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CAFA专访 | 朱哲琴:静听,生、灭、聚、散

原创 2022-04-20

“精神与物质不是对立的

它们是能量的两面

它们相互转化作用

物质是精神的载体

精神在物质转化中

其能量被释放消解

能量的消解刺激进一步的精神活动

这样构成精神与物质间的能量生态”

                                                         ——朱哲琴


编者按:回顾历经延期和线上布展波折的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Yuan-er,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为主题,研究并呈现“院落”在中国文化空间层面中的不同意涵,回应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这一充满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反思、想象与探索的命题。


其中,声音艺术家朱哲琴应邀为中国国家馆特别创作并展出了声音艺术作品《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近年来,朱哲琴的声音艺术创作开始更多聚焦于,以多重媒介探索“能量”转换。作为艺术家自2014年以来创作的第07号声音艺术作品,《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以“声音作为建筑材质",试图跨越声音的时间维度与建筑空间的物理维度,通过“相位”,实现视觉方位/听觉相位的能量互动与转换,将人们思维定式中物质形态的建筑,演绎为发生在动态时空中的能量流。


朱哲琴参与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作品《院听四相》主视觉


“听院儿”,即“听建筑”,是一种感受主客体能量置换的过程。这一行为召唤观者在时间、声波、相位、能量流所构建的一座虚构的“听觉建筑”中,感受能量的流动、转化、聚合乃至生与灭。面对后疫情时代,生灭聚散不断发生的世界,朱哲琴试图以《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探讨精神能量与物质世界如何互动这一抽象、宏观却显得愈发紧要的问题——“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什么样的能量让我们来到今天,我们该重启什么样的能量,让这种能量把我们带往何处?”


如何将声音纳入建筑材质?如何想象去“聆听”一座建筑?面对艺讯网的采访,艺术家将从《院听四相》出发,阐释她如何经由声音装置,连接声波与相位、音乐与建筑,在时间与空间的能量交换中,连接人的精神与物质世界。


受访人丨朱哲琴

采访 | 孟希



您参与的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是“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的命题,其中,中国馆主题为“院儿—从最大到最小”(Yuan-er,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您的参展作品《院听四相》与这两重主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朱哲琴:这次中国馆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Yuan-er,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回应“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这一命题,展览提取了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中国建筑模型“院儿”及其居住生活形态来探讨人类共同生存活动的状态,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展望是切中主题和具有深远意义的。院儿是中国人对自然、人伦、审美、价值观在人居与自然之间贯彻天人合一的高度融合所呈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中和与普世的象征意味。


中国馆展览现场展陈了一百多位建筑师的设计方案。这些建筑物理的专业内容已经非常饱满。我想声音创作可以专注于建筑的抽象面,这也正是声音创作介入建筑的角色和意义。在展览的物理时空展开与之对应的能量与精神层面的关注与探寻。音乐与建筑有许多共通性,声音可以把物理空间抽象化。从这些潜在的能量流变去观察人的运动及能量对周围一切的影响。



展览现场



触发《院听四相》的灵感来自......?


朱哲琴:《院听四相》的创作灵感来自600岁的故宫。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原定于2020年5月开展,适逢故宫六百年。一开始中国馆的策展思路是以故宫-院儿这个概念延伸开的。而这个恢弘的时间维度启发了我的创作。一座穿越数百年时空的建筑院落群,作为实体建筑在完工的时候,它的物理属性就已经定格完成了。可是,建筑在时空中的生命才开始。


建筑的生命史中,其生命就是人在建筑物理空间运动所带来的能量及其转化生灭聚合流变所赋予的生命。它是活的,经历了生发、成长、蜕变与重生,并且还在生长中,它是一个生命体群组,个体汇聚成群体-能量流。它也许是对“院儿”展开的抽象演绎,也可能是对过去和未来的追塑、参与与想象。



谈一谈《院听四相》创作理念与作品结构,比如,该作品如何混合构造出作品的视觉与听觉层面?


朱哲琴:建筑构建的内部结构逻辑和音乐的建构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在声音创作中,“院儿”这一建筑模型就被抽象成了四面八方。我想将静态固态的展场演绎成一个动态时空。让声波通过相位来实现从听觉所体验的方位与距离。视觉方位-听觉相位进行转换并互动演绎起来。


我构想的《院听四相》是一部多相位现场互动的声音作品。运用前期和现场采样技术、数位编辑音响器材和电脑工作站,在展览空间进行多相位跨时空的声音互动,并以抽象的听觉“院儿”作为能量场的开放容器展开创作,将时间与运动基础频率作为载体,通过不同相位在双重时空的步态互动,感受并参与着能量的转化聚合生灭。


在这个大型的声音装置里,所见并不是所听!时间、声波、相位、能量流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听觉建筑,声音将建筑物抽象成四面八方,使封闭建筑的时空延展开了,而这里视觉和听觉是在不同维度展开的。




您曾表示《院听四相》并不是“听院”,而是倒装来的——“院听”,“院听”作和解?作品如何表达“院听”这一境界?


