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曹林:追寻律动的舞台秩序——读车承滨作品有感

原创 2022-03-15


车承滨先生现已从行政职位上退下来了,他曾作为专家型官员,担任哈尔滨演艺集团总经理、哈尔滨话剧院院长等领导职务,但作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目前仍以哈尔滨芭蕾舞团舞美总监和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指导专家的身份,继续从事专业活动。

感知一个艺术家,须从他的作品开始。长期以来,舞台美术家车承滨孜孜以求地探索剧场空间的艺术规律、语言秩序和表达方式。其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空间意识,荣获了包括“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终身荣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以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级专业奖项。他用作品诠释自己对戏剧时空的理解,表达内心世界的涌动,其艺术精神伴随着戏剧的发展而蔓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车承滨的设计语言并不拘泥于某一种艺术风格,而是坚持自信、创新的艺术理念,在运动的舞台空间寻求秩序感,在不断自我突破中达到一戏一格的境界。

话剧《天鹅湖畔》,鸡西话剧团演出 
话剧《地质师》,大庆话剧团演出 
话剧《脊梁》,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车承滨从艺五十载,还曾长期担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和黑龙江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先后出品、设计和制作了一百多部剧目、节目,涉及话剧、舞剧、大型文艺晚会以及京剧、评剧、龙江剧等多个地方戏曲剧种,在当代中国舞台美术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生活在跨世纪时代的舞台美术家,车承滨用画笔与时代同行,为历史图景。从上世纪后期以来,舞台美术家纷纷从近乎千人一面的创作风格走向多元化,同舞台艺术的其他元素相比,舞美设计师的表现似乎超越了戏剧舞台的平淡无奇,观众更能从舞美作品中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气息。以下就个人浅见,结合跨世纪新时期的戏剧舞台发展状况,谈谈对车承滨先生代表性作品的观感。


一、从迈上设计道路之初,车承滨就开始自觉探寻舞台空间表达的多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天鹅湖畔》的简洁、空灵,也能从《地质师》中领略客观、具象。他担纲设计的话剧《地质师》,既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淡泊平实,也强调舞台空间的抽象性,用视觉语言增强了剧目的“可读性”。这台话剧自1996年亮相舞台后,至今已斩获诸多大奖,二十余载历久弥新,被列入“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他在同时期设计的另外几台话剧,如《脊梁》、《铁人佚事》等,则体现出“因戏而异”的风格特点。他以艺术家的敏锐洞察力,从生活中攫取典型符号形象,在舞台上塑造写意化的钢铁构架,用抽象的体量感突出重工业气质和力量,正面表现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职工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对视觉语言的直接表现力的认识,使车承滨近年来的舞美创作进入更高层面和更具深刻意义的阶段。他并不满足于对舞台表演环境的简单描述,而是以深入挖掘剧本的思想内涵为基础,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并抽离出博大的形式语言,进而营造形而上的空间秩序。2020年创作的话剧《国之重器》,讲述了龙江人自己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大国重器”的精髓。他将多媒体视频与舞台装置相结合,用新科技表达时代感和地域性,为表演的细节展示、语言表达、情节铺垫等营造有效的空间结构。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车承滨的作品与他所处的戏剧创作时代和长期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话剧《铁人轶事》,大庆话剧团演出 
话剧《国之重器》,齐齐哈尔话剧团演出

优秀的舞台美术家往往都不拘泥于某一种表现手段,他们力图在全面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寻求空间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和适用性之间的平衡点。面对纷乱繁杂的现当代设计风格,车承滨依然没有淡忘现实主义戏剧的典型性原则,这在他的早期作品《危情夫妻》就有所表现。在2004年设计的话剧《秋天的二人转》中,传统的写实布景结合坚实的舞台装置,为整合多种艺术元素,把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引进话剧舞台,提供可信而又灵活的空间载体。律动的舞台秩序突出了浓烈的地域风情,起到了用视觉语言把观众带入剧情现场的重要作用。车承滨认为主题性、情节性等戏剧性艺术语言在当今仍然适用,同时,他也反对把现实主义舞美风格当成“说明性”的肤浅描绘。在话剧《大湿地》的设计过程中,始终围绕对纯净湿地的盗猎与反盗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进行思考。他的舞美设计以小见大,在舞台上展现近景与远景的呼应,通过观演关系欣赏自然生灵的美丽,给观众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人们对天空和大地、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对永恒和无限的向往和悲悯,激发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文明态度的反省。
 
