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2022“浙浪潮”导演大会顺利闭幕

2022-04-11



4月10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电影局)、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承办的浙江青年电影周的重要活动之一——2022“浙浪潮”导演大会正式落下帷幕。


今年的大会由“浙浪潮”电影学术展映浙浪潮”创作与学术主题论坛两大板块组成,在4天时间里共进行以浙江地区以及国内青年导演为主的优秀作品分批展映16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30余位导演等主创、学者与嘉宾共同参与映后和学术论坛交流。



开幕首日举行了“浙江省电影导演人才培研基地”挂牌仪式。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为基地授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徐小明作为代表接牌。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胡智锋在线上发来贺词。





2022“浙浪潮”导演大会开幕掠影


在授牌仪式结束后,首场关于中国诗性电影学术的研讨会便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电影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围绕电影诗性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生长、发展与推演,并聚焦当下的电影创作在时代中的拓展与变迁。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编剧周佳鹂认为今天或许是一个恰当的时刻,重新谈论诗性电影,并把诗性电影作为一个方法,从理论层面不断重返东西方电影史的关键时刻,去重新看待那些曾经唤醒我们对电影认知的文本和理论。著名导演、监制、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徐小明鼓励大家努力表达自我意识,探索电影的可能性,在创作上可以透过电影这条路上的先行者的实践探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和美学表达。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佳鹂主持本次活动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指出中国电影的大格局中,艺术电影、诗性电影,青年电影不可或缺,大有可为。教育部戏剧影视学教指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周星谈到,诗意是艺术审美的高贵品质,诗性电影应该是在鼓励创作者有一种个性的追求,鼓励人的情感和电影之间产生共鸣。




青年导演、编剧祝新表示对重新回到母校讨论电影感到荣幸,他回忆自己的创作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崎岖,但也在这种历险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希望这份力量也可以照亮其他创作者们前行的道路。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诗性电影应该对生活有新发现,对人性有独特思考,并采用电影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呈现出来,形成对话的空间、良性的互动,寻找更大层面的共情、共鸣和共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进行一种诗性思维、诗性气质和诗性表达。




著名导演、编剧李睿珺导演提到作为创作者,要把自身对生命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知转化成文字,再从文字转化成影像,传递给更多人。电影创作的过程就像是写下一首诗的过程,文字之于诗歌,就像镜头在电影中构成的蒙太奇。观众从镜头组接中感知到的复杂感受,正是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差异,构成了电影诗性的部分。





4月8日下午的两场论坛在主题上连接紧密,相应成趣,众多嘉宾深度探讨了中国艺术电影从教育到创作再到市场的过程。


圆桌会议《中国艺术电影的作者意识与美学建构》在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付帆的主持下开场,他提出作者电影随着近30年的发展,结合中国本土的土壤和文化生长出了多元形态。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智海指出中国美术学院是基于美术背景进入电影领域,一直希望建立电影的沃土文化,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教育手法也会培养出不同的电影人。



著名导演、编剧万玛才旦认为在拥有电影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后,再返回电影教学十分重要。国内很多大学的电影学习来自文学系和传媒学院里的电影编导专业,但师资力量是非常紧缺,也没有专业实践机会。一个专业的电影院校应该同时有理论的传输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践教学,老师在创作过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实践当中,让他们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




作为创作者与实践者,李睿珺、耿军、雎安奇、张献民、黄旭峰、潘志琪、拉华加、仇晟、祝新等众多嘉宾从导演、编剧、艺术家、学者、制片人等不同身份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关于作者意识与美学建构的经历与观点,多角度地探讨了从影像教育到真正创作的认识。中国电影资料馆原馆长、国家一级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红星与青年电影制片人杨城、王磊以线上的方式共同参与了本次论坛。




就在上一场圆桌的热情还未散去之际,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导演杜海滨与众多嘉宾沿着创作之路,继续探讨在创作条件与观看环境剧变的当下,该如何寻找题材,怎样搭建团队,以及拍摄会碰到哪些困境,还有成本有限的艺术电影如何在播放平台与观看端口的多元化现状中找寻出路,也希望通过更多当下的产业现状实例,为中国的创作与宣发提供某种方法。




青年制片人黄旭峰表示电影作为商品的这一属性本身决定了它的商业性质,所以他更赞同“电影要被更多人看到”,这也就决定了年轻创作者如果想成为一个坚持自我表达的导演,必须要学会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资源条件完成创作。青年制片人王磊提到自己作为制片人,也在为电影作品在宣发方面还有进入市场后尽量地做一些补足,一方面是提高制片人自己的能力和水准,另一方面是让导演在创作之外更重视市场宣发这一块的工作。


刘祖昊仲晴暄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代表也在下午的两场论坛会议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与经历。




在精彩纷呈的学术研讨会场之外,16场不同的创作类型、内容方向和艺术风格的影像作品有序展映,20余位导演等主创和学者嘉宾还有众多现场的观众在每场放映后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青年导演仇晟称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的长片首作《郊区的鸟》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童年的生活体验,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他寻找自己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关联的过程;《东北虎》导演耿军分享了这部电影从剧本撰写到进入电影节参加创投,再到拍完后经历疫情影响,最终克服困难做完电影的种种回忆,同时还解答了许多关于与选角、演员的表演力度以及在现场的磨合问题。





著名导演、艺术家雎安奇谈到自己拍《北京的风很大》的时候还处在胶片时代的尾声,但自己一直希望展现一些“破坏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反电影的”,或是“观念先行”的,这也是他持续创作一些和当代艺术有关的作品的源动力;面对观众提到的剧本创作细节是如何塑造的问题,正在创作新剧本的青年导演鹏飞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解答自己在拍摄《又见奈良》之前曾前往日本当地体验生活,以及进行社会调查还有历史考证的时候,得到了非常多的感悟和惊喜,这些也都是编剧难以编出,并且都是需要扎实的调查和走访才能写出的。





力图探讨中国诗性电影,希望团结新锐导演群体,深挖浙江在地题材,这是“浙浪潮”导演大会的举办初心,在未来,与众多电影界的实践者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努力,让文化的“浙浪潮”在新时代重新激起滔天巨浪,让电影的新浪潮在浙江大地上掀起波澜。





本届2022“浙浪潮”导演大会组委会在活动举办前后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依照最新的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保障大会的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同时,关于创作与学术论坛以及学术展映交流环节的更多精彩内容仍在整理中,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浙浪潮”导演大会









 来 源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

 编 辑 |庞   洋 闫博文 谢嘉懿
 审 核 |丁红旗 刘智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 NEWS CENTER

 CAA融媒体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影像艺术 学术主题 动画艺术学院

1420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