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洗手为何是艺术???

2022-04-21



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绢本设色,30.3×32.5cm,南宋



疫情之下,洗手这件事被提升到了比戴口罩还重要的地位。你或许已经熟练掌握了“洗手六部曲”或“七步洗手法”,但你了解洗手庄重风雅的一面吗?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一探究竟。




施匜盥手 」

直至今天,我们还会称洗手间为盥洗室。这个名称可谓颇具古意。“洗”本专指“洗足”,随着语义的不断发展,“洗”的表义变得更加抽象,最终在现代汉语中延伸为“清洗”的意思。

沈周《桐荫濯足图轴》(局部),绢本设色,199×97.5cm,明代


古人把清洗身体的事分得细致。《说文解字》中指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讥日》中提到:“盥,去手垢。可见,要表达洗手的意思,“盥”和“澡”皆可。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壁画,图中人在洗头。

佚名《浴婴图》(局部),绢本设色,35.8×35.9cm,南宋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壁画,画中左边蹲坐的人揩齿来清洁牙齿。


对于洗手这件事,古人很是重视。《礼记‧玉藻》有言:“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当然,对于习惯了取个快递洗手五次的现代人来说,古人以每日五次为标准的勤洗手准则倒显得懒散了些。

《礼记‧内则》又言:“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按《礼记》的要求,凌晨鸡鸣之时,子女需为父母准备好盥手和漱口的水。到了清代,晨起洗手、便后洗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便溺回,辙净手”的概念甚至出现在了学童启蒙的《弟子规》中。

春秋时期的青铜盥具(盘和匜)

春秋早期青铜盘子仲姜盘。洗手时,水流入盘中,盘底动物可自行旋转。


在没有酒精、香皂和洗手液的古代,人们用什么洗手?首先是“流水作业”。“盥”字的字形直接反映了古人洗手的样子。甲骨文的“盥”字,形似一只手伸向器皿中,手上还有水点,下方放置接水的器皿。金文、小篆中改一只手为两只手,但在盘上盛水洗手的形象不变。为了使用流水洗手,顺手的盥具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匜(yí),即上方浇淋的工具,以及下方接水的工具,比如盘或盆。


“盥”字的字形演变

蒲城县洞耳村元墓壁画,男侍从身后的桌上摆放了一个白玉匜。


随着时代发展,浇水的匜逐渐演变出有长柄的形态,这种斗应该就是葫芦瓢的老祖宗了。相传,大书法家米芾非常重视洗手,甚至到了洁癖的程度。他洗手时要让仆人持一个银质的斗盛满清水浇淋双手,然后用皂清洗一遍,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洗完后,米芾坚持用拍手的方式让双手自然风干,只因嫌弃巾帕拭手会造成二次污染。


晁补之《米襄阳洗砚图》(局部),绢本设色,159×78cm,宋代


到了宋代,人们甚至开始使用可以接引活水的装置供人舀取使用。至于这种装置究竟长什么样,宋人创作的《浣月图》提供了珍贵线索。在画中央,一块姿型峥嵘的奇石立于古松之下。石块凹处伏踞一铜龙,口中汩汩喷涌清水。从龙头泄出的水流形成一个弧线,最终落入缸中。想来,“水龙头”的发明更增添了古人盥手的雅趣。



佚名《浣月图》立轴,绢本设色,274×74.4cm,宋代


有了如此精巧的洗手装置,对风雅的贵族阶层来说还不够。需得三五仆从近前服侍,才算是完整的洗手体验。《红楼梦》就写道,为了使主人家洗手更为舒适,通常要三四个小丫鬟以跪姿捧着水盆、巾帕等一干用具。

清代画家孙温创作的《红楼梦》插图



 礼乐之大事 

其实,洗手不仅关乎个人身体清洁,更是一种重要礼仪,被称为“沃盥之礼”。

匜拥有双重身份:商周时期,匜既是日常水器,也是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之前的“沃盥礼”,即以匜浇水于手,清洁双手的仪式。


