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2

分享

3D裸眼屏幕:是技术?还是艺术?

2022-03-27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筑精杂谈

初现

2020年5月,“海浪鱼缸”的动画效果在韩国SM大楼低调出现,这个名叫Wave的艺术作品是由韩国创意公司d'strict为SMTown这栋楼的曲面显示屏量身定制的,巨大的尺寸,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配合仿真的海浪音效,让人忍不住担心海浪真的会冲破玻璃,淹没城市。

▲海浪鱼缸 来源:网络

同年的10月1日,正值国庆假期,成都太古里春熙路的“裸眼3D飞船”上线,随后全国各地的裸眼3D大屏陆续出现,快速掠夺各大商业建筑的立面。

 ▲成都太古里飞船 来源:网络

实际上,3D裸眼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在几年之前,夏普、HTC、等诸多厂商,都曾电子产品上推出过搭载裸眼3D显示技术的产品,但当时并未掀起太大的浪潮,现在的3D屏幕爆火,反倒像是3D裸眼技术的第二春。

技术

3D裸眼技术其实并不神秘,本质上是利用人的视差特性。

人眼的眼间距大约为6cm,当我们在看某一个物体时,两只眼睛分别从左右两个视点观看,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稍有不同,当它们叠加到一起时,大脑默认它们应当叠合到一起,并且是清晰的,这个双目视差使得我们能感受到纵深感和空间感。

 ▲视差原理 来源:网络

3D屏幕利用这一特性,一块由不透明的层和一系列精确间隔的缝隙组成的屏幕,就能完成让观看者两只眼睛看到不同像素的效果。

这样的特点又注定了它的缺点,观看者必须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够体验到3D沉浸效果。所以近年爆火的裸眼3D屏大多由两个不同角度的面组成,两个屏幕转角的前方能同时看到物体的侧面和正面,配合特定透视的动画素材,动画内设定的虚假的边框,营造出强烈的场景感。

 ▲出框 来源:网络

3D裸眼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但仅仅是出彩的视觉呈现并不足以让它爆火,真正的原因或许还要从媒介开始追溯。


媒介

人在接收信息时需要通过媒介,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物性媒介和非物性媒介。

从原始人涂在山洞墙壁上的画,到如今的印刷品,这些有稳定的固态实体的叫做物性媒介,而与之相对的非物性媒介最主要是数字媒介。手绘和板绘最大的区别,不仅仅是绘画工具的转变,而是虚拟的数字“比特”替代了实体“原子”成为新的材料和工具。

而3D屏幕对立面的占领,展现的恰好就数字媒介对物性媒介的侵略。从独立的建筑立面到2D屏幕再到3D屏幕,从平面的二维转变到立体的三维,我们正走向一个信息传递越来越快速的时代。

在接收信息时,传统的媒介要求我们调动五感和想象,感官调动和思维传导最终完成了接收信息这个过程。

而三维的数字媒介则不一样,人对于信息的联想被削弱了。

 ▲首尔光明洞窟景区入口屏幕 来源:网络

因为三维的人生活在四维的立体空间中(包括时间维度),人便主要通过视觉和身体感知到世界是三维的,包括色彩、材质、光泽等外观质感,以及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这导致我们对这世界的任何发现和创造的原始冲动都是三维的。

三维的人理解三维景象几乎不需要思考,调动的是原始的、直接的情绪,相比二维,缺少的一个维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是由屏幕呈现的虚拟内容。因此3D媒介能够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是2D媒介无法做到的。

 ▲Nexen 办公楼屏幕墙/困在玻璃里的舞者 来源:网络

而我们似乎能借此一窥3D屏幕爆火的原因。

技术只是媒介的一个载体,它只是一个容器。被追求和被需要的未必是这项技术,更贴切的说,我们需要一种体验,而3D裸眼屏幕又提供了这种体验——日常中的非日常、真实中的不真实。

 ▲d’strict 公司作品 来源:网络


隐身与登场

3D裸眼屏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存在着诸多冲突,但本质上来说,这还是两种媒介之间的冲突,更具化一点,就是立面和屏幕的关系。

立面和屏幕的战争由来已久,而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屏幕攻城略地为结局,那当屏幕代替了传统的立面成为建筑的外表,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立面”正在隐身?

 ▲屏幕和立面是否能共存 来源:网络

从表面上来说,建筑的物理立面依然存在,它变成一块屏幕,但它的隐身代表了部分装饰美学和实用功能的退场,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这也象征着部分建筑意义的消隐,它不再能够代表这栋建筑发声,甚至无法传递信息。

当立面所呈现的信息与建筑本体的关系日渐稀薄,我们也就被迫丧失从外部读取建筑的能力,如果我们并不能如此读取这栋建筑,那么建筑所对外呈现的信息还剩下什么?立面又因此能变成什么?

 ▲巴黎折叠光带 来源:网络

立面空间化

如果仅仅只是说立面变成了屏幕,那未免过于肤浅,屏幕的定义应当是二维屏幕时代的,面对3D裸眼屏幕,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说法——空间化。

不同于传统二维屏幕,三维屏幕除了3D裸眼技术外加入了刻意的设计,类似于出框、营造纵深感这样的操作不过只是些小技巧,真正的重头戏是屏幕呈现出的空间感。

 ▲Nexen 办公楼大堂屏幕墙/海浪 来源:网络

空间感,是上文所提的“营造日常中的非日常感”的重要前提。

从二维到三维,涉及到人的观看心态、观看思维的转化。在体验中,三维占据绝对的优势,屏幕、技术、视频三者合作营造出的空间感和出框感,空间让故事发生出现可能,出框则像是屏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一个短暂的接触面,虚拟和现实在某一瞬间产生交汇。

