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北师大“未来设计种子基金” 项目|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

2022-03-28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未来设计种子基金”26个设计、研究项目现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这些项目基于新技术革新及新文化形态建设,具有实验性和市场前瞻性。北师大希望通过扶持项目,创造北师大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关于未来创新设计的合作机会,搭建设计学科交流平台,开拓创新型教育合作伙伴,促进北师大设计学科发展、融合。


作为北师大“未来设计种子基金”最终入围项目之一,项目“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以中国百年来中小学美术教育文献收藏研究和当今中小学美术教育考察及教学实验为基础,对现阶段的教育问题作分析和思考,希望建立中小学未来设计教育立体教学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于师范类高校培养目标的,切实可行且具有时效性的教育资源中心。


近日,“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项目负责人李洪波接受学院新媒体部采访。


Q1

问:我们了解到,“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项目对过去120年的美术教育文献进行了收集和研究,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目前在文献方面的收集和研究成果?


李洪波:现已收集到从癸卯学制[1]到现在的教材、教辅、教参、教具、大纲、课标等文献2500余种,其中清末民国、建国初、文革期间的美术文献十分孤罕,某些地方教材更是吉光片羽。通过收集的文献,可以基本还原一百多年来中国基础美术教育走过的道路。


[1]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1913年版(中华民国二年),

民国四年中学铅笔习画帖(全)


1953年,小学新图画(节选)


1953年版,小学美术参考资料(左)

1954年版,中小学图画教学法(右)



Q2

问:为什么要进行美术教育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工作?你觉得过去的美术教育文献对现在和未来的设计教育有什么启发作用?


李洪波:2010年左右,我开始以课本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为此,我收集了各个时期的教材课本。在收集过程中我对美术教材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萌生整理和研究中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想法,与此同时我也收集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献和实物,并开始对中国现行美术教育进行考察。


1955年,少年儿童图画(节选)


了解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避免重复错误,给未来提供可参考的资源。现在和过去已截然不同,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国际关系、民众素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一百多年来,从引进到构建自身的美术教育系统,从中衍生出文革时期的特殊教育模式,再到八十年代的自我更新,期间走过的路或好或坏,都是未来教育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现在的儿童依然是从六七岁开始接受学制教育,一百年来未有改变,但这百年积淀的基础教育认知是丰厚的,百年实验的对错与好坏都清晰地印在课本里,镌刻在每代人的意识中。当百年的教材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历史将被平面化、可视化,教育者可以对百年过往有直观认识,为未来教育构想提供有形的镜鉴。



Q3

问:我们了解到除了对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外,项目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践。就目前进行的考察情况有什么发现?


李洪波:美术课是培养“人文素养、审美鉴赏、感知思维、动手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学科。我带着既定的课题真正走入校园,考察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


在课题设立之初,我选择了吉林省梨树县、北京市朝阳区、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所属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北京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社会资源、教学条件都非常好,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艺术区资源丰富。吉林的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薄弱,教师待遇偏低,教学环境简陋,社会文化资源匮乏,有的小学生至毕业都没去过美术馆、博物馆。珠海经济发达、校园硬件好,有专业的多媒体美术教室,有丰富的教具资源、开放的课堂、多样的课后工作坊,专业的美术教师,且教师待遇优厚,教师素质相对较高,学校也特别重视美育对学生的影响,校园中处处可见美术教师精心设计的痕迹,让学生不只在课堂接受美术教育,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启蒙。


左:梨树县二实验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现场,教师李佳航

右:珠海金凤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现场,教师代京男


因环保需要,如今中小学美术教材更多主张循环利用,上课时由老师发给学生阅览,下课则回收保管,只要教材不更新便一直循环使用。此方法对于环保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基础美育传播将带来不小的影响。以吉林省为例,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城市家庭80%没有美术课外书,农村家庭90%没有美术课外书,甚至少有课外读物,更别提专业的美术类书籍。教材是学生接触美术文献的重要途径,而每周教材只在学生手里停留十几分钟,这对喜爱美术和看书的孩子而言远远不够。


教材是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导,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媒介。今天的教材,多指国家发行的纸本统编标准教材。教材决定了一代或几代人的认知。回顾百年,民国的笔帖写实风、文革的红色风、改革开放的简笔画风,都能看到时代的痕迹。今天的教材比八十年代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依然有些单薄,知识结构设定、课程设计、延伸阅读等方面并不理想,缺少深入的阐释与跨界引导。


另外,纸本教材存在印刷色彩偏差较大,作为赏析的图片过小等多种问题,教材电子版也多是纸本翻版,其图片绝大多数不是原件扫描或拍照,图像质量、色彩、比例等多不准确,甚至没有规范著录。例如《春潮》《呐喊》,教材上无法呈现其和谐的色彩及精湛的笔法和深邃的意境,学生很难直观感受艺术之美。


左图:《春潮》[俄罗斯]伊萨克·列维坦,1897创作,布上油画62.4x57.5厘米,俄罗斯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国家画廊收藏。

右图:教育部审定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下内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左图:《呐喊》[挪威]爱德华·蒙克,1893年版本,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收藏。(画作并非实际意义的油画,是以蛋彩、色粉等多种材料绘制,并有多个版本。)

右图: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内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教材,各有编撰团队,内容体量不一。教师素养良莠不齐,教材版本多样,如何依据教材上一堂好课,这对不同地域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


如今小学美术课程评价体系多以试卷形式出现,姑且不论形式好坏,就试卷本身出现的图像而言,是很难辨识其原貌的。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如果目之所及的图像不能真实还原,对学生的误导可想而知。



Q4

问:你对目前的中小学设计教育有什么看法?


