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0
分享
- 奥斯卡最佳导演!《犬之力》的艺术性在哪里?
-
原创 2022-03-28

导演简·坎皮恩获得第9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
就在刚刚,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凭借新作《犬之力》摘得第9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成为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女性。而在此前,本片已横扫威尼斯电影节、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等各大奖项……在这些荣誉背后,克制而细腻的叙事、独具反差的人物性格、精心打磨的剧本,以及充满艺术性的摄影与布景,均是《犬之力》横扫各奖的原因。


▲「 来自女性的“凝视” 」
在《犬之力》之前,极少有女导演拍摄出她们凝视下的“男性气质”,但简·坎皮恩做到了。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萨维奇(Thomas Savage)于196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以上世纪20年代美国西部的蒙大拿州为背景,讲述了农场主兄弟菲尔(Phil)与乔治(George),及其与一对母子萝丝(Rose)与彼得(Peter)之间的纠葛。

英国演员“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菲尔,在2014年电影《模仿游戏》后再度出演深柜角色,获得第9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乔治与萝丝,两位演员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与女配提名。
在辽阔荒凉、阳刚之气过剩的西部牧场,坎皮恩通过精准而细腻的刻画,勾勒出三个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男主菲尔毕业于耶鲁大学,能力强、会乐器,却故意不修边幅、言行粗鲁。他阉割情感、压抑自我,对嫁给自己弟弟的寡妇萝丝百般刁难,大男子主义、厌女倾向明显。
男主菲尔


而这种对男性气质的剖析可谓是对由来已久的“男性凝视”的最佳反击,这在视觉艺术中亦十分罕见。在古典艺术中,理想的裸女形象数不胜数,但女性对男性身体的描绘几乎没有。一是因为女性在当时根本无法接受到艺术教育,尤其是人体素描课;二是收藏者都是男性,因此画作对象自然而然多为女性。

美国艺术家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出生于1900年
即使自现当代以来,女性艺术家也多以自身性别、经历为主题,从而重塑女性形象,反过来“凝视”男性的仍是少数。肖像画家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或许是一个例外,其笔下的安迪·沃霍尔裸体肖像展现了这位波普画家苍白脆弱的一面。这与其人前风光无限的男性艺术家形象大相径庭。

爱丽丝·尼尔《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亚麻油画、丙烯,152.4×101.6cm,1970年

女性摄影师Claude Cahun的自拍肖像
相比于绘画,诞生于19世纪的摄影术更容易被女性接触到。这也是为何女性摄影师们对男性气质与性别认同等话题的探索更多。而摄影作为电影视听语言的重要一环,也是成就《犬之力》艺术风格的重要助力,而摄影师阿里·薇格纳(Ari Wegner)功不可没。

阿里·薇格纳(前)与简·坎皮恩
▲「 书写新历史? 」
很难想象,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女性只有两位,阿里·薇格纳就是唯二之一。不过,原本很可能成为首位得奖者的她与该奖失之交臂。其最大竞争对手正是掌镜科幻巨制《沙丘》的格雷格·弗雷泽(Greig Fraser)。两人都来自新西兰,也是好友。作为前辈的弗雷泽曾对薇格纳十分鼓励——“你并不需要我的指点,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相信你的直觉。”
电影《沙丘》拍摄中,左二为格雷格·弗雷泽

阿里·薇格纳在《犬之力》片场

电影《Lady Macbeth》

《犬之力》剧照
而在临近片尾,菲尔与彼得之间的“感情戏”也是这一风格的最佳体现。由远及近,从彼得的专注凝视到点燃烟卷,并靠近菲尔与之分享,再到后者编织绳索的动作,镜头语音聚焦于手上,极具视觉与情感张力。

对坎皮恩与薇格纳来说,捕捉到一种真实的粗糙感非常重要。“如果太过精致、完美和老套,可信度也变得很低。”为此,她们翻看了大量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肖像画,“真实的身体、脸庞蕴藏着真实的美。而性感也正来自这种真实与脆弱。”


这也是为何菲尔在河中游泳后、躺在草坪上的一幕如此动人。在别人都看不到的角落,他拿出随身携带、珍藏的丝巾,陷入过往的回忆。而镜头的展现让观众如同偷窥者,窥探着阴晴不定的菲尔的柔情。这种对人性心理的精准捕捉,除了卷福出神入化的演技,更展现了坎皮恩与薇格纳极强的调度与摄影能力。

▲「 “西部”不复从前?」
影片中,辽阔而充满野性的西部景色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想到美国画家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笔下的幽灵牧场与动物头骨。但实际上,《犬之力》的取景地并非在美国西部,而是在新西兰东南部的奥塔哥地区(Otago)。这种时空的错位正颠覆了传统的西部片题材,改变了“西部”的文化隐喻。


乔治娅·欧姬芙《Ram's Head, White Hollyhock-Hills》,布面油画,76.2×91.4cm,1935年,由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
不过,这并非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在前期考察中,坎皮恩发现,如今的美国蒙大拿州经过现代城市演进,已不复原著中一望无际、与世隔绝的西部光景。于是,她与影片艺术指导格兰特·梅杰(Grant Major)决定将取景地选在新西兰。

《犬之力》剧照
提到梅杰,大家或许并不熟悉。但看过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金刚》与《指环王》三部曲的观众,一定对其中布景难以忘怀,而梅杰正是这些影片的艺术指导。他凭借《指环王》获得四次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摘得该奖。

《犬之力》片场
为了不让人感到违和,他大量研究了美国西部过去的谷仓、牧场和马厩,参考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摄影先驱Evelyn Cameron的作品,搭建起拍摄场地。同时,为了让建筑显得饱经沧桑,制作团队经过细致而大量工作,对其进行了做旧处理,更加贴合时代背景。

Evelyn Cameron的摄影作品

《犬之力》布景设计及手稿
室内布景则由设计师安珀·理查兹(Amber Richards)负责。兽皮地毯、动物头骨、色彩浓郁的墙纸、深棕色木质家具,整体营造了一种充满男性气息的压抑氛围。尤其是房屋中格外幽暗的灯光,这也与男主角的性格相呼应。种种细节均能看出影片的诚意所在。


《犬之力》室内设计
正如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乔托·卡努多(Ricciotto Canudo)在1911年发表的文章《第七艺术诞生》(The Birth of the Seventh Art)中首次提出:电影是一门艺术。它结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传统创作,无疑是一种涵盖广泛的综合艺术。
而一部电影的诞生需要各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每个环节都决定了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是否成功。坎皮恩的《犬之力》以充满诗意与丰富隐喻的画面、沉浸式的视听语言,以及独树一帜的主题立意,向人们证明了——该片毫无疑问就是一件艺术作品。你看过《犬之力》了吗?欢迎留言分享观后感。
编辑、文 张剑蕾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