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薇薇安·迈尔“未发表”:保姆成大师,为什么人们看不够……

原创 2022-03-29



 

薇薇安·迈尔



平神秘的普通保姆“藏”了十余万张绝不普通的摄影佳作,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作品在她死后横空出世。我们为什么看不够薇薇安·迈尔?她如同一粒骰子,掷出前,没人知道会停在哪一面;她像很多人,却无可替代。百转千回,让我们透过她的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特约撰稿人李离潸的独家报道



 生平神秘的普通保姆“藏”了十余万张绝不普通的摄影佳作,直到2009年83岁离世后,她的作品才在偶然间一夜爆红——在美国“业余”摄影大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横空出世的这十几年间,有不计其数的文章反复传颂她传奇又神秘的故事,有被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带你一起《寻找薇薇安·迈尔》,还有马不停蹄的展览在世界各地引人驻足(2021年刚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过)。


可即便如此,人们始终对她看不够。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2009年4月21日),“自拍”(左:1954;右:1955)


此刻正在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i Musei Reali di Torino )内举办的“薇薇安·迈尔:未发表”摄影特展对此是最好的佐证,她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但在2022年春天开展后,入场处依旧大排长龙。


▲ “薇薇安·迈尔:未发表”(Vivian Maier. Inedita)摄影特展排队现场,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Musei Reali Torino),2022年2月 ©ANSA.it Foto


展出至2022年6月26日的薇薇安·迈尔摄影特展将“未发表”打在公屏上并非噱头,单从展出数量上来说,本次展览上的薇薇安·迈尔作品数量几乎是去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时的三倍,且相较于北京展览以其自拍系列为主的内容呈现,都灵现场250+量级的展品含有诸多先前从未露过面的作品,包括薇薇安·迈尔于1959年在罗马、都灵、热那亚的意大利之旅中拍摄的照片。时隔六十载,这些作品第一次回到它们被拍摄的土地上。


▲ “薇薇安·迈尔:未发表”(Vivian Maier. Inedita)摄影特展都灵现场,摄/李离潸


除此之外,现场还展出有10段由薇薇安·迈尔掌镜的超8毫米影片、稀有的彩色作品、本人录制的原声音频、她使用的相机与她自拍中标志性的帽子……“组合拳”出击的展览,为她耳熟能详的老故事注入层出不穷的新看点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相机以及部分未发表过的作品 ©RaiNews


据意大利艺术文化杂志 ArteMagazine 报道,在展览承办方都灵皇家博物馆馆长恩里卡·佩奇拉(Enrica Pagella)的眼中,薇薇安·迈尔的很多作品“仍然不为人知”,观看薇薇安·迈尔的展览就像是在跟随她“寻找自己身份的私人旅程”她的作品有力地打破了文化界限、能够吸引到不同背景的人,她极具个人属性的摄影语言对观看者来讲拥有天然的吸引力


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反复欣赏她的作品,并乐此不疲地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再一次的分享传播,这种吸引力源自作品,也源自作者——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莫林(Anne Morin)在接受意大利媒体Discorsi Fotografici Magazine采访时所说:


“尽管薇薇安·迈尔的作品在她有生之年未受关注,

但她最终与罗伯特·杜瓦诺、海伦·莱维特等一众摄影大师一起进入了摄影史。”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自拍


# 盲盒开启

#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的作品像是被装在一个宝葫芦里,只要晃一晃,总能倒出新酒来。毕竟,她留下了15万张左右的底片、成百上千的照片及未冲洗的胶卷,至今仍有数量庞大的盲盒等待被开启。


内容为王。

薇薇安·迈尔留下的摄影遗产,从质到量,最不缺的就是内容。


因为寄存逾期而未付款,这些被薇薇安·迈尔深藏一生、从未与他人分享的“精神角落”于2007年出现在芝加哥某仓库的拍卖会上。除了摄影相关之物,几百个储物箱中还装有薇薇安·迈尔收藏的报刊、账单、票据、信件、粘满贴纸的旅行箱、衣帽鞋子等等。毕生物品被拍卖的一年后,时年82岁的薇薇安·迈尔在冬天的冰面上摔伤入院。当买下她摄影作品的芝加哥人约翰·马鲁夫(John Maloof)将其作品上传至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时,薇薇安·迈尔已在2009年的春天里长眠。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被拍卖的物品:未冲洗的胶卷(左上);票据与信件等(右上);鞋子、胶片等(左下);部分储物箱(右下)


人们等不到薇薇安·迈尔的自述了,只剩这些遗世之物拼凑出云里雾里的人生历程——她与人来往不多,没有伴侣子嗣,没有亲密朋友,似乎刻意与所有人保持距离;她极为看重个人隐私,在自录的音频中,薇薇安·迈尔直言自己是一个“神秘女人”(the mystery woman)。


