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MoCA校园行2022丨首场“艺术与未来”回顾&第二场“重溯年轻力”预告!

2022-04-19


“MoCA 校园行”是上海当代艺术馆建立馆校合作的重要项目,旨在拉近艺术馆与学生、学校的关系 ,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认识并走近艺术。


今年,MoCA 与同济大学联合,携手上海各大高校共同举办春季线上校园行,邀请多位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学者、时尚跨界人士以及资深媒体人,以最前沿的艺术与科技、传承与创新、生物艺术探索和可持续发展的时尚设计等主题,向未来发问,开展四场线上讲座。



首场回顾




MoCA 春季校园行线上讲座第一场于 4 月 11 日同各上海高校的学生与老师见面。在这场主题为“艺术与未来”的分享会中,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邀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导演、新媒体艺术家曹雨西,北京冬奥会动态雕塑艺术项目负责人、新媒体艺术家许毅博,以及 Dior 中国区资深副总裁、公关传讯徐茜,与大家分享作品的创作心得和对于艺术、科技、品牌跨界的观点与展望。


MoCA 春季校园行系列讲座第一场“艺术与未来”讲座嘉宾


作为开场,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首先向大家介绍了 MoCA 的“跨界+”理念,让同学们对 MoCA 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介绍 MoCA 的艺术理念


作为一个已经成立了 17 年的艺术馆,MoCA 一直尽心竭力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以新世代的眼光审视未来的艺术馆发展方向,积极融合新科技,在打破壁垒的同时拓宽艺术的边界,用跨界合作等方式让艺术迸发出新的火焰。


MoCA 审视自身,立足于世界,馆长孙文倩通过介绍一系列国际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时尚策展、动漫美学双年展等 MoCA 过往的案例向大家揭开了这座“没有墙”的艺术馆的神秘面纱。



接下来,新媒体艺术家许毅博和曹雨西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为北京 2022 冬奥会所创作的艺术项目,带大家走进了冬奥会台前幕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时刻。


在过去的官方大型活动或展馆中,国家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静态装置,此次许毅博团队为冬奥会崇礼馆制作的大型机械动态装置可谓是一大创新,也使机械动态装置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被大家所认识。团队将冬奥会主 Logo 拆解成 8 个笔画,排列组合后形成了 18 项运动的代表图形,在韵律和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笔画中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而中国文字和笔画的气质神韵也在逐渐显现。


冬奥会的主 Logo 逐渐演变为各项运动的典型动作


在谈及此次的创作心得时,许毅博还分享了自己与机械的“互动交流”。尽管制作机械动态装置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人与机械微妙的关联却可以消除过程中的“误差”,在相互磨合间促成了精彩的艺术作品,而这种过程往往也让艺术家陶醉于创作中。


机械动态装置的前期调试工作


进一步地,曹雨西则为大家“解密”了冬奥会开幕式中的视觉设计。在此次冬奥会中,曹雨西团队在总导演张艺谋、视效总监王志鸥的邀请和指导下与多家视效工作室一起参与负责制作前期所有创意环节,包括仪式前表演,雪花汇聚,五环展示,冰立方激光互动等节目板块视觉深化工作和仪式前表演视效后期制作工作。


曹雨西向大家讲解“雪花”的设计过程


曹雨西团队所设计的具有裸眼 3D 视觉效果的“冰面”


不论是裸眼 3D 的冰面,还是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动效,这些宛如电影大片的惊艳的视觉效果背后都离不开新媒体艺术的技术支持。表演区域中央的巨大 LED 屏幕相当于 16 个IMAX 屏幕的大小,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使用 LED 屏幕而非投影来呈现视觉。曹雨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冰面绘制的逻辑与过程,微小的像素点的变换形成了细腻的图形层次,从而形成了裸眼 3D 的效果。


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动态效果


曹雨西还额外分享了许多冬奥会的幕后花絮,以及自己与导演张艺谋共事的感受,他依据自己从事艺术行业的经历鼓励当下的大学生不畏挑战,保持期待,要用年轻力在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艺术形式,展现不同的艺术面貌。


讲座接下来按照两个大的内容板块对科技、艺术、品牌的跨界展开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嘉宾们不仅对艺术与品牌做出了更多元化的阐释,在层层递进的讲解中还让大家尽情地去思考和畅想艺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01

品牌艺术

WHEN BRAND MEETS ART


首先,Dior 中国区资深副总裁徐茜为大家剖析了 Dior 的艺术 DNA,介绍 Dior 一直以来与艺术的渊源。


早在上世纪 20 年代,Dior 先生就协助创办画廊,扶持了许多如今为人津津乐道的著名艺术家,如阿尔贝托 · 贾科梅蒂、萨尔瓦多 · 达利等。在 Dior 先生建立了自己的时尚王国后,艺术始终是一个关键性元素伴随他和他的品牌左右,不仅如此,21 世纪的 Dior 继续将其艺术命脉延承至世界各地,并于 2008 年打开了时尚与艺术在中国跨界办展的大门。