李洪波:课标规定中小学美术教育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板块为主,教材编写以此为标准。现行教材有多个版本,编写顺序和内容略有不同。设计应用单元课程目前仍停留在平面、立体设计基础认知上。设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生活无处不存在设计,而现行教材设计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无法让学生对设计的广度和深度有更准确的认知。


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将设计教育作为单一学科对待,而是将其穿插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我个人觉得,设计教育应侧重于设计理念认知,而非单一服务于实用目的,更多是要通过美育来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设计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非技能教育。从一百多年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临摹、中期的样板、后期的范画,多过于单一,而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素质教育的素材明显不足。


左图:2018年《教科书系列——女孩》,作者李洪波,材料教科书

右图:2018年《教科书系列——男孩》,作者李洪波,材料教科书



Q5

问:你对于中小学设计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立体教学系统”这个概念,能否简单与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立体教学系统”?它的好处是什么?


李洪波: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教具、电子资源等,这些资源都有周期性,一般为十年,无法实时更新,不能充分实现与社会发展同步。


教育应紧随时代,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广泛吸纳优秀文明进入教学系统,而不是固守课本,教师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新的体系应采取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材、教辅、教师、虚拟资源等多渠道、多媒介、多空间的立体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超越课本的认知,成为广泛知识的接受者。我们应该着力于解决教师与学生精准视觉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建立一套教师知识更新体系。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建立自我更新意识,才能紧随时代,从而完成优质课程。


为此,我提出根据百年来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历史、现行美术教育研究及教学实验,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今天社会发展和具有未来精神的,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符合未来中小学设计教育的“立体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教材文本、课程计划、课程教案、课程教具、课程辅助视频、虚拟互动、赏析文献、适时视觉资源、课程组织形式等,广泛运用现代媒介资源参与教学。


“立体教学系统”应由多学科专家团队甄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作品,进行版权购买和整理,形成立体教学系统电子资源中心。中心的一端向学习者、教育者开放,另一端向艺术家、学者、管理者开放。专家进入资源库实时更新素材,教师和学生进入资源库吸纳新的知识。这一系统也将为我们解决纸质课本更新周期长、信息滞后的弊端,让学生和教师看到教材之外的精彩艺术世界,从而获得对于艺术作品的真实准确的视觉感受,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Q6

问:项目最终会有哪些方面的成果展示?


李洪波:结项成果包含文献和展览两部分。


文献部分包括:

1)收藏整理百年中小学美术教育文献、实物,包括教材、教辅、教具、教参、解读、大纲、草案等;

2)考察历史文献,系统梳理百余年中国基础美术教材发展脉络,形成考察报告;

3)对现行美术教学进行考察并开展实践教学,形成考察及实践报告;

4)依据所有文献形成总结报告。


展览部分包括:

计划在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举办课题成果展览,包括历史文献、考察报告、现行教育考察和教学实践资料、总结报告四个单元。希望做“百年中小学美术文献和课题研究成果巡展”并将所有成果电子化,形成永不落幕的云展。


李洪波在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美术馆

展出的美术教育文献



Q7

问:为什么会申请“未来设计种子基金”?你期望项目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对项目有什么期待?


李洪波:我所收集的资料和关注的问题正好与种子基金提出的理念高度契合,种子基金也能为我的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和支持。


我希望我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考察资料及立体教学系统设计、教材建设构想能真正走入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未来教育有所裨益。  



李洪波

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纸艺术研究所、纸艺术馆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







关于“未来设计种子基金”主办方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于202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立。未来设计学院以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根植于艺术、科技、教育的交叉领域,开展在人文、艺术、设计、科技、社科等领域的研究和广泛的跨界合作,以及研究、教育、实践一体化,形成以学科互补、问题驱动、项目导向为特色的教学,设立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精确专业素养、专业前沿视野、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人文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设计行业的探索性发展提供先驱实践。


三个研究方向


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

Design and 

Future Production & Lifestyle


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

及未来社会形态的综合性设计


“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在新型互联网文化、智能化社会及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基于对技术变革主导的未来文化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推动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的设计教学与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人文精神和技术伦理,衔接设计美学与智能制造,涵盖文化生活与生产实践,专业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已有专业方向;拓展未来生活方式研究,未来人居环境设计,未来体验设计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方向。


艺术与科技

Art and Technology


面向前沿问题的概念性研究


“艺术与科技”基于科技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全面拓展,对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可视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前沿方向进行概念性探索与实践。该领域的研究对接国际前沿学科,争创一流学术研究成果,以前沿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社会人类生活模式的技术性变革为基础,坚持可持续性创新探索。


设计与教育

Design and Education


面向设计专业的教学及

未来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研究


“设计与教育”是在教育学领域所作的创新研究,旨在培养未来设计所需的新型人才,探讨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该领域研究面向设计学科的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设计思维”,中小学“美育教育”以及教育场景(校园、教室、桌椅、教具、服装及其他教育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该方向研究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突出师范类院校特色,开创设计跨学科教育的新方向,探讨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编辑  |  文 雅       责任编辑  |  余晓瑜

设计  |  董姗姗     设计顾问  |  吴 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种子基金 美术学院 儿童图画 展示

1511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