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一份初心可鉴的红色交通证
-
原创 2022-03-28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张80多年前的红色布质交通证,它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秘密交通工作的历史见证。这张交通证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革命故事?
1974年,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公社五保户欧阳倬因病去世,他老家的住房收归生产大队所有。1978年,欧阳倬的侄子从生产队手里买回了房子,侄媳妇贺春莲在打扫房屋时,发现墙洞中有个颜色早已变黑的白棉布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印有欧阳倬名字的红绸布。红绸布长13.5厘米,宽8.0厘米,布面中间位置写着“交通欧阳倬”五字,仔细观察,在“阳倬”二字上盖有一枚蓝色方印,印文内容为“永新四区苏维埃工农兵政府”。贺春莲当时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尘封在墙壁内50多年的普通红布,后来被鉴定为一级文物。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时组成的红五军也先后到达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和仇恨,他们不仅在武力上发动频繁的军事进攻,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调动各县反动民团,纠集各地地痞流氓,里三层外三层将井冈山铁桶般团团包围,企图切断井冈山与外界的一切往来。冬天来了,由于食盐、布匹、医药等生活必需品送不上井冈山,战士们仍穿着草鞋、单衣,许多战士因营养不良出现四肢无力、全身浮肿,伤员们更是等着医药救命。更为紧要的是,上级的指示、信件和人员进不了井冈山,党和红军无法了解全国的形势,无法知道上级对根据地建设的指示,而井冈山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向上级汇报。
为了解决根据地内部与外界的信件、人员往来问题,红军在湘赣边界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通讯联络的机关,称为“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这个机关负责根据地内部的联防,解决根据地的通讯联络工作。在边界党的领导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红军首先在各级县、区、乡政府内普遍建立秘密联络点作为递步哨。每个递步哨由五至七名交通员组成,他们受同级政府领导。经过一番精心考察和严格审查,欧阳倬成为永新四区工农兵政府的一名交通员。
欧阳倬1900年生于永新县龙源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成为交通员后,他积极学习通讯联络保密知识,熟悉口令。当时交通员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要求,每人均有明确分工。欧阳倬专门负责茶陵往返于井冈山一线,同谭余保等人单线联络。为确保秘密,交通员所携带送达的文件、指示、文稿等不得私自拆开或转交他人,因此连家人都不知道欧阳倬的真实身份。想到自己随时可能牺牲,并且为了防止自己因暴露身份而株连家人,欧阳倬将自己的独生子送给了永新上陇村一位姓史的好友收养,并给儿子改名为史天开。
1929年井冈山不幸失守,敌人到处搜查、缉拿共产党人。面对日益恶化的形势,欧阳倬仍往返于九陇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任务中欧阳倬身负重伤,在家养病期间他才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母亲贺官凤,并将自己使用过的这份交通证和一份通行证一并交给母亲保管。贺官凤把它们藏在了自家住房楼上的一个墙洞里。国民党撤离井冈山后,地方民团查出欧阳倬曾是红军的一名交通员,遂开始搜查抓捕。在朋友的帮助下,病未痊愈的欧阳倬逃到离家百里的峡江县。因怕被人认出,他躲进深山以烧木炭为生,过着半隐居的艰苦生活。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欧阳倬终于辗转回到家乡。想着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都已离开人世,自己还侥幸生存下来,欧阳倬已很知足,也从未与任何人谈及自己的革命经历。为了不影响儿子与养父母的关系,他没有认回儿子,而是靠政府救济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直到1974年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这块红绸布正是欧阳倬生前使用过的红色交通证。交通员每次执行任务时从白区进入红区必须出示此证,并且在送文件、指示时,凭此证才能取得收信人或当地政府负责人的收条,然后再返回复命,以保证上下联络畅通。而包裹红绸布的那块白棉布就是当年红军进入白区的通行证,但那份白区通行证已残破不堪。当年这份交通证被发现后,由欧阳倬的侄子欧阳秀转交给了欧阳倬的儿子史天开。史天开这才了解了生父的真实身份,并小心翼翼地将这份交通证收藏起来。1980年12月,史天开又将这份交通证转交给儿子史金德。为了让这份不同寻常的交通证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史金德将其捐赠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这份刻满共产党员责任、荣耀和初心的红色交通证被定为一级文物。它是革命先辈进行秘密交通工作的见证,更是革命先辈用忠诚和热血刻于心、践于行的见证。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闪耀着红色光芒,永不褪色。
编辑:卢 阳 邓生涛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刊登于2022年3月15日
《中国文物报》第7版
投稿邮箱:
wwbshoucang@163.com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