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演讲实录(5):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建设-吕军

原创 2022-04-06




2022年3月25日,由中国油画学会支持,奉贤博物馆主办,助艺文化、贝罗修复承办的“首届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线上举办。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主题,邀请国内国有和非国有收藏有油画作品的博物馆、美术馆,及其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艺术家,从事油画保护和修复的专家等,就油画收藏现状与藏品的保护利用展开交流与研讨,226名业内人士和爱好者通过腾讯会议参会,另有近2万人次观看直播。


会议经博物馆头条、文博头条、艺术怎样管的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直播平台全程直播,并提供视频回放。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3月25日 9:00-18:30


作为研讨会的一项学术成果,经演讲嘉宾授权,艺术怎样管将独家首发研讨会所有嘉宾的演讲图文实录(精校版),共计13篇。

需要视频和PPT的,请在文末加小助理微信申请获取。



作 者 简 介

吕 军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主任,教授,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学专家库专家,吉林省文物局文物博物馆专家库专家,吉林省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建设


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1



内涵认知

1.1 关于博物馆藏品
中国古代没有藏品概念,只有古物、古董等词汇。什么是博物馆藏品,这一问题在近代(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同样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个时期,很少有关于博物馆藏品概念的阐述研究。在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几本博物馆学方面的书籍中,几乎都没有博物馆藏品概念的论述。那个时候,在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曾昭燏、李济《博物馆》、荆三林《博物馆学大纲》这些论著中,经常使用的是:蒐(搜)集品、陈列品;博物馆材料、物品;研究品、博物馆物品。

图,演讲PPT,作者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确立和发展,我国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藏品的性质、属性、构成、身份确定、用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探讨了藏品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与其他博物馆构成因素的关系,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关系等问题,对博物馆藏品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拓展。

如:到80年代初,博物馆藏品等同于:文物和标本,也有使用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80年代中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9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藏品系博物馆收藏物的总称,只有那种能够反映人类和人类环境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才能成为博物馆物品。即博物馆收藏物、实物、博物馆物品的博物馆藏品概念。

图,《中国大百科全书 文物 博物馆》,网络

进入21世纪,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博物馆使命,博物馆工作环境、工作目标、工作内容都出现新变化,博物馆藏品的认识有了相应的新发展。表现在:
-在2000年,有学者提出:博物馆藏品是全面反映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及发展的实物证据,是信息载体;
-在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的修订,提出了“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博物馆藏品工作范畴。

本文认为: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这一提法,体现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把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藏品都包含在内。
-从藏品存在方式: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
-从藏品形态特征:有形的和无形的 、三维的和二维的;
-从藏品类别角度:文物、标本、科技成果/实物资料、非实物记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是关于藏品内涵的认知情况。

图,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网络

1.2 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
20世纪50年代以前:对藏品管理内涵的认识还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收集与保存;搜集和整理、制作和修理;收藏、保存;庋藏、分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开始总结藏品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研究。有关概念包括
-《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化部文物局,1985年):蒐集/保管(管理、保护、修复、文物复制和标本制作);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化部,1986年):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提供使用;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1993年):搜集、接收、鉴选、登记、定级、分类、编目建档、库房管理、注销和统计、保护(技术);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2001年):征集、鉴定和管理;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北京博物馆学会编,2012年):藏品搜集、接收和鉴选、藏品登记、藏品定级、分类、编目与建档、藏品注销与统计、藏品安全利用;

文本认为:藏品管理是藏品保管、保护、整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或可进一步完善为:藏品收藏保存、管理保护、整理研究、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图,藏品管理的内涵,编者制


2



理论建设基础

我国古代历朝都有古物的正式集藏之所。从商周以来,历代的古物都藏于内府,并有专官保藏国家典策、庙堂重器。据文献记载,老子就是守藏室之官吏。


2.1 古代的收藏、鉴赏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收藏活动,也设有保存设施。如古代纪念性祠堂、画像陈列馆、宫室、朝庙、武库、园囿等。其中著名者如:周代:玉府、天府(关于玉府、天府,查《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周礼》中记载:“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春秋时期的孔子庙堂,秦汉时期的上林苑、麒麟阁,隋代有秒楷台、宝迹台,唐代有弘文馆、凌烟阁,宋代有稽古阁、博古阁、尚古阁“三阁”,明清时期的功臣庙、南薰殿、武英殿等等,都是收藏之所。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中国古代也产生了很多收藏家,比较著名的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等。同时,还有鉴赏著录,对古物的分类(石玉、法书、绘画、鼎彝礼器等等)。大量的著述如

-宋代:《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宣和书谱》《宣和画谱》

-元代:《集古玉图》

-明代:《格古要论》

-清代:“西清四鉴”(《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石渠宝笈》

图,《宣和画谱》卷八 ·  番族 ·  李赞华  元大德刻本,匡时拍卖


古人对文物的收藏、鉴赏及诸多的文物著录,为我们近现代对文物藏品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及史料基础,是很难得的宝贵经验。