 ▲虚拟与现实的交汇 来源:网络

空间动态化

立面动态化则算是立面空间化的衍生。

不同于以往的2D动态立面,3D屏幕的立面不得不动起来,立面动态化和立面空间化是相辅相成的,裸眼3D屏幕处于静止情况下3D的效果并不太明显,现阶段的3D屏幕技术依然需要一个最佳观看位置,观看位置不能改变,则必须让呈现的内容动起来才能获得更好的3D体验。

 ▲成像原理 来源:网络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立面走向动态化是必然的,从过去的古典美学立面到现代主义机械美学,到后来海报图片与电子屏幕,建筑静态的物质的美逐渐被动态的虚拟的视觉感受所取代。

 ▲虚拟视觉取代静态美 来源:网络

立面舞台化

当立面动态化后,那便具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不妨借由一只猫的例子看下。

去年7月,东京新宿街头的广告屏里住进了一只巨大的三花猫,它体长近有10米,可能是因为体量太庞大了以至于它的“住所”显得略微逼仄,它的身体总是微微探出框外。它又时常打盹,总是滑倒,身为一只猫,它应有的平衡能力总是离家出走。它无聊时瘫下来注视前方,累了站起来探出头来,天黑了还会打哈欠。

 ▲新宿街头住进一只猫 来源:网络

在这只猫热度最高的时候,新宿街头的游客激增,观众们的手机镜头追随着猫的活动方向,有人会为了看猫猫卖萌,在新宿街头蹲一天,还有人专门跟随着猫猫的眼神方向,人和猫像产生了真正的对视感。

 ▲围观群众 来源:网络

那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我们真正注视的是什么?

我们分明在注视着“立面”,但却又不是“立面”,那早已不能被冠上传统的“立面”之名了,或许应当换一个更恰当的词汇——舞台。建筑就像是从外部置入一个舞台,城市中的游客变成了观众,屏幕上内容变成了舞台上的叙事。

建筑立面上的屏幕,建筑的周围,围观的人群,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特定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建筑的一部分借交互之名渗入城市的生活,围观的人群又进一步完成交互的过程,三者成为彼此互补的存在。

未来

受众

毫无疑问,3D裸眼屏幕能走向大众必然是具历史性的原因的。

无论是十年前就已经起步的技术还是现如今经济发展对于屏幕和内容的高需求,这些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我认为3D裸眼屏幕爆火的背后,最本质是呈现了人的根本需求——我们注定要走向更清晰、更多元、更强交互性的未来。

 ▲VR体验 来源:网络

假如我们把目光集中到虚拟体验这个角度上时,就不难发现,3D屏幕不过是开始,它或许只是虚拟体验迈向大众的第一步。这种大范围性的虚拟体验自然不如小范围的丰富、细腻、自如,它甚至显得略微“自降身价”。

而这的的确确又是个好兆头,对于观看者,创作者,这就像一扇窗口。这扇窗横亘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在实际之外,在想象之内,它本身的形式便提供了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使得虚拟层面的小世界营造更为“真实”“合理”。

当我们面对这扇窗时,虚幻和真实交织,那一瞬间我们跃出现实。

 ▲生长的树 来源:网络

建筑师

但这面对建筑师又是另一番说辞。

在建筑立面被屏幕取代的过程中,建筑表皮完成了一次更新,也难以避免地,好像与建筑本身渐行渐远。每当这种时候,建筑师总是面临着灵魂拷问,当立面“远离”建筑,建筑师还能做什么?

我想“隐身”这个词,是比较恰当和保守的答案。

之所以用“隐身”而不是“消失”是为了保留一种可能性。建筑师本身依然是存在的,他依然有他本身的工作,即使数字媒介强势入侵了物性媒介,它们同样具备合作的可能。

 ▲巴黎折叠光带 来源:网络

这个问题真正强调的并不是建筑师的“消失”,而是关于立面主导权的出让。

立面变成屏幕的这个过程突破了长久以来建筑师坚守的美学及技术壁垒,建筑师提供了画框,但作画内容交给了媒体艺术设计师完成。

建筑

当立面被占领,这是传统立面的节节败退,又是建筑的新机遇。数字媒介扩大了传统物性媒介的边界,舞台的构成使得这种交互起码在短时间内高速运转。

3D裸眼屏幕,是建筑放弃边界,融入城市的新方式。

 ▲西安3D裸眼屏幕 来源:网络


忧思

但这是一件纯粹的好事吗?我不能认同。

当我凝视着眼前这块屏幕时,我总在想,我们正在看什么?我们还能看见什么?

当屏幕占领立面,走向城市融合,建筑恐怕已经不再完整。屏幕固然使建筑具备了商业上的巨大价值,但却也丧失了属于建筑层面的强烈意义,里面的沦陷使得建筑本身的象征意义大大减弱,我们对于建筑本体的感觉也不再强烈。

 ▲被屏幕占领的时代广场 来源:网络

从前一座建筑能成为城市的坐标,现在屏幕成为城市的坐标。我们正在从现实走向虚拟,也正让实体记忆日渐褪色。假如今天我们用一段视频记住一座城市,那么未来我们还能记住关于城市和建筑的什么?

在走向虚拟的同时,我们多少应该思考我们的得失。我们日渐依赖视觉的接受,却逐步丧失实质的体验,技术的进步反而意味着部分感官的失效。数字媒介的运用固然扩大了视觉边界,人们借由创造出无限贴近想象的荒诞或梦幻的景象,大量的、丰富的细节和信息涌到眼前,人却无法筛选,对于信息的接受变得单一而盲目。

视觉传递对我们如此重要,从古到今,我们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少量走向多元。

但时至今日,我们分明在看,却又好像什么都看不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一只建筑精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3D裸眼屏幕 城市的坐标 从现实走向虚拟

2127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