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文旅演艺新业态:推出沉浸式项目达1100项,“元宇宙+”的创新模式,“只有河南 . 戏剧幻城”成功出圈

2022-03-30

从“印象”系列开启的传统景区实景旅游演艺,到今天的沉浸式戏剧,以及实景“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正在不断更新迭代。

文章来源:三帝人元宇宙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进一步助推了文旅融合下沉浸式体验项目的高速增长。新奇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高的沉浸式体验正在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新业态之一。


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兴起,旅游景区也成为“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场景,更加沉浸化的体验正在重塑旅游景区的形态与模式。

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1


沉浸式验成新宠

当今时代,90后、00后深度沉浸于互联网生活,线上互动方式虽然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娱乐诉求的便捷与效率,然而线上却始终无法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感观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将社交与体验放到线下空间,而有趣的互动、有代入感的娱乐体验则成为Z世代年轻人的首选。


从“印象”系列开启的传统景区实景旅游演艺,到今天的沉浸式戏剧,以及实景“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正在不断更新迭代,在酒店、非遗民俗空间、景区、古镇、剧场、文化体验园等各式各样的文旅场景中,“沉浸城市”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2021年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并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目标。


随后,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公布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描述。


相比两份文件分别4次和5次提到关键词“沉浸式”,2017年发布的《 文化部“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仅在文化装备制造业部分简单提及要开发“适应沉浸体验”“沉浸式体验平台”相关技术,可以说明当时“沉浸式”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


但是根据《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来看,我国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数量自2016年开始就有快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国内沉浸式项目已有1100多项。


这1100多项中,包含了主题公园、展览、演出、特色小镇、剧本杀等多种样态,“沉浸式+”似乎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展示方式和文旅模式。

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2


机遇 ·淘汰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种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尤其是夜间经济、沉浸式文旅演艺经济、舞台演出等项目持续爆发,这既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无限机遇,也势必会在人民越来越高的美好生活需求中淘汰掉一部分止步不前的企业。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加,艺术活动蓬勃发展起来,进而促进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舞台艺术与技术应用也在逐渐提高,对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增强舞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观众展现了更加逼真的舞台场景效果。


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文旅演艺产品重新定义游客的感官体验必将是行业大势所趋,以科技为工具,以文化为内容,形成“科技+文旅“的创新模式,在延展与活化文化的同时,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审美、对视觉震撼、对场景艺术的追求。

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3


革新 ·识变

文化产业之一的舞台艺术本身就是集视觉、听觉、造型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通过对舞台艺术各个细节的表现和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征,并把这些艺术纷纷表现出来。


在舞台建造的过程中,舞台动画的设计、舞台升降、灯光的转换等设计需要科技的支撑,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原色,丰富舞台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舞台的效果性。



如本次冬奥会上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环”,就结合了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冰立方”内部是360度无死角LED显示屏,随着冰立方上部顶盖的下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三方面完美配合,就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令观众拍案叫绝。


同时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别具一格的舞台美术效果,舞台美术设计要具有创造性,要树立独特的舞台美术风格,忌抄袭和模仿,要注重创新。此外,要在技术革新上准确识变。当前,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引起了舞台艺术领域的影像、装置、创作观念等方面的变革。


随着舞台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了文化演艺行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演艺新产品,提升了演艺新体验。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现代科技对传统艺术的改变,不断了解探索新的舞台美学、表现形式、技术技巧,敢于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田沁鑫探索使用“戏剧表演5G即时拍摄”技术,展示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在数字演艺呈现方面开辟的新路径。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打造的500平方米的环形数字展馆,360°多媒体循环剧场,采用了全息投影、互动投影、虚拟现实、三维立体等多种方式,让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三维版画”数字媒体技术复原古代城市场景,以多视角递进的方式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目前,利用现代数字化创作的项目百花齐放,这些都说明了科学进步为舞台表演带来的巨大影响,正是有了这些先进的舞台设备,才使得舞台演艺节目更加璀璨,更加美轮美奂,充满活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4

4


灵魂 ·呈现
舞美、灯光、音乐等舞台技术应用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对演员进行有效的烘托,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而是要通过对灯光等技术的有效运用,更深刻地体现舞台美术的独特艺术效果,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的思维紧跟剧本的内容,使观众的情感跟随剧中情境的变化,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观众的观看效果。

但是,舞台技术的应用不应成为舞台演艺中的本体,应是锦上添花的呈现形式。之前“只有河南 . 戏剧幻城”强势出圈,不仅仅是震撼、炫酷的视觉呈现方式,更是节目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其借助外围100亩的麦田,以及15米高的夯土墙构建出56个格子的场景体验空间——21个剧场幻城,通过讲述“土地、粮食、历史、传承”的5000年历史文化,技术与文化涵养的双重冲击,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当前,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科技进步催生文艺形式创新,不同舞台艺术门类的壁垒似乎正在被“跨界合作”所消弭。因此,舞美、灯光、音乐等舞台技术应用不应占据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剧种融合和艺术形式创新亦不可忽略艺术本体的独特艺术语言,必须遵循艺术本体的创作规律。

如话剧的核心是用精美的台词实现有效的表演;戏曲表演则要求演员的唱作念打无一不精,程式化、虚拟化、意象化的美学特征是其精华所在。但当前歌剧戏曲化、戏曲话剧化等不同艺术种类、流派特色的趋同化现象仍不可忽视。

艺术家要在立足艺术本体、尊重艺术规律、守住灵魂底线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舞台呈现,让各具特色的舞剧、话剧、歌剧、戏曲等艺术本体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要着力体现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集成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凝聚文艺原创能力,才能经得起人民检验和评判,留下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择咬牙坚持重新开演的剧目来说,现在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作为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也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关门”到“继续停演”,背后的种种决策与应对,再到国内剧院的“开”还是“不开”,于整个演艺行业来看,值得我们一同来探讨。 


来源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作者 | 夏雨尘


5


创新链·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全国政协委员万捷关注了备受社会热议的“元宇宙”,他认为:“元宇宙将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技术环境和创新环境带来巨大变革,必将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议政府部门优先对相关单位和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用元宇宙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形成‘元宇宙+’的新生态,探索‘以虚补实’‘虚实共荣’的发展路径。

同时,元宇宙收集到的个人数据的数量以及种类丰富程度前所未有,诸如用户的身份属性、行为路径、社会关系、财产资源、所处场景等信息,而这些数据在元宇宙中可能会被盗用或滥用。

因此,尽快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框架下,制定和出台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对元宇宙发展进行约束,明确法律性质、交易方式、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等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无论是数字化还是元宇宙,这都将为声光视讯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抓住文化创新产业链条与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技术产品,依旧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内容转自网络或经授权转载,图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机构所有,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道略演艺立场。文章图片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THE END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道略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旅演艺 沉浸式项目 戏剧幻城 展示

1615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