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飞行三人组在太空出差6个月后,于4月16日顺利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中国航天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又前进了一大步。
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毋庸置疑,2022将是全民掀起航天热的一年,航天英雄凯旋不仅激发了人们对浩瀚宇宙的幻想,也让人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今天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这是一个为保护地球资源而设立的节日,旨在向全社会普及自然资源和地球科学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社会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世界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世界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今年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每个个体都被关联其中,需要彼此依赖、彼此负责。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等提出疑问,从而产生探讨,通过艺术来推动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亚洲数字艺术展中的艺术家们,将生态艺术与数字融合,以科技的为媒介,展现艺术与大环境的紧密关联。《太阳能协议》
泰加·布雷恩(澳大利亚)
亚历克斯·纳桑森
贝内黛塔·皮安泰拉
太阳能协议是安装在世界各地不同地点的太阳能服务器的试验网络。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每个服务器在其太阳能板进入阳光或黑暗时启动或关闭。同样重要的是,该项目展示了用替代能源驱动技术的潜力,而不受廉价化石燃料的限制和环境影响。《互联生态系统》是一个基于一系列数字感官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实时模拟项目。由纽约新美术馆的孵化器NEW INC, 根茎(Rhizome)和贝尔实验室(Nokia Bell Labs)委托,《互联生态系统》将贝尔实验室的实验性机器人和传感器收集到的机器人视觉和传感数据,重新定位以驱动三维模拟环境,使观者可以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探索与互动。在《互联生态系统》中,自然现象被数字和人工智能系统取代,成为推动发展的力量:电力=维持,WIFI信号=能量,Lidar数据=火/热能,等。“生命形态”将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形式填充这个数字生态系统。在这个网络景观中的参与者开发了新的数字感官,以体验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数据,并在不断变化的在线环境中与模拟的世界彼此互动。《合成信使》
山姆·拉维尼(美国)
泰加·布雷恩(澳大利亚)
Synthetic Messenger是一个人为夸大气候新闻价值的僵尸网络。它每天都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气候变化的新闻文章。然后100个机器人访问每一篇文章,点击他们能找到的每一个广告。在算法媒体格局中,新闻的价值取决于参与度统计数据。媒体依赖于通过页面访问和广告点击获得的广告收入。这些参与信号产生的价值模式,影响了什么样的故事和话题能够得到未来的报道。围绕气候变化等存在问题的公众叙事,是由这些相互交织的算法和经济逻辑塑造的,而这些逻辑目前正被化石燃料行业所利用。“合成信使”是一个二级气候工程计划,用来操纵形成这些叙述的算法系统。气候工程描述了对地球气候系统的有意的、大规模的干预,通常指的是诸如太阳辐射管理或二氧化碳去除(通过机器或生物物理过程,如植树和土壤管理)等推测性的方法。当我们的行动或不作为具有明显的大气效应时,我们看到的新闻和塑造我们信仰的叙事也直接塑造了气候。如果媒体本身是气候工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叙事变成生态的空间会怎样?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引起了全球对日本大规模猎杀海豚的关注。而这也让当地太地町渔民和政府备受国际舆论争议和压力,对于他们而言,当地人们的生计全部依赖于这项贸易,甚至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这是一项传统文化,只是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不同,捕杀的动物不同而已。本作品以海豚湾为主题,建造6个视觉交互空间,观众控制虚拟角色,可在这虚幻与真实的空间中行走浏览。每个空间所带给人的感受有所不同,有海豚的悲鸣空间,有太地町村民维系情感的空间,有爆炸式媒体空间,用不同空间的呈现方式,介绍了海豚湾事件的缘由,观众仿佛走过湖岸,穿过湖底,最终来到海豚骨时,也能认识到整个事件的复杂与多面。每30秒拍摄一张黏菌生长的照片,拍摄26小时并合成3分钟的影像。然后通过Max/MSP/Jitter实时拾取并处理黏菌生长的影像,然后通过Jitter和openCV视觉分析库将其轨迹的坐标数据、运动数据分轨输出Midi信号到Bitwig的the grid模块环境,从而将Midi信号转换为控制声音合成参数的波形数据,最终生成声音。地球太空船现已启航,
