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捡破烂一年赚800亿!21世纪“最后一桶金”在哪?

原创 2022-04-13

第3502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期,河南许昌大周镇凭借#靠捡破烂一年赚800亿#的新闻,空降微博话题热搜榜。不得不感叹,河南不仅文旅玩得溜儿,在“捡漏”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而由此投射出来的废品回收产业发展历程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废品江湖,实际上潜能巨大。如今,有更多的人正尝试在这“隐秘的角落”里,潜心挖掘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



作者 梁鑫(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

 

意大利诗人但丁或许没想到,他几百年前写下的这句至理名言,在“垃圾分类的后时代”里,一度被有识之士奉为圭臬,转化出了巨大能量。

 

近期,河南许昌大周镇凭借#靠捡破烂一年赚800亿#的新闻,空降微博话题热搜榜。要知道,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的贫困县一年GDP至多200亿。如果湖北一个县级市年GDP能达800亿,已经可以排上全国百强县了。

 


据报道,该镇经过40年的发展,现有4万多人从事着废旧金属回收业务;已拥有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4个产业集群,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

 

不得不感叹,河南不仅文旅玩得溜儿,在“捡漏”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

 

显然,大周镇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迅猛发展,揭示了当下“废品回收业”的巨大潜能——实际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


传说般的存在

“含金量”极高的废品回收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废品江湖的开拓史,由来已久。

 

2001到2011年,被称为废品行业崛起的“黄金十年”。《北京日报》在2006年曾报道《“扒拉族”一年扒走30个亿》。文中记录了“北京社科院调查估计,大约有10万人在捡破烂,另外还有20万人从事废品回收。每年,这些‘扒拉族’能从北京捡走30亿元”。

 


可见,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弃如敝履的废品,却在别处撑起了另一番不同的天地。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回收了中国30%的铝制品,60%~80%的电子废弃物,90%以上的家庭废品,从业者们为循环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为财政节省几十亿垃圾处理开支。

 

艾媒咨询指出,随着再生资源行业趋向规范化,头部企业正加快发展,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在早期发家的一批入局者里,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孔夫子旧书网。

 

孔夫子旧书网成立于2002年,比淘宝还大一岁。该平台业务主力军的第一梯队,是驻守在各个大院或高校和主要社区的拾荒者,他们负责从垃圾堆里把书或者手稿分拣出来。

 

就这样,孔网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世界里,靠着“回收旧书”另辟蹊径,站稳了脚跟。其本身恰恰就在力证,废品回收行业是一个“传说般的存在”。

 
 △孔网显示的主营业务覆盖面十分广泛
 

近年来,不只是闲鱼、转转、爱回收等电商平台,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瓜分二手回收市场。抖音和快手两大流量平台的下场动作引人注目,两者都有望在绿色循环经济背景下,实现更多元化的业务探索。

 

化腐朽为神奇

文化产业也能“变废为宝”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烟蒂”论在金融领域广泛流传,“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

 

此前,有数据预测,垃圾分类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链规模可达2000亿元。

 

其实,对于文化产业领域来说,“雪茄烟蒂论”也十分行之有效。通过对废品的二度加工,“化腐朽为神奇”正在成为一种特别的价值转化方式。

 

“废品+直播”方面,得益于短视频平台眼球经济的火热,“拾荒系网红”横空出世。

 

一位“90后”up主刘阿楠因拍摄自己收废品的日常火了。视频里,他幽默地自称是“再生资源大中华地区执行总裁”,常常一边教网友怎么鉴别各类废品,一边上演“脱口秀”。短短一年多时间,他在抖音的粉丝体量达到了千万级。

 


大家熟知的“手工耿”也是“拾荒系”代表人物。其独树一帜的手工品属性,收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买家。最初让他火起来的,是一只用废管钳做的蚂蚱。就是这只硬核的节肢动物,让手工耿确定了出品风格——不求最叼,但求最“废”。“废”不仅是他所追求的“无用之用”风格,也包涵着他对废品再利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

