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化+数字”:科技驱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腾讯实践

2022-04-21


为梳理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把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向,总结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回望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在迈向2035文化强国的目标和征程中,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新动能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讲话中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文旅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充分运用数字文化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支持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2021年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精彩纷呈,热点层出不穷,科技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使得科技更有温度。从助力文旅融合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从博物馆、景区、美丽乡村,到剧本杀、密室等沉浸式娱乐;从VR、AR、NFT、虚拟人等技术应用到元宇宙概念的热棒;从电竞动漫快文娱二次元到国风国潮的文化自信;无不体现出科技+文化在内容创造、场景体验、技术应用、消费升级、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1

疫情加速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以线下场景为主的传统文化行业产生较大冲击,但同时也促使了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催生出“云展览”“云旅游”“云演艺”等新业态,极大丰富居民日常旅游休闲活动,带来强劲增长动能。例如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集探索、游览、保护敦煌石窟艺术功能于一体,用户只需动动指尖,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欣赏敦煌石窟200多个洞窟的2000多张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的精美图片。 “云游敦煌”自上线运营以来,目前总访问量已达到4400万人次,是线下敦煌莫高窟年接待量的22倍。

云游敦煌小程序,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其次文化产业对于数字化工具应用,内容形式的创新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包括短视频、直播、游戏、动漫、网文等方式和形式,在文化传播,文化体验以及线上文化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大数据、数字内容、媒体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能、数字文博等领域成为产业融合的新热点,并向文化遗产资源、场馆教育、演艺娱乐、全媒体等行业渗透,不断催生出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文化产业通过改变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形成开放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文化生产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互动化、视频化、直播化的方式
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2

科技助力文化资源保护及传承利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字技术的力量,能以“今”入“古”,让流传千年的古风古意穿屏而出,联通历史与当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体验和供给端,高精度扫描和数据采集、厘米级的空间识别技术,会让文化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借助手机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能够让人们在浏览过程实时无缝地叠加AR效果,带来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在对于挖掘数字文旅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作用,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再现等工程,既为公众提供了沉浸式游客体验和更清晰翔实的视觉享受,也大大推动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复,让沉睡多年的传统文化宝藏重新焕发了生机。

例如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诗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腾讯与江苏文投共建的国内首个“数字国家文化公园”,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多媒体、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化运河、云赏运河、知识运河,打造IP+运河之旅……数字技术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升级,不仅让文物文化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当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

国内首个数字化国家文化公园项目

3

科技推动文旅融合及IP建设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变化,文旅行业进入以科技+创意+运营为驱动的新时代,包括带来了在新用户、新体验、新消费、新业态、新治理、新生态等层面的需求和变化。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成为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智能化也渗透到了文旅产业的服务、管理、体验、营销等各个环节。同时互动性、沉浸式、立体化的数字科技与旅游文化艺术的融合,创造出了大量沉浸式场景,全景演出、沉浸餐厅、沉浸游戏等极大丰富了文旅产品体系。

数字科技助力构建新供给新体验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万物智联,为文旅融合提供丰富的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传统文旅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从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到一部手机游云南全域智慧文旅平台的创新实践,无不体现了高品质内容,创新型科技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助力产业发展中的先进思维和时代价值。

最具创新性的数字文旅形式  
(数据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问卷调查)

从文旅大国到文旅强国构建强有力的IP是必由之路,通过“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促进文化产业内部、产业与社会各领域之间生态化、协同化发展,建设产业发达、文化繁荣、价值广泛的“数字文化中国”,已形成共识。科技让文化更具魅力,文化让科技更有温度,能够助力文旅融合打造新体验新业态,同时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科技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打造地方IP为例。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封市人民政府、腾讯公司于2020年启动了“老家河南黄河之礼”项目合作。通过聚焦河南黄河流域1市8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起“老家河南黄河之礼”、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活动,通过搭建“老家河南黄河之礼”非遗数字馆官方微信小程序、发起“宋词中国·世界开封”原创音乐大赛、QQ非遗太极拳表情包、QQ非遗手办、黄河非遗文创礼物、微视短视频精品栏目、华服秀等多元文旅创意活动。

多平台多IP与黄河非遗的融合共创

一方面,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主动弘扬、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另一方面,则通过注入科技、时尚等新元素,数字化、系统化梳理并激活以非遗、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助力黄河文化带数字文化建设,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产品,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从而带动河南县域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老家河南国际文旅创意季

4

新文创、新业态激发新体验新消费,

彰显文化自信


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体验新业态如火如荼,年轻一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泛娱乐,新文创”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对于年轻消费者洞察的相关研究和行业报告,以Z世代为例( 出生于95至09年间,人群规模为2.7亿,已成为消费赛道的新生代主力军),他们相信技术的力量,习惯通过网络分享生活与工作、是互联网语境的塑造者;强调自我、讲究态度、主张个性,追求快乐;体验消费,颜值消费,偶像消费;同时喜好国潮国货,充满着文化自信;他们是网络原住民,消费态度家,潮流推波者;了解他们,相信科技,把握趋势。

“新文创”指的是新时代下,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其愿景目标,是希望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新文创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新实验”, 发展新文创应以用户为中心、以时尚为先、以文化创意为魂、以科技为本、以产业为载体。 

腾讯汇集影视、游戏、文学、动漫、音乐等众多内容业务,调用云、AI、小程序等许多数字化工具,并深度联动了各类文化机构,通过新文创的方式,探索数字文化时代的更多可能。让传统文化更流行,也让流行的文化更有内涵。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年轻人喜闻乐见,文化自信日益凸显,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可持续。

腾讯新文创内容IP体系

近几年来,“国潮”一词出现在大众视野,国潮作为现代时尚景观中的独特呈现,其创意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并融汇了当代大众审美。国潮消费的兴起与盛行,见证了国民开始摆脱对国际品牌的依赖,日趋认同和选择本土品牌,意味着我国开始逐渐打破单一的“制造大国”的国际形象,转向走创新产品和创制文化的发展之路。

它不同于以往的国货运动的新特点,将国际潮流元素融入到本土品牌的打造中;采取当今最新技术,对产品本身与消费渠道进行创新,以推动中国产品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注重中国品味的全方位营造,以便在国际时尚话语体系中争夺“一席之位”。国潮以中国实践中的美学为核心,通过融入国际时尚元素,引起了国民,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追崇。国风国潮的流行深刻地反映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文化强,则中国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是发展的底气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速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推动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融合,推动从资源端,数据端,生产端到消费端的高效匹配;从文化振兴和文化强国,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赋能,科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共汇蓝图,智慧引领,坚定自信地迈向新时代。

本文节选于《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回望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视觉:张翊飞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者研究院,内容经授权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文化产业主题研究的专属机构,研究院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为依托,整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开展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咨询、国家文化产业数据中心建设、区域文化产业战略顾问、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振兴乡村等业务。自2009年成立以来,研究院已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百余项,众多成果已转化成为国家标准或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政策。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文旅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数字文化

2925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