话剧《危情夫妻》,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话剧《秋天的二人转》,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话剧《大湿地》,大庆话剧团演出

二、车承滨也是一位擅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设计理念的舞台美术家。他善于重建现实空间的抽象形体,“象征”一些戏剧力量的命题,所使用的造型语言惯常用来“隐喻”戏剧的文学含义。不论是在宏大叙事场景的“大剧场”,还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小剧场”,他的思考重点一直围绕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找寻心中的戏剧空间。比如话剧《虎头要塞》的舞台场景,他并不拘泥于考证、再现某个真实现场,而是运用中性化的台阶,在演员参与的行为过程中,结合具象的战争符号,错综复杂地叠映彰显出戏剧的张力。那些象征性的要塞废墟,反而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纪实印象。正如黑格尔在其《美学》所探讨的,关于艺术的“象征”和“隐喻”,往往是指理念对应形象的抽象属性,外界的某种物件或符号更有利于表现那些暧昧不清的、模糊神秘的情感。这种象征性的视觉叙事手段,在小剧场话剧《纪念碑》、《麻将·闺蜜》等剧目舞台上被多次使用。戏剧场景不是依照剧本提示的原态呈现,而是经过艺术心灵的折射而幻化为意味深远抽象造型。
 
话剧《虎头要塞》,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话剧《我和我的同学》,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小剧场话剧《纪念碑》,齐齐哈尔话剧团演出 
话剧《麻将闺蜜》,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2013年首演的话剧《索菲亚教堂的钟声》,是车承滨探索空间秩序的重要作品,在长达五年的打磨过程中,不断更新形式语言,用新观念驱使自己的作品进人当代文化语境。该剧横跨百年历史迭代,出场演员有一百多个角色,透过女主人公柳芭的一生,鉴照出哈尔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要求设计师充分挖掘、掌握与主题相关的形象资料,构建合乎逻辑的画面,才能真正表现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舞美装置又要发挥提供演剧空间的功能,在丰富的调度过程中表达戏剧情感。车承滨在此巧妙地搭建了一栋可以360度旋转的俄式老房子,把百年历史沧桑浓缩到凝重厚实的建筑里。这个空间里发生的经历,通过可感知的建筑构件和室内装饰勾起人们的怀旧之情。他并不是简单照搬、堆砌生活的真实,而是运用打散重构方法,向观众展现艺术的真实,用视觉语言点明了文本题旨。他所表现的世界有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而重要的是,他使二者契合并相互阐发而相得益彰。内在情感往往需要外在物质予以体现,所以细节决定质量。通过车承滨的设计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构建戏剧空间,只描绘剧本上所提示的场景特征是不够的,生活化的细节表达更加重要。不论是欧式房檐、露台、廊柱,还是老旧楼梯、家具、壁炉,等等,现实中的典型符号,转化到舞台上就是“装置”。在处理这些装置符号时,要力求在简单中求丰富,把复杂现象单纯化,充分利用舞台“装置”参与到戏剧表演当中,增强剧目的“观赏性”。

