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休眠景观:一种拒绝单向度的自由

2022-03-28



撰文|艾几
供图|原·美术馆

原文转载至艾几ART



浓雾山城,索道、轻轨与洪崖洞。今天的重庆,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社交媒体上,播放量上亿次的短视频,数以千万计的评论,都在不断单向度固化这座城市。它的标签最终只剩下一个:网红。

 

网红,往往是面目统一而模糊的。因为忽略了真实的经验。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是战火中自由中国的“陪都”;是曾经的“西南局”以及改革开放的计划单列市。三峡工程和百万移民迁徙,又在加剧裂变着这座城市的命运。

 

城市如江水一般辗转波折,有新生,就有废弃,也有休眠的无主之地。那里是自然、人类与各种势力相互争夺的“战场”。

 

休眠不是死亡,是等待被唤醒。



01

从废墟到文明的循环

319日,由原·美术馆主办、涅米文化出品,王澈担任策展人的展览“休眠景观——童文敏 杨心广”开展。

 

用重庆在地的力量,用童文敏、杨心广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去呈现被休眠、被遗弃的城市状态。

 

在策展人看来,重庆是一座带着废墟走向现代化的城市。重庆夜晚的华灯初上与巨大的废墟感,形成极其魔幻和冲突的对比。面对重庆的城市建造,既遵循了自然的形态,又极大破坏了自然的原貌。这样的折叠状态,更像是城市是从废墟到文明、再走向废墟和文明的无限循环。


图 | 3月19日,“休眠景观”在重庆原·美术馆开展


图 | “休眠景观”开展现场

 

重庆女孩童文敏,不是一个传统的行为艺术家,一直用自己的身体搅动着城市与江湖。她出生、求学、生活、工作在重庆,但是她很少强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重庆人。而关注那些隐秘于城市之中的休眠景观时,重庆的在地性,在她视界中呼之欲出。

 

她有不少创作产生在重庆。在《草坪》(2018年)、《草丛》(2020年)、《风景》(2021年)系列作品中,她把自己融入城市的自然之中,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敏感而细腻,肉身的介入又是那么格格不入。


图 | 风景,2021,行为,单频录像,14'19'' 


在疫情后,她的《废墟》项目基于重庆城市的形态指向了个人与城市、自然。她不断在城市和自然的空间中游走创作,用她的行为创作,与城市与自然发生关系,也宣泄着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与记忆。


《重庆杂草》(2021年至今)是《废墟》项目的最新作品。她在城市夹缝中找到的各类杂草,百科她们的性状特征,再画出来烧制在陶板上,陶板背后是钢筋再造植物的枝条,她试图赋予这些城市角落中的杂草全新形态与生命意义。用易碎但是不可降解的陶板,为这些隐秘在角落里的杂草,竖起持久但脆弱的纪念碑。


图 | 重庆杂草,2021至今,陶泥上绘画

图 | 重庆杂草,2021至今,陶泥上绘画

在《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2017年)、《厕所》(2020年)、《火把》(2020年)作品中,她又将城市工地附近的淤泥水滩、荒废建筑中的厕所、一处断墙作为创作的场所。《火把》她躺在废墟上与灯火通明的城市产生对话,身体短暂介入,短暂的赋予废墟以活力,又快速的消失,留下的只有如同这些废墟般的残垣断壁。《厕所》是在洋人街拍摄的大型废墟现场,它本身就是重庆时代变迁中的休眠产物。

图 | 反射-松林,2017,行为;
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2017,行为

正如我们关于城市的记忆也正如此,记忆会模糊会坍塌,留下的早已不复往。
 
童文敏这样形容《废墟》项目:“我觉得废墟可能是很短暂的,颓废消亡后会被重新利用或是生长出新的东西。在废墟现场触发我对记忆、空间、建筑,情感的流变,精神的废墟,消耗、自然等一系列的思考。

图 | 厕所,2020,瓷砖上数码打印

图 | 爬行,2018-2019,行为

02 
从自然到城市的重复

北京艺术家杨心广,过往作品中擅长寻找一些植物进行创作,将自然中的土、木等自然媒介植物进行创作。
 
这次他受邀在重庆驻地创作二十天,将过往的《坏土》、《土壤之上》、《植物纪念碑》三个系列揉合为一个整体的创作《闲庭》。驻地期间策展人王澈与他一同在重庆走街串巷,爬山看江,再度重回“洋人街”。杨心广大部分的驻地创作的材料均取自于此。