我们向全球创作者征集:
1 我们征集来自艺术家或艺术家小组的科技艺术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媒体艺术、数据艺术、人工智能艺术、互动艺术、生物艺术、生态艺术、新材料艺术等。 2 我们征集一批科普艺术作品:包括科普视频、科普出版物、科普装置等。创作主题可以是艺术家,也可以是制作公司、科学和技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的内容生产团队。 3 我们征集一批科技论文的海报和可视化Demo样品:我们向科研院所研究团队、科技类院校的师生征集科技论文的摘要式海报及其可视化演示内容。 4 我们征集一批少儿科技艺术作品及教学方案:我们向学前及中小学校、各类研学基地、教学机构的老师们征集少儿科技艺术教育的课程方案及同学们的创作成果。并将为此设置奖项。“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全球作品征集将设立“亚洲数字艺术大奖”,参选作品将以匿名的方式呈现给评审团,经评审投票后评出。入围作品将在“2022年亚洲数字艺术展”中进行展出。2. 参选作品材料以PDF格式提交;影像文件可在PDF中内嵌url链接。参选作品材料必须包含参与者文字介绍(不超过300字)及作品图文介绍。3. 报名及材料接收时间:北京时间2022年4月2日0点至5月31日24点。4. 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作品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info@miceht.com,名称按照“姓名+作品名称”规范提交。5. 报名及材料接收截止后,不得进行作品电子材料的修改。7. 所有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所有参与者必须保证参选作品不会触及政治、宗教、民族独立、战争等敏感内容,保证参选作品不含有任何暴力、色情、恐怖、极端势力等禁忌内容。所有参与者必须保证对参选作品拥有排他性且完整著作权,保证参选作品未涉及任何诉讼,未侵犯他人任何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合法权益。8. 参选作品获奖后,参与者应以文件、照片等形式免费提供展览主办方与参选作品相关的信息,展览主办方有权将参选作品用于展览出版、宣传等用途。9. 咨询:微信公众号“亚洲数字艺术展”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info@miceht.com。(1)所有参与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保证参选作品的原创性,保证对参选作品拥有排他性且完整的著作权。(2)参选作品未涉及任何诉讼,未侵犯他人任何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合法权益。(3)若参与者违反上述条款,则:展览主办方有权立即取消参与者参选资格,收回已经给予参与者的任何奖项和权益,由此引发的任何法律诉讼、法律责任和财产损失均与展览展览主办方无关,由参与者承担。由于病毒、黑客攻击,以及其它人为干扰、突发事件或者一些展览主办方无法控制的因素,严重影响到活动的管理、安全、评审、公正性等情况下,展览主办方有权单方面推迟或取消部分和全部活动。参与者提交的参选作品在公开展览过程中可能发生设计元素、图案、版式等自主知识产权被侵犯并对参与主体造成损失的,展览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仅配合、协助参与者进行维权。参与者保证享有参选作品的全部知识产权。评选结束后至“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展前10天内,获奖作品的参与者须与展览主办方签订版权使用协议,许可展览主办方对获奖作品享有三年的展览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表演权、广播权以及出版权等版权权利,逾期不同意签订的,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及奖励。(1)每位参与者在其作品参选(展)或被告知获奖的同时,即被视为已明确同意展览主办方有权将该参选作品用于“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的系列展览、公益传播、出版等,并不再另付稿酬。(2)为鼓励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参与热情,也为每位参与者提供作品展示机会,在其参选作品被公布或被告知在本次活动中获奖同时,即被视为已明确同意展览主办方,有权将该参选作品推荐到国内、外合作组织和团体,进行相应的参评或参展,所获荣誉归属原参与者;如不同意推荐者,请在参选时明确注明。(3)经展览主办方判定为违反“规则说明”及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作品将被取消参选资格。(4)展览主办方不对参选作品排名;展览主办方不承诺参选作品必定获奖或必定被展览和展出。注:所有参与“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作品征集的参与者,均被视为认同以上条款。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主办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