话剧《索菲亚教堂的钟声》,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从车承滨较早期的音画时尚剧《狂舞大河》舞美设计看,他已经在明确地追寻构成主义设计理念下的舞台秩序,充分调动舞台机械产生的律动节奏,烘托原始古朴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的舞台表演;用裸露的钢材、木材、绳索等结构材料,突出材质自身的肌理效果,外化出戏剧的内在气质与气度。所谓“好的”舞美设计往往都能成功调和戏剧的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关系,用撼人心魄的现场视听效果传达抽象性的情感,同时,也给观众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不是用视觉语言面面俱到、喋喋不休。车承滨能熟练掌握组建舞台秩序的主动权,用抽象符号的构成去表达他对空间的理解,驾驭多维空间的整体运行,扩展由抽象语言所产生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质。在话剧《中国·粮仓》以及儿童剧《特殊故事》、《花季如歌》、《饼干小子》等作品中,也都显示出他在处理空间秩序方面的独到之处与造型语言的鲜明个性。尤其是几部儿童剧的舞台设计,在体现“形而上”思想内涵的同时,调动舞台空间的各个支点和各种手段,营造出“开放式”的舞美样式,给演员表演提供了丰富而广阔的多层次空间,给观众带来“形而下”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作品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舞美样式,无疑是十分引人注意的。
 

音画时尚剧《狂舞大河》,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话剧《中国·粮仓》,佳木斯话剧团演出 

儿童剧《花季如歌》,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演出 
儿童剧《饼干小子》,哈尔滨话剧院演出

三、从哲学理念的角度去分析判断舞美设计与戏剧整体的关系,必然推导出这样的辩证关系:在舞台上构造空间视觉形象,主要功能是“烘云托月”,不能有意夸大而“越位”,干扰或淹没了演员的表演。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创新,所以也不应完全拘泥于文本的限定,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车承滨在设计戏曲剧目时,尤其注重对民族传统美学精神的承继,同时注重舞美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的不断突破和改变。像龙江剧《梁红玉》、《靺鞨春秋》等这一类新编历史戏的设计,力求舞台空间秩序的写意和空灵,把“一桌二椅”式的传统美学精神进行当代转化,形成戏剧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而现实题材的评剧《邓小平在那个春天》,以及近年来创作的龙江剧《百姓局长》、《满沟女儿》、《木兰马旭》以及满族新城戏《洒下一米阳光》等这一类戏曲现代戏,则重点思考传统戏曲表演进入镜框式舞台后的秩序改变,在时空流动的内质表达上下功夫。视觉元素不依赖写实物象,而代之以主观空间意图的诗意化表达,为演员的唱、念、做、打留出可流动的舞台空间,保持戏曲艺术的虚拟性、装饰性与纯粹性。 
 
龙江剧《梁红玉》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演出 
京剧《秣褐春秋》,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出
龙江剧《满沟女儿》,黑龙江肇东龙江剧团演出 
龙江剧《百姓局长》,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演出
龙江剧《木兰马旭》,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演出 

满族新城戏《撒下一米阳光》,吉林松原满族新城戏剧团演出

当代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既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具备其艺术的独立价值。但无论如何,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个人更喜欢用“设计”而非“美术”来描述它的存在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同行普遍使用“表演设计”这个词来指代传统意义上的“舞台美术”,围绕剧场艺术的装置和表演成为展场的主流。由此而产生的“大舞美”观念,呈现出一个更加打动人心的艺术世界,对“舞台美术”的理解不再是一种附加的、提示性的或者装饰的东西——作为剧场艺术的空间承载,它是容纳鲜活思想的容器。近年来,随着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车承滨的作品愈加走向自由与多变,而营造律动的舞台秩序始终是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多个芭蕾舞剧创作以及大型文艺晚会等庆典类设计项目中,无论从手法还是材料的运用上,都显得机智多变,得心应手。

芭蕾舞剧《假如阳光不曾照耀我》,哈尔滨芭蕾舞团演出

芭蕾舞《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曲》,哈尔滨芭蕾舞团演出 
第二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

以上关于车承滨先生的创作评论,实在是管中窥豹,挂一漏万,他对剧场艺术的认知和感悟远不止这些。正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诗句所言:“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满园春色将催发艺术灵感,大自然的召唤是创作源泉。我们期待车承滨先生继续发光发热,有更多、更新作品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展示。


                                                                                           


2022年正月于沪上幸福里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易亿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作品分享 科技前沿

1756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