图 闲庭,2022,植物、钢丝、铁丝、轮胎、
聚氨酯发泡胶、胶合板塑料、砖头、木材、
土壤、乳胶漆、丙烯颜料,尺寸可变

图 | 闲庭,2022

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绞杀类藤蔓植物,他拔下来收集,规制成团,喷上白色,将其“冻住”在休眠中,淡化它们极度顽强的生命力。杨心广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理性的,常常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坏土》则是想表达城市化进程中,人类的介入,是如何让自然变成一个相对“坏”的状态,艺术家在城市中试图寻找到更接近自然的状态的土壤,将其被钢条规整的放置其中,形成“闪电”的形态,可视化与规训,让孕育生命的“土壤”被利用,被污染,变得脆弱且不可逆。《土壤之上》中有着整个展厅里唯一的一丝绿色,人工的绿色与被景观化的植物叶片,悬挂在墙上,自然彻底的被人类“景观化”。

图 | 闲庭,2022


驻留的临时状态,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与完整,但呈现出艺术家的对重庆城市与废墟的直接感观。杨心广用贫穷艺术的方式,随手可得的拾得物,将其转化成艺术品,表达着艺术家对事物的态度。

《闲庭》呼应了“休眠”,是一种停滞的关系,形成一种循环。从纯自然与野生的植物性状,到发泡胶的化学变化,再到被景观化的植物“塔楼”,植物被金属所困住,与人造材料之间的关联,再到像极了城市天际线的被遗弃的建筑板材,《闲庭》形成了一个自然到城市,城市到自然的循环。也正是人类驯化自然,对抗自然形成城市,失去甚至破坏自然后,人类再度向往自然的矛盾过程。
 
就如同回到城市休眠之地,被各种力量争夺的“战场”。

图 | 闲庭,2022
03 
逃逸城市与人的单向度

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批判。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ErnestDobord)在其学说体系中特别重视的一个概念“spectacle”,被译作景观。他认为:景观不是影像的聚积,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景观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由大众传播技术制造的视觉欺骗,事实上它是被物化的世界观。
 
休眠景观,发生在重庆,其实远不止于重庆。

图 | 杨心广在重庆黑山镇一带 


图 | 杨心广在重庆洋人街

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性格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面孔都几乎一致。绿地山野被消逝,成片的老街老巷被拆除,院落和街道的生活空间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尺度的、互无关联的大型建筑;擎天巨擘的地标千篇一律,每一个城市CBD中心都如同照搬,那些尺度和距离感,都被完美无偏差的复制。甚至在疫情的当下,快速的封控、防范和隔离,都可以瞬间让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陷入休眠。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高度高速现代化的产物,但是在此背后的景观,又何尝不是高度统一性的“入侵”?

图 | 童文敏(右)在布展现场 

 
休眠景观,表达的是城市,其实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高速的现代化,也会带来个体的“创伤”。城市形态与摩天大楼的现代化,并不能决定意识的现代化。因此在当下,前现代与后现代的问题重叠发生、魔幻上演,我们一边要追诉基本女权的保障,同时又不得不思考,如何去面对现代化的意外灾难带来的巨痛,例如空难。
 
因此,我们一边要抵抗现代性统一景观的入侵,又要避免景观带给个体的无聊和异化。休眠的自由,或许是抵抗的路径之一。

图 | “休眠景观”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

正如在城市休眠的无主之地,自然、人类与各种势力进行的激烈争夺。艺术家用身体搅动外部世界,用拾得物创造后现代奇观,逃逸城市和个体的单向度,创造了一个玩耍的新领域。
 
可能对于当下的青年艺术家,无法像他们的上一代人那样,创造思潮与新潮,去正面回应时代的提问;但是休眠的自由,仍然是用艺术的想象力来解救世界。
 
休眠景观,可以理解是一种当下的自由。
 
在这里,激活停滞、生长疯狂;在这里,没有单向度的城市和人。



AIJIART使aijiart@foxmail.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原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休眠景观

2174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