朱哲琴:建筑的迷人之处就是:主体、客体在时空中永远是一种并存与流变的关系。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所启发。也使我对能量在表象的静态和动态中的流变有更深一层的兴趣。


建筑是人为自己的生存所创造的容器。虽然人觉得自己是建筑的造物主,仿佛是建筑永远的主体,但是从大的时间尺度去看,个人却成为了建筑的客体。这样的一种角度和思路,反而能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物理建筑在大尺度的时空里所具有的生命与感应。


因此“院听四相”的创作是反向的。将静态的物理空间作为听觉主体。不是听院儿,是院儿听。不是人去听,是反过来,将院儿这个静态空间作为一个时空容器,让院儿用“听”去观察能量的生发、成长、起伏、流变与轮回……及其凝聚的力量,而这就是曾身历其中的人所赋予的。物理建筑不会说话,它是沉默的。它永远都在倾听。让进出往来的人说。它的生命是从它诞生那一刻,就是由每一个个体、汇聚成的群体在时间中进退往来演动的。也许也可以说:建筑就是能量的时空载体。


展览现场



作为一件声音艺术作品,它与其所处的建筑如何产生关系?又产生怎样的关系?声音如何作为建筑材质,构造“听觉建筑”?


朱哲琴:“建筑是静止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个声音作品其实是5分钟声音加上前后1分钟的静态休止,总共6分钟。我想通过将物理建筑转化成听觉建筑,以声音抽象化能量的生灭聚散变迁,用声音来观测运动的轨迹、速度、起落。


在这里,时间是刻度也是容器,是建筑、声音、人所相通共享的。空间转化在声音建筑里就是相位,可以实现视觉方位-听觉相位的互换演绎。“时间”和“相位”这两个要素实现了物理建筑的虚实转化与共享,成为现场听觉建筑的两大框架。


展览现场


“声波”就是建筑材料,包含了四种声音元素:时间、步态、人声、能量流。这次的人声脱离开表意的语句叙述,而是将声音解构成音节,进行矩阵的组合与排列。声波在现场形成点、线、面的运动和听觉感应。结合现场的建筑空间以及展览动线的安排现场声音相位排布做了大胆的设置,作为主要声音素材的“步态”采样,前期编排与现场观众的拾音步态随机互动,从而构建成活的可介入的动态声音建筑。


展览现场



“四相”即“时间—空间—运动—能量”四个维度,与西方物理学的三维维度相比,中国的维度表达似乎更为精神化,您近年来的声音艺术创作主要聚焦在这种精神化的能量,我们可以如何理解“能量”?


朱哲琴:《院听四相》英文:Coutyard in Four Phases;中文里的四相:时间—空间—运动—能量,四个维度相同又不同。我觉得用中文的“相”更准确。在西学里是用维度来表述空间,更偏向于物理世界。中国的相,虽然也指物理状态,却是一体两面的,更偏向精神性。


从物理学角度来考察生命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运动和能量来进行考虑的。能量是一切物质的构成。是人/物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与回应。能量在时间-空间-运动中产生,能量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熵”。生命以“负熵”为生,抵消其自身产生的熵增。运动-能量-熵是一体的。而决定运动、能量流向的却是人的意志。中国古人的道、以及“天人合一”是对物理世界的深刻认知理解所提出的平衡解决方案,并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精神和世界观,并影响着中国建筑的理念及方方面面。


建筑内外部



希望人们在作品中得到一种怎样的体验?观众们在现场怎样的回应?


朱哲琴:虽然展览延期了一年多,因为疫情的原因,整个布展和展期我们都无法前往现场,方案前后修改数次,在技术实现上也是根据条件的局限有所调整的。我们创作团队准备好了即便没有观众我们也要把我们能做的做出来。从有限的现场图片,我们目前并不知道现场的反应。我希望到展场的观者也是现场的作者!


建筑的物理面是静态的,它就是容器。是运动、能量和熵的载体。而我希望观众能感知到物理层面之下的东西。我们所共同生活的院儿空间,一切都是在时空中随着人的介入而改变着。在这里,一个个个体汇聚成能量流改变着世界和周围。


展览现场



在疫情以来造成的隔绝与封闭的大背景下,声音,或者说“能量”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朱哲琴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什么样的能量让我们来到今天,我们该重启什么样的能量,让这种能量把我们带往何处?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秘诀有赖于能量流的有序传递。有赖于运动-能量-熵的演动平衡。


高速、膨胀、多元、迭代、变革的今天……与两年疫情危机中恐惧、敏感、脆弱又似不堪一击的生命……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漠视回避的问题。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也是我做声音艺术以来,特别是这两年里内心一直在追问和寻味的……



图文资料致谢艺术家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朱哲琴

1358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