 


“废品+文旅”方面,不少城市正在开展有益探索,“废品艺术展”“废品文创中心”纷纷落地。

 

2020年1月,《“故宫零废弃”垃圾分类项目合作备忘录》诞生,故宫博物院计划在两年时间里,逐步推进“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举措,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

 

据统计,故宫垃圾分类回收率平均值达到45%,人均垃圾减量率达到89.2%,每年总碳减排量相当于7719棵树一年吸收的碳汇量。这场绿色行动直接带动了约3000位故宫工作人员、1100万人次观众和4万名导游加入。人们从艺术实践中参与公共议题,从观念上重新思考并探索“垃圾”的意义。

 

△当代环保装置艺术家史玉龙和他的团队,利用从故宫博物院内收集到的废弃纸箱和废弃瓶盖,通过拼接绘色的方式制作出了一件“零废弃”版的《千里江山图》。
 

2021年,“拾尚创新嘉+”文创中心环保时尚文创馆启用。作为上海首家开在垃圾场里的文创中心,这里不仅整洁明亮无异味,还处处藏着惊喜。馆内设置了分拣区、展览区、二手置换区、阅览室等。游客们在体验垃圾分类的同时,还能进行旧物二次交换,通过可回收物得到的积分可以兑换其他日用品。

 

△由600个牛奶纸盒所制成的座椅

 

不难看出,与废品回收行业那种硬核、直观的经济回报率所不同的是,文化产业更加注重在后端,寻找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产业链延链的可能性。


21世纪“最后一桶金”

文化创意让存量变增量

诚然,现代工业发展加速了消费和生产的速度。物品需要被更快地抛弃,生产才能实现更快的更新换代。

 

法国著名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开篇点明,“消费逻辑建立起人与商品之间短暂而瞬息、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关系,物的废弃、死亡成为必然”。

 

有人曾经将文化产业喻为21世纪“最后一桶金”,即其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对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分析,结合“双碳”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含义和特征在逐步深化,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外延都将发生改变。其背后的意义,对于废品回收行业来说,至少会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思维的加入,有助于解决部分废品回收行业的痛点,优化行业生态。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废品回收行业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体系简陋等问题。大多数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生产工艺质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差。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废品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和有关平台服务模式逐步成熟。

 

借鉴文化创意产业的“破壁”经验,废品回收行业将进一步增强风险抗压力、市场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其生态文化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会得到凸显。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集回收、分拣、集散、再生设计、创意营销为一体的资源回收体系,或将逐步成型。

 

其次,文化创意创新能力是废品回收行业将存量转为增量,有效提高行业天花板的途径之一。

 

城市垃圾分类时代已经到来,触发行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重新认识垃圾与废品再生之间的关系。创意创新能力相对废品回收行业来讲,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更代表了一种关乎发展的价值导向。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公共艺术展览《余物新秩序Trash New Order》的展品
 

文化产业的逻辑核心是文化异质性消费,供应的文化产品差异越显著则溢价越高。这实质上是废品废料等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低碳经济。

 

在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当下,废品回收行业的下半场悄然开启。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有赋能属性的“中转集散站”,将赋予“废品+”市场别样的新价值。


结语


事实上,“废品回收”不仅是指收废品人的业务行为,更是指我们所有人的,与废品息息相关的社会日常。

 

在豆瓣,有一个“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在那里聚集了59525名热爱捡拾“无用良品”的豆友们,他们以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恋物欲泛滥的时代,重构人、物品、环境三者之间的纽带。

 

由此,应当反思,废品的再生,的确应该离产业近一点,但同时,更需要离我们的生活近一点。

 

参考资料

1.房煜,十亿消费者,《孔夫子,一朵二手奇葩》

2.王灿,潇湘晨报,《90后小伙边捡废品边说脱口秀1000万粉丝“云监工”》

3.李凤亮、古珍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碳”视野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路径与价值》




 话题互动 

您对废品回收行业加入文化创意产业思维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社群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梁鑫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 市场行情

136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