所言其实,薇薇安·迈尔确实神秘。与她关系走得最近的是雇佣她当家庭保姆的雇主,而在她离世后的访问中,他们很多人不清楚她的家庭与背景,甚至不清楚她在拍照、并一直以为她是出生在欧洲的法国人。事实上,薇薇安·迈尔于1926年2月1日生于纽约,妈妈是法国人,爸爸是奥地利人。在纽约的国家档案馆可以查到薇薇安·迈尔的出生证明,但就连追溯家族历史和世系的系谱专家也甚是挠头:“整个家族都很神秘”,至亲之间并无联系。在薇薇安·迈尔4岁时,这个家庭就没了爸爸的身影。1965年,薇薇安·迈尔的姑姑去世时将遗产留给了朋友,而不是唯一的侄女。


薇薇安·迈尔的法国口音迷惑了不少人,这是因为她童年时期一直与妈妈生活在法国,直到二战时的1939年才和妈妈一起返回美国避难。片段的记录显示,她于战后再次前往法国生活,1949年前后,在法国乡间的薇薇安·迈尔开始使用柯达布朗尼简易照相机拍摄建筑、风景与肖像。简单易学、售价便宜,柯达布朗尼是为普及摄影而生的,它让摄影不再是富人&职业摄影师的专属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柯达布朗尼相机(Kodak Brownie Box Camera)


1951年,25岁的薇薇安·迈尔独自返回美国,这一次她的妈妈没再与她相伴。她在纽约进过血汗工厂,随后开始担任保姆与家政人员,这是她余生的饭碗来源;她带上相机,走上街头,这是她余生的心之所向


# 街头捕手

#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带着她的柯达布朗尼走上纽约街头,但这个没有对焦和光圈控制系统、仅有一个快门速度的“玩具”显然无法匹配她的天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52 年,薇薇安·迈尔斥巨资购入禄莱双反(Rolleiflex),这台相机与她相伴多年,在诸多自拍作品中随主人一同出镜。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自拍,1955


新相机的使用应该会让薇薇安·迈尔感到相当趁手,因为禄莱的取景器位于相机顶部,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机身主体大约位于人的腰部位置,这意味着不用举起相机、只要悄悄低一下头就能完成拍摄,拍摄对象很可能浑然不知。同时,不同于街头摄影常用的35毫米相机,中画幅的禄莱也使薇薇安·迈尔的作品能呈现出更多细节,她的经典风格随之逐渐成形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纽约,左:1953;右:圣诞夜,1953.12.24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纽约,左:无日期;右:1954.10.31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纽约,左:1954;右:1954.7.27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纽约,1954


1956年,薇薇安·迈尔从纽约搬到芝加哥。她住进雇主詹士伯家中(the Gensburgs),成为照看三个孩子的保姆,拥有了挂着锁的自己的房间。白天,她带着孩子上街;入夜,浴室成为了她的暗房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浴室暗房”


与薇薇安·迈尔同时代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曾在《帕洛马尔》中写道:


“如果时间也有尽头,那么时间也可以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地加以描述,

而每一瞬间被描述时都会无限膨胀,变得漫无边际。”

从纽约到芝加哥,手持相机的薇薇安·迈尔在街头寻觅时间的尽头,

自称是“间谍”的她更像是岁月神偷。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芝加哥,左:1960;右:1962.9.18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芝加哥,左:1950s;右:1962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芝加哥,左:1965;右:1963.1.31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电影《窈窕淑女》芝加哥首映式上的奥黛丽·赫本,1964.10.23


欣赏薇薇安·迈尔的作品,确实会禁不住让人联想起一众摄影大师:她有卡蒂尔-布雷松的“决定性瞬间”,也闪动着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 Model)式的人文之光;她与卡拉汉(Harry Callahan)一样自学成才;古怪之处,又常拿来与戴安·阿勃丝相提并论。


▲ 左侧: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右侧: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wikipedia


像很多人,薇薇安·迈尔却无可替代。如同一粒骰子,掷出前,没人知道会停在哪一面——同样是拍摄小女孩,当她摁下快门后,可 “寒”亦可“暖”。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加拿大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无题


相较于薇薇安·迈尔难解的个人经历与心路历程,她的摄影作品易读得多。幽默,忧愁,甜蜜,迷惘,欢愉,冲突,无力,安宁……没有刻意叙事,薇薇安·迈尔所见到的日常便是她的主题。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纽约,1956.9 ;右:无题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芝加哥;右:纽约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1955.11.8;右:纽约,1954.8.12


画面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薇薇安·迈尔捕捉画面的核心相当统一,仿佛跨越时代和国界、种族与肤色,记录下一如你我生活的百转千回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芝加哥,上:1973;中:1976.10;下:1976.5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自拍


闹市幽居客,潜游天地间

# 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为人们呈现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生活最为迷人的窗口”,她的名字也因此常与拍摄《美国人》的罗伯特·弗兰克放在一起被人讨论。但环游美国拍摄的罗伯特·弗兰克是在古根海姆奖金资助下完成的《美国人》,薇薇安·迈尔的“美国人”靠的是自己的保姆工资。

▲ 上图: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2019),纽约,1948 © Robert Frank . Courtesy Swiss Foundation for Photography Collection,Winterthur;下图: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纽约,1954.5.28


