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讲座回顾 ‖ 建筑三年级专题设计“真实建造”系列讲座之——《田野的灵感——社会学是怎样提问的?》
-
2022-04-22
建筑三年级专题设计“真实建造”系列讲座之——《田野的灵感——社会学是怎样提问的?》于2022年4月19日上午9:00—10:00在南四楼100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王德福教授围绕着如何在田野调查中进行社会学提问来展开,整个讲座分为了理论和案例两大部分。
在理论部分,王德福教授将其分为了“饱和经验法”和“呼啸着奔向田野”两部分来进行阐述。关于“饱和经验法”,王德福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内涵:即一种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与操作技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培养方式。“饱和”指的是长时间在足够异质的经验中浸泡;“经验”则代表研究者对复杂现象的直接认识与体验。之后王德福教授又对其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操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在进行“呼啸着奔向田野”部分的阐述时,王德福教授首先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准备入场工作,并提到在分别进行“作为训练和学习的调研”和“作为训练和学习的调研”时,由于调研目的的不同,其准备工作在侧重点上亦有所不同,“作为训练和学习的调研”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作为完成研究任务的调研”则需要在此之前进行更加充分和严谨的准备。
之后,王德福教授强调了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积极在场的重要性。所谓“积极”,指的是一种与田野主动进行高密度互动的身心状态;高密度互动,就是感官的直接观察体验与大脑的高速思考,其表现就是满脑子问号,奔腾着十万个为什么。
紧接着,王德福教授介绍了在进行社会学提问时,问题意识的两个主要来源,即“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两种。
“意料之中”的提问往往具有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能高效收集关键材料,缺点是思路比较封闭,田野变成了僵死的“客观世界”、“研究对象”,缺少意外,可积累性差。
“意料之外”的提问往往来自于下列因素:
1. 文化震惊: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2.现象“超纲”:准备好的理论解释不了遭遇的现象
3.现象“打架”: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并存
4.访谈对象“带偏”:答非所问,答超所问
5.单纯的好奇心:偏要问个为什么,一定要找到答案
6.来自同伴的“碰撞”:讨论
在案例部分,王德福教授与同学们讨论了三个实际案例。
第一个案例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
第二个案例为“三尺庭院”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王德福教授分别列举出了可以在田野调查中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并进一步讲解了这些问题意识的来源。
王德福教授抛出的第三个案例为“公厕风波”
在这个案例中,王德福教授并没有将可提的问题详细罗列,而是邀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提出自己想提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讲座在互动交流中达到高潮。
在讲座的最后,王德福教授对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
至此,本次建筑三年级专题设计“真实建造”系列讲座之——《田野的灵感——社会学是怎样提问的?》圆满结束,通过王德福教授严谨的理论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同学们对田野调查中如何进行社会学提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真实建造”课程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编辑 / 彭涵
审核 / 王玥 于千滋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