清代类书《古今图画集成》中关于匜的介


沃盥之礼不仅是祭祀的重要步骤,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礼节性行为。《仪礼·乡射礼》记载:“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这段话说明沃盥仪式是宴席上的重要一环。每逢举行饮酒礼,主人向宾客敬酒前,须要先洗手并洗爵,且须当面完成。


李唐(传)《晋文公复国图》(局部),绢本水墨,29.4×827cm,南宋

上文提到,每日晨起侍奉父母洗手洗脸,是子辈的分内之事。对父母如此,对师长亦然。《管子‧弟子职》就明确提出,晨起服侍老师盥漱是弟子必须遵从的规矩。

印坛巨擘赵叔孺篆书节录《弟子职》


可以说,清洁并非沃盥礼的主要目的。沃盥在乎确立并加强社会等级规范。洗手绝无小事,而是一种富于仪式感的行为,以增加祭礼和日常生活的庄严性。净手以示庄重这事,即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还留有痕迹。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涤荡心灵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抄经的仪轨之一:沐手敬书。


乾隆皇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本,末尾御书“沐手敬书”。



「 风雅之乐事 


如果你想在医学典籍插图中找到古人洗手的场景,多半要败兴而归。在仕女图和文会雅集图中倒留下了关于盥手为数不多的线索。在这些作品中,洗手与观花、赏画等风雅之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宋人所作《盥手观花图》,描绘了仕女在庭院赏花(一说插花)的场景。园中山石花丛参差,绿丝步障围出一片闺阁游戏之地。画中仕女在盥手之时,偏头细细端详方几上盛开的三朵牡丹。主人公慵懒的姿势、侍女手中精致的盛水金盆、精心布置的庭院——洗手这件事在画家笔下表现出一派优雅闲逸。


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绢本设色,30.3×32.5cm,南宋

洗手也在文人雅集图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宋人十八学士图》第四幅画轴描绘了宋人“四雅之一”的挂画活动。靑槐树荫下,四文士共赏一画。画面左边的主客盥手回眸,双目凝神观画,尽显士大夫的轻贵雅兴。盥手观画的文士与盥手观花的仕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两幅画中,盥手与人物的风雅情趣相结合,成为一种与闲日生活相伴的日常逸趣。


佚名《宋人十八学士图》,绢本设色,174.1×103.1cm,宋代


让我们再回到《浣月图》。画面中集合了弯腰捞水的仕女、盛水的斗型大缸、侍奉洗手的仆从等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一个对月盥手的绮丽画面。类似场景也出现在《金盆捞月图》中。勾栏庭院、水波摇曳下,仕女浸入水中的柔荑,手捧盥具的华服侍女——画中仕女是在洗手吗?


佚名《金盆捞月图》,绢本设色,187.2×140.1cm,明代


是,也不是。两幅画中的主人公的确都做了一个手完全浸入水中的动作,是谓“澡手”也。实际上,两幅画皆描绘了一个已经消失但无比雅致的赏月习俗。庭院花香馥郁,水声琅琮可爱。美人轻卷衣袖,掬一捧清泉,月点手中一颗珠。笔秃嘴拙,还是借于良史的佳作以飨诸君吧:“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湖北博物馆藏青花瑶池赏月瓷锺,“掬水月在手”成为仕女画题材出现在瓷器上。


古人虽注重保持手部干净,但这种对洁净的追求更多的还是一种生活礼仪与闲雅美学。毕竟,洗手能阻断病菌传播从而预防传染病的认知,是19世纪细菌学说发展之后的事了。


古人是否了解洗手的抗疫作用我们尚不得知,但读到这里的你一定非常清楚。2003年的非典时,前香港特首夫人董趙洪娉用六字箴言讲明了防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洗手!洗手!洗手!”如今疫情尚未平息,这一忠告依旧振聋发聩。今天,你认真洗手了吗?

 

编辑、文  王颐珊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680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