从上帝视角旁观薇薇安·迈尔的一生,她这辈子没赚过大钱,似乎也从未想过她的摄影技术足以谋生甚至赚大钱——保姆这份工作正合她心意,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上街拍照,赚来的钱只要够她买胶卷就行。当她上了年纪、不能再做保姆后,手头拮据时她也出售过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不缺钱呢?她甚至不会给任何人看她的照片。


然而,这样“不富裕”的薇薇安·迈尔却一个人环游过世界。她在1951年和1955年的纽约时期北上去过加拿大;到了芝加哥时期,她又花三个月假期南下拉美,留存的旅行社单据显示她的足迹遍布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巴西等地。


▲ 1957年,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的拉美行程单


1959年,薇薇安·迈尔可能在法国家乡出售了一处房产,换来的资金不仅促成了本次展览所提及的意大利之行,更使她从非洲到亚洲转了一大圈,埃及、叙利亚、印度、泰国、越南、中国等地都出现在了她的照片中。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法国,1959;右:加拿大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埃及,1959;右:亚洲,1959.6.27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左:自拍,泰国曼谷,1959.6.15;右:香港,1959.5.23


算不上有钱的保姆愿意花大价钱环游世界,她是穷还是富?一个对世界敞开怀抱的人,却在人际交往上几乎拒绝所有亲密关系,她是开放还是保守?薇薇安·迈尔的身上似乎存在不少自相矛盾之处,在她照看过的孩子中,有不肯吃饭的孩子说她会往自己嘴里硬塞饭,但她又被詹士伯家的孩子形容为《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中“仙女保姆”——薇薇安·迈尔与这家人生活了16年,直到三个孩子长大才离开,但此后数十年都没再与他们联系。


她喜欢谈论电影与政治,会带着富人区的孩子去看穷人生活的环境,她教他们要去看“真实的世界”,也告诉他们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她带着孩子们去百货大楼薅大把免费试吃的糖果羊毛,松弛得像你随时想一头扎进去的棉花堆;但你不能亲密地叫她“薇薇”,如果有人不小心称她为“迈尔夫人”,她会一下子竖起防守的刺:“我是迈尔小姐,我为此感到自豪。”


对于薇薇安·迈尔,人们很难做到“关注作品,远离生活”,虽然谁都有秘密,但她就像佩索阿《惶然录》中的人物:“他眼神里有一种飘忽而确切的智慧之光,但他的脸上经常暗云浮现,那是精疲力竭所致,是挥之不去的冷冷忧虑——这一点在其他人那里很难看到。”


▲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自拍,1955


詹士伯家的孩子最终在薇薇安·迈尔晚年时重新找到了她,他们坚持为就要付不起房租的“第二个妈妈”安排了更好的公寓。当她离世后,他们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了她的讣告:


“薇薇安·迈尔,一位过去50年法国和芝加哥自豪的居民,于周一安详地去世。她就像约翰、莱恩和马修的第二母亲。一个自由和善良的灵魂,魔法般地触碰到每一个认识她的生命。她永远都准备着给予忠告、建议和伸出援助之手。一位电影批评家和奇才摄影家。一位会被极度怀念,真正独特的人,我们会永远记住和庆祝她长寿美妙的人生。”


正是这篇讣告,让买下薇薇安·迈尔盒子的约翰·马鲁夫找到了底片的主人。当她空降进入美国摄影史时,詹士伯家已年过半百的“孩子们”将薇薇安·迈尔的骨灰撒在了芝加哥的森林里,在儿时,“仙女保姆”最爱带他们在这里采野草莓。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无题


所以,人们到底为什么对薇薇安·迈尔看不够?可能是因为你很难不被她的故事和她的作品所吸引。


她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虽然她没有和亲人通信、没有告诉任何人她是否幸福,但她用照片为她走过的每一条街取了温暖的名字。她照片里的世界五味俱全,但即便苦,却依旧是人们在红尘里愿意全力去奔赴的那种生活


▲ 用藤蔓荡秋千的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在薇薇安·迈尔最后的岁月中,她时常被邻居看到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与她相识的不少人会说她“孤独”。是的,她一个人住,也没什么钱,甚至年长后的精神状态也有存疑之处,但她孤独吗


在这个“保姆”离世13年后,她的作品正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灵王宫内展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萨伏依王朝是欧洲最古老的王朝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王宫内装饰四壁的是“威尼斯三杰”委罗内塞级别的订件。此刻,王宫中的一面墙上引用《瓦尔登湖》的段落作为薇薇安·迈尔特展的前言:


“我幽居在森林中,是因为我希望生活得从容淡定,

只面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是否能够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一切,

而不是等到弥留之际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生活过。”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自拍


一个倔强又自由的灵魂幽居于闹市,潜游天地间、这般看世界,她孤独吗?




(本文除特别标注外,薇薇安·迈尔作品图片均来自©Estate of Vivian Maier, Courtesy of Maloof Collection and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NY)


(凤凰艺术 都灵报道 撰文/李离潸 编辑/钱乐言 责编/钱乐言 索菲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薇薇安·迈尔 女性艺术家

1271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