(数据搜索、内容提供、数据库查询),即便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内容的加入,也希望ArtChart永葆初心,成为用户快捷的、清晰的艺术市场数据查询的工具。
 
Q:是否能向我们更详细地介绍一下ArtChart收录的艺术家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方式)?
 
Kris:艺术家及作品数据均来源于国内外主流拍卖行官网上的公开数据。我们技术团队在获得原始数据后,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和分类工作。此工作无法完全被自动化程序替代,因为艺术家和作品需要被一一归类,这就需要用到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艺术家的类型,作品的材质,等等)


ArtChart艺术家主页


 
Q:较其他同类型平台而言,ArtChart最大的亮点在于数据可视化,相关数据可以分要素进行检索,更增设自定义图表功能。那么目前开放的几个数据筛选要素是如何确定的?
 
Junjun:数据可视化其实对于普通的金融市场数据软件是见怪不怪的一件事,然而放眼艺术领域,却是一个相对来说还未被过于强调和开发的部分。这有许多的背景原因,比如二级市场交易数据是随着各大拍卖公司强调其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拓展时候,才更多的公开、透明地呈现的各大官方网站上;另外随着艺术市场新晋藏家体量的扩大,艺术品的投资属性、金融属性也逐渐增强,对于其交易数据的趋势分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Kris:我们对图表的设计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力求简洁易懂地呈现出艺术家的市场交易表现,主要考虑三个维度:成交额、成交量以及成交均价。如何计算成交均价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就单个艺术家而言,创作材质不同,价格可能天差地别(如架上绘画和版画),所以需要对作品做到细致的分类,才可得到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均价。在时间选取上,我们也提供了年度和半年度两个时间单位(考虑到拍卖主要分为春秋两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上线更多元更丰富的分析图表,请大家期待!


 

另外,我也想强调一下我们的内容输出栏目(包括文章以及排名)。文章这一块,我们会做一些特别的艺术家的分析,将市场数据融入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中(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市场数据并不只是拿几个最高成交价,而是整体的市场表现),也会推出某一群艺术家/流派的分析,让数据和艺术做到更好的结合。排名这一块,我们也希望摆脱传统的一些大框架,挖掘出现在市场热门的,关注度高的群体(例如西方女性、美国非裔、70后中国艺术家)等等,做到不断更新,让用户看到更多优秀的市场关注度高的艺术家。


ArtChart应用程序发现页中的“排名”部分


 
Q:另外我们也注意到,ArtChart有志在社群培育方面进行开拓。关于这个部分,具体有怎样的布局?未来,ArtChart还计划在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
 
Junjun:我们的平台未来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在把核心功能呈现推到精益求精的程度之后,我们也希望可以涉猎到一级市场的交易数据,以及二级市场上包括衍生品、名酒、包袋、手表等更多的品类上。另外,其实“数据”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包括艺术家的媒体关注度和曝光量、社交媒体的粉丝数量等等,也都是可以被量化并可视化的一个数据内容。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全新艺术

191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