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新展“文与匠”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共展出杨福东、展望和赵赵三位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影像以及架上绘画等近20件作品。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与匠人就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诠释。从《考工记》、《天工开物》到《废艺斋集稿》的记载中,历史上文人的真知灼见和才情诗意与匠人的创造性和绝技巧手结合造就出的传世精品不胜枚举。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展望6米高的新作《有限/无限1#》将首次对公众亮相,以及艺术家杨福东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愚公移山》则是在北京的首映,赵赵也将带来数张全新作品。从自然园林中挺拔的雕塑,到美术馆中营造的园林小景,再到怀旧与唯美并峙的诗意空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里延续至今的文人生活,共同探讨“工匠精神”在当下的价值,重识“文”与“匠”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如策展人崔灿灿在展览序言中的叙述: “文人”和“匠人”是古代社会中两种身份描述,有着各自的使命和渊源。文人对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为代表和重要的人文传统,“文人精神”的延续成为中国文化渊源的象征。自古以来匠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无数,他们创造了从青铜器、玉器、瓷器、家具乃至建筑等中国各个时期辉煌的文明。他们对应的便是今天各种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和科技实践者,它在传统社会里秉持着对创造、制作、工艺和手法的探讨,也是中国最早对科学与技术的理性精神的理解。在独尊儒家的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于对“文人”、“君子”、“士绅”阶层的推崇,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的工匠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和提升。匠人精神逐渐消逝,整个文明里对精准与工艺的追求、对意志力和信念的崇尚,对科学和现代的追求也逐渐停滞,“匠”的意义走向了衰败。本次展览在南池子美术馆这样一个还原了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环境中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与匠”这两种因素和彼此的兴盛,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展览邀请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和艺术实践,重返工匠的当代价值,展现文人传统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展览的空间感受仿造中国古代园林的厅堂陈列,保留这座明清庭院中一楼正厅与院落的感受,例如传统空间中对条案、方桌、镇石、圈椅之间的关系。靠近庭院的窗户全部打开,让春光与和风洒入厅堂,自然与院落有了最恰当的结合。水池正中摆放的是展望最新创作的一件运用现代数学运算得出的无限二分之一的雕塑《 有限/无限1#》,这件作品与池边传统的假山石,形成文石与科学之物的对比。正厅中,仿造传统的摆设布局,却被换上未来科技的“造物”,有着“既不是这般,又不是那样”的感受。观众置于其间,穿越时空,来到一座由科学和工匠精神组成的现代桃花源。展望 有限/无限1# 不锈钢 610×205×210cm 2021
其中,与展览同名的现成品装置《文与匠》尤其令人拍案叫绝。这件作品中央是一把中国传统的太师椅,是展望在工作室常用的座椅;围绕在周围的20多把形状材质各异的椅凳则是展望工作室工人平时制作作品时使用的椅子,这些椅子纯粹是工人为了方便干活而临时制作,完全是以实用为导向而存在性。处于两种逻辑下制作的椅子,它们之间的美学和形式非常不同,太师椅象征这中国文人精神和权力,周围的椅凳则象征着工匠的实用精神,这来自于两种创造逻辑、文明和需求,完美地阐释了展览主题中“文于匠”的关系。展望 文与匠 装置、现成品 尺寸可变 2022
艺术家赵赵带来的作品包括绘画作品“春笋”系列和装置作品《绑在树干上的玉玦龙》。《绑在树干上的玉玦龙》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更遥远的历史,在器物的创造中投射的信仰,“工匠”最初的产生。春笋系列又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古代文人之外的世界。与古代文人对竹子的审美和象征人格高尚、清雅脱俗的精神寄托不同,赵赵虽然沿用的咏物言志的传统,却更为歌颂“竹笋”在破土而出时顽强的生命力,在泥土中孕育的力量,不确定的生长的可能性。竹笋的张力,沉闷的成长,在四季流转的岁月交替中成为现代工匠“以物言志”的象征。赵赵 作品现场图
《愚公移山》是杨福东在2016年拍摄的一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它源自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则神话传说,传说中愚公一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山挪走的故事。后世,国画大师徐悲鸿画过一张《愚公移山》成为抗战时期的经典作品。同一种精神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现实中,有着不同的叙事结构和生动形象。杨福东借此故事,以黑白影像的美学风格,展开了对人性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的诗意反思,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古代传说。
这件影像作品与这座庭院之间,亦有着一层“意会”的关系。窗外的城市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而屋内的景致却像是定格于明清时代的瞬间。一部源于遥远历史的作品,一个有着数千年流传的寓言,一个用现代精神完成的古代庭院,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它是一次都市生活的意外,还是我们往复循环,苦苦思索的旧梦?我们又将如何看待片中在山里生活的母亲,有些神经质的愚公,代表着希望去往下一段旅程中的都市人,各自所处的时空和最终交汇在同一场景中的劳作?于是,愚公如匠人一般的执念和持之以恒的劳动,在如今乏味和平庸的生活中,再次成为一则神话,成了匠人精神的写照。他们终其一生,缓慢、沉思和独处的岁月,日复一日的劳动,延续数百代的信念,在诗意沉默的影像中恍然如梦,化作展览的尾声。
“文与匠”讲述了一个延续至今的文化故事,它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却也因时代与语境的变更,技与艺的相呼映照,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新生,重识两者的价值。
杨福东,197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从九十年代末起,杨福东就开始从事影像作品的创作。无论是摄影、绘画、电影还是装置,均以多重的文化透视、交错的时空体验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觉诠释。杨福东凭借其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多场展览,泰国双年展·呵叻(2021);苏州博物馆(2019),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17);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201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3);利物浦泰特美术馆(2007);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4);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3)等。他也参展了第12届里昂双年展(2013);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2010);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7);第五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利物浦双年展(2004);第5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3);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2002);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第7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1)等。同时,在国际著名的艺术机构和画廊举办个展有杨福东个展包括“无限的山峰”,香格纳画廊,上海(2020);“明日早朝”,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8)等。1962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为一个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家,雕塑家,展望的作品特征建立在观念艺术与物体材料的关系上而非单向度的,并提供了最初的观念性雕塑范本,不锈钢拓制的《假山石》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近年作品在与科学思维的结合上有了新的突破。批评家黄专曾对展望的作品特征这样描述:展望的艺术有着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问题的特质,他的艺术实验像是一场在趣味、心性和感官世界中不断寻找平衡的智 力游戏,它不断带来惊喜和高潮但却从来不提供清晰的答案,他是少数几位在自己设置的艺术问题中进行独立工作的艺术家之一。赵赵1982年生于中国新疆,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洛杉矶。他在作品中运用多种媒介对现实题材以及艺术形态进行转换,着重探讨个体意识与其所处的社会领域的关系。他在创作中关注并展现处于多元文化影响下人类内心的微妙变化。其作品中出现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概念,暗喻当今全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同时作品也反应了他对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相互并存的态度。近年来,赵赵大胆激进的艺术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他在上海龙美术馆、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基金会、北京松美术馆、北京南池子美术馆、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日本三潴画廊、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等机构举办过个展与个人项目。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小城之春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一山、姜波、厉槟源、刘韡、刘港顺、刘建华、李青、李季、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尹朝阳、袁运生、宗宁、政纯办、张玥、张永和、赵赵等。
获取国内外艺术教育资讯及课程
请关注“库艺术教育”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