2.2 近代的博物馆管理

由于历代收藏家的精心收藏,使得祖国的历史文物能流传下来,进入博物馆,奠定了近代博物馆及其藏品管理的发展基础。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建中国近代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展了藏品分类;藏品的编目、著录工作;藏品收藏室;藏品库房管理;管理人员的分工等。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独立开办的公共博物馆。


图,南通博物苑,网络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开展了藏品保管相关工作:点验接收、建立库房、建立藏品账目、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部分文物的修复、审查鉴定等。


博物馆藏品管理经验总结阐述,如曾昭燏《论博物馆的收集政策》提出博物馆要有系统、有选择地收集。在今天仍然适用。


2.3 现代博物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为藏品管理理论建设创造重要条件。

  • 博物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2020年底,5788座博物馆;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开展十大精品评选等;

  • 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的增长:108,154,907件(套)[1.08亿余件(套)](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 馆藏文物数量的增加:40,000,000件(套)[四千万件(套)];

  • 博物馆硬件条件的改善与建设发展:馆舍的改扩建和新建,如20世纪80年代,新建了种类各异的小型博物馆;90年代中期,改扩建和新建了一大批大型的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硬件建设和设施更新进步巨大;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 博物馆发展呈现多元化,主要表现在:

    -办馆主体多元化:国家办、部门办、行业办、集体办、私人办的多元化格局;

    -博物馆类型多样化:经济类、文化类、军事类、政法类、民族民俗类、科技类等。

  • 新兴科技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智慧博物馆等。



3



理论建设过程

3.1 古代的萌芽
在古代的收藏实践中,产生了管理意识,使中国古代成为藏品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从宋代开始,直到明清,对文物藏品的管理已经跨过了单纯收藏的界限,不仅开始了对文物的著录、分类、鉴定等研究工作,还积累了文物保护技术和保存方法,这就迈出了对文物藏品进行管理的重要一步。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3.2 近代的雏形

张謇的理论观点:张謇在创办南通博物苑的时候,提出了博物馆收藏目的、收藏范围,对博物馆藏品收藏库房条件、管理办法及管理人员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是我国近代意义上的藏品管理理论。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实践,包括:点验接收、建立库房、建立藏品账目、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部分文物的修复、审查鉴定等。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保管工作初具规模,从而奠定了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使其具有了雏形。

图,故宫博物院藏品信息,官网

3.2 现代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文博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关博物馆工作及藏品管理的条例、法规,使得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藏品管理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也得到探讨、研究和发展。


1956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提出著名的“三性二务”论: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1986年,国家文化部颁发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把藏品管理范畴进行了更广泛地扩展,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理论观点,即“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还对保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藏品的库房条件及库房管理工作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定。同时还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


图,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网络

地址: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1661/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从藏品的库房管理、到保管工作程序、到藏品的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以及对藏品的科学保护等角度出发,对藏品管理进行探讨,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藏品管理理论,标志着我国对文物藏品管理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4



理论建设路径


4.1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首次颁布,2017年修正)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化部,1986年)
-《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2005年)
-《博物馆条例》(国务院,2015年)

4.2 指导性及学术性成果的产生
主要有: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编,1993年)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北京博物馆学会编,2012年)
-《博物馆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编,2021年)
-《博物馆藏品保管文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中国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委员会编,2001年)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学术成果,吕军著,2020年)

图,《博物馆藏品管理学》,吕军著,网络(点击图片可购买↑↑↑)

4.3 理论与实践融合成果的丰富
数百项规范与标准的发布,主要有
-《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WW/T0018—2008)
-《馆藏文物展览点交规范》(WW/T0019—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13)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0069—201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
-《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范》(国家文物局,2021年)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
-《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国家文物局,2003年)
-《古籍定级标准》(文化部,2006年)
-《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文化部,2006年)
-《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2009年)
-《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2011年)
-《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2014年)
-《国有馆藏文物退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文物局,2018年)



5



博物馆藏品管理理论


归纳总结来看,当前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5.1 博物馆的使命

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利用 (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5.2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根据宗旨、定位、发展方向,按一定标准,有计划搜集并履行一定手续而入藏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有关文物、自然标本、科技成果或实物资料等,也应当包括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藏品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产,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3 博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实现其收藏机构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博物馆对藏品进行保管保护,整理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其目的是藏品的永久保存,并为提供利用创造方便条件。


图,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官网

-全文完-




我们诚邀有油画收藏的博物馆、艺术机构、或从事油画收藏与保护有关的从业人员,加入【藏品科学保护】学术交流群

扫码联系工作人员,获取资料,申请入群

- E n 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怎样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油画修复

1728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