Dior 中国区资深副总裁、公关传讯徐茜为大家介绍 Dior 的艺术 DNA


2013 年,Dior 在 MoCA 举办了《迪奥精神》艺术展并参与了 MoCA 第一次校园行活动。直到今日,Dior 已与 MoCA 合作了数次大型展览,这让我们不仅深入了解到了 Dior 的工匠精神与艺术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经典时装屋在与中国艺术建立新的对话体系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于 MoCA 举办的 Dior 艺术展《迪奥精神》展览现场,2013


Q:

从艺术家的角度,如何平衡创作和商业跨界 ?


随着近年来艺术跨界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何平衡个人创作与商业跨界成为了许多艺术家需要考量的问题。曹雨西与许毅博都有相关品牌跨界合作的经验,这里,他们向大家分享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曹雨西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相互妥协的关系。尽管看起来像是甲方乙方这样的劳动生产关系,但他希望可以将合作的逻辑关系进行转换,使之成为藏家与藏品、藏家与艺术家的关系。而至于个人的创作自由,曹雨西提及了张艺谋导演的一句话:“创作从来没有自由。”对艺术家来说,创作的自由中存在着一种制约,它受到环境、资本、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约束,艺术与品牌的跨界合作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曹雨西 ✕ Louis Vitton


曹雨西 ✕ Audi ✕ Robert Report


许毅博认为,品牌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对艺术家足够的尊重,但是作为艺术家应当在合作中考虑媒介的使用,而媒介的使用也会在学生们不同的成长阶段产生变化。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后进入工作室,同学们更需要激发学科之外的创造力,武装创造力,而非武装知识。


许毅博团队敦煌沉浸式交互空间项目



02

科技想象下的未来艺术

ART SEEN BY TECHNOLOGY


当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触及到我们的生活时,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论是艺术家还是品牌,大家都在这股科技浪潮中发掘新的可能,想象着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徐茜首先向大家介绍了 Dior 是如何将科技融入进品牌文化。在艺术展览中,Dior 引入触控屏幕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如今更是使用 AI 技术制作虚拟人物。Dior 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拥抱新兴科技,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时装品牌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Dior AI 虚拟人物形象


Q:

全新科技如何帮助艺术创作突破自身边界 ?


接下来,两位艺术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分享了科技对艺术创作的改变。


曹雨西以作品《人工智能山水图》为主要案例,向同学们介绍背后的创作经历。他通过“训练” AI 技术进行风格化转移,使之可以学习模仿中国山水画大师的运笔和写意,在最终的呈现形式上他也使用了雕塑、曲面屏幕等突破了传统的二维。在科技的串联下,新媒体艺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搭配组合成了一套有趣的逻辑。


《人工智能山水图》系列作品,曹雨西,2020


许毅博则从科技的伦理层面上向同学们进一步阐释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他通过作品《透明社会:下一刻》分享了自己对于数字时代与社交媒体的想法。在智能数字时代,当我们窥探他人生活的同时,往往也能看到对于自身的反映,而这也向讲座的听众们抛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创造了数字信息,却又被自己的创造成果所掌控。


《透明社会:下一刻》,许毅博,2021


Q:

数字艺术,威胁还是新生?


随着讲座不断推进深入,我们以“数字艺术即将成为艺术未来图景的重大板块吗?威胁还是新生?”作为整场讲座的收尾。


通过前面的作品分享,同学们已然对新媒体艺术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艺术家们辩证地讨论了数字艺术的未来,引导大家独立思考。


曹雨西认为对自己来说,现代科技只是一个工具,它为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它无法取代人的创意和本能创作。


《千里江山图》,曹雨西,2015


许毅博更多地从技术伦理的层面来分析这一问题。人工智能更新了人类建立数据库的方式,但同时也重新定义了传统的劳动与生产。“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如今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像生活在一个“人工智能村”,只不过工作地点从工地变为了电脑。


《一》,许毅博,2022


受到疫情影响,于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展的《华园——自然回归城市》无法如期与大家见面。尽管疫情阻隔了我们与艺术的物理时空,但好在遗憾之外,现代科技帮助我们突破了重重困难,MoCA 也得以在这个艺术与科技搭建的想象空间中,同学生、老师重建交流。


在这段特殊时期,MoCA 带着艺术,找到了你。





第二场预告


2022 上海当代艺术馆春季线上校园行

第二场:重溯年轻力

2022.04.23 周六 15:00 敬请期待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艺术与未来

1861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