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洗手为何是艺术???
-
2022-04-21
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绢本设色,30.3×32.5cm,南宋
疫情之下,洗手这件事被提升到了比戴口罩还重要的地位。你或许已经熟练掌握了“洗手六部曲”或“七步洗手法”,但你了解洗手庄重风雅的一面吗?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探究竟。
古人把清洗身体的事分得细致。《说文解字》中指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讥日》中提到:“盥,去手垢。”可见,要表达洗手的意思,“盥”和“澡”皆可。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壁画,图中人在洗头。
佚名《浴婴图》(局部),绢本设色,35.8×35.9cm,南宋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壁画,画中左边蹲坐的人揩齿来清洁牙齿。
春秋早期青铜盘子仲姜盘。洗手时,水流入盘中,盘底动物可自行旋转。
“盥”字的字形演变
蒲城县洞耳村元墓壁画,男侍从身后的桌上摆放了一个白玉匜。
随着时代发展,浇水的匜逐渐演变出有长柄的形态,这种斗应该就是葫芦瓢的老祖宗了。相传,大书法家米芾非常重视洗手,甚至到了洁癖的程度。他洗手时要让仆人持一个银质的斗盛满清水浇淋双手,然后用皂清洗一遍,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洗完后,米芾坚持用拍手的方式让双手自然风干,只因嫌弃巾帕拭手会造成二次污染。
晁补之《米襄阳洗砚图》(局部),绢本设色,159×78cm,宋代
佚名《浣月图》立轴,绢本设色,274×74.4cm,宋代
清代画家孙温创作的《红楼梦》插图
匜拥有双重身份:商周时期,匜既是日常水器,也是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之前的“沃盥礼”,即以匜浇水于手,清洁双手的仪式。
上文提到,每日晨起侍奉父母洗手洗脸,是子辈的分内之事。对父母如此,对师长亦然。《管子‧弟子职》就明确提出,晨起服侍老师盥漱是弟子必须遵从的规矩。
可以说,清洁并非沃盥礼的主要目的。沃盥在乎确立并加强社会等级规范。洗手绝无小事,而是一种富于仪式感的行为,以增加祭礼和日常生活的庄严性。净手以示庄重这事,即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还留有痕迹。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涤荡心灵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抄经的仪轨之一:沐手敬书。
乾隆皇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本,末尾御书“沐手敬书”。
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绢本设色,30.3×32.5cm,南宋
佚名《宋人十八学士图》,绢本设色,174.1×103.1cm,宋代
是,也不是。两幅画中的主人公的确都做了一个手完全浸入水中的动作,是谓“澡手”也。实际上,两幅画皆描绘了一个已经消失但无比雅致的赏月习俗。庭院花香馥郁,水声琅琮可爱。美人轻卷衣袖,掬一捧清泉,月点手中一颗珠。笔秃嘴拙,还是借于良史的佳作以飨诸君吧:“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湖北博物馆藏青花瑶池赏月瓷锺,“掬水月在手”成为仕女画题材出现在瓷器上。
古人虽注重保持手部干净,但这种对洁净的追求更多的还是一种生活礼仪与闲雅美学。毕竟,洗手能阻断病菌传播从而预防传染病的认知,是19世纪细菌学说发展之后的事了。
古人是否了解洗手的抗疫作用我们尚不得知,但读到这里的你一定非常清楚。2003年的非典时,前香港特首夫人董趙洪娉用六字箴言讲明了防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洗手!洗手!洗手!”如今疫情尚未平息,这一忠告依旧振聋发聩。今天,你认真洗手了吗?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