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演讲实录(6):文物修复的问题及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概述-张晓彤
-
原创 2022-04-08
2022年3月25日,由中国油画学会支持,奉贤博物馆主办,助艺文化、贝罗修复承办的“首届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于线上举办。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油画藏品现状与保护”主题,邀请国内国有和非国有收藏有油画作品的博物馆、美术馆,及其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艺术家,从事油画保护和修复的专家等,就油画收藏现状与藏品的保护利用展开交流与研讨,226名业内人士和爱好者通过腾讯会议参会,另有近2万人次观看直播。
作 者 简 介
张 晓 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育培训学院副教务长,研究馆员,文物保护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版)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文物修复的问题及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概述
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2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人社部联合颁布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个标准的诞生,标志着文物修复师-这个事关国家历史文化财产安全的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标准的诞生过程,经历了理论辨析、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一系列尝试。标准的制定是对优秀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也是对我们文物修复中存在的错误疏漏的反思和警醒。
事实上,标准来源于实践,标准的内容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一一对应。如修复原则与标准中的职业守则相对应,技术流程和工作要求相对应,多学科融合的素质要求和应掌握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等。《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布,意味着这一职业的进步、彰显事业的发展,以及从文物修复角度体现的文化自信。
本次会议我将就文物修复中存在和隐含的问题,强调文物修复所需要的立场和态度,说明职业文物修复师应该达到的素养和水平。在文物修复工作中不同环节都存在这样那样需要注意的问题,时间所限,说其中的几点。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文物修复的问题
调查与记录
文物修复技术
文物修复原则
价值研究
第二部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究
文物修复师职业体系演变
文物修复师职业制度研发过程
标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
文物修复的问题
1 调查与记录
在标准中,工作要求部分的第一个职业功能就是现状调查。
调查和记录是文物修复工作的开端,但是这部分工作很容易被忽视或轻视。对于油画可能还好,它基本上是馆藏为主,环境基本可控。但是,如果对象是古建筑或者壁画、彩塑、遗址、石窟寺等等,它的调查可能涉及的问题会更多,记录方式也更复杂。
图,文物修复调查和记录内容,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调查是开展文物修复工作的最基础、最重要、最先行的工作,因为调查的深度和精度会影响未来的方案设计是否准确、技术实施是否到位、修复成果是否真实等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
这是我多年前带得一个石质文物修复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有这样不同标号、不同保管单位的两件文物,放入我院两间不同的实验室里。在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这两件文物的断茬相当吻合,我和学员一起把两件文物放在一起,对接上以后发现确实是一件文物,后经颜料的检测分析也确认了一致性。(如下图)
图,石质文物,作者提供
这个案例说明,调查是否正确是完完全全会影响文物本身的真实性,以及修复结果的真实性。像这样的案例,在我教学中就能够遇到的话,我个人认为它应该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对于标准而言,现状调查是一个单独的职业功能。也就是说,掌握这项技能就可以做文物修复师的部分工作,甚至可以独立职业。这就体现了把现状调查功能加入到文物修复师体系中的意义。
1.2 病害调查
随着摄影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在绘制病害图的时候并不去现场,而是基于高清照片做病害图。但我们一直强调手绘病害图和电脑制图不可偏废,因为在现场手绘病害图是为了对病害进行更真切、更深层次的认识。
比如这张图片(如下图右),它是一张壁画照片。垂直视角下,看到的都是裂隙、污染等等,但实际上它最严重的病害是空鼓。对于空鼓病害,我们需要在现场打侧光、拿敲击锤或者是用手指轻轻的敲才能判断,这是坐在电脑前面无法解决的。再比如变色,也是要在现场观察、整体评估之后才能定义,而不是从图片上就能判定。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所以,病害调查的真正意义是我们能够深度认识文物的保存现状,科学判断病害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对着高科技产品去做现状调查。文物修复师在调查阶段就强调一定要在现场,一定要实事求是。如果文物修复师没有对现状的充分认识,就没有后期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以及最后的本体修复。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对于病害识别,现在除了肉眼观察之外也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彩塑,它的表面很厚,那么内部骨架的病害就需要借助内窥镜来检测。另外,对历史上的干预过程或者现象,可能还需要其他光学仪器设备来帮助我们获得信息。
图,用内窥镜检测彩塑内部病害,作者提供
比如在做壁画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肉眼乍看下它的保存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通过显微观察,我们发现它的龟裂是广泛存在的。这些龟裂可能是由于粘接物的老化导致的,颜料已经慢慢开始脱落、分离。
1.3 环境调查
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环境调查非常重要。不是仅在现场支了温湿度探头就可以了。由于病害机理分析是必须跟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因此环境影响因素的调查也是需要深入细致的。比如古建筑局部的漏光、瞬时积水等因素,是造成颜料层褪色或酥碱等病害发生的诱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去解释文物劣化的机理,并消除这些环境影响因素,让本体更好地留存。
提及修复,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观念:“管他什么病害,修复就上手修就好了,手艺好就行了。”但是,如果对于病害认识不清的话,修复有可能意味着对历史信息的删除、遮盖,甚至是破坏。
所以说,详细而准确的调查是文物修复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对文物最负责任的行为,是对历史最深沉的致敬。
2 文物修复技术
2.1 修复干预的程度
目前,面对一件破损文物,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
1,什么都不做
2,修复并让损坏部分可辨别
3,重修如初,原有损坏部分不可辨别
举一个例子,在讨论某瓷瓶修复的时候,修复专家李奇老师发现器物本体上留有以前修复时候用的竹钉,用X光观察发现竹钉已经插入本体。像这样的情况,很多二次修复就会把它去掉或遮盖,但我们认为去掉的话是不够理性,也不够尊重修复历史的。最终李奇老师用亚克力补全了缺失的部分,观众可以透过亚克力看到竹钉。这样就既把历史的修复痕迹留下并呈现,又把整体形象体现出来了。
我们认为,文物修复师修复的结果,不但要为前人负责,展现当代的思想,也要为后人负责。而且我现在越来越相信,受众对于文物本体残缺的可辨识性的认知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了,大家其实并不需要文物看上去完美无缺,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状态。我觉得可能这样子更动人,更能体现文物修复师的职责和水平。
3 文物修复原则
图,演讲PPT节选,作者提供
4 价值评估
第二部分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究
1 文物修复师职业体系演变
文物修复师是从事文物本体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研判,保存状况分析,并进行有关技术工作的人员。
2 文物修复师职业制度研发过程
我所在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有关工作的时间,是比第一次职业大典修订还要早。
3 标准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
结语
文物保护的核心是价值保护:基于多学科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每一步都在围绕文物的价值进行探究,历史、艺术、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是文物价值得到保存并得以传承的重要保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物的价值,同时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基础支撑。 保证多种价值共生是保护行为复杂性的来源:脱离基础研究单纯的修复行为充满了风险和谬误;不开展文物修复实践单纯地进行研究,会延误文物救治的机会,有可能导致文物消亡,同时也无法印证科学研究的有效性。文物保护不存在单纯的干预行为,也不存在超越本体之上的理论。 所有问题最终会回归到修复本体的“人”—文物修复师。 文物修复师职业前景广阔,挑战丛生,使命厚重,责任重大。
艺术怎样管
艺术圈最干的